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线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压力迭加原理,压力场,流线分布
流线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祖琳[1](2019)在《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压力场及流线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大庆长垣外围低产低效水平井比例较高,亟待开展水平井井组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研究等问题,开展了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注采井网流线和压力分布特征研究。应用源汇理论及压力迭加原理,建立直井、水平井、压裂水平井以及直井与水平井联合开发压力场模型,采用Euler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模拟了二注、叁注和四注3种井网形式的压力场和流线分布。研究表明,不同完井方式水平井组压力场和流线分布特征主要规律一致;水井位于正对水平井的边井位置处,水井与水平井之间易形成线性推进;水井位于非正对水平井的角井位置处,不易形成线性推进,形成大面积的低压力区域;压裂水平井特别之处在于,水井非正对水平井时外侧裂缝压力梯度场大于内侧裂缝。通过与实际井组数值模拟研究的剩余油结果对比,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最终达到指导水平井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及开发调整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胡传新,陈海兴,周志勇,赵林,葛耀君[2](2017)在《流线闭口箱梁断面涡振过程分布气动力演变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涡激振动是大跨度桥梁在低风速下较常见的风致振动现象,探究涡振机理是桥梁涡激振动效应评价与控制的重要前提.为深入研究涡振机理,立足于涡振发展的完整过程分布气动力与结构行为同步演变特性分析,深入揭示了分布气动力及其结构行为作用机制.以典型大跨度桥梁闭口流线型箱梁断面为对象,实现了弹性悬挂节段模型同步测力、测振和测压风洞试验.针对典型涡振过程风速关键结点,对比研究了涡振发生前、锁定区上升区、振幅极值点、下降区以及涡振后等不同时期箱梁表面分布气动力演变特性.研究表明,涡振过程箱梁分布气动力特性具有明显的变迁历程,集中体现在涡振锁定区内外表面气动力特性具有显着差异,压力系数根方差、振动卓越频率处压力系数等统计参数与涡振振幅高度相关,气动力与涡振振幅具有明显同步演化关系,尤其是上表面下游、下表面与下游风嘴转角附近区域气动力演变特性显着,是引起涡振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涡振机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可应用于其他类型主梁断面.(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赵颖旺,武强,陈时磊,李学渊,边凯[3](2015)在《地下水流场叁维流线分布可视化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与叁维流线的视觉迭加性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叁维流线图的可读性。通过分析地下水流线的生成过程,将其分布控制归结为流线初始点的布置问题,在探讨地下水流场特征点的基础上,结合流线初始点局部布置方法,制定了流线初始点的整体布置原则。以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上海庙矿区鹰骏一号井田为例,利用其水文地质资料对流线布置原则进行检验,获得的流线图清晰地描述了地下水运动规律且有效地揭示了地质特征点(天窗)对地下水径流的控制作用,证明了流线布置原则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5年04期)
郭雨蒙[4](2014)在《基于特征的流线种子点分布并行算法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流线可视化是矢量场可视化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计算量小、直观、适合交互分析等特性,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广泛。流线可视化的效果依赖于流线种子点的数量和位置,种子点分布一直是流线可视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为更好地表现流场结构特征,通常采用基于特征的流线种子点分布方法,但目前已有方法速度过慢,难以达到可视化实时交互的需求。本文研究了两种基于特征的流线种子点分布方法的并行加速算法,并初步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特征的流线并行可视化软件。本文的主要工作可总结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度引导的流线种子点分布并行加速方法。该方法首先生成备选种子点集,然后各线程并行获取种子点,并积分生成流线。在相似距离的约束下,各线程生成的流线相互影响,本文提出了副本和缓存技术来避免线程间的读写冲突和等待问题,最终可得到满足相似距离约束的流线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利用单机多核的并行计算性能,可获得较高的并行加速比,有效提高流线的生成速度。2、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的流线种子点分布并行加速方法。该方法首先由信息熵理论获得矢量场的特征区域,得到初始流线种子点,然后利用副本和缓存技术实现流线的并行生成;得到初始流线后,采用矢量场分块并行方式由已生成流线重建矢量场,进而利用条件熵获取更多的种子点,最终得到可反映矢量场特征的流线可视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获得较高的加速比,有效提高了流线可视化的效率。3、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特征的流线并行可视化软件。该软件由数据预处理模块、线程调度与管理模块、流线生成模块、图形绘制模块组成。基于该软件,本文用多组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4-11-01)
郭雨蒙,王文珂,李思昆[5](2014)在《基于相似度引导的流线种子点并行分布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流线是矢量场可视化的重要方法之一,现有的基于相似度引导的流线分布方法能较好体现矢量场特征,但运行速度缓慢。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度引导流线种子点分布的并行优化方法,该方法生成备选种子点集,各线程并行获取种子点,并积分生成流线。由于流线间相互影响,采用副本和缓存技术来避免线程间的读写冲突和等待问题,可得到满足相似距离约束的流线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利用多核的并行计算优势,获得较高的并行加速比,有效提高流线的生成速度。(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王雪听,刘东,杨知硕,杨艳慧[6](2012)在《用有限元法预测大型整体锻件中流线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筋和腹板的大型整体结构,锻件成形过程复杂,容易出现充不满、折迭、涡流、穿流等缺陷。本文提出了以流线曲率变化判断流线与锻件外形符合程度的方法,并用有限元方法对该类锻件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腹板厚度、筋宽和筋根圆弧半径对锻件的流线分布影响。结果表明:筋根圆弧半径越小、筋宽越小、腹板越薄,筋根处流线曲率值波动越大,容易产生穿流等缺陷。(本文来源于《重型机械》期刊2012年03期)
吴明录,姚军,黎锡瑜,赵春旭[7](2009)在《应用流线数值试井方法研究聚合物驱油藏剩余油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常规试井解释理论与方法所存在的不足,将流线数值模拟方法引入试井解释理论,基于油藏真实地质模型建立了考虑油藏非均质性、多相流、多层合采、复杂井网以及生产历史等复杂影响因素的多层油藏聚合物驱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采用流线方法求解该模型和遗传算法进行试井参数自动拟合解释得到剩余油分布,形成了适用于中高含水期聚合物驱油藏应用试井资料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新方法。编制了实用的流线数值试井解释软件,并在双河油田437断块进行了矿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该软件具有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石油钻探技术》期刊2009年03期)
肖海燕[8](2009)在《采空区流线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瓦斯灾害问题是制约矿山安全生产的重大技术问题,而采空区是工作面瓦斯最主要的来源,也是煤矿最大的瓦斯灾害源。为了有效的治理采空区瓦斯灾害,本文以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流线分布规律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观测、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研究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本文通过对陈家山矿416工作面采空区的长期实验观测,得到了采空区瓦斯分布数据。运用灰色理论,根据实测数据,对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室实验和数值拟合,得出采空区的渗流参数;根据所得渗流参数,推导出采空区瓦斯运移数学模型,并运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以图形的方式展示了采空区瓦斯流线分布规律,为采空区瓦斯治理及工作面瓦斯治理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09-04-26)
王道串[9](2009)在《注采流线分布与剩余油的配置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剩余油饱和度分布的过程中,一方面通常选用的应用井点参数的地质统计技术和粗网格化近似技术求取剩余油饱和度存在较大的误差,另一方面流线模拟具有着直观的显示流体流动通道和波及面积的优点,有助于更加详细的研究[1]。故提出利用水驱开发油藏叁维流线模型来研究水驱油藏流线分布及其与剩余油的配置关系[2]。为了确切的找出注入水在地下的流动路径和分布形态,本文首先以简单的理想模型为切入点,建立不同的理想地质模型,并设置不同井网条件,分别在理想均质模型中设置了五点法井网,七点法井网,九点法井网,反五点,反七点和反九点井网,在非均质理想模型中设置了五点法井网,在此基础上对流线的分布规律做基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驱油藏中的注采流线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到储层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控制,在非均质一定的条件下,流线分布还受到注入量和井距的影响,同时井网完善程度也决定着流线的分布形态和所波及的范围,其中注入量对流线的分布是非常敏感的因素。最后,针对赵凹油田目前已经进入特高含水阶段,产量下降和含水上升速度快,稳产形势严峻的特点,运用流线模拟和剩余油模拟技术分别对其流线和剩余油饱分布进行模拟,并对其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挖潜的研究。在细致分析了赵凹工区储层非均质性的基础上,对工区内七个小层分叁个开采阶段分别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工区内影响流线分布的控制因素有多种,分别是:隔层发育的影响、纵向上小层间物性差异的影响、平面上非均质性的影响、井网完善程度的影响、注入量和井距的影响。而流线与剩余油的配置呈现五种类别的关系,第一类是流线密集的区域剩余油饱和度低,分布范围小、第二类是流线不均匀分布造成剩余油在局部富集、第叁类是注采不协调造成剩余油局部富集、第四类是井网严重不完善造成个别小层剩余油富集、第五种是物性差流线难以波及的区域剩余油富集。最后对工区的开发措施提出建议,D1,D2小层井网密集,流线分布也最为稠密,相应的剩余油饱和度含量就最低。而处于上部的D6,D7小层注采井网分布不合理,尤其是注水井少,导致流线波及面积小,水驱效果低,剩余油含量非常高,是下一步井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的主力层系。(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9-04-01)
吴晓莉,史美萍,贺汉根[10](2008)在《基于特征提取的叁维流线分布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征提取与清晰表达是叁维流场可视化研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提取的叁维流线分布算法,既保障了流场临界点附近的特征结构得以正确描述,同时又使输出结果具有良好的清晰性。该算法分为叁个步骤:首先,在临界点的快速检测基础上,根据临界点处Jacobian矩阵特征值对临界点进行分类,并对临界点与种子点模板进行匹配;其次,种子点依照优先规则排序,并从这些种子点出发在物理空间计算出流线;最后,在图像空间由预先设置的阈值对流线进行间距控制,并根据深度检测来保留离视点最近的流线,使得屏幕上的输出结果清晰。(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流线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涡激振动是大跨度桥梁在低风速下较常见的风致振动现象,探究涡振机理是桥梁涡激振动效应评价与控制的重要前提.为深入研究涡振机理,立足于涡振发展的完整过程分布气动力与结构行为同步演变特性分析,深入揭示了分布气动力及其结构行为作用机制.以典型大跨度桥梁闭口流线型箱梁断面为对象,实现了弹性悬挂节段模型同步测力、测振和测压风洞试验.针对典型涡振过程风速关键结点,对比研究了涡振发生前、锁定区上升区、振幅极值点、下降区以及涡振后等不同时期箱梁表面分布气动力演变特性.研究表明,涡振过程箱梁分布气动力特性具有明显的变迁历程,集中体现在涡振锁定区内外表面气动力特性具有显着差异,压力系数根方差、振动卓越频率处压力系数等统计参数与涡振振幅高度相关,气动力与涡振振幅具有明显同步演化关系,尤其是上表面下游、下表面与下游风嘴转角附近区域气动力演变特性显着,是引起涡振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涡振机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可应用于其他类型主梁断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线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祖琳.水平井、直井联合开发压力场及流线分布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胡传新,陈海兴,周志勇,赵林,葛耀君.流线闭口箱梁断面涡振过程分布气动力演变特性[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7
[3].赵颖旺,武强,陈时磊,李学渊,边凯.地下水流场叁维流线分布可视化研究及应用[J].科技导报.2015
[4].郭雨蒙.基于特征的流线种子点分布并行算法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
[5].郭雨蒙,王文珂,李思昆.基于相似度引导的流线种子点并行分布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14
[6].王雪听,刘东,杨知硕,杨艳慧.用有限元法预测大型整体锻件中流线分布[J].重型机械.2012
[7].吴明录,姚军,黎锡瑜,赵春旭.应用流线数值试井方法研究聚合物驱油藏剩余油分布[J].石油钻探技术.2009
[8].肖海燕.采空区流线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9].王道串.注采流线分布与剩余油的配置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
[10].吴晓莉,史美萍,贺汉根.基于特征提取的叁维流线分布算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