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中线破坏性疾病论文_刘幼硕,屈国云,谢景超,赵蕾,曾益慈

面中线破坏性疾病论文_刘幼硕,屈国云,谢景超,赵蕾,曾益慈

导读:本文包含了面中线破坏性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线,淋巴瘤,性疾病,细胞,肉芽肿,肿瘤,典型。

面中线破坏性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刘幼硕,屈国云,谢景超,赵蕾,曾益慈[1](2002)在《拟诊为特发性中线破坏性疾病侵犯颅底致死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性 ,98岁。因鼻塞、流涕、发热 2个月 ,右眼眶周肿痛 40d ,于 2 0 0 2年 3月 9日入院。患者自 2 0 0 2年 1月初出现鼻塞、流涕 ,非脓、血性 ,晚间发热 ,体温 3 8 5℃~3 9 3℃ ,次日晨自行退热。 2月初出现右(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医学杂志》期刊2002年06期)

方克灶,徐雷鸣,黄正顺,郑超[2](2002)在《鼻窦鼻腔区域中线破坏性疾病的CT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鼻窦鼻腔区域(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16例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临床、病理及CT资料。病理诊断:13例淋巴瘤,1例Wegener肉芽肿病,2例恶性肉芽肿。结果: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CT表现相似。其表现有:①病灶呈单或双侧鼻腔分布;②筛窦和上颌窦经常受侵;③部分病灶累及鼻翼和上颌窦前脂肪垫;④累及鼻咽部可表现后鼻孔肿块或咽壁增厚;⑤少数可侵犯颅内、腭、眼眶、翼腭窝、颞下窝、翼颌间隙等;⑥无骨质破坏或局部轻度破坏,有时骨质破坏与增生并存。结论: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特别是早期局限的病变,CT表现几乎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上应将淋巴瘤和Wegener肉芽肿病考虑在内。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02年04期)

方兵[3](2002)在《鼻窦鼻腔区域中线破坏性疾病命名的沿革及其CT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面中线破坏性疾病是一组常见的五官科疾病,过去对该组疾病的病理学认识不够全面,故放射影像学所用的诊断术语也是混乱不清。本文介绍了该组疾病的病理学新认识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和影像学所用的新术语。 面中线破坏性疾病是一组始于鼻部,之后渐延及面部中线,以进行性坏死性溃疡为临床特征的疾病。面中线破坏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分类近20年来已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随着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揭示了这类疾患主要由窦鼻区非何杰金淋巴瘤和Wegener肉芽肿组成。既往描述这类疾病的术语,如:Stewart综合症、致死性中线肉芽肿、特发性中线肉芽肿、特发性中线破坏性疾病,中线不愈性肉芽肿、多形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等已被准确地反映细胞家系和生物学生长速率的新术语取代。 可是业已完善的面中线破坏性疾病的病理学分类并没有被及时地吸收入放射学诊断术语中,在论及这些疾病时,当前头颈部放射学文献的描述中依然充斥着过时的术语。这些术语对临床医生处理面中线破坏性疾患毫无作用,甚至延误诊断和治疗,从而付出高昂的代价。 历史回顾 1897年,McBride描述了一例面和鼻迅速破坏的疾病。1922年,Stewart报导了10例慢性面中线破坏性病变,从而引出了Stewart肉芽肿的概念。1949年,Williams采用致死性中线肉芽肿描述原因不明的炎症性面中线破坏性疾病。不久,人们发现罗列在该类别下的许多疾病既不致死也无肉芽肿性过程。这些认识导致了其他非特异性的描述性术语的传播,如特发性中线肉芽肿、非愈合性中线肉芽肿、恶性中线肉芽肿和特发性中线破坏性疾病。它们应用的范围难以界定,用于指称相对混杂的一组疾患(表格1)。(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2-03-01)

面中线破坏性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鼻窦鼻腔区域(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16例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临床、病理及CT资料。病理诊断:13例淋巴瘤,1例Wegener肉芽肿病,2例恶性肉芽肿。结果: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CT表现相似。其表现有:①病灶呈单或双侧鼻腔分布;②筛窦和上颌窦经常受侵;③部分病灶累及鼻翼和上颌窦前脂肪垫;④累及鼻咽部可表现后鼻孔肿块或咽壁增厚;⑤少数可侵犯颅内、腭、眼眶、翼腭窝、颞下窝、翼颌间隙等;⑥无骨质破坏或局部轻度破坏,有时骨质破坏与增生并存。结论:窦鼻区中线破坏性疾病,特别是早期局限的病变,CT表现几乎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上应将淋巴瘤和Wegener肉芽肿病考虑在内。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中线破坏性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刘幼硕,屈国云,谢景超,赵蕾,曾益慈.拟诊为特发性中线破坏性疾病侵犯颅底致死一例[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

[2].方克灶,徐雷鸣,黄正顺,郑超.鼻窦鼻腔区域中线破坏性疾病的CT评价[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

[3].方兵.鼻窦鼻腔区域中线破坏性疾病命名的沿革及其CT评价[D].浙江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面中线破坏性疾病论文_刘幼硕,屈国云,谢景超,赵蕾,曾益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