邻里交往空间论文_王博嫔,徐皓

导读:本文包含了邻里交往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邻里,空间,聚落,山地,传统,文化,互动关系。

邻里交往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王博嫔,徐皓[1](2019)在《老旧社区邻里交往空间的适老化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承担老年人日常交往活动的社区邻里空间问题日益严峻,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平时进行户外交往活动的质量。为了提高老年人日常交往活动质量,并吸引更多老年人到户外活动,本文以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老工业住区为例展开调研,选择其中一个片区,并以老年人5分钟步行范围划定社区邻里空间,通过分析老年人的活动类型和空间需求,研究探讨老旧社区中邻里空间的适老化改造策略。(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24期)

李薇[2](2019)在《农村公寓式住宅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研究——以靖江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农村公寓式住宅为研究对象,以邻里交往空间的设计为切入点,分析了农村邻里交往行为的特征、邻里空间设计的意义,进而探讨了农村公寓式住宅内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魏倩男,谢栩,金晓菲[3](2019)在《高层住区户外邻里交往空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城市的快速化发展进程,高层住区应运而生,解决了住房紧张的问题,然而,城市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人情的冷漠,是邻里"居邻而陌路"的现实。本文是从交往空间的构造入手,以增加居民之间的良好交流为目的,探索居民喜爱的户外交往空间,来改善高层居住区的公共生活,营造邻里友好交往的和谐社区。(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25期)

刘梦洁[4](2018)在《《基于邻里交往空间的青年公寓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8年15期)

何颖[5](2018)在《城市邻里中心交往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过去叁十年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居住区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比如居住区服务业态不完善;社区内部建筑形态和空间构成趋于单调,忽略社区归属感和社区识别性的营造;社区中缺少适宜居民发生交往与活动的公共空间等。这些问题导致居民关系淡漠,邻里生活氛围冷清。而邻里中心的出现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交往的平台和空间,这对于社区的发展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邻里中心的建设对于交往空间的关注较少,导致邻里中心的交往功能较弱,居民的交往活动质量不高。因此,本文试图从促进邻里交往的角度出发,对邻里中心的交往空间进行研究,并结合实例总结其设计策略。本文分为四部分六个章节展开研究:第一部分:(第一章)属于研究绪论。阐述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重点介绍了邻里中心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对象。同时,结合提纲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框架。第二部分:(第二章)为邻里中心交往空间认知分析解析。首先对交往和交往空间的理论进行阐述,再对邻里中心的概念、发展历程、类型以及空间构成进行介绍,然后再重点对城市邻里中心交往空间的交往活动和空间特征进行阐述。第叁部分:(第叁章)通过对国内邻里中心的实例调研分析得出邻里中心的空间特征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根据交往空间空间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内部交往空间以及外部交往空间,从两方面分别对交往空间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影响邻里中心交往空间的设计要素;其次通过实例论证邻里中心交往空间的组织布局;最后对内部交往空间和外部交往空间的表现类型进行仔细的分析,总结各自的功能和人们在其中的行为活动,得出合适的设计方法。第五部分为论文第六章是实例论证部分。通过前几章对邻里中心交往空间的理论阐述,对笔者设计的四川商投邻里中心进行理论指导,首先探讨了建筑本身的设计构思与设计策略,然后对外部和内部交往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将前文的理论应用在实践项目中。最后是本文的总结,为将来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胡剑锋,刘畅,曹弈璘[6](2018)在《邻里交往空间实践探索——亲子成长与运动活力视角下的社区公园》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城市高密度社区中出现了邻里关系淡漠、社区精神缺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社区公园的营造是缓解现代都市病,创造美好社区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现代城市社区环境中所缺失的重要环节"邻里交往空间"为核心关注点,从亲子活动与运动健身活动这2个方面探讨了社区环境促进邻里交往的空间特征及设计策略;通过重庆市南岸区金辉社区儿童公园、运动公园景观设计实践,重点探讨了各年龄段人的行为特征、邻里交往的互动关系、多元集合式的邻里交往空间、邻里空间的归属感等。通过社区公园的营建,维系邻里情感关系和交往关系,这也是满足社区居民人文精神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社区空间的内核在于使用者如何轻松地回归到邻里的交往氛围中。本研究倡导现代住区景观设计应向积极的邻里交往方向发展转变,并为这一转变的达成提供一定有效途径的思考。(本文来源于《风景园林》期刊2018年02期)

程甜甜[7](2017)在《传统聚落空间中的邻里交往空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乡村聚落,不仅仅是一个由自然环境和建筑构成的物质空间,还是一个包含着人们世世代代生产、生活等生存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精神空间。在经历了千百年的实践和传承,两者间构成了一个十分密切的有机关系。邻里交往活动是聚落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聚落文化重要的行为载体和传承媒介之一,邻里交往空间作为这一活动的空间载体,便成为聚落空间体系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邻里文化又是传统聚落的文化遗产,是乡村生活的主要文化背景和内容,关系着人们的居住条件与生活质量,以及邻里和睦相处的生活环境。人们的行为活动往往依托着邻里文化空间而承载,如果脱离了动态和无形的因素,中国传统聚落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而缺少本质性的人文气质。本文主要从邻里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聚落交往空间物质形态、人文社会、地理环境因素及聚落邻里交往的空间形态与布局特征,更加深层次的研究聚落的肌理、空间层次,把握空间位置、尺度、形态等综合因素及所承载邻里交往活动,并进行细化分析,总结出交往空间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来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从而能够提高有效的邻里交往空间。(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高迎进,程甜甜[8](2017)在《北方山地传统聚落中的邻里交往空间——以河北邢台英谈传统聚落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地邻里环境是在地形环境影响下的一种特殊的邻里交往环境。基于山地地形特征,场地单元面积和形态有限,平面连贯性差,竖向变化多,形成了与平原、盆地及水乡村落不同类型的邻里交往空间。本文主要在对河北英谈传统聚落邻里空间层次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北方山地传统聚落空间特点,并提出邻里空间有效性。希望通过对传统聚落空间的研究,探索传承邻里文化传统,改善当今邻里交往环境的途径与方法。(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7年11期)

杨冉[9](2017)在《北京旧城历史街区中邻里交往空间的重塑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的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原有的生活状态及方式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改变,城市问题复杂化加深。我国对于城市公共交往空间的研究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较晚且系统性不强,对于居民日常所需要的交往空间关注度不够,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大规模、不合理的规划设计导致城市历史街区内的空间密度快速加大,这种破坏性的改造使得邻里交往空间越来越稀缺。盲目的建设忽略了人们对于交往的精神需求,导致城市街区历史文脉的断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日渐淡漠。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对历史街区的建设与发展进行理性的反思,不仅要注重物质环境的优化,同时要关注人们的情感需求,促进街区中邻里之间的精神交流。邻里交往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而在急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生活方式以及居住环境的改变导致传统的邻里关系受到影响而日趋淡漠。邻里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元素,它承载了都市的印象及记忆,和谐的邻里关系为街区的居民提供了一份认同感和归属感。邻里交往空间作为邻里交往的载体,可以促进住区人们之间的交往交流、稳定历史街区内的社会网络体系,促进区域的共同发展。重塑合理的邻里交往空间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邻里关系意义重大。本文以历史街区中邻里交往空间的重塑设计为主题,并通过对北京旧城历史街区进行理论性研究和实地调研,分析旧城邻里交往空间的交往现状、空间类型,总结交往空间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潜力,通过分析和论证提出重塑邻里交往空间的基本思路、设计原则和目标,并提出探索性的建筑设计的规划方法。希望此文可以对现有的旧城邻里交往空间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并能引起更多的人们关注此类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周钰婷,曾卫[10](2016)在《山地城市住区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3%,全国1/3的人口生活于山地,山地城市建设十分重要。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地关系紧张、城市特色缺失等种种问题逐渐出现在山地城市的建设中,其中以山地城市住区建设最为明显。本文以山地城市住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邻里交往空间的营造与设计,通过对山地城市住区邻里交往空间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以重庆市的多个住区为例,从社区文化、交往活动和交往场所叁方面分析山地城市住区邻里交往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根据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山地城市住区邻里交往空间的主要营造途径,重点表明山水地形和地域文化在邻里空间营造中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探索适宜山地城市住区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山地城乡规划)》期刊2016-09-24)

邻里交往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以农村公寓式住宅为研究对象,以邻里交往空间的设计为切入点,分析了农村邻里交往行为的特征、邻里空间设计的意义,进而探讨了农村公寓式住宅内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邻里交往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王博嫔,徐皓.老旧社区邻里交往空间的适老化改造研究[J].城市建筑.2019

[2].李薇.农村公寓式住宅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研究——以靖江市为例[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魏倩男,谢栩,金晓菲.高层住区户外邻里交往空间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9

[4].刘梦洁.《基于邻里交往空间的青年公寓设计》[J].艺术教育.2018

[5].何颖.城市邻里中心交往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6].胡剑锋,刘畅,曹弈璘.邻里交往空间实践探索——亲子成长与运动活力视角下的社区公园[J].风景园林.2018

[7].程甜甜.传统聚落空间中的邻里交往空间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8].高迎进,程甜甜.北方山地传统聚落中的邻里交往空间——以河北邢台英谈传统聚落为例[J].美术大观.2017

[9].杨冉.北京旧城历史街区中邻里交往空间的重塑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

[10].周钰婷,曾卫.山地城市住区邻里交往空间设计研究[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山地城乡规划).2016

论文知识图

高层商住综合体住宅邻里交往的空间层...新城居民邻里交往空间响应模式高层住宅小区内邻里交往空间面...一2.合肥世纪花园邻里交往空间从...一16邻里交往空间(总平面图4一3④...住宅与庭院的结名吐交计能提供良好的...

标签:;  ;  ;  ;  ;  ;  ;  

邻里交往空间论文_王博嫔,徐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