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束电极论文_韩光哲,石博,李明启,范毅润,刘鸿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丝束电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丝束,电极,电化学,涂层,局部,低碳钢,水线。

丝束电极论文文献综述

韩光哲,石博,李明启,范毅润,刘鸿庆[1](2018)在《国内外丝束电极的发展现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丝束电极技术的发展史以及应用情况,并对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近年来,丝束电极发展的方向延伸到航空业,这就充分说明丝束电极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前景。(本文来源于《全面腐蚀控制》期刊2018年10期)

蔡光义,侯健,袁思齐,姜丹,董泽华[2](2018)在《采用丝束电极研究多巴胺包覆碳纳米管对涂层缺陷发展的抑制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聚多巴胺包裹碳纳米管(PDA@CNTs)对聚氨酯(PU)涂层防护性能的影响,通过EIS、粘附力测试及表面形貌分析,得到纯CNTs虽然能提高涂层粘附力,但是较高含量的CNTs反而会削弱涂层的防护性能,而PDA@CNTs可以更好的分散涂层中,有效的提高涂层的整体防护性能;且通过丝束电极-电化学阻抗联用技术,由电势、电流及定频阻抗分布图可得,PDA@CNTs可以有效的抑制涂层缺陷的发展。(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8-07-30)

王毅[3](2016)在《丝束电极法低碳钢表面磷化膜形成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丝束电极对锌系磷化液中加入纳米Si O_2前后磷化过程的电化学不均匀性及成膜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试样的开路电位的测量并对开路电位使用平均值和方差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 s时,各点电极电位下降;在3 s时各点电极电位上升;在3~60 s,电位上升速率很快,而在60 s后,电位上升速度明显减缓,直至电位趋于平衡。纳米Si O_2对磷化膜的成核、生长以及成膜有促进作用,认为磷化膜生长机制包括:金属基体的阳极溶解;金属钝化或者磷化膜开始生长覆盖金属表面;磷化膜的主要生长阶段;磷化膜新的结晶,再长大,再堆积;磷化膜的生长达到平衡。(本文来源于《山东冶金》期刊2016年05期)

曹快乐,程从前,赵杰[4](2016)在《丝束电极技术研究流体对不锈钢/碳钢电偶腐蚀非均匀性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关流体对电偶腐蚀非均性的影响的研究还鲜有报道。采用丝束电极技术研究了不锈钢/碳钢电偶在模拟流动海水中的电偶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静止条件下碳钢表面大部分区域表现为阳极电流,小部分为阴极电流;随流速增大,阳极区域扩大至整个表面,表现为全面腐蚀,且非均匀程度有所增加;腐蚀形貌观察表明,静止条件下碳钢表面大部分发生腐蚀,而处于阴极区的丝束没有明显锈蚀;流动条件下表面覆盖较厚的黄褐色锈蚀,其结果与丝束电极的电流分布一致,证明了电偶腐蚀过程中的非均匀性。(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6年07期)

党丽华[5](2016)在《丝束电极评价缓蚀剂性能应用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传统的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在工业循环水系统中缓蚀剂性能评价方面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丝束电极技术的测试特点,展望了其在缓蚀剂的有效选择及缓蚀效果的实时评价方面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曹快乐[6](2016)在《丝束电极研究黄铜/不锈钢电偶腐蚀的非均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性质差异较大的金属偶接之后,往往会有严重的电偶腐蚀现象发生。目前电偶腐蚀评价标准GB/T 15748-2013中的评价指标为腐蚀电位和电偶电流,该指标是金属材料表面电化学参数的平均值,但它仅能预测电偶腐蚀的倾向,无法表征局部腐蚀区域之间的差异性。由于腐蚀的非均匀性会直接影响整个表面腐蚀行为的变化,如何准确表征电偶腐蚀过程中的非均匀性,成为装备构件电偶腐蚀评估与预测中的重要环节。而自腐蚀电位相近的金属之问的电偶腐蚀非均匀性行为又鲜有报道。本文采用一种有效的微区测量技术—丝束电极(WBE),对腐蚀电位差较小的316L不锈钢与H62黄铜偶对在3.5%NaCl溶液中的电偶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了单一的黄铜、不锈钢以及偶对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表面电化学参数的分布结果表明:单一黄铜表面电化学参数之间的差异性较小,腐蚀电流不大,表面出现了阳极电流与阴极电流,并且阴阳极的位置不固定,表面的腐蚀较为均匀,随着腐蚀时间延长,腐蚀有所减弱:单一不锈钢表面的电位较正,无阳极电流出现,表面全部为阴极电流,并且阴极电流的数值较小;偶对丝束表面的电化学参数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整个表面的电流明显增大,电偶腐蚀效应明显,并且阳极黄铜的腐蚀呈现一定的差异性,腐蚀程度随腐蚀时间的延长有所减轻。(2)研究了黄铜不锈钢面积比对电偶腐蚀过程非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蚀初期,表面的腐蚀速率较大,而24h之后,腐蚀趋于稳定。当黄铜面积最小时,阳极黄铜区域全部表现为阳极电流;随着黄铜面积比的增大,发现阳极黄铜区域开始强阴极区,即阴极电流密度远大于不锈钢区域的阴极电流密度,并且腐蚀非均匀性随着黄铜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大。此外,随着黄铜不锈钢面积比的增大,整个腐蚀区域的腐蚀强度是先增大后减小的,这表明电偶腐蚀过程中,腐蚀非均匀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快表面的腐蚀速率。分析结果表明,腐蚀非均匀性的出现是由于随着黄铜面积比的增大,黄铜局域的电化学腐蚀差异所产生的电偶效应大于不锈钢和黄铜之间的电偶效应所致。(3)研究了温度对于电偶腐蚀非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的电位整体负移,黄铜区域的腐蚀速率增大;电偶腐蚀过程中的非均匀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50℃时表面的腐蚀非均匀性最大。综合分析表明,原因是温度的升高使得阴极黄铜区域的微观腐蚀电流增大,黄铜区域之间的腐蚀差异性减小,电偶腐蚀作用有所减弱。(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王友[7](2016)在《丝束电极技术研究破损涂层阴极保护下的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研究机械损伤(表面损伤和破损)涂层的退化行为。主要利用丝束电极技术以及电化学阻抗谱技术来联合研究涂层在不同损伤形式下的退化。本文主要研究碳钢丝束电极表面涂装环氧铁红底漆试样。首先是在涂层表面局部损伤情况下,涂层局部的退化以及金属基底的腐蚀发展行为;随后对比研究了不同阴极保护电位下破损涂层的局部退化行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到了如下结论:一、在涂层表面局部损伤的情况下,涂层的退化会迅速的从损伤区域开始。因为局部损伤的存在,涂层的失效将从损伤点向局部扩展,这主要通过金属/涂层界面的电解质溶液传输来实现。而随着腐蚀的进行,可以观察到腐蚀扩展区域内的碳钢电极丝的极性转换,而在整个局部腐蚀区域内,总会存在一个主要的阳极区和一个主要的阴极区。二、在涂层局部破损的状态下,研究不同阴极保护电位对涂层退化的影响。使用丝束电极技术监测,发现施加-1.0V的阴极保护电位时的,在实验时间段内未破损区域涂层保护性能保持良好,没有出现腐蚀电流;而在施加-1.3V的阴极保护电位时,涂层破损浸泡后的短时间内,涂层发生了明显的剥离现象。同样,在腐蚀发展与扩展的过程中,腐蚀区域内的阴阳极区域在不断地转换。叁、丝束电极技术是用来研究局部腐蚀的有效手段,可以用来研究涂层的局部退化机理,也可以用来研究不同电极和有机涂层体系下与之相容的阴极保护电位。(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程从前,赵杰,曹快乐[8](2015)在《丝束电极研究黄铜/不锈钢电偶腐蚀非均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黄铜/316 L不锈钢不同面积比下丝束电极的电流分布特征和典型丝束的电化学腐蚀特性,研究黄铜/不锈钢电偶腐蚀过程中的非均匀性。结果表明,黄铜在低面积比例下主要表现为阳极电偶腐蚀;当黄铜面积比增加,黄铜区域也呈现阳极区和阴极区的腐蚀非均匀性,且非均匀性随黄铜面积比例增加而增大;动电位极化表明,非均匀性的出现是由于黄铜局域的电化学腐蚀差异所产生的电偶效应大于不锈钢和黄铜之间的电偶效应所致。(本文来源于《2015第二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论文全集》期刊2015-12-04)

邢佩,卢琳,李晓刚[9](2015)在《丝束电极技术研究海洋高强用E690钢水线腐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海洋平台用E690高强钢在海水中的水线腐蚀行为与机理,利用丝束电极技术测量E690钢在3.5%NaCl溶液水线上下不同高度(深度)的电流和电位分布及其随浸泡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丝束电极试样半浸入模拟溶液中后,水线附近电极表面很快形成明显的氧浓差腐蚀电池,水线下电极腐蚀加剧,而水线附近的电极由于环境中溶氧量充足,作为氧浓差电池的阴极,得到保护,腐蚀轻微。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部分丝束电极表面被腐蚀产物覆盖,这对氧浓差腐蚀电池阴阳极位置产生一定的影响,浸泡后期,水线下原为阳极的区域有部分丝束电极电流发生逆转,转变为阴极电流。(本文来源于《2015第二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论文全集》期刊2015-12-04)

樊伟杰,赵晓栋,邢少华,闫永贵[10](2015)在《电化学方法和丝束电极在局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常规电化学方法和扫描微探针技术的测试原理和应用现状,重点探讨了丝束电极在金属不同类型局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丝束电极技术能够获得不同位置点腐蚀电位、电流密度,从而获得界面等电位图和电流分布图等信息。丝束电极技术与常规电化学方法和微区扫描探针技术联合应用,可克服丝束电极技术只能测量宏观尺度电流电位分布不均的缺点,扩展丝束电极技术的研究范围。(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5年22期)

丝束电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聚多巴胺包裹碳纳米管(PDA@CNTs)对聚氨酯(PU)涂层防护性能的影响,通过EIS、粘附力测试及表面形貌分析,得到纯CNTs虽然能提高涂层粘附力,但是较高含量的CNTs反而会削弱涂层的防护性能,而PDA@CNTs可以更好的分散涂层中,有效的提高涂层的整体防护性能;且通过丝束电极-电化学阻抗联用技术,由电势、电流及定频阻抗分布图可得,PDA@CNTs可以有效的抑制涂层缺陷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丝束电极论文参考文献

[1].韩光哲,石博,李明启,范毅润,刘鸿庆.国内外丝束电极的发展现状及应用[J].全面腐蚀控制.2018

[2].蔡光义,侯健,袁思齐,姜丹,董泽华.采用丝束电极研究多巴胺包覆碳纳米管对涂层缺陷发展的抑制行为[C].201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8

[3].王毅.丝束电极法低碳钢表面磷化膜形成过程研究[J].山东冶金.2016

[4].曹快乐,程从前,赵杰.丝束电极技术研究流体对不锈钢/碳钢电偶腐蚀非均匀性行为的影响[J].材料保护.2016

[5].党丽华.丝束电极评价缓蚀剂性能应用展望[J].石化技术.2016

[6].曹快乐.丝束电极研究黄铜/不锈钢电偶腐蚀的非均匀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6

[7].王友.丝束电极技术研究破损涂层阴极保护下的劣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6

[8].程从前,赵杰,曹快乐.丝束电极研究黄铜/不锈钢电偶腐蚀非均匀性[C].2015第二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论文全集.2015

[9].邢佩,卢琳,李晓刚.丝束电极技术研究海洋高强用E690钢水线腐蚀[C].2015第二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论文全集.2015

[10].樊伟杰,赵晓栋,邢少华,闫永贵.电化学方法和丝束电极在局部腐蚀研究中的应用[J].热加工工艺.2015

论文知识图

打磨弧形丝束电极的模具Fig5-1...丝束电极照片涂覆RLD-10的丝束电极腐蚀电位分...丝束电极测试装置照片2 丝束电极在 1%和 5% NaCl 溶液...丝束电极示意图:(a)1号电极;(b...

标签:;  ;  ;  ;  ;  ;  ;  

丝束电极论文_韩光哲,石博,李明启,范毅润,刘鸿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