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流储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分数,造影,冠心病,功能,超声。
血流储备论文文献综述
陆志锋,陈晞明,王世祥[1](2019)在《不同血流储备分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血管内超声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血流储备分数(FFR)冠状动脉(冠脉)临界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方法:对92例患者的冠脉临界病变行FFR检查,根据不同FFR值将患者分为3组:缺血组(FFR<0.75,24例),临界组(0.75≤FFR≤0.80,31例),非缺血组(FFR>0.80,37例)。应用gray-IVUS测量3组病变血管外弹力膜横截面积(EEM-CSA)、平均参考血管EEM-CSA、最小管腔面积(MLA)、病变长度、斑块负荷、管腔容积、总斑块体积以及斑块体积百分比(PAV);应用iMAP-IVUS定量分析3组间斑块组织学性质。比较3组间的临床资料与IVUS测量值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3组间MLA[(2.6±0.3) mm~2∶(2.8±0.5) mm~2∶(3.3±0.9) mm~2,P<0.001]、病变长度[(22.8±7.9) mm∶(21.7±6.7) mm∶(17.3±6.2) mm,P<0.001]、斑块负荷[(76.1±9.5)%∶(73.4±7.5)%∶(67.8±9.3)%,P<0.001]、斑块体积[(187.1±78.3) mm~3∶(178.4±67.8) mm~3∶(136.6±68.3) mm~3,P=0.015]及PAV[(61.2±7.5)%∶(57.7±6.4)%∶(52.9±7.6)%,P=0.021]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但在组间析因分析中,缺血组和临界组的所有gray-IVUS参数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iMAP-IVUS分析3组的斑块纤维成分[(43.7±8)%∶(44.4±6.5)%∶(48.7±6.4)%,P=0.127]、脂质成分[(13.7±2.5)%∶(11.6±2.6)%∶(11.7±2.8)%,P=0.091]无显着统计学差异,而坏死成分[(37.6±5.6)%∶(32.9±6.6)%∶(29.2±5.1)%,P=0.020]和钙化成分[(3.2±1.4)%∶(2.9±1.4)%∶(2.4±1.2)%,P=0.033]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析因分析中,缺血组和临界组斑块坏死成分和钙化成分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FFR<0.75与FFR临界值的冠脉临界病变的形态特征在gray-IVUS上相似,但前者在iMAP-IVUS中的坏死及钙化成分更高。基于iMAP-IVUS的结果,FFR<0.75可能仍然是冠脉临界病变行血运重建的合理界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G.Pontone,J.R.Weir-McCall,A.Baggiano,A.Del,Torto,L.Fusini[2](2019)在《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失败率的决定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计算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的失败率并寻找技术上与FFR_(CT)计算不成功相关的因素。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评估无创性FFRCT在冠状动脉诊疗中的(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石锴,玛黎清,于楠楠,李鑫[3](2019)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改善脑梗塞患者脑血管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予以降血压、调节血脂、清除自由基和营养神经等脑梗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vs 80.0%)。治疗6 h、24 h、7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CVR、MFV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Qmean、Vmean大于对照组,R、Zc小于对照组。结论: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确切,可显着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翁婷雯,毛定飚,金倞,李铭,曲新凯[4](2019)在《计算机断层扫描介导的血流储备分数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已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元凶。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且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对冠心病准确诊断并作出有效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对CT-FFR这一新型的冠心病评价方法做一系统阐述。1冠心病解剖学评价无论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 Graphy, CAG),(本文来源于《老年医学与保健》期刊2019年05期)
古诚,胡杰,吕祥龙[5](2019)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2月于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CCCI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及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双侧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脑血管血流速度(Vm)、血管储备功能指标〔包括屏气指数(BHI)、阻力指数(RI)〕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斑块数量及斑块面积。结果 (1)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大脑中动脉、右大脑中动脉PI及治疗前基底动脉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PI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Vm增快及减慢的脑血管V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m增快及减慢的脑血管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Vm增快的脑血管Vm慢于对照组,Vm减慢的脑血管Vm快于对照组(P<0.05)。(5)治疗前两组患者BHI、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HI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数量、斑块面积及治疗前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IMT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储备功能,降低CIMT。(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张湘敏,吕梁,刘兴利,宋巍,杜自宏[6](2019)在《常规CCTA联合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常规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CCTA)联合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VIP、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常规CCTA联合FFRct诊断冠脉疾病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由两位研究者严格按照预先设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采用QUADAS-2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应用MetaDisc1.4和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英文13篇,中文3篇。纳入研究患者共1 334例,病变血管2 204支。纳入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患者水平的常规CCTA联合FFRct诊断冠脉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和诊断比值比(DOR)分别为0.88(95%CI:0.85~0.91)、0.74(95%CI:0.71~0.77)、3.43(95%CI:2.42~4.87)、0.18(95%CI:0.13~0.25)和20.72(95%CI:10.86~39.55),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 0,Q指数为0.850 0;血管水平的敏感性、特异性、+LR、-LR和DOR分别为0.81(95%CI:0.78~0.84)、0.82(95%CI:0.80~0.84)、3.93(95%CI:2.97~5.20)、0.24(95%CI:0.20~0.29)和18.91(95%CI:12.49~28.61),AUC为0.889 0,Q指数为0.819 7。Deek漏斗图显示,纳入患者及病变血管均呈对称分布,表明纳入研究不存在结果所致的发表偏倚。结论:常规CCTA联合FFRct诊断冠脉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冠脉疾病的一种可靠手段。(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罗霓虹[7](2019)在《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及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及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8月冠心病患者共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冠脉血流储备及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6、12周后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冠脉血流储备及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周后观察组的最大血流速度(mFV)及冠脉血流储备(CFR)均高于对照组,各项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及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的影响较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28期)
郭欣,李树斌,张旭霞,郭槿桐[8](2019)在《基于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和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的解剖学狭窄,但不能准确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尤其临界病变是否可引起相应的心肌缺血。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引起功能性缺血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性检查,且费用昂贵,临床上尚未普及应用。基于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实现了无创条件功能学和解剖学的结合,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FFRC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刘凡,杨树森[9](2019)在《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相关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再血管化应建立在客观的可诱导的心肌缺血证据基础之上,然而在目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决策中,仍以解剖学评估为主导。解剖学评估的狭窄病变是否存在功能性缺血需更多的功能学评价工具来说明。近年来,基于缺血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策略在临床中已被大多数专家所认可,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术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医师的需求。血流储备分数是目前公认评价心肌缺血最特异性的侵入性指标。现回顾血流储备分数的生理学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介绍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解剖学及功能学评价方法及其不一致性,并且详细描述了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相关新进展。(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张红安,唐静,张乙慧[10](2019)在《无创性冠脉血流储备用于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缺血和冠脉狭窄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无创性冠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用于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肌缺血和冠脉狭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入UAP患者180例,共计冠脉病变94支,冠脉血流显像模式开展下,获取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脉中远端静息时血流频谱图,ATP注射前、停药后5 min内冠脉扩张后血流频谱图获取,用于测定静息状态下最大冠状舒张时峰值流速,并计算CFR。结果冠脉狭窄组CFR为(1.17±0.21),非冠脉狭窄组为(2.61±0.32),冠脉狭窄组显着低于非冠脉狭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FR≤1.8诊断为冠脉狭窄,敏感度为98%(92/94)、特异度为99%(85/86),准确度为98%(177/180)。冠脉狭窄率>70%,CFR为(0.84±0.12),冠脉狭窄率50%~70%,CFR为(1.91±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FR以1.0作为截断值,冠脉狭窄率>70%,CFR≤1.0例数为35例,冠脉狭窄率50%~70%,CFR≤1.0例数为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冠脉狭窄率增高,则CFR减低,二者呈负相关(r=-0.803,P<0.05)。两组左心室舒张、收缩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FR与各心脏功能指标无相关性。与用药前比较,给药5 min、停药5 min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高于用药前,差异有意义(P<0.05,P<0.01)。结论 UAP患者开展无创CFR,可用于评估冠脉狭窄及其严重程度,但是冠状狭窄和患者心肌缺血发生并无明显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心脏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血流储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摘要目的计算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_(CT))的失败率并寻找技术上与FFR_(CT)计算不成功相关的因素。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评估无创性FFRCT在冠状动脉诊疗中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流储备论文参考文献
[1].陆志锋,陈晞明,王世祥.不同血流储备分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血管内超声特征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2].G.Pontone,J.R.Weir-McCall,A.Baggiano,A.Del,Torto,L.Fusini.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失败率的决定因素[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3].石锴,玛黎清,于楠楠,李鑫.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改善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4].翁婷雯,毛定飚,金倞,李铭,曲新凯.计算机断层扫描介导的血流储备分数研究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9
[5].古诚,胡杰,吕祥龙.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
[6].张湘敏,吕梁,刘兴利,宋巍,杜自宏.常规CCTA联合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7].罗霓虹.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冠脉血流储备及血管内皮功能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9
[8].郭欣,李树斌,张旭霞,郭槿桐.基于冠状动脉CT的血流储备分数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和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
[9].刘凡,杨树森.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相关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
[10].张红安,唐静,张乙慧.无创性冠脉血流储备用于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缺血和冠脉狭窄的关系[J].心脏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