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层地震反应论文-金丹丹,师梦芹,丁文昌,朱姣

土层地震反应论文-金丹丹,师梦芹,丁文昌,朱姣

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层地震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凹陷沉积场地,地震动峰值,频谱特性,人工边界

土层地震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金丹丹,师梦芹,丁文昌,朱姣[1](2019)在《苏州城区凹陷沉积土层对地震反应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土层非均匀分布的苏州城区凹陷沉积场地,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场地的边界,基于ABAQUS建立大尺度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加速度峰值、位移峰值、频谱等地震动参数特征,探讨了凹陷沉积土层对地震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凹陷沉积地震动响应呈现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局部位置地表加速度放大效应明显;苏州城区场地敏感周期段为0.20~0.70 s,与水平均匀场地相比,凹陷沉积场地地表反应谱沿横向变化较大,越靠近地表,反应谱谱峰越向长周期方向偏移;由于地震波在局部区域聚焦,凹陷沉积场地PGA值沿深度方向呈起伏变化现象;沿水平方向的PGD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非单调递减,且与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相关.大尺度二维模型一定程度上能合理反映微地形起伏、土层分布对地震波传播过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王建宁,庄海洋,马国伟,于旭,窦远明[2](2019)在《软土层场地复杂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软土层对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具有重要影响,以往已对软土地基中规则矩形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过研究,其规律对于复杂截面地下结构是否适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通过考虑车站结构侧向、底部分别存在不同埋深、不同厚度软土层时的27种软土层场地,对上层五跨、下层叁跨的新型复杂大型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反应进行分析,揭示了此类异跨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初步给出了软土层埋深、厚度变化对此类车站结构加速度反应、侧向位移反应和地震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异跨车站结构两侧或下方一定范围内存在软土层或将减小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而当底板以下20 m深处存在软土层时结构顶板的加速度反应则被大幅放大,约为7.88%~12.72%;异跨车站结构侧向位移沿高度的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梯效应";软土层位于结构侧向时对结构抗震不利,并且当软土层位于下层侧方时结构的动力反应较大,而当软土层位于结构底板下方时能够起到一定的隔震作用。(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9期)

殷琳,楼梦麟,康帅[3](2019)在《关于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阻尼矩阵建模方式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阻尼矩阵的选择对土层时域内地震反应计算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本文构造了质量比例阻尼、刚度比例阻尼、Rayleigh阻尼、Caughey阻尼和Clough阻尼矩阵,研究各阻尼对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精度的影响。以苏通大桥5号桥塔基础处的工程场地为例,分别以人工合成基岩波,Northridge波、Parkfield波和汶川波为输入,得到不同阻尼模型下土层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Clough阻尼在计算精度和误差稳定性上要优于其他阻尼模型,针对Clough阻尼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方法,算例表明改进后的Clough阻尼能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减少计算机的存储量和计算量。(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段雪锋[4](2019)在《SoilQuake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动输入是开展工程抗震安全评价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是获取建构筑物及重要设施基底地震动输入的首要环节,对重大工程选址、城镇区划、工程结构地震风险分析及既有建筑物安全鉴定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土层参数较多且具非线性、波动函数求解过程繁琐和地震荷载不规则性,使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往往具有计算参数繁多、过程步骤复杂、多层循环迭代等特点,而借助计算机强大运算能力与软件开发工具,可为其工程应用和理论验证提供一种便捷、有效手段。Soil Quake,作为目前新一代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以考虑剪应变与频率相关性选取适应模量-阻尼比为优势,解决了以往各类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求解软土场地“矮、粗、胖”的难题,突破了强震作用和土体强非线性状态下长周期地震动场地放大效应被严重低估的瓶颈,更符合实际情况并且更明确力学机制。当今,国内外有代表性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均仅开发了单机版应用程序,如SHAKE2000、DEEPSOIL、LSSRLI-1等,这些程序需要用户安装、调试和自学教程才能使用,并缺少用户与开发者的信息交互渠道,为方法的普及应用和实践-理论的深度融合带来很大困难,而网络计算平台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以Soil Quake网络计算平台开发为目标,有机结合成果转化、提升国际影响及构建交互平台的需求,利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云服务等计算机技术,开发了国际首个基于B/S结构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网络计算平台,与单机版应用程序相比,其突出优势包含:(1)用户端不需要强大计算能力,仅通过浏览器访问便可开展计算分析;(2)实时了解与统计工程实践需求,便于科研与工程深度融合;(3)有效提供用户交流和问题反馈平台,有助于方法与平台及时更新和改进。此外,考虑网络计算平台必须借助互联网方可使用的缺点,还开发了Soil Quake单机版应用程序,以满足特殊工程、保密单位的应用。主要工作内容和取得成果如下:1.分析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服务目标和功能需求特点,对比了不同编程语言、开发工具、架构模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优缺点,提出了平台整体架构的基本思路和开发实现所需的关键技术,为目标系统开发奠定了重要方法基础和理论指导。2.探讨与建立了Java与Matlab混合编程关键技术,采用B/S模式和叁层架构,开发了Soil Quake网络在线计算分析平台及网页快速二维作图功能。采用My SQL作为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提升了数据存取效率;采用数据加密处理和多种输入验证方式,保障了网络平台安全性与稳定性。3.设计了测试方案并搭建了测试环境,分别开展了平台基本功能、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环境兼容性、系统安全性等方面测试。网络计算平台基于测试结果进行扩展与完善后,发布于互联网上,利用后台数据库统计了6个月使用情况及应用分布。4.对比单机版应用程序与网络计算平台的功能需求和操作环境差异,利用Matlab APP Designer编程工具开发了单机版Soil Quake应用程序,借助地震数据实例,对其功能和性能开展系统测试与分析,能够满足应用需求。5.统计了Soil Quake网络计算平台和单机版应用程序推广以后的全球使用概况,包含单位分布,科研占比等;搜集了网络计算平台和单机版程序微信交流群中用户反映的若干问题,对网络计算平台和单机版程序开发中的不足及进一步升级提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19-05-01)

段雪锋,李瑞山,王永志,袁晓铭[5](2018)在《土层地震反应网络计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计算平台是实现地震信息智慧服务的先进手段,但在防灾减灾工程领域尚属空白。本文采用Java Web技术和Matlab编程,设计和完成了基于我国学者研发的新一代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在线交互网络计算平台。根据用户需求和计算特点,该平台采用B/S模式和叁层架构,方便了维护与扩展;采用MySQL数据库来完成数据的存储,支持了多线程并发计算;采用MD5加密方法,保障了数据安全;采用Java和Matlab混合编程,快速简便实现了二维作图,也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该平台经过国内外十几个单位用户的数百次使用,证明设计方法合理,运行情况较为良好,并利用该平台解决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抗震设计中以往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也为防灾减灾领域其它先进计算平台的建立积累了经验。(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8年05期)

王鸾,袁近远,汪云龙,王克[6](2018)在《基于软土场地实测记录的叁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软土场地地震反应计算分析方法是公认难题。以日本KiK-net强震观测台网中所有软土场地井下记录为样本,对传统等效线性化方法SHAKE2000、时域非线性方法DEEPSOIL和频率一致等效线性化方法SOILQUAKE叁者在软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计算中的可靠性进行对比检验。检验工况包括KiK-net井下台网中地表峰值加速度不小于0.05 g的所有水平软土场地的总计309台次的加速度记录,涉及24个台站,土层厚度28 m~240 m,地表峰值加速度范围0.050 g~0.580 g。对比结果表明:烈度6度和7度偏下(地表PGA在0.12 g以下)的较弱地震动下,对叁类、四类和巨厚场地,SOILQUAKE、SHAKE2000和DEEPSOIL叁个方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与实际记录较为接近,皆可采用;烈度7度中上以上(地表PGA在0.12 g以上)的较强地震动下,无论是叁类、四类和巨厚场地,DEEPSOIL和SHAKE2000计算出的地表PGA和反应谱较实际记录偏小,且随地震动强度增加差距急剧增大,甚至小于井下输入,而SOILQUAKE计算出结果与实际记录基本相当,可体现出软土场地放大作用,也证明了频率一致等效线性化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鸾,袁近远,汪云龙,王克[7](2018)在《硬场地实测记录下几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可靠性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日本Ki K-net强震观测台网中硬场地井下记录为样本,对传统等效线性化方法 LSSRLI-1(频域)、SHAKE2000,时域非线性方法 DEEPSOIL和频域一致等效线性化方法 SOILQUAKE等几种计算程序在硬土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可靠性进行对比检验。检验工况包括Ki K-net井下台网中地表峰值加速度不小于0. 05g的水平硬场地的总计344台次的加速度记录,涉及5个台站,土层厚度6~50m,地表峰值加速度范围0. 050~0. 805g。结果表明:认为硬土场地以往计算方法能够体现土层放大的认识是片面的,在中强地震动情况下,现有流行方法计算出的地表响应会偏小,强地震动下会严重偏小,会给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偏于危险的输入;硬场地中烈度8度以下(地表PGA在0. 19g以下),SHAKE2000和DEEPSOIL、LSSRLI-1(频域)计算结果与实际记录差距可以接受,但烈度8度以上,计算出地表响应均较实际记录明显偏小,且随地震动强度增加差距急剧增大;硬场地中,无论何种烈度,SOILQUAKE16计算的地表加速度响应与实测相当,可体现出土层放大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刘春晓,陶连金,边金,冯锦华,张宇[8](2018)在《可液化土层分布位置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得到土层-矩形隧道结构的地震反应,采用PL-Finn本构模型,对可液化土层分别位于地下结构整体、底部、两侧以及结构位于非液化场地4种不同工况进行模拟.根据液化大变形发生的时刻,可以判断可液化土层位置不同时其破坏难易程度由难到易依次为当液化土层位于结构整体、当液化土层位于结构底部和当液化土体位于结构两侧;液化大变形区域主要在隧道底板底部两侧位置;结构两侧距离结构越近,土体越难液化和发生变形;土层液化导致的大变形发生在地震动峰值时刻过后;地震动峰值越高,越容易产生液化大变形;同一峰值地震动输入下,结构整体位移矢量和结构侧墙的层间位移差由大到小依次为当液化土层位于结构两侧、液化土层位于结构整体及液化土层位于结构底部.(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期刊2018年02期)

杨建强[9](2018)在《土层不均匀性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场地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工程需要的影响,形式较为简单,参数易于确定,且计算量较小的等效线性化方法在目前的场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使用,但是由于该方法没有恰当的土体动力应力应变关系,对于土层横向分布不均匀的场地是不适用的,并且地震工作者们通过历次地震的震害调查发现,地震中经常存在某些震害及烈度均异于周围场地的特殊场地,例如软弱场地及特殊地形场地等。因此,本文对土层分布不均匀的场地以及一些特殊地形场地的地震反应展开了相关研究,对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从一维扩展到二维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二维土层地震反应有限元模拟。目前,在地震安评工作中所采取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为等效线性化方法,本文总结了等效线性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其优、缺点,简述了其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基于有限元模拟的二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讨论了求解过程中模型选取、本构关系、边界条件处理以及地震动输入的相关问题,并且通过有限元软件实现了粘弹性人工边界精确施加,通过算例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2、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土层水平分布不均匀场地的土体模型,讨论了SV波垂直入射下土层分界面取不同角度时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了土层介质分界面变化的情况下地表的地震反应,为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土体模型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与水平成层的情况相比,当土层介质分解面的角度变化时模型顶部加速度反应时程的PGA放大系数呈规律性放大或缩小。场地土层越软,自由地表的加速度反应越大,场地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越明显。同时当介质分界面呈一定角度时,越软的场地对角度的变化越敏感,在本文中较软场地的介质分界面呈15度时以及较硬场地的当介质分界面达到20度时计算结果与水平成层的0度模型已经有了较大的差别。3、建立了在地震波作用下局部场地地形效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河谷型场地和梯形场地在SV波垂直入射下引起的地形效应问题作了分析,探讨了特殊地形场地对周围地面地震动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局部不规整地形对地震动的运动具有放大效应,且谷形场地的坡脚角度、左右两侧坡脚是否对称以及高宽比均对河谷及其周围场地有明显的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期刊2018-06-01)

杨洪搏[10](2018)在《国内两种典型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大工程场地施工之前需要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工程抗震设计,而场地安全性评价是这其中的重要部分。地震系统内使用广泛的是LSSRLI-1分析程序,结果稳定,受众广泛。近期由工力所袁晓铭团队开发的新一代土层反应分析程序SOILQUAKE网页版开放使用。为得到这两个程序在基本工况下的对比,场地类型选用了硬、中硬、软叁种类型,在6个场地分别输入了不同强度、不同频谱特征的叁条地震动及其调幅地震动。对比两个程序得到的峰值加速度、输出时程、反应谱。结果显示:硬场地时两者的PGA与反应谱相差极小;中硬场地时PGA相对差平均值为21%,SOILQUAKE的反应谱值普遍大于LSSRLI-1,在高频部分这一差异更明显;软场地时SOILQUAKE反应谱值远大于LSSRLI-1结果,更接近实际地震记录统计结果。(本文来源于《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土层地震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软土层对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具有重要影响,以往已对软土地基中规则矩形地铁地下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过研究,其规律对于复杂截面地下结构是否适用还需要进一步探讨。通过考虑车站结构侧向、底部分别存在不同埋深、不同厚度软土层时的27种软土层场地,对上层五跨、下层叁跨的新型复杂大型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反应进行分析,揭示了此类异跨地铁车站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征,初步给出了软土层埋深、厚度变化对此类车站结构加速度反应、侧向位移反应和地震破坏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异跨车站结构两侧或下方一定范围内存在软土层或将减小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而当底板以下20 m深处存在软土层时结构顶板的加速度反应则被大幅放大,约为7.88%~12.72%;异跨车站结构侧向位移沿高度的变化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梯效应";软土层位于结构侧向时对结构抗震不利,并且当软土层位于下层侧方时结构的动力反应较大,而当软土层位于结构底板下方时能够起到一定的隔震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层地震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金丹丹,师梦芹,丁文昌,朱姣.苏州城区凹陷沉积土层对地震反应特征的影响[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建宁,庄海洋,马国伟,于旭,窦远明.软土层场地复杂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3].殷琳,楼梦麟,康帅.关于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阻尼矩阵建模方式的讨论[J].世界地震工程.2019

[4].段雪锋.SoilQuake土层地震反应计算平台的开发与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9

[5].段雪锋,李瑞山,王永志,袁晓铭.土层地震反应网络计算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

[6].王鸾,袁近远,汪云龙,王克.基于软土场地实测记录的叁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可靠性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8

[7].王鸾,袁近远,汪云龙,王克.硬场地实测记录下几种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可靠性对比[J].世界地震工程.2018

[8].刘春晓,陶连金,边金,冯锦华,张宇.可液化土层分布位置对地下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英文)[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2018

[9].杨建强.土层不均匀性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8

[10].杨洪搏.国内两种典型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对比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8

标签:;  ;  ;  ;  

土层地震反应论文-金丹丹,师梦芹,丁文昌,朱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