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孙玉杰,李海燕(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石嘴山753200)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27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发ADR的药品种类139种、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所占比例最高(32%);>50a年龄组ADR发生率较高。结论:应加强ADR报告和监测力度,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Analysisof271casesofadversedrugreactionreports
LIUJia,(Ningxiashizuishanfirstpeople'shospital,NinXia,ShiZuiShan,7532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haracteristicsofADRoccurredinourhospitsalandtopromoterationalclinicaldruguse.METHODS:Icollectedfromthe2013Forum271casesofADRreportsfor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139kindsofmedicinethatraisedtheADR,ADRcausedbyantibioticsaccountedforthehighestpercentage(32%);>50Ahighincidenceofage-ADR。CONCLUSION:ADRreportingandmonitoringshouldbestrengthenedtoreduceoravoidtheoccurrenceofADR.。
KEYWORDSAdversedrugreactions;Report;Analysis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近几年随着我国ADR监测网的不断完善,各家医院都加强了ADR报告和监测力度。本文对我院2013年收集的271例(以区中心接受时间为准)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特点,以全面了解我院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征,防止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将我院2013年上报的271例ADR报告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
2结果
2.1发生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271例ADR报告中,男100例(36.90%),女171例(63.10%)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患者年龄最小9月20天,最大年龄90岁。发生ADR患者各年龄段分布情况详情见表1。
2.4ADR转归
271例ADR报告中,一般258例(新的一般13例),严重的13份。多数患者经停药、对症、抗过敏等治疗后迅速好转,但仍有少数患者不同程度地延长了住院时间,甚至使原发疾病加重,未发现ADR造成后遗症甚至死亡报告。
3讨论
由表1可见,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人群中。本次调查中发生ADR年龄段以>50a所占的比例较高,这可能与老年人多病,治疗时应用药物的品种也较多,不少药物在老年人比青年人(指30a以下)更易引起不良反应【1】。
由表2可见,在271例ADR中抗菌药物占了32%,这与抗菌药物种类多,临床使用范围广,用药频率高有密切关系。调查研究【2-3】表明,目前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无指征应用,品种选择不当,超剂量用药,无指征联合用药等不合理现象。抗感染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本年度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引起ADR占总例数的11.44%,其中严重ADR报告1例,导致患者精神异常,新的一般ADR报告1例,导致患者白细胞减少。根据文献报道【4】,快速滴注左氧氟沙星也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在滴注此药时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每100毫升滴注时间不得小于1小时,不得擅自加快滴速。中药制剂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17%,其中以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针、参芪扶正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疏血通注射液为多,这与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关。中药注射剂中所含有效成分复杂,其有效成分的药理、毒理、疗效等方面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述,在缺乏科学、有效的内在质量控制方法下极易引发ADR。建议临床医生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严格掌握选用药物的适应症,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辩证施药;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严禁混合配伍、联合用药;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慎用;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慎重使用;加强用药监护。造影剂碘普罗胺注射液共上报11份,其中严重病例2份,均引起患者过敏性休克,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较前明显增多。根据临床药学室退药登记相关信息统计分析,我院医务人员在开具碘普罗胺注射液时对患者的过敏史询问不够详细,这也是造成碘普罗胺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高发的原因之一【5】,建议临床医生在开具此药时应严格掌握碘普罗胺注射液的适应症、禁忌症及使用注意事项,权衡利弊,谨慎用药;应加强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快速抢救技能、抢救流程的培训,配备抢救设备及药品,争取抢救时间,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由表3可见,ADR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临床表现为各种药疹和皮肤瘙痒。其次发生ADR部位的依次是胃肠系统,全身性,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
综上所述,ADR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对临床用药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所以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收集更多的用药信息,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刘佳,女,大学本科,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事管理、临床药学,
参考文献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
【2】扈福,王健。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14):1026-1057
【3】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J].中国药物警戒,2009,6(6):379-381
【4】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56期)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2013-08-07
【5】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52期)警惕碘普罗胺注射液和红花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201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