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转型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国家治理转型,财政形塑国家治理要素和结构。新中国70年预算改革的演进体现着重要的治理逻辑,主要体现为由一元主体通过放权让利形塑多维治理主体过程中对收入权和支出权的规范约束,最终通过权责内洽形成由外部控制变为内部自我约束的现代治理机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阶段,与国家财政相适应的"预算治理",着力综合平衡中的调控,但中微观层面由于权责界定不清晰而缺位,进而影响各个主体积极性发挥;二是市场经济阶段,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部门预算治理,着力在制度、流程完善形塑治理主体的基础上的实现治理主体行为控制,着力强化外部的控制,预算合规性安全性大幅提升,但由于缺乏权责内洽机制存在部门、地方利益最大化和风险责任向中央积累的倾向;三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阶段,与现代财政相适应的预算治理,着力通过主体权责内洽基础上的利益平衡机制实现激励相容。
论文目录
一、“国家财政”阶段的预算治理探索———财政宏观平衡 (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预算治理 1、国家预算的统一。 2、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与国家“预算治理”。 (二)改革开放到1994年的预算治理 1、预算治理的积极探索。 2、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逐步规范。二、公共财政中预算治理建构———制度、流程重构强化预算主体控制 (一)预算收入规范管理 1、税制规范和国有企业收益权管理。 2、收费权的清晰界定与规范管理。 3、政府债务管理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膨胀。 (二)财政支出预算管理 1、部门预算改革强化了预算控制,奠定了治理基础。 2、预算执行管理改革强化预算控制。 3、财政预算执行的基础和条件完善。 (三)预算监督和绩效管理改革三、国家治理现代化阶段与现代财政相适应的预算治理 (一)法治建设奠定预算治理的基础 (二)收入端改革完善与治理能力提升 (三)预算支出管理改革 1、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闭环机制。 2、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3、积极推进财政支出方式创新。 4、地方预算管理的积极探索。 (四)人大和政府的预算治理关系四、未来预算治理改革的展望 (一)深化基于政府治理的预算改革 1、财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预算治理关系。 2、完善人大和政府的财政治理关系。 (二)进一步深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 (三)健全财政法制建设 (四)强化现代科技管理基础的利用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赵福昌
关键词: 预算改革,治理逻辑,权责内洽,激励相容
来源: 财政监督 2019年22期
年度: 2019
分类: 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财政与税收
单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
分类号: F812.3
页码: 5-13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454K
下载量: 161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预算改革论文; 治理逻辑论文; 权责内洽论文; 激励相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