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

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

如东县人民医院江苏如东2264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儿科收治的50例胆红素脑病的新生患儿作为观察组,另以50例同期入院未并发胆红素脑病的黄疸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TSB)、间接胆红素/血浆白蛋白(B/A)、新生儿体重、开始治疗时间、黄染出现时间等与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关系。结果开始治疗时间>48h、足月患儿总血清红素,B/A>0.5均与胆红素脑病密切相关。结论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对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黄疸;足月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

有研究报道指出[1],近年来新生儿在产科住院的时间普遍的缩短以及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力度不够,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等情况仍有发生。本研究通过探讨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高危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护理措施,更好的进行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预防胆红素脑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儿科收治的50例胆红素脑病的患儿为观察组,其中有男性患儿28例,女性22例;均为足月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纳入50例同期入院未并发胆红素脑病的黄疸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的日龄为30~40天,平均日龄为(32.6±2.4);其胎龄为(35.3±3.5)周;患儿平均体重为(3555±645)g。患儿入院后即检查其血常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B)、血浆白蛋白(A)等。两组患儿的性别、日龄、体重、胎龄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入院后即检查其血常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B)、血浆白蛋白(A)等。

1.2护理治疗方法

1.2.1早期干预

对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的患儿及早发现,及早预防,以避免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并遗留后遗症。新生儿产生胆红素的量相对过多,尤其是早产儿,当血胆红素在256mmol/L左右时,就应及早防治,以免未结合胆红素,甚至已与白蛋白联接,导致未结合的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出现脑组织黄染。足月儿胆红素脑病发生于出生后2~5天,早产儿常在7天左右发生,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尖声哭、吸吮差等。如存活于2~3个月后才进入后遗症期,表现为高频耳聋,脑瘫,智力低下,因此早期干预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十分重要。

1.2.2抚触护理

对患儿皮肤,护理人员采用标准抚触法进行温和、科学的刺激并进行有序的抚触。从患儿头面部、胸部再到腹部、四肢和背,每天上下午日各进行一次,每各部位抚触2~3次,10~15min/次。如患儿烦躁哭闹则停止抚触,并将抚触护理教会患儿家属,出院后可继续进行。

1.2.3预防感染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易遭细菌侵袭。严格无菌,医护人员及陪护家属在接触患儿前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集中各种护理操作,防止细菌侵入患儿皮肤破损处引发感染。

1.2.4光疗

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不同胎龄、不同日龄的新生儿都应该有不同的光疗指征,另外还需考虑是否存在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的Z型变为水溶性的E型,可经胆汁和尿排出体外。胆红素最佳的吸收波长为450~460nm,故多采用蓝光。对胆红素在205.2mmol/L~256.4mmol/L以上者即进行蓝光治疗。但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现黄疸并进展快者可尽早进行治疗。注意控制箱内温度和湿度,定期消毒。

1.2.5换血疗法

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指征为胆红素值已达到换血标准(可参照2009年《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指南)[2],伴或不伴有胆红素脑病的临床表现。换血结束后,应继续给予持续多面光疗,2h内监测血清胆红素,并根据血清胆红素进行治疗。

1.2.6药物治疗

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2结果

2.1两组患儿开始治疗时间与相关指标

由表1结果可知,开始治疗时间>48h、足月患儿总血清红素,B/A>0.5均与胆红素脑病密切相关。

表1两组患儿开始治疗时间与相关指标比较(n)

2.2两组患儿护理治疗效果

观察组经护理治疗后在1周内肉眼观察皮肤黄染逐渐消退。2周后15例患儿痊愈(30.0%),血清胆红素平均下降至(42.3±2.0)μmol/L。3周后观察组、对照组50例均被治愈,而对照组的50例患儿并未出现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情况。所有研究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SB)、间接胆红素/血浆白蛋白(B/A)水平达到正常值,稳定出院后,随访6周,新生儿未出现过黄疸的情况。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在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出现黄疸(皮肤黄染)症状,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胆红素脑病是基于临床诊断,主要见于>35周的新生儿。胆红素神经毒性所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早期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嗜睡、尖声哭、吸吮差;接着出现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激惹,发热,惊厥,甚至死亡。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时通常缺乏典型症状,而表现为呼吸暂停、循环呼吸急剧恶化等,不易诊断。新生儿出现高胆血红素血症后,临床较易并发急性胆红素脑病,一旦发生将损害脑基底神经核、脑干等,病死率较高,而幸存者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十分常见的临床问题,胆红素脑病在我国也时有发生。探讨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以及正确及时的护理干预对于预防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内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不能简单的用一个固定的界值作为干预标准。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在2001年曾起草制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3]。2009年,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订,提出了“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TSB)、间接胆红素/血浆白蛋白(B/A)、新生儿体重、开始治疗时间、黄染出现时间与胆红素脑病发生的关系密切。新生儿出现后72小时内需严密监测皮肤黄染情况,特别是有黄疸高危因素的新生儿[5],包括:胎龄<38周,新生儿有兄弟姐妹出现过新生儿黄疸,纯母乳喂养等,同样,足月儿胆红素脑病发生于出生后2~5天,有出现皮肤黄染的情况,立即测量胆红素,根据患儿血清胆红素值采取相应治疗方法,及早发现,及早预防。

参考文献:

[1]孙霞,高霞,李萍.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6):112-114.

[2]房林,李艳萍,王春.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25):193-194.

[3]赵翠梅.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3):167-168.

[4]赵腊英.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4):75-76.

[5]邢利英,陈立文.蓝光联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77-79.

标签:;  ;  ;  

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