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示踪论文_张红,沈鹏,程志国,刘洁,卢硕

导读:本文包含了综合示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同位素,曲线,稀土元素,孔道,水化,隧洞,油藏。

综合示踪论文文献综述

张红,沈鹏,程志国,刘洁,卢硕[1](2018)在《徐州市某叁甲综合医院病案示踪系统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案的控制与流通是病案管理的重要环节,完备的病案示踪系统是精准、及时提供病案的保障。徐州市某叁甲综合医院在2017年建立了病案示踪系统,实现了回收、整理、质控、首页编码录入、数字化病案形成和纸质病案装箱、病案复印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及时跟踪纸质病案的状态与质量。该病案示踪系统主要通过条形码技术实现病案追踪,通过数字化实现存储与调阅,提高了病案流通环节的工作效率,实现了管理过程中的病案"零丢失",大大提高了纸质病案的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92期)

万继伟,陈艳国,崔超,雷升云,宋健健[2](2017)在《引汉济渭工程黄叁隧洞地下水渗流同位素综合示踪探测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汉济渭工程黄叁段深埋长输水隧洞岩性复杂多变,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为深入分析黄叁段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地下水同位素综合示踪探测手段,对黄叁隧洞沿线钻孔、大坪隧道、良心河、沙坪河等区域进行现场测试及取样室内分析。通过对温度、电导、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地下水流速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合水文地质测绘、试验等基础性工作,对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力联系及连通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黄叁隧洞南部和中部存在富水带,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围岩可划分为中等富水区、弱富水区、贫水区,分别占隧洞全长的7.9%、15.4%、76.7%;实际揭露涌水量与原设计预测情况一致,验证了同位素综合示踪探测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应用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7年08期)

邱辉阳,黄勇,王建平[3](2017)在《示踪技术和水化学分析在水库渗漏勘察中的综合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渗漏是水工建筑中最为常见的老化病害之一,准确快捷的查找到渗漏源及渗漏通道是解决渗漏问题的关键环节。该文以某水库大坝为例,针对多年来左坝渗漏存在的问题,应用了水化学分析以及一系列基于示踪技术的手段,确定了左坝廊道内异常涌水的渗漏源。示踪连通试验相互印证、互为补充确定了渗漏途径为坝体渗漏。该文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应用,为以后水库渗漏勘察提供新的视角,为多学科在水库勘察中的结合与交叉应用提供了案例。(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肖华[4](2015)在《渗流综合示踪方法在西藏江雄水库渗漏水处理工程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西藏江雄水库建成后,因坝体存在渗漏,一直不能正常使用。历经3次封堵处理,也未能根本解决渗漏问题。为有效解决水库渗漏问题,运用了传统的勘探手段结合综合示踪方法准确查明了水库渗流分布、渗流通道和渗水规模等情况,并依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实施了有效封堵,取得预期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库渗流的测试方法并依此确定的有针对性的防渗处理方案和处理效果。(本文来源于《2015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13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11-11)

陈剑波[5](2015)在《安徽巢湖地区早叁迭世古海洋环境地球化学示踪指标的综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晚二迭纪末生物大灭绝是地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其后伴随的是中生代初期早叁迭世海洋、陆地生态系统的缓慢复苏与重建,直到中叁迭世才恢复正常。本论文以早叁迭世印度阶与奥伦尼克阶全球界线层型候选剖面巢湖剖面为研究对象,在精细牙形石生物地层学研究基础上,利用当前最新的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对单个牙形石分子进行微区原位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测试,进一步查明当时的古海洋环境状态和化学组成,为大灭绝事件及随后的生态系统重建过程提供新的地球化学证据,并期望为研究区相关剖面参选“金钉子”提供更多的基础研究材料与佐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牙形石微区微量元素、锶同位素、氧同位素,及相应层位的全岩微量元素和钼同位素,它们分别对早叁迭世巢湖地区古海水微量元素组成、锶同位素组成,以及表层海水温度、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等古海洋环境具有指示意义,同时本文还对古生代古海洋地球化学示踪指标的地质意义及适用性展开了深入探讨。具体内容如下:一、根据前人已发表的文献资料,本文首先对现代海水及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稀土元素(REEs)特征归纳总结,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然后对巢湖平顶山西剖面早叁迭世牙形石及其围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综合研究。现代海洋中溶解态REEs常与碳酸根离子络合形成Ln(CO3)+或者Ln(CO3)2-,络合强度从La到Lu呈递增趋势;它们能被多种物质吸附,如颗粒状有机物(POC)、陆源碎屑颗粒物、铁锰氢氧化物、生物成因磷酸盐/碳酸盐等,这些物质在海洋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或生成或分解,伴随REEs的吸附或释放,引起海水及沉积物孔隙水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发生变化,并影响海洋自生沉积物的REEs组成。海水中溶解的轻稀土(LREEs)被POC吸附之后最终达到洋底沉积物-水界面(SWI)沉积,当埋藏深度增加,外界由富氧状态(oxic zone)逐渐转变为贫氧状态(suboxic zone)时,POC和部分氧化物(如CeOD发生还原分解,释放大量LREEs,导致孔隙水中的负Ce异常减小或消失,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变为“平坦型”,这是oxic-suboxic条件下,孔隙水REEs的典型特征。随着水体缺氧状况加剧,硝酸盐被完全分解后,锰和铁的氧化物依次被还原,孔隙水稀土配分模式变为中稀土(MREEs)富集的“帽型”或“钟型”。最后在极度还原条件下甲烷生成阶段,孔隙水会出现重稀土(HREEs)富集。Ce是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孔隙水Ce/Ce*受上覆海水的氧化还原条件影响显着,只有那些没有受到陆源碎屑混染的海洋自生沉积物的Ce异常,才有可能反映其形成时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Eu也是氧化还原敏感元素,但Eu(III)被还原为Eu(II)并不是发生在表生沉积环境,Eu异常用来示踪陆源、风源或火山热液输入。对巢湖平项山西剖面早叁迭世牙形石及其围岩的稀土元素研究,发现牙形石∑REE、Ce/Ce*、Eu/Eu*和∑REE/Th在lOB附近达到最大值,而La/Sm和La/Yb比值在Spathian早期达到最大,Sm/Yb比值达到最小,表明Spathian早期的中稀土富集特征有所减弱。围岩稀土元素则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整个剖面∑REE、Ce/Ce*没有明显变化,直到Spathian早期迅速减小;围岩Eu/Eu*与牙形石变化趋势整体一致,而Spathian早期也迅速减小;尽管在Spathian早期类似于牙形石出现了MREEs富集减弱的现象,La/Sm、La/Yb和Sm/Yb特征较复杂;围岩的∑REE/Th比值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所有牙形石均出现MREEs富集特征,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解释:(1)早叁迭世的海洋环境完全不同于现代海洋,当时普遍缺氧、流动性差、海洋初级生产力较弱,生物扰动作用微弱,这些异常现象有可能导致其REEs组成不具有现代海洋的HREEs富集特征,而是形成了MREEs富集,这个信息被牙形石很好地记录保存。(2)牙形石保存的不是沉积物上覆海水和SWI附近浅层孔隙水的REEs特征,而是深部孔隙水的信号,牙形石和其他自生矿物的REEs组成遭受成岩作用改造形成MREEs富集。根据对现代海洋REEs特征的认识,这可能是与沉积物中的铁锰氧化物有关,它们大量吸附LREEs和HREEs,导致孔隙水中MREEs残留。成岩作用会导致牙形石、自生矿物等无法准确记录古海水REEs组成,本文尝试利用一系列地化指标对成岩作用在牙形石和全岩稀土元素富集过程中的影响加以评判。(1)检验样品的总稀土含量与元素Th或者Al的相关关系,因为后两者往往代表了陆源输入。本文所研究牙形石∑REE和Th含量都比全岩高,而且∑REE和Th具有强正相关关系,说明它们的REEs组成受陆源碎屑影响显着。(2)考察样品的Y/Ho比值,因为元素Y和Ho在海水和陆源碎屑物中受不同物理化学机制的控制,Y/Ho比值具有明显不同的分布范围,海水约为60,陆源碎屑物约为25-30。本文牙形右及全岩的Y/Ho比值分别是90.44.7和32.5±2.1,靠近陆源碎屑区域,表明陆源碎屑对其稀土元素组成的影响较大。(3)利用∑REE/Th识别出牙形石中存在一个不同于海水或陆源碎屑的端元组分,其Y/Ho和∑REE/Th分别为~35和>1000,有别于陆源碎屑的Y/Ho和∑REE/Th(分别为~28和~15),笔者称之为早期成岩作用中的非陆源碎屑端元组分。两个端元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对牙形石REEs组成都有显着影响。(4)利用Ce/Ce*与Pr/Pr*的相关图检验,发现牙形石的Ce/Ce*与Pr/Pr*均小于1且呈正相关(r2=+0.8);全岩的Ce/Ce*与Pr/Pr*约为1,具有负相关关系(r2=-0.71),并接近大陆上地壳区域。牙形石及围岩中的Eu/Eu*与Gd/Gd*均大于1,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2=-0.35和-0.65。笔者认为这些特征是由MREEs富集导致的,牙形石及围岩的Ce和Eu异常都没有反映水体或者大陆上地壳的信息,而是受成岩作用影响的结果。二、牙形石氧同位素是恢复表层古海水温度的有效指标,本文所得牙形石微区原位氧同位素组成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发现牙形石δ18O值及计算所得古温度的绝对数值存在系统偏差,但古温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当:(1)晚二迭世Changhsingian至早叁迭世Griesbachian温度一致升高,升温幅度超过15℃;(2)Dienerian时期没有降温趋势,即没有前人所标明的Cooling Event I,而是维持在42℃左右;(3)Smithian时期温度持续升高,在接近SSB处达到最高,约45℃,即Smithian末期温度极高事件(Late Smithian thermal maximum);(4)随后开始降低到38℃左右(Cooling Event Ⅱ),持续了Spathian大部分时期。微区原位测试结果与前人溶液法测试结果相近,表明牙形石微区原位氧同位素测试方法的可行性,鉴于其所需样品量少,前期准备工作相对简单,因此具有明显优势。对所测牙形石分子微区原位氧同位素组成分析发现,不同牙冠部位(hyaline/albid tissue)氧同位素组成没有明显差别。叁、本文所测PTB附近的牙形石来自煤山剖面,其87Sr/86Sr与前人的碳酸盐岩锶同位素组成一致,而早叁迭世巢湖剖面的牙形石锶同位素组成要高于同期的碳酸盐岩,分析表明后者是受陆源碎屑影响所致。巢湖和煤山两个剖面的东南缘为碎屑沉积区,海水87Sr/86Sr不可避免地受大陆风化作用影响,随着风化作用和陆源输入在早叁迭世增强,巢湖剖面早叁迭世的牙形石87Sr/86Sr比煤山剖面晚二迭世的牙形石87Sr/86Sr更加偏离海水锶同位素组成。煤山剖面的牙形石可能记录了古海水87Sr/86Sr,对其微区原位87Sr/86Sr特征探索发现,同一层位不同属种以及同一牙形石分子不同部位的87Sr/86Sr没有明显差别。这可能是因为Sr离子与Ca离子半径接近,二者受置换作用控制,致使牙形石Sr含量较高,各个部位没有显着差异,87Sr/86Sr不存在较大的差异。四、海洋缺氧被公认为是导致晚二迭世末生物大绝灭和早叁迭世生物迟缓复苏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选择巢湖地区下叁迭统黑色页岩或泥质岩,通过测试其Mo同位素比值,并结合相应的微量元素组成,拟对该区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重建提供直观、可靠的新依据。通过测试样品δ98/95Mo组成和U、Mo含量发现如下特征:(1)PTB之前和之后的δ98/95Mo平均值分别为0.91‰、1.28‰,即晚二迭世末期到叁迭世最早期δ98/95Mo逐渐上升,同时伴有6¨C显着负偏,Mo含量峰值,表明巢湖地区在P/T过渡时期海洋缺氧状态逐步加剧;(2)平顶山西剖面I/O界线、S/S界线附近和Spathian晚期(马家山南剖面上部),Mo富集和黄铁矿出现的同时具有相对较低的δ98/95Mo组成,笔者认为该剖面在Mo自生富集过程中,受陆源碎屑物和锰氢氧化物以及波动的氧化还原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导致原始海水Mo同位素在沉积物中发生分馏,同位素比值偏低。本文研究表明黑色页岩Mo同位素在古海洋氧化还原环境研究中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但不能简单地认为δ98/95Mo值是反映古海水氧化还原状态的直接指标,而需要与传统地化指标和野外观察联系起来,对数据的真实意义进行判断。本文利用激光剥蚀和二次离子探针分析测试技术,分别对巢湖地区早叁迭世牙形石微区原位稀土元素、锶同位素和氧同位素展开研究,发现其REEs受陆源碎屑和成岩作用影响显着,87Sr/86Sr比同期碳酸盐岩偏高,但δ18O组成及恢复重建的表层海水古温度变化趋势与前人研究结果相近,表明不同地球化学指标对成岩作用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地质意义,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牙形石微区原位测试分析的可行性。根据本文的数据评价研究,笔者认为利用地球化学指标重建古海洋环境时,必须在样品筛选、前处理和数据解译等各个方面谨慎对待,不能忽视成岩作用、陆源碎屑及其他地质过程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为牙形石微区原位测试的探索性研究,本文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望能以此为契机,开展牙形石或其他化石壳体微区原位测试的广泛、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5-05-01)

姚纪华,宋汉周,罗仕军,吴志伟,刘薇薇[6](2014)在《综合示踪法在岩溶水库渗漏探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蓄水以来,小排吾水库渗漏问题就一直存在,虽经建库初期的坝内铺盖和多次除险加固,近坝库区及库底岩溶渗漏问题依然存在,且日趋严重。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温度法、流场法、自然电场法叁种示踪法对该水库岩溶渗漏进行了探测,并依据探测结果对水库进行防渗处理,效果显着。可见,综合示踪法可更准确、有效地探测出岩溶水库的渗流通道。(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4年05期)

李淑霞,查锋,冯其红,陈月明[7](2011)在《示踪剂产出曲线的井组综合解释技术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大部分注水开发油田已处于开发中后期,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油藏注采井间形成了高渗小层或大孔道,大大降低了注入水的波及效率。井间示踪剂测试是认识油藏非均质性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在传统井间示踪剂产出曲线解释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以一口注入井对应的多井示踪剂产出曲线的综合解释数学模型,利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同时对一个井组内的所有示踪剂产出井的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一个井组内各生产井方向高渗透层的渗透率、厚度、孔道半径等地层参数,避免了以往求解时参数不协调的问题。应用该方法对某油藏39-34井组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了综合分析,求出了该井组范围内各生产井方向高渗小层的地层参数,并通过井间连通玫瑰图表示该井组的非均质性。(本文来源于《油气藏监测与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10-20)

郭文敏,刘同敬,姚友龙,吕爱华,雷占祥[8](2009)在《聚驱井含水率特征曲线在示踪剂综合解释技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示踪剂注剂井组中未见剂井的井间参数特征,利用示踪剂综合解释技术对其进行了注采井井间储层参数综合解释;结合聚合物驱单井含水率变化特征曲线和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未见剂井与见剂井的相似度计算。结果表明,注聚合物后见效井的含水率曲线下降漏斗的数目反映了优势通道的数目,见效时间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最优通道渗透率的大小,见效有效期反映了地下聚驱波及的体积;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初步判断未见剂井是否存在优势通道以及发育状况。利用聚驱井含水率特征曲线对见剂井与未见剂井进行相似度计算,不仅节省了示踪剂监测费用,扩展了示踪剂综合解释结果的内容,同时也为油田开发调整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同位素》期刊2009年04期)

方芳,刘建刚,咸云尚[9](2008)在《岩溶水综合示踪理论在句容抽水蓄能电站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溶水探测和分析的方法众多,该文运用岩溶水综合示踪方法对句容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研究,为抽水蓄能电站上库的防渗措施的采取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勘察科学技术》期刊2008年02期)

张新红,李锦富,张培信[10](2007)在《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同位素井间示踪测试综合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注水开发油田,由于油藏平面上和纵向上非均质、油水粘度的差别和注采井组内部的不平衡,造成注入水在平面上向生产井方向的舌进现象和在纵向上沿高渗透层的突进现象,大大降低了驱油效率。为了提高驱油效率,目前开展了以控水稳油为目的的综合治理措施,如注水井调剖、油井堵水、油井提液、周期注水、改变液流方向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采取何种措施以及这些措施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对油藏的认识程度。因此,需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对油藏进行精细的描述。井间示踪剂监测技术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辅助油藏描述的一种重要手段。井间示踪测试是开展油藏评价工作中公认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2007年核技术工业应用分会学术年会暨理事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8-01)

综合示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汉济渭工程黄叁段深埋长输水隧洞岩性复杂多变,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为深入分析黄叁段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地下水同位素综合示踪探测手段,对黄叁隧洞沿线钻孔、大坪隧道、良心河、沙坪河等区域进行现场测试及取样室内分析。通过对温度、电导、水化学及环境同位素、地下水流速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结合水文地质测绘、试验等基础性工作,对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水力联系及连通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黄叁隧洞南部和中部存在富水带,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围岩可划分为中等富水区、弱富水区、贫水区,分别占隧洞全长的7.9%、15.4%、76.7%;实际揭露涌水量与原设计预测情况一致,验证了同位素综合示踪探测方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应用参考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综合示踪论文参考文献

[1].张红,沈鹏,程志国,刘洁,卢硕.徐州市某叁甲综合医院病案示踪系统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2].万继伟,陈艳国,崔超,雷升云,宋健健.引汉济渭工程黄叁隧洞地下水渗流同位素综合示踪探测分析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7

[3].邱辉阳,黄勇,王建平.示踪技术和水化学分析在水库渗漏勘察中的综合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17

[4].肖华.渗流综合示踪方法在西藏江雄水库渗漏水处理工程中的运用[C].2015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13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5].陈剑波.安徽巢湖地区早叁迭世古海洋环境地球化学示踪指标的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

[6].姚纪华,宋汉周,罗仕军,吴志伟,刘薇薇.综合示踪法在岩溶水库渗漏探测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14

[7].李淑霞,查锋,冯其红,陈月明.示踪剂产出曲线的井组综合解释技术及其应用[C].油气藏监测与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2011

[8].郭文敏,刘同敬,姚友龙,吕爱华,雷占祥.聚驱井含水率特征曲线在示踪剂综合解释技术中的应用[J].同位素.2009

[9].方芳,刘建刚,咸云尚.岩溶水综合示踪理论在句容抽水蓄能电站中的应用[J].勘察科学技术.2008

[10].张新红,李锦富,张培信.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同位素井间示踪测试综合解释[C].2007年核技术工业应用分会学术年会暨理事会论文摘要集.2007

论文知识图

北江大堤石角段管涌区集中渗漏通道综目前火烧试验区的压力场分布图石角段稳定同位素SD值证实存在一条深...火烧试验区火线位置图(物质平衡方法)综合解释软件主界面坝段0+250~320坝段等电导率曲线

标签:;  ;  ;  ;  ;  ;  ;  

综合示踪论文_张红,沈鹏,程志国,刘洁,卢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