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海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办事处青岛律师希望小学266700
在接受了一系列新课改理念的洗礼并付诸实践之后,不由得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课改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质量问题,而有效数学课堂在于教师理念的更新和行为的跟进;同时,也能够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一些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教学方式有值得再一次被重视和关注的必要,它们应该与当前的新观点、新思想有机结合,使数学教学取得新的进展。
一、准确把握教材,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巩固双基,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能力,提升数学思维水平,获得多方面的发展。设计精当的数学作业在教学延伸处适时地切入,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实践,同时实现知识与方法、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成为一堂课的灵魂。这类作业的适时介入和运用,使作业的目的更加多元,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同时走向了深刻。当然,这类作业布置的时机也需要教师仔细斟酌。
比如教学一年级《认识物体》,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的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必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地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还有的教师教材吃不透,教学时出现形物不分现象。比如认识物体一课,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会提出:“这个物体是什么形?”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不仅仅是指课堂预习习惯,而且还有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习惯、积极发言的习惯、自主学习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认真作业的习惯等等。
1.行为习惯的养成
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的养成,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只要会听讲、会学习了,也就是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学中,特别是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嫌麻烦,而只是照本宣科,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数学是严谨的,不容许教师有半点马虎,从数字、算式的学写到算理的掌握以及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都需要教师有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教师是楷模,天天给学生做榜样,字、普通话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功底的厚薄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而有的教师在教学时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单位名称都说错,如面积单位是1平方米而教师却说成平方米,单位名称与面积单位混淆了。因此,无论是年长的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扎实训练教学基本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设计要科学
数学是以课堂思维为主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下列情况: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的解题思路解答;有的还是一问一答,还有的是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仍然是传统的知识教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爬坡,不要给学生搭“梯”,不能牵着学生走。
2.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入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情境中
课堂教学要实现情感、心理、思维定向,而不是只看热闹。课堂设计要具有现实生活性、趣味性与数学性、思维性、思维导向性。比如教学9加几,如果教学时学生只看画面画的内容,不归结为数学问题,不让学生去发现数学信息,就缺乏数学性。教学时要注意两个方面:(1)低年级设计生活情境;(2)高年级设计数学情境。如:三角形的认识,直接出示三角形引入新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直接进入数学情境研究,让学生直接去测量。创设情境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防止“有情境无思考,有情境无数学,有情境无教学”。
3.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要实现认知结构,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自主与合作的统一。合作学习不只是思维碰撞,个人要完成各方面的合作,包括学具等需要帮助的合作,整堂课要做到生生互助、师生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等高素质教育。合作学习要培养民主竞争意识。合作学习应达到激励、民主、合作、竞争四者的统一,避免学生灌学生。
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巩固双基,使作业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采用不同的训练形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不管变化如何的繁复,教育总有恒定的规律贯穿于其中,只有把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我们才能把握整个课改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