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运移论文_严小叁,葛粲,钱家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溶质运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溶质,裂隙,孔隙,地下水,介质,黏土,多孔。

溶质运移论文文献综述

严小叁,葛粲,钱家忠[1](2019)在《基于高密度电法监测双重介质溶质运移实验与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孔隙裂隙双重介质中溶质运移现象进行量化研究,文章设计了孔隙裂隙双重介质物理模型,运用高密度电法仪器监测示踪剂(氯化钠)溶液的电阻,开展了一定流速条件下双重介质运移实验研究,利用对流弥散方程(advection-dispersion equation,ADE)以及连续时间随机游走(continuous time random walk,CTRW)中截断幂函数(truncation power-law function,TPL)对溶质运移穿透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孔隙的溶质运移速度明显慢于裂隙内溶质运移速度;孔隙裂隙内溶质运移呈现出明显的非费克现象,表现出拖尾现象;在模拟溶质穿透曲线时,CTRW-TPL模型拟合结果优于ADE模型。(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陆丽华,侯岳岚,程亚平,夏源[2](2019)在《地表水-地下水溶质运移耦合模拟研究——以某赤泥堆场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地表水体常作为边界条件,不能体现地表水中的溶质运移过程。本文以某一赤泥堆场项目为例,采用GMS软件中的MT3D-USGS模块的SFT程序包建立河流—地下水—溶质耦合模型,预测氟化物在运营期14年运移扩散情况,评价污染物对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拟流场能较真实的反应研究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动特征;(2)在正常工况条件下,氟化物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较小;(3)在岩溶塌陷的情况下,氟化物仅2d就可运移至季节性河流,在运移2369d后最大超标距离已经达到河流,且氟化物有沿河流向下游运移的趋势,第14年氟化物沿河流运移到下游河流及沿岸地下水含水层,形成一个随河流扩散的污染晕。(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6期)

张志红,韩林,田改垒[3](2019)在《饱和土体热-水-力-化全耦合一维溶质运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孔隙流体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溶质质量守恒,综合考虑力学固结、热固结与化学渗透固结对土体结构的影响,并结合黏土颗粒对溶质吸附、半透膜效应作用及耦合流、耦合扩散效应,建立了单一溶质在饱和土体中运移的热-水-力-化全耦合分析模型,采用COMSOL软件重点模拟了渗滤液环境温度对溶质运移行为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温度会显着影响溶质浓度随时空的分布,热扩散作用加速溶质运移进程,热渗透与热固结机制对溶质运移具有阻滞作用,模拟时间为50年时黏土垫层上下边界温差70 K比无温差工况溶质运移深度减缓87.6%.所建全耦合模型能够为填埋场防渗隔污屏障优化设计及服役性能评估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刘雅静,刘咏,马雷,钱家忠[4](2019)在《裂隙中双分子反应性溶质运移实验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环境中的化学作用对溶质运移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对于双分子反应性溶质运移的研究,以往大多是在多孔介质中展开的,并且传统的对流弥散方程不能很好的解决"过度预报"生成物浓度以及生成物"拖尾"问题。为了揭示双分子反应性溶质在裂隙介质中的运移机理,论文以苯胺(AN)和1,2-萘醌-4-磺酸钠(NQS)为例,开展了单个裂隙中双分子反应性溶质运移实验与模拟研究,重点研究了裂隙开启度、水流属性以及运移路径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随时间衰减的反应性溶质运移数学模型(ADRE)并进行数值求解,进行了模型参数分析,与现有的对流弥散方程(ADE)模型及随机的截断幂函数模型(TPL)进行比较,得到ADRE模型对溶质运移峰值浓度预报精度较高,而不能很好捕捉"拖尾"现象,TPL模型捕捉"拖尾"现象的能力高于ADRE模型,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9-08-16)

陈荣叁,王凡芮,邹敏[5](2019)在《利用熵格式计算地下水溶质运移方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分裂法将地下水溶质运移方程分成对流方程和弥散方程,对流方程采用熵格式求解,弥散方程采用中心格式求解.数值试验表明,该格式不会产生过量问题,没有出现非物理振荡,数值弥散较小.(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饶登宇,白冰[6](2019)在《溶质运移中多孔介质弥散度影响因素的SPH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本文从流体质点运动和溶质扩散的物理本质出发,设计并进行孔隙尺度下多孔介质中溶质运移的仿真实验,进而分析多孔介质弥散度影响因素,并讨论弥散度与多孔介质结构参数的关系。通过离散化N-S方程和Fick扩散方程,建立描述孔隙水流动的SPH水动力模型和描述溶质分子扩散的扩散模型,求解出在低Pe数下对流扩散方程的一维定解问题,检验了模型的准确性。在高Pe数流场中,进行了恒定流速的黏性流体穿透多孔介质薄层的仿真实验,计算结果可准确模拟出过水断面上各流体质点的流速差异、流体质点在多孔介质中的弥散过程以及流体质点的迂曲绕流过程;通过建立叁段理想化的孔隙通道模型,发现在迂曲路径相同时,速度差对机械弥散度仍有显着影响。最后,为探究弥散度与多孔介质结构参数的关系,生成了多组随机粒径的二维多孔介质进行溶质穿透仿真实验。计算结果表明,弥散度与流速变异系数、迂曲度、迂曲路径差以及不均匀系数大致呈正相关,与孔隙率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杨杨,赵良杰,苏春田,夏日元[7](2019)在《基于CFP的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重岩溶含水介质的复杂性导致岩溶地下水流动及溶质运移的数学模拟成为地下水研究难点之一。为了探讨岩溶多重含水介质中地下水流溶质运移特征,文章构建了管道流CFP水流模型和MT3DMS溶质运移叁维耦合数值模型。在阐述管道流CFP和MT3DMS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算例(1个落水洞、4个直管道),探讨岩溶管道水流及溶质运移规律,分析讨论不同水文地质参数对浓度穿透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道流CFP模型能够刻画岩溶管道与基岩裂隙水流交换特征,MT3DMS模型能够模拟穿透曲线的拖尾现象,符合实际岩溶区特征。随着水力梯度、管道直径及管道渗透系数增大,孔隙度减小,浓度曲线峰值越大,峰值到达时间越快,浓度穿透曲线越对称。得出结论:耦合CFP水流模型和MT3DMS溶质运移模型能够刻画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规律,为研究岩溶复杂介质污染物运移特征提供一种思路和途径。(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台宁宁,黎应书,徐世光,申秋[8](2019)在《GMS在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值模拟预测中的应用——以云南陇川县某灌区水库建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值模拟方法不但可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进一步改进开采方案,同时还可以准确找出地下水的污染源、总结出污染物迁移规律,因而该方法的应用频率较高,具备较强的实用性。GMS作为地下水模拟软件中的代表,应用十分广泛。根据云南陇川县某灌区水库建设项目水文地质条件,借助GMS模拟软件,通过恰当的方式构建科学合理、健全完善的地下水流场模型以及溶质运移模型,对裂隙水、孔隙水的污染物以及流场展开全方位、多层面的剖析,从而准确判定污染源的分布规律、污染范围的扩散状况,准确掌控水库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污染物运移对灌区灌溉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7期)

汪昕,崔逍峰[9](2019)在《裂隙岩体渗流特性及溶质运移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裂隙岩体立方定理的应用及演化,裂隙岩体渗流应力耦合模型研究,裂隙岩体溶质运移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裂隙岩体的渗流、水力耦合、溶质运移的试验及理论研究。通过分析表明,立方定理等理论研究当前仍具有不可靠性,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这些理论进一步修正,在建立物模试验研究系统时,可采用粒子追踪技术进行传质研究,建立裂隙网络模型与渗流传质特性的定量评估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去。(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18期)

李璋琦[10](2019)在《封闭式采煤沉陷积水区浅层地下水溶质运移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选择淮南潘集区潘谢矿区采煤沉陷积水区作为研究区域,在研究区域内布设浅层地下水采样点,进行连续一年的浅层地下水水位观测和水质监测。通过分析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内梅罗、考虑权重的WQI等评价方法对浅层地下水的水质进行评价,结合GMS软件对浅层地下水水流与溶质运移进行模拟,为保护采煤沉陷积水区水资源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选取TDS、pH、NO_3-N、NO_2-N、COD_(Mn)、F~-、NH_3-N和总硬度,8个水质指标对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研究区域内浅层地下水质量整体良好,但是存在NH_3-N、TDS、COD_(Mn)等超标的问题,且一年内水质地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时间规律性。(2)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地下水流和地下水溶质运移的概念模型,并运用GMS软件的相关模块,模拟区域内的地下水流场状况以及不同条件下污染物运移扩散的情况。研究区域内水流整体流向为自北向南流动,水位全年稳定在19~22m之间,水位高度随地面补给的改变会有变化,大气降水增多会引起地下水水位的上升。(3)以F~﹣和TDS作为自然和人为假设状况下的特征污染物,进行污染物连续入渗的模拟。分别模拟了5年、10年、15年、20年的污染物运移扩散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域内污染物的扩散范围在不断增大,同时浓度在不断升高。20年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扩大为沉陷区面积的2.14倍,污染羽向南延伸最为明显,延伸距离为1公里,同时污染中心也在向南移动;以氨氮为研究对象,进行60天的短期污染物投放,并模拟污染物1年的运移情况。污染范围在1年内不断增大。在最初60天,由于污染物的连续投放,污染物在弱透水层和承压含水层中扩散且浓度不断升高。60天后在越流层的污染中心污染物浓度开始降低,但是由于污染物迁移速度较慢,承压含水层的污染中心污染物浓度在120天左右达到最高,且污染物的浓度与越流层中污染物的浓度基本保持一致。120天后,弱透水层和承压含水层污染中心的污染浓度均不断降低,但是速度较为缓慢,同时污染物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图[25]表[12]参[72](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5)

溶质运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地表水体常作为边界条件,不能体现地表水中的溶质运移过程。本文以某一赤泥堆场项目为例,采用GMS软件中的MT3D-USGS模块的SFT程序包建立河流—地下水—溶质耦合模型,预测氟化物在运营期14年运移扩散情况,评价污染物对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模拟流场能较真实的反应研究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动特征;(2)在正常工况条件下,氟化物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较小;(3)在岩溶塌陷的情况下,氟化物仅2d就可运移至季节性河流,在运移2369d后最大超标距离已经达到河流,且氟化物有沿河流向下游运移的趋势,第14年氟化物沿河流运移到下游河流及沿岸地下水含水层,形成一个随河流扩散的污染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质运移论文参考文献

[1].严小叁,葛粲,钱家忠.基于高密度电法监测双重介质溶质运移实验与模拟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陆丽华,侯岳岚,程亚平,夏源.地表水-地下水溶质运移耦合模拟研究——以某赤泥堆场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为例[J].地下水.2019

[3].张志红,韩林,田改垒.饱和土体热-水-力-化全耦合一维溶质运移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刘雅静,刘咏,马雷,钱家忠.裂隙中双分子反应性溶质运移实验与模拟[C].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19

[5].陈荣叁,王凡芮,邹敏.利用熵格式计算地下水溶质运移方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饶登宇,白冰.溶质运移中多孔介质弥散度影响因素的SPH模拟研究[J].水利学报.2019

[7].杨杨,赵良杰,苏春田,夏日元.基于CFP的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8].台宁宁,黎应书,徐世光,申秋.GMS在地下水溶质运移数值模拟预测中的应用——以云南陇川县某灌区水库建设为例[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9].汪昕,崔逍峰.裂隙岩体渗流特性及溶质运移研究综述[J].科技风.2019

[10].李璋琦.封闭式采煤沉陷积水区浅层地下水溶质运移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产生弥散的因素Fig.2.7Factorsthatca...模型拟合中122#硝基苯的穿透曲线模型拟合中1393#硝基苯的穿透曲线细砂土柱中硝基苯的穿透曲线细砂渗流槽中31#硝基苯的穿透曲线细砂渗流槽中19#硝基苯的穿透曲线

标签:;  ;  ;  ;  ;  ;  ;  

溶质运移论文_严小叁,葛粲,钱家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