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吴三梅(湖北省武汉市第五医院肾内科湖北武汉430050)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4-0219-02
【摘要】目的探讨压疮最近护理方式。方法对压疮进行认识、评估、护理、健康宣教。结果良好的护理是促进压疮愈合的关键。结论制订周密的护理计划,压疮的发生率会降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压疮认识评估护理措施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易得的一种特殊疾病或压力性溃疡,是临床护理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病情危重、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营养失调、代谢障碍等病人。目前公认引起压疮主要因素有四种: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1],压疮一旦发生不仅增加病人的病情和护理工作量,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而且影响疾病的康复。压疮至今仍是护理学领域的难题,通过预防护理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是今后护理研究的关键。
1对压疮发生率的认识
认为压疮完全可以预防的观点在国内占统治地位,国外护理观点认为压疮绝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只有以患者为中心,客观承认压疮的危险因素,充分认识压疮危害,努力研究,才能取得降低压疮发生率的突破性进展。
2对压疮的评估
2.1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国内临床上常用的压疮估量表Braden评估表(修订版),Norton评估表,Waterlow评估表,Anderson评估表[2]。国内研究显示,Braden评估表(修订版)[3]的压疮预测效果较好。
2.2作为发生压疮的风险指标,使用评估表的护士必须具备相应知识和临床判断力,否则不同的评估者对同一患者评估分数可能得出的结果相差甚远。评估在患者入院时进行,还要在入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评估。
2.3拟定高危患者具体如下:(1)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感觉活动力和运动力减弱或消失;(2)危急重症、严重的慢性或终末期疾病;(3)严重营养失调、中期以上贫血、极度瘦弱;(4)严重脱水、严重水肿;(5)疾病其他原因所致固定;(6)心血管疾病、心衰、糖尿病及其他疾病所致周围血管疾病;(7)腰以下手术,手术时间>2h的手术;(8)组织损伤;(9)长期使用镇静剂、类固醇、毒性药物;(10)入院时已有压疮,陈旧性压疮(1年内),年龄>65岁。
3护理措施
3.1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经常翻身是卧床病人最简单而有效的解除压力方法,一般每二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30分钟一次,陈茜等认为90°翻身时外踝和粗隆部分产生很大压力,应仰卧翻身或左右倾斜30°创面护理,经床或轮椅搬移患者时,应提高后移动,也可拉动床单协助患者床上移动,翻身或移动时避免拖、拉、扯、拽、推等,使用踝和足跟保护垫,并在患者侧身下垫软枕,使患者始终避开自身骨突起部位,较好的分散了压力,给患者放置正确的体位和姿势。
3.2避免按摩受压部位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一般30—40min会自动褪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但按摩可应用于皮肤无法红部位,如应用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
3.3物理治疗可进行微波疗法,微波治疗机能是改变局部微循环状态,增强代谢,促进水肿吸收,减轻炎症,控制炎症扩散,保持局部干燥、止痛。
3.4不再使用气垫圈气垫圈的局部受压会使血循环受阻,进而造成静脉充血和水肿,不再使用气垫作为减轻组织负荷的措施。
3.5创面的保护和处理氧气疗法,创面小创面给氧,纯氧抑制厌氧菌生长,提高创面组织供氧量,有利于创面愈合。白糖、鸡蛋内膜覆盖、中草药等涂以创面。但不要滥用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前,先做分泌物的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对大面积深达骨质,保守治疗不佳者可采取手术处理以加速愈合,如手术修刮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植皮修补破损等。可缩短压疮的病程,提高治愈率。
3.6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和组织修复力,适当补充含锌食物,促进压疮愈合,对Ⅳ期压疮经久不愈的,可静滴复方氨基酸,低蛋白血症静滴血浆和人血白蛋白,不能进食者采用完全胃肠外(TPN)治疗,保证每日营养物质的供给机体代谢需要,以促进压疮愈合。
4健康宣教
压疮知识缺乏,护理措施不当是患者发生压疮的常见原因。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进行切实可行的压疮防治知识指导,如勤翻身,勤换洗,勤检查,勤剪指甲等。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树立康复的信心和勇气,从疾病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5结论
预防和治疗压疮是一项艰巨而又繁重的护理工作,它需要全过程的细心观察和周到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同情心,制订周密有效的预防护理和治疗计划,压疮的发生率就会降低到最低限度,治愈率就会极大提高,疗程就会缩短,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王新风,巫向前,楼建华.国外压疮护理现状(修订版).中华护理杂志,2002,42(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