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配体论文_李秀颖,房栾,祖毓聪,张阳,高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氧配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吡啶,聚合物,苯甲酸,溶剂,晶体,开环,成法。

氧配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秀颖,房栾,祖毓聪,张阳,高林[1](2018)在《含氮、氧配体Zn(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配合物[Zn(2-NCP)(1,3,5-H_2BTC)(H_2O)]_2·4H_2O(1),其中2-HNCP和H_3BTC分别代表2-(1H-1,3,7,8-环戊二烯并[l]四氮杂菲-2-yl)-苯甲酸(2-HNCP)和1,3,5-苯叁甲酸(1,3,5-H_3BTC).同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粉末X-射线衍射(XRPD)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配合物为叁维的超分子结构.(本文来源于《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马芳,曾慧敏,孙豪岭[2](2017)在《由吡啶氮氧配体构筑的一维配合物体系的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分子纳米磁体的控制合成和磁性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1,2])。我们通过改变氮氧吡啶基的位置,设计合成了叁种氮氧吡啶酰肼席夫碱类配体,并与镝盐构筑了叁种结构相似的一维配合物。其中镝离子都具有八配位的配位环境,并通过氮氧吡啶基团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磁性研究表明这些一维配合物在低温下具有明显不同的磁弛豫行为,拟合得到能垒分别为280 K,326 K,232 K。进一步对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磁学性质的不同主要来源于叁种配合物中不同的Dy-O1键长,分别为2.185 A,2.155 A,2.198 A。通过理论计算证明来自酚羟基的O1具有最大的负电荷,而磁轴的方向也几乎沿着Dy-O1的方向。因此,Dy-O1的距离很大程度的影响了镝离子轴向上配体场的强弱,短的Dy-O1键长意味着轴向的配体场更强,使配合物具有更强的磁各向异性,进而表现出更优异的磁学性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论文集-论文》期刊2017-07-19)

黎毅鹏[3](2017)在《基于氧配体磷光锰(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在照明、显示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发光材料是OLED发光层的重要组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现在商用OLED的发光材料主要是铱配合物。但因其价格昂贵,所以研究者一直希望能找到更廉价且高效的发光材料来代替它。最近的研究发现锰(Ⅱ)配合物表现出高效的磷光发射,且还能够发射不同颜色的光。其较高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使得磷光锰(Ⅱ)配合物可能作为廉价且高效的OLED材料。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索高效发光的锰(Ⅱ)配合物。同时,研究该类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且进一步探讨其电致发光性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合成 了配体[(sulfonylbis(2,1-phenylene))bis(diphenylphosphineoxide)](2)和[(sulfonylbis(3-(9H-carbazol-9-yl)-6,1-phenylene))bis(diphenylphosphine oxide)](4)。其中配体4在固态和溶液中均有较强的荧光发射,并具有正溶剂致变色效应。我们还设计并合成了化合物L(HPF6)(L=4,5),配体4被六氟磷酸酸化得刚性结构5之后,没有表现出溶剂致变色效应。说明了配体4的正溶剂致变色效应是由分子激发态极性比基态极性大引起的。合成了基于配体2和4的单核锰(Ⅱ)配合物[Mn(L)2(X)2](L=2,X=C104,6;L=4,X=PF6,7)。锰(Ⅱ)配合物 6 和 7 在固态具有较强橙光发射,而7在溶液有红光发射。系统的光物理性能研究表明,配合物6和7的发光都是由锰离子中电子的d-d跃迁产生。还进一步研究了配合物6因姜-泰勒效应引起的蒸汽变色性能。2.基于两种硫代杯芳烃合成了两例四核锰配合物[(F-Mn_4L_2(P+)](L=p-tert-butylsulfocalix[4]arene,14;L=sulfocalix[4]arene,15)。根据配合物 14和15的单晶结构显示,四个锰(Ⅱ)离子通过氟离子桥联作用处于同一平面。平面上下各一个硫代杯芳烃分子与该四核锰簇配位形成夹心式的结构。它们在固态和溶液态均有较强的磷光发射。两种状态下的发射也是由锰离子中电子的d-d跃迁产生的。氧气对此类配合物的磷光具有淬灭作用。因此该类配合物可应用于氧气相关的传感材料。除此之外,本论文还将锰(Ⅱ)配合物15作为发光层材料制备了 OLED器件。我们选择的OLED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50 nm)/host material(80%):20%15(50 nm)/TPBi(50 nm)/LiF(1 nm)/Al(100 nm)。测量得到该配合物在器件中的发射波长是616 nm,启亮电压为4.1V,最高亮度为1130cd/m~2,电流效率4.8cd/A,,功率效率3.2lm/W,外量子效率2.8%。这是首次制备的基于锰配合物的红光OLED器件。(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7-04-01)

赵丽园[4](2017)在《吡啶甲酸类氮氧配体在催化醇氧化及醇氧化氨化制腈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醇氧化生成相应的醛或酮和醇氧化氨化制腈是有机合成中非常重要的反应。在以水作溶剂或无溶剂条件下,以分子氧或过氧化物为氧化剂实现相关转化不仅环境友好、无污染,更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本文采用2-吡啶甲酸钠(L)作双齿氮氧配体,建立了由该配体、溴化亚铜、TEMPO和碳酸钾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醇氧化生成醛的反应,通过筛选条件得到最佳反应条件:CuBr 5 mol%,L 5 mol%,TEMPO 5 mol%,K_2CO_3 10 mol%,2 mL H_2O,反应温度25℃。随后,考察底物的适用性可知,该体系可高效地氧化不同种类的芳香醇生成相应的芳香醛。构建了一种新的催化醇的氧化氨化制腈(分子氧作为氧化剂)的催化体系——氯化亚铜/L/TEMPO。无溶剂条件下,以苯甲醇为模型底物,氨水作为氮源,筛选反应条件,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为:CuCl 9 mol%,L 6 mol%,TEMPO 8 mol%,反应温度50℃。将该体系用于不同苄基醇的氧化氨化反应,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够高效催化大多数邻位或对位含有供电子基或吸电子基的苄位伯醇氧化氨化生成相应的腈。构建了以醋酸锰为催化剂,2,6-吡啶二甲酸为配体,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为氧化剂,无溶剂条件下催化醇氧化生成酮的催化体系。通过筛选条件,得到最优的反应条件为:2 mol%醋酸锰,3.5 mol%2,6-吡啶二甲酸,底物:TBHP=1:2,反应温度为100℃。在最优条件下,将该体系应用到不同结构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研究发现,大部分仲醇都可以被氧化为相应的酮。(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孟江平[5](2016)在《含氮或氧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构筑、结构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s,CPs),是利用具有配位点的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之间通过配位作用而形成的一系列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材料。这种特殊结构的新型材料通常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可调节的孔尺寸,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气体吸附、气体储存、光电器件、太阳能电池材料、生物医学成像以及药物分子运载等领域。因此,设计与构筑结构新颖、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基于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优良的光电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合成了3种含氮刚性配体和1种羧酸配体,分别为:3,5-双(5-(吡啶-4-基)-4H-1,2,4-叁唑-3-基)吡啶(L1)、3,6-二(1H-咪唑-1-基)-9H-咔唑(L2)、3-(3-(1H-咪唑-1-基)苯基)-5-(4-(1H-咪唑-1-基)苯基)-1-甲基-1H-1,2,4-叁唑(L3)和4,5-二(4'-羧基苯基)苯(H2L4),通过水热法,分别与辅助配体对苯二甲酸(1,4-H2bdc)、4,4'-联苯二甲酸(4,4'-H2bpc)和二苯甲酮-4,4'-二羧酸(4,4'-H2cdb)作用,构筑了9个新型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利用过单晶X-射线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PXRD)、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SEM)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进行了拓扑结构分析。研究了所构筑的新型配位聚合物1-9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光生电流性能、荧光性能、气体吸附性能和体外抗菌活性,利用CASTEP程序计算了配位聚合物的能带结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以含氮刚性配体3,5-双(5-(吡啶-4-基)-4H-1,2,4-叁唑-3-基)吡啶(L1)为主配体,同时以对苯二甲酸(1,4-H2bdc)和4,4'-联苯二甲酸(4,4'-H2bpc)为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构筑了叁个热稳定性较强的新型配位聚合物,分子式分别为:Co(L1)(1,4-bdc)·2DMF(1)、Cd(L1)(4,4'-bpc)·3DMF(2)和Co(L1)(4,4'-bpc)·2DMF(3)。配位聚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拓扑结构,都表现为单节点6-连接的叁维(3D)拓扑结构,拓扑符号为{412·63}-pcu。配位聚合物3的结构与2相同,只有中心离子不同而已。配位聚合物1具有非穿插的网状结构,具有大的孔通道,而配位聚合物2具有叁重互穿结构,因此2具有较小的孔尺寸。配位聚合物1和2的孔径分布通过N2吸附实验,N2吸收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和2在77 K下的吸附为I型吸附。将配位聚合物1-3作为超级电容器隔膜时,其等效串联电阻(Res)大于空白的Res,说明配位聚合物1-3几乎不导电。同时,如果电流密度越小,Res就越大。在低电流密度下充放电之后,1作为隔膜的超级电容器具有比空白超级电容器大得多的比电容(SC),并且无定形隔膜1显示比原始的配位聚合物隔膜1更多的孔形态。二、以3,6-二(1H-咪唑-1-基)-9H-咔唑(L2)为主配体,二苯甲酮-4,4'-二羧酸(4,4'-H2cdb)为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成功构筑了一种热稳定性较强的二维(2D)新型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分子式为:Cd(L2)(4,4'-cdb)?3DMF(4);与Cu SO4·5H2O作用,构筑了一种具有一维(1D)结构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分子式为Cu2(L2)2(SO4)(5)。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进行了配位聚合物的结构表征。通过物理剥离法制备了薄层配位聚合物4(Thin-layered CP 4,TL4),并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表征了薄层配位聚合物的形貌和厚度。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发现TL4的平均厚度约为2.6 nm,X射线能谱(EDS)进一步揭示TL4的组成中包括C、O和Cd叁种元素。研究了体相配位聚合物4和薄层配位聚合物4的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光生电流性能、荧光性能,并利用CASTEP程序计算了配位聚合物4和5的能带结构,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了配位聚合物4和5的HOMO/LUMO能级,判断了配位聚合物4和5的半导体类型。配位聚合物4、TL4和配位聚合物5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的电化学性能,TL4修饰的玻碳电极(TL4-GCE)的可逆氧化还原峰的电流密度高于体相CP 4,表明薄层配位聚合物的电化学活性强于体相。通过循环伏安图和漫反射光谱,计算了配位聚合物的HOMO/LUMO能级,CP 4相对于真空的HOMO能级为-3.77 e V,相对于真空的LUMO能级为-1.27 e V。CP 5相对于真空的HOMO能级为-4.54 e V,相对于真空的LUMO能级为-3.04 e V。光生电流研究发现,配位聚合物4产生的光电流密度为5×10-6 m A?cm-2,而配位聚合物5产生的光电流密度为5×10-5 m A?cm-2,配位聚合物5产生的光电流密度是配位聚合物4的10倍。当光照射TL4时,其产生的光电流密度为5×10-5 m A?cm-2,光响应明显强于体相配位聚合物4。TL4产生的光电流密度约是4的10倍。根据Mott–Schottky曲线斜率,我们发现CP 4为n-型半导体,与能带计算结果一致。CP 5为p-型半导体,同样与其能带计算结果相符合。根据Mott–Schottky曲线计算了CP 4和CP 5的载流子浓度分别为8.47×1024 cm-3和5.45×1025 cm-3,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平带电位分别为+0.18 V和+0.09 V,这两个配位聚合物的荧光性能较弱。叁、以3-(3-(1H-咪唑-1-基)苯基)-5-(4-(1H-咪唑-1-基)苯基)-1-甲基-1H-1,2,4-叁唑(L3)为主配体,以4,4'-联苯二甲酸(H2bpc)和二苯甲酮-4,4'-二羧酸(4,4'-H2cdb)为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构筑了一种热稳定性较强的3 D新型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分子式为:Zn4(L3)2(4,4'-bpc)4?4DMF?9H2O(6)和一种2D结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分子式为Cd2(L3)2(4,4'-cdb)2?2DMF(7)。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PXRD、热重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SEM等进行了结构表征。配位聚合物6是一种具有单节点6-连接的2-层穿插3D拓扑结构,拓扑符号为{412.63}-pcu,配位聚合物7为单节点4-连接的2D拓扑结构,拓扑符号为44-sql。通过电沉积法制备了Cd Te和配位聚合物6与Cd Te的复合物(CP 6@Cd Te),并通过PXRD、SEM和EDS等表征了其结构、形貌和组成。热稳定性研究发现,配位聚合物6和7在350°C以下结构稳定。在77 K下N2吸附脱附研究发现:配位聚合物6的BET比表面积为15.608 m2?g-1,配位聚合物7的BET比表面积为8.307m2?g-1。利用CASTEP程序计算了配位聚合物6和7的能带结构,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了配位聚合物6和7的HOMO/LUMO能级,判断了配位聚合物6和7的半导体类型,能带计算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6为n-型半导体。配位聚合物7为p-型半导体。配位聚合物6和7分别表现出了不同的电化学性能。当6修饰的玻碳电极(6-GCE)作为工作电极,扫描速率为0.005 V·s-1时,具有一对准可逆氧化还原峰,Epa=-1.1 V,Epc=-1.3 V,阳极峰和阴极峰间距离(?Ep)为0.20 V。当7修饰的玻碳电极(7-GCE)作为工作电极,扫描速率为0.005 V·s-1时,在-1.5~+1.5V范围内,显示出一对可逆氧化还原峰,Epa=-0.80 V,Epc=-1.0 V vs.SCE,?Ep=0.20 V。光生电流研究发现,配位聚合物6修饰的ITO电极产生的光生电流密度为4×10-6 m A?cm-2,Cd Te修饰的ITO电极产生的光生电流密度约为4×10-4 m A?cm-2,CP 6@Cd Te复合物修饰的ITO电极产生的光生电流密度约为4.6×10-4 m A?cm-2。CP 6@Cd Te复合物修饰的ITO产生的光生电流密度是CP 6的115倍,同时也是Cd Te的1.15倍。这叁种物质的光生电流密度大小为:CP 6@Cd Te>Cd Te>CP 6。配位聚合物7修饰的ITO电极的光生电流密度为1.4×10-5 m A?cm-2,比配位聚合物6修饰的ITO电极所产生的光电流密度(4×10-6 m A?cm-2)高,约为配位聚合物6的3.5倍。四、以4,5-二(4'-羧基苯基)苯(H2L4)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分别与硝酸锶和硝酸钡作用,构筑了两种具有二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分子式分别为:Sr(L4)(DMF)(H2O)?(CH3CN)(8)和Ba(L4)(H2O)2(9)。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PXRD、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进行了结构表征。配位聚合物8和9表现出了不同的氧化还原性能。利用CASTEP程序计算了配位聚合物8和9的能带结构、总态密度和分态密度。计算结果显示:8的带隙为3.35 e V,9的带隙为3.30 e V,与实验值相一致。8和9都属于间接带隙,为p-型半导体,与Mott–Schottky结果一致。光生电流实验结果表明,8产生的光生电流密度为5.1×10-5 m A?cm-2,9产生的光生电流密度为2.2×10-4 m A?cm-2,大约是8的4倍。研究了8和9固态和溶液中的荧光性能。固态荧光实验发现,当用370 nm的光激发时,8和9的发射谱带的峰值分别为420和421 nm(狭缝宽度为5 nm)。溶液中的荧光实验发现,当激发波长为290 nm,狭缝宽度为5 nm时,8和9的发射谱带的峰值分别为364和360 nm。五、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所制备的配位聚合物1-9均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菌活性,其中配位聚合物6的对枯草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MIC值为4μg·m L-1,明显强于临床抗菌药氯霉素对枯草杆菌的活性,是氯霉素的8倍。配位聚合物5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与临床药物氯霉素相当,MIC值为32μg·m L-1。这两种新型配位聚合物作为抗菌药物具有可进一步深入开发的潜力。体外抗真菌活性测试发现:配位聚合物1-9对代表菌株白色念珠菌和假丝酵母的抑制活性较弱,其中配位聚合物6对白色念珠菌和假丝酵母抑制活性最强,MIC均为64μg·m L-1。(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10-01)

黄桃[6](2016)在《基于氮氧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位聚合物(CPs)是由金属离子和多功能有机配体构筑而成的一类在光电、磁性、气体存储以及催化等前沿领域都表现出了诱人应用前景的新型化学合成材料。它的研究涉及无机配位化学、有机化学、晶体学及材料化学等诸多研究领域。有机配体分子富于变化,而金属离子具有丰富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能,所以配位聚合物通常表现出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的协同性能。此外,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其中,原位合成法是合成新颖配位聚合物的一种有效方法。配体原位转化的方法可以实现有机合成步骤的缩减或者获得一些常规有机反应无法获得的配体,因而得到一些利用常规合成方法无法合成的新颖配位聚合物。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类有机配体,利用二氢吡啶基团的原位脱氢氧化过程,在溶剂热条件下组装出一系列具有新颖结构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我们系统地研究了配体的原位转化对配体配位能力和配位方式的影响,并对合成的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本论文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章简要介绍了配位聚合物的概念及其应用。第二章通过Yamagushi’s反应设计合成了配体HL_1(HL_1=4–(3,5–(二氰基–2,6–吡啶基)二氢吡啶)苯甲酸),利用该配体在不同溶剂体系和反应条件下与金属离子组装获得了8种结构新颖的配合物:{[M(L_1)_2(H_2O)_2]?4H_2O?2DMF}_n(M=Co(1)和Ni(2)),{[Cd(L_1)]?Me OH?3DMA}_n(3),{[Co(L_(1a))_2(H_2O)_2]?2H_2O}_n(4),{[Co(L_(1a))_2(H_2O)_2]?4H_2O}_n(5),{[Co(L_(1a))_2(H_2O)_2]?6DMF}_n(M=Co(6)和Cu(7)),{[Cu_2(L_(1a))_2]?6DMF}_n(8)(HL_(1a)=4–(3,5–二氰基–叁吡啶)苯甲酸)。化合物1–3中的配体L_1-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原位配体转化,生成新配体L_(1a)-进而生成新颖配合物4–8。其中,1和2是异质同晶的化合物,我们以化合物1的结构为代表进行分析。配合物中心金属Co(II)离子通过与配体L_1-的骨架相连,从而形成一个4~4–sql拓扑的二维层状结。未配位的吡啶官能团使得配位层上下摆动,二氢吡啶官能团N–H和配位水分子可以作为潜在的氢键结合位点提供给游离水和DMF形成叁维氢键网络结构。对这个系列化合物,选取化合物1作为代表研究其变温粉末衍射和循环伏安曲线,探索配体在固相中的原位变化。在形成的化合物4中,配体虽然发生原位转变,但是Co原子和配体的配位模式和化合物1相同,因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固体转化具有一定的意义。化合物5中金属中心Co(II)离子和L_(1a)–视为四连接的节点,八核水簇视为八连接节点形成一个叁维叁重穿插的双节点的flu网络结构。我们认真研究和讨论了配位聚合物的形成条件、结构以及性能等,总结了配体原位转化的规律。这一部分研究结果表明配体的原位转化是实现某些配位聚合物体系的唯一和必须途径,因而证明了该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第叁章,我们将配体原位转化引入到更为复杂的混配体体系,成功得到配位聚合物[Co_3(μ_3–OH)_2(L_(1a))_2(TP)(H_2O)_2]_n(9;H_2TP=对苯二甲酸)。研究结果表明,在L1-和L1a-的原位转化体系中,可以成功的引入对苯二甲酸辅助配体,从而形成结构复杂的配位聚合物。由于原位有机反应的特殊性,生成的新配体很难与其它配体形成混配体的配位聚合物,其原因是第二配体的存在增加了配位自组装过程的复杂性,因此在之前的报道中鲜有在原位配体反应体系引入第二配体的报道,因而这一部分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新颖性。第四章对本论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熊锦,孟银杉,高琛,孟昭莎,王炳武[7](2016)在《酚氧配体构筑的叁配位单核稀土(Ⅲ)配合物的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文献[1]合成了两例酚氧配位的叁配位单核稀土配合物Ln(DBP)_3(DBP-=2,6-di-tertbutylphenolate,Ln=Dy(1),Er(2).)。两例配合物的稀土离子均没有严格位于配位氧原子构成的平面上,Ln-O键长在2.0?到2.1?之间,且无严格的叁重轴对称性。配合物1没有表现出零场下的慢磁弛豫行为,而配合物2表现出了慢磁弛豫行为。与已报道的由叁个含负一价N原子配体配位的Er基单离子磁体[2]相比,二者(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5-06)

李长宏[8](2016)在《含氧配体稀土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2-乙烯基吡啶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高规整度2-乙烯基吡啶聚合物,我们合成了九种四齿酚醚[0000]螯合的稀土金属催化剂,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这些配合物在催化2-乙烯基吡啶聚合性能。1.从邻苯基苯酚和出发经过溴化、苄基保护、Suzuki偶联、钯碳还原加氢等过程合成了四种具有不同取代基团的双酚醚[0000]四齿配体,通过核磁共振1H NMR对所合成的配体进行了表征。2.在氩气保护下用合成的四种配体与金属(镥、镝和钬)烷基化合物反应,以较好的收率得到了相应金属催化剂1-9,使用1H NMR、13C NMR对目标配合物进行了表征。3.9种催化剂都可以在常温下以甲苯为溶液催化2-乙烯基吡啶的聚合并得到高分子量聚合物,分子量最大Mn=53.6×104g/mol。催化剂8可以在7min催化200当量的单体聚合。催化剂2和3可以得到全同立构的聚合物,等规度Pm分比为0.91和0.99。(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王慧娜[9](2016)在《几种含氧配体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及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和先导。作为备受关注的新型功能性材料,金属有机配合物具有结构可裁剪性和功能易修饰性的特点,一定范围内可以选择特殊性质或官能团的有机配以及一定性质的金属离子,能够合成出具有分子磁体、非线性光学、气体吸附、药物传输等领域具有诱人应用前景的功能型金属配合物。但目前,合成过程中配位化合物的结构会受诸多因素(反应物种类、介质溶剂、温度、pH值等)的影响,使目标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很难准确预测。这需要工作者们总结规律,逐步实现对新型功能材料的半定向或定向合成。本文选用具有多配位模式的含氧有机配体与过渡金属元素(Ni、Co、Cu)和稀土金属元素(Dy)采用溶剂热合成法自主装,合成具有新颖结构和特殊性质的金属配合物。同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以及磁性测量等方法进行基本表征和性质研究。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果:1、以2-甲基-8-羟基喹啉(HL)为配体合成了两个含有镝离子的配位化合物,[Dy_2L_4(HL)_4(H_2O)_2]·(ClO_4)_2·(H_2O)_2(1)和[Dy_2L_6(C_2H_5OH)]·H_2O(2),并对这两个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和单晶结构表征,因为中心金属Dy~(3+)具有较大的磁各向异性,因此对两化合物的磁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虽然在这两个配位化合物中配体都是2-甲基-8-羟基喹啉,由于参与配位的方式不同,导致两个化合物中镝离子所处的配位环境不同。随后通过比较它们的磁学性质,发现分子结构中有对称中心的化合物1有磁弛豫作用,呈现单分子磁体的性质,化合物2分子结构中没有对称中心同时也没有磁弛豫作用。2、以4-[(羧甲基)硫代]-苯甲酸为有机配体,并加入含氮的4,4’-联吡啶为辅助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个金属有机配合物[Ni(CMTB)(4,4’-bipy)H_2O]·Cl(3)和Co(CMTB)(4),(CMTB=4-[(carboxymethyl)thio]-benzoic acid),并对该两种金属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及部分磁学性能的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3为沿结晶学b方向延伸一维链状结构结晶,具有顺磁作用但不具备单分子磁体性质的配合物;化合物4则为一个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3、以2-[(羧甲基)硫代]-苯甲酸和邻菲罗啉为配体与硫酸铜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出化合物5:[Cu(H_2O)_2(SO4)(phen)](5),(phen=1,10-Phenanthroline monohydrate)。经研究表明,化合物5具有一维链网状结构,是一个邻菲罗啉为配体的硫酸铜配位聚合物,2-[(羧甲基)硫代]-苯甲酸在体系中起调节pH值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胡明刚,王富贵,曹清彬,邓启刚,闫海龙[10](2015)在《对称氮氧配体钛配合物合成及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对称氮氧多齿配体与四异丙氧基钛在甲苯中反应制得新颖的钛配合物。配合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表征。由于电子排布改变,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E2吸收带的吸收峰位置发生了红移,且吸收强度有所增强。该配合物用于D,L-丙交酯开环聚合反应,具有中等程度的催化活性,可制得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氧配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稀土分子纳米磁体的控制合成和磁性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1,2])。我们通过改变氮氧吡啶基的位置,设计合成了叁种氮氧吡啶酰肼席夫碱类配体,并与镝盐构筑了叁种结构相似的一维配合物。其中镝离子都具有八配位的配位环境,并通过氮氧吡啶基团连接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磁性研究表明这些一维配合物在低温下具有明显不同的磁弛豫行为,拟合得到能垒分别为280 K,326 K,232 K。进一步对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磁学性质的不同主要来源于叁种配合物中不同的Dy-O1键长,分别为2.185 A,2.155 A,2.198 A。通过理论计算证明来自酚羟基的O1具有最大的负电荷,而磁轴的方向也几乎沿着Dy-O1的方向。因此,Dy-O1的距离很大程度的影响了镝离子轴向上配体场的强弱,短的Dy-O1键长意味着轴向的配体场更强,使配合物具有更强的磁各向异性,进而表现出更优异的磁学性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配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秀颖,房栾,祖毓聪,张阳,高林.含氮、氧配体Zn(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2].马芳,曾慧敏,孙豪岭.由吡啶氮氧配体构筑的一维配合物体系的磁性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论文集-论文.2017

[3].黎毅鹏.基于氧配体磷光锰(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探索[D].福州大学.2017

[4].赵丽园.吡啶甲酸类氮氧配体在催化醇氧化及醇氧化氨化制腈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5].孟江平.含氮或氧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构筑、结构和性能[D].重庆大学.2016

[6].黄桃.基于氮氧配体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7].熊锦,孟银杉,高琛,孟昭莎,王炳武.酚氧配体构筑的叁配位单核稀土(Ⅲ)配合物的磁性[C].第七届全国物理无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8].李长宏.含氧配体稀土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催化2-乙烯基吡啶聚合[D].大连理工大学.2016

[9].王慧娜.几种含氧配体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及表征[D].重庆师范大学.2016

[10].胡明刚,王富贵,曹清彬,邓启刚,闫海龙.对称氮氧配体钛配合物合成及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论文知识图

不同pH值下的混配体锌化合物的网络结...配合物4中Ni(II)的配位环境图配合物10中Co(II)的配位环境图配合物10中Co-甲酸链配合物10中二维层状结构图配合物14中的双核Zn2(CO2)

标签:;  ;  ;  ;  ;  ;  ;  

氧配体论文_李秀颖,房栾,祖毓聪,张阳,高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