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的日益变暖,极端天气频频发生,灾害性的天气给广大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城市化是人类活动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城市化引起的局地气候效应,导致了局地气候发生异常的改变,出现了城市的“热岛、雨岛及干岛”等气候效应。由于人类的活动,城市带(圈)的气候变化更加复杂多变,一方面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即气候系统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到人类活动和过度开发导致的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即城市化带来的气候变化影响。如何分离城市化带来的城市带(圈)气候变化是国内外比较关心的技术,城市圈边缘的郊区或乡村由于远离城市区,受城市化带来的局地气候变化影响小,因而可以作为城市化气候效应的对比站。本文以合肥城市为中心的合肥城市圈为例,利用城市人口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夜晚灯光数据,选取典型城市站点和与之作对比的郊区站点,采用城郊对比法(即“UMR法”),将1980-2017年经筛选、均一化处理过的逐日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资料,定量计算出各要素的城市化影响和城市化贡献率,分析城乡各要素变化趋势的差异,并对各要素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进一步以合肥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求出城市化综合指数,并与各气象要素进行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以揭示城市化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1)城市化对气温的时间分布的影响在合肥城市圈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对气温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城市化对合肥城市圈的城市站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有较明显增加的作用,对年平均最低气温相对郊区有降低的影响,通过采用城、郊对比法(UMR)得出,城市化对年平均气温、年最低气温和年最高气温的增温率分别为0.12℃/10a、-0.05℃/10a和0.24℃/10a,增温贡献率为21%、-11%和39%。合肥城市圈城市化对城市站的四季气温影响如下:除秋季以外,城市化都使平均气温增加;合肥城市圈城市站四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平均最低气温则是秋季和冬季处于增加,春季和夏季呈现下降趋势。对合肥城市圈气温进行突变检测时,年平均气温突变主要发生在城市发展的慢速期(1980-2000年)期间,具体年平均气温的突变年份为1985年;年最低和年最高气温突变都发生在城市发展快速期(2001-2017年),具体年平均最低气温的突变年份为2013年及年平均最高气温的突变点是从2010年开始。(2)城市化对降水和相对湿度的时间分布的影响城市化对总降水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在城市发展慢速期(1980-2000年)年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在城市发展快速期(2001-2017年)呈现明显上升倾向。年降水量的城、郊对比(UMR)序列也呈现出不太明显的增长,但其在2010年以后明显增加。四季降水量则表现为,夏、秋季增加,春、冬季减少的趋势;城市化对降水天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年降水天数明显下降,四季降水天数中,除了冬季降水天数稍微有所增加外,其三个季节都是明显下降。合肥城市圈年和四季降水量的周期变化主要存在准2-4a、4-8a和8-16a的尺度周期。年降水量的周期变化主要是准2~4a小尺度的周期震荡为主。四季降水量的周期变化具体表现为:春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周期变化一样,也是以准2~4a的小尺度震荡比较显著;夏季和冬季的降水周期震荡主要以准2a周期最为显著,波动相对比较频繁。秋季相对以准8a周期震荡更显著一些。城市化对相对湿度的影响主要是:合肥城市圈城市化对城市站的相对湿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年和四季相对湿度及城郊对比(UMR)序列均呈现下降倾向,秋季和冬季更加明显。城市的“干岛效应”显著。(3)城市化对气温的空间分布的影响城市化对气温的空间分布影响,主要表现为城市圈中心区城市站的增温率比较大,城市化贡献率也比较高,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圈中心部位城市站的年平均气温和年最高气温的增速也愈发增大;相比城市站,郊区站的增速相对缓慢。(4)城市化对降水的空间分布的影响城市化对降水的空间分布影响比气温显著。年和四季标准化相对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在1980-2000年和2001-2017年变化明显,年和秋季的相对降水量空间分布大体一致,随着城市进程不断推进,相对降水量偏多的站点向城市圈的中心集中;春季和秋季则向城市圈的东南方向集中;夏季则表现的不太明显。(5)城市化对年平均相对湿度的空间分布的影响合肥城市圈城市化不同时期,年平均相对湿度空间分布变化明显,城市发展慢速期(1980-2000年)时,年相对湿度高值区位于城市圈东南方向;城市发展快速期(2001-2017年),相对湿度高值区位于城市圈西北方向。(6)合肥城市发展不同时期与区域气象要素的曲线估计模型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算出合肥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建立起城市发展综合指数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年降水天数、年降水量及年相对湿度的曲线估计模型。城市发展快速期较慢速期拟合明显,且与年相对湿度拟合效果最好,气温次之,降水最差。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邵陈丽
导师: 梅雪英
关键词: 合肥城市圈,城市化发展指标,气象要素,曲线估计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
分类号: P461
DOI: 10.26919/d.cnki.gannu.2019.000510
总页数: 94
文件大小: 8526K
下载量: 33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粗骨料多孔界面的再生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响应机理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 2019(11)
- [2].2016鲁南沿海沿湖地区相对湿度对比分析[J]. 科技资讯 2018(01)
- [3].基于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的建筑物内部相对湿度研究[J]. 智能制造 2019(11)
- [4].1960-2012年山东省近地面和高空相对湿度时空变化特征[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5)
- [5].不同送风方式对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分布的影响[J]. 绿色科技 2016(02)
- [6].湿度应如何表达[J]. 中国计量 2010(07)
- [7].浅析冷库相对湿度的控制方案[J]. 机电信息 2019(08)
- [8].江汉平原小麦孕穗期空气相对湿度升高的产量效应[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19)
- [9].城市化对咸宁地区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影响分析[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04)
- [10].你想不到的数学(三)——如何测雾霾[J]. 新世纪智能 2018(29)
- [11].干燥介质相对湿度对胡萝卜片热风干燥特性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6)
- [12].不同空气相对湿度对槭叶草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03)
- [13].相对湿度及其变化的年循环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8(07)
- [14].夏季日间大庆市中小型湖泊和水库的温湿效应[J]. 湿地科学 2017(05)
- [15].相对湿度在伊春冬季弱降雪过程的应用[J]. 黑龙江气象 2014(01)
- [16].相对湿度对铜材料载流磨损的影响[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17].一次高空探测中相对湿度变性记录的处理方法[J]. 陕西气象 2014(04)
- [18].中国地区相对湿度与温度多分形特征对比分析[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19].利用电容微小变化测量空气相对湿度[J]. 大学物理 2018(06)
- [20].大气腐蚀试验标准中相对湿度和温度控制的考虑[J]. 装备环境工程 2015(03)
- [21].粉煤灰对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的影响[J]. 粉煤灰综合利用 2013(05)
- [22].基于不同风速的混凝土干缩特性及内部相对湿度试验研究[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05)
- [23].冻融循环过程中混凝土内部温度-相对湿度关系[J]. 建筑材料学报 2015(06)
- [24].梵净山野生黄连花粉活力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2012(08)
- [25].空气相对湿度对室外电气柜内金属腐蚀的影响与防控[J]. 中国高新区 2017(18)
- [26].滨海自动站与人工站相对湿度对比分析[J]. 气象科技 2016(05)
- [27].风速4.6m/s柱状水银温度计相对湿度查算表的编制[J]. 装备环境工程 2013(03)
- [28].自动站相对湿度记录异常原因的分析及排除[J]. 科技创业家 2013(07)
- [29].空气中相对湿度与人造板甲醛释放测定方法的几个问题[J]. 中国人造板 2012(12)
- [30].评《房间设计相对湿度对空调系统经济性的影响》一文[J]. 暖通空调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