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弹塑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接触冲击,弹塑性,接触力,屈服强度
弹塑性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王尧,付庄[1](2019)在《杆件平面系统弹塑性接触冲击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多体表面之间的弹塑性接触冲击现象是一个重要的力学问题,对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至关重要。据此,以杆件平面系统为典型对象,主要从接触冲击类型、弹塑性接触冲击数学模型、试验方法及研究难点与挑战四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弹塑性接触冲击特性分析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指出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仍然是未来关于多体表面之间接触冲击过程产生复杂局部力学行为研究的重点,且巧妙的试验测试方法及先进的图像分析与处理技术仍是重要的突破方向。(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陆新征,程庆乐,孙楚津,顾栋炼,许镇[2](2019)在《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实测地面运动的地震破坏力速报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后准确快速地评估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对抗震救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实测地面运动记录,提出了一套近实时的地震破坏力分析评价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系统。该方法通过地震台站获取发震地区实测地面运动记录,将实测地面运动记录输入到典型单体建筑的有限元模型和发震区域典型的建筑群模型中,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评价该次地震对典型单体建筑和目标区域建筑的破坏情况。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多次地震中得到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建议的方法基于实测地面运动记录,能较好地解决地震输入的不确定性问题;(2)该方法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可以充分考虑地震动的幅值、频谱和持时特征以及不同建筑物的刚度、强度和变形特征;(3)本文建议的方法对典型单体建筑物和目标区域进行分析,可以评价地震对典型建筑物和目标区域建筑群的破坏能力;(4)本文所建议的近实时地震破坏力评价方法及相应的地震破坏力速报系统,在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内给出地震破坏力评估结果,为科学制定抗震救灾决策和普及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提供了有力手段。(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姜小丽[3](2017)在《基于显式弹塑性车辆悬架系统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悬架系统是整车安全行驶的重要结构件。以某重型运载车辆单纵臂悬架为研究对象,使用应力波传播理论,在ABAQUS软件中搭建悬架系统模型,对悬架在3种典型工况下的显式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值都较大;动载荷是对悬架结构造成破坏的最重要因素;悬架中的焊缝连接处及尖角处具有明显的应力集中和塑性变形;悬架结构中相对薄弱的区域主要是集中在转向节和转向纵臂的铰接连接处。根据强度和刚度分析结果对悬架结构进行改进和优化,并采用试车方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显式动力学弹塑性能分析方法对计算动载荷工况下悬架应力应变状况实用有效。(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7年09期)
游瀚,管仲国[4](2017)在《弹塑性索和黏滞阻尼器系统用于斜拉桥横向减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弹塑性索对与黏滞阻尼器组合减震系统用于大跨度斜拉桥横向抗震设计作用。依据Caltrans规范构建了弹塑性索对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基于永宁黄河大桥弹性索对与黏滞阻尼器组合减震系统设计,通过调增地震波幅值,使弹性索进入塑性状态并分析结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容许拉索进入塑性可以显着增加其变形能力,进而提高整个结构应对强震作用的能力;与塔梁固定的常规体系相比,引入弹塑性索与黏滞阻尼器组合体系可以大幅降低主塔塔底弯矩及主梁加速度响应;与理想弹性索对工况相比,采用弹塑性索对虽然会导致较大的主梁残余位移,但对于控制最大索力和改善主梁加速度响应效果明显,同时塔梁、墩梁最大相对位移和塔底弯矩基本不变。(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7年14期)
常世清[5](2016)在《弹塑性含水砂性地基-路基系统动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列车运行时会产生激烈的振动荷载,会使铁路地基与路基发生振动。铁路地基过大的振动反应将会给列车运行带来安全隐患,降低乘车舒适性,同时也会给周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进一步研究和认识铁路地基与路基的动力特性意义重大。文章以Biot固结理论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用弹塑性土本构模型(Pastor-Zienkiewicz Mark Model III)描述弹塑性砂土的动力行为;以有限元软件FSSI-CAS 2D与Mat Lab为工具进一步研究富含地下水环境下的弹塑性砂土路基-地基系统在列车通过时所产生的动力特性。根据计算结果得到了地基内部加速度、速度及位移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技术》期刊2016年12期)
任远,尹进,张成成,侯乃先,张盛[6](2016)在《基于SiPESC平台的弹塑性多尺度有限元分析程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典型的非均质材料的弹塑性分析问题,基于Cosserat连续体弹塑性理论模型,采用参变量变分原理和多尺度有限元法耦合求解方法,研发了多尺度有限元分析程序系统。该程序系统基于SiPESC软件平台的大规模工程数据库系统和开放式结构有限元分析框架,采用"算法+模型"的设计模式,研发了相关的数据类和分析任务类。在多尺度单元的实施方面,采用控制阵方法研发了多点约束模块,实现多种复杂的多点约束关系处理。并通过多点约束模块的处理,把多尺度数值基函数引入到控制阵中,使总刚度阵集成、总载荷向量计算以及单元和节点信息的计算(即升尺度和降尺度)都与常规有限元相同,体现了软件设计中的代码重用思想。数值计算表明,程序分析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可在此基础上开展粉末合金材料寿命预测的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强度与环境》期刊2016年06期)
李风风,李心砚[7](2016)在《海底井口系统密封总成弹塑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Inventor软件建立海底井口系统密封总成的叁维模型,将模型导入到Abaqus有限元计算软件中,对密封总成下放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弹塑性性能,最终得到密封总成在下放过程中受力及变形情况,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一重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刘洋,刘振,吴亚平,魏云鹏,段志东[8](2015)在《考虑变摩擦系数的轮轨系统滑动接触热弹塑性应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M型踏面车轮和60kg·m-1钢轨为例,采用双线性塑性模型和平面应变热力耦合单元实现轮轨的热弹塑性耦合,传热过程中考虑轮轨接触斑处的非稳态热传导以及轮轨与周围环境间的热对流和热辐射,建立轮轨滑动接触二维热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分析轮轨接触斑间全滑动时不同相对滑动速度下,与温度变化相关的变摩擦系数对轮轨接触表面温度和等效应力的影响,并与取0.334的常摩擦系数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钢轨在轮轨接触斑附近的摩擦温升主要分布在其接触表面大约1.8mm的深度范围内,而车轮的主要分布在其接触表面大约2.5mm的深度范围内,采用变摩擦系数得到的轮轨摩擦温升要比采用常摩擦系数时低57%左右;轮轨接触斑附近钢轨和车轮的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车轮和钢轨的次表面上,采用变摩擦系数时得到的车轮和钢轨等效应力的影响范围比采用常摩擦系数时略小;轮轨间相对滑动速度对车轮接触表面的温度和等效应力影响不明显,但对钢轨接触表面温度和等效应力的影响明显,相对滑动速度越大,钢轨接触表面的温度也越高。(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杨东生,方磊,任远,陈飙松[9](2015)在《基于SiPESC平台的非均质材料弹塑性损伤多尺度有限元分析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典型非均质材料粉末高温合金的弹塑性损伤分析问题,基于Cosserat连续体弹塑性损伤理论模型,采用参变量变分原理和多尺度有限元法耦合求解方法,研发了多尺度有限元分析程序系统.(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张震,司勇,张自强,杨嘉陵[10](2013)在《飞机拦阻系统(EMAS)小车维护或救援的动力学解析模型和数值模拟:移动载荷作用下弹塑性地基梁的动力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傅里叶积分变换,对小型维护救援车辆在飞机阻拦材料上行驶模型进行了理论研究。EMAS(engineeringmaterial arresting system)是一种新型跑道阻拦系统,其原理是采用在跑道端铺设一种可压碎的阻拦材料,当飞机冲出跑道时,进入EMAS区域,压碎材料吸收飞机的动能,使飞机快速安全地停在EMAS区域内,达到减少对飞机的损伤、保障机组成员和乘客安全的目的;飞机阻拦材料需保证在小型车辆在维护救援行驶时不会产生较大破坏,影响其阻拦性能,为了增加其承载能力,需在阻拦材(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8-19)
弹塑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震后准确快速地评估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对抗震救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实测地面运动记录,提出了一套近实时的地震破坏力分析评价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系统。该方法通过地震台站获取发震地区实测地面运动记录,将实测地面运动记录输入到典型单体建筑的有限元模型和发震区域典型的建筑群模型中,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评价该次地震对典型单体建筑和目标区域建筑的破坏情况。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多次地震中得到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建议的方法基于实测地面运动记录,能较好地解决地震输入的不确定性问题;(2)该方法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可以充分考虑地震动的幅值、频谱和持时特征以及不同建筑物的刚度、强度和变形特征;(3)本文建议的方法对典型单体建筑物和目标区域进行分析,可以评价地震对典型建筑物和目标区域建筑群的破坏能力;(4)本文所建议的近实时地震破坏力评价方法及相应的地震破坏力速报系统,在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内给出地震破坏力评估结果,为科学制定抗震救灾决策和普及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提供了有力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弹塑性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尧,付庄.杆件平面系统弹塑性接触冲击特性研究进展[J].现代制造工程.2019
[2].陆新征,程庆乐,孙楚津,顾栋炼,许镇.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实测地面运动的地震破坏力速报系统[J].自然灾害学报.2019
[3].姜小丽.基于显式弹塑性车辆悬架系统结构优化设计[J].现代制造工程.2017
[4].游瀚,管仲国.弹塑性索和黏滞阻尼器系统用于斜拉桥横向减震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7
[5].常世清.弹塑性含水砂性地基-路基系统动力特性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2016
[6].任远,尹进,张成成,侯乃先,张盛.基于SiPESC平台的弹塑性多尺度有限元分析程序系统[J].强度与环境.2016
[7].李风风,李心砚.海底井口系统密封总成弹塑性分析[J].一重技术.2016
[8].刘洋,刘振,吴亚平,魏云鹏,段志东.考虑变摩擦系数的轮轨系统滑动接触热弹塑性应力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15
[9].杨东生,方磊,任远,陈飙松.基于SiPESC平台的非均质材料弹塑性损伤多尺度有限元分析系统[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10].张震,司勇,张自强,杨嘉陵.飞机拦阻系统(EMAS)小车维护或救援的动力学解析模型和数值模拟:移动载荷作用下弹塑性地基梁的动力响应[C].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