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固复合燃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燃料,分解,炸药,相容性,形貌,机理,水下。
液固复合燃料论文文献综述
赵治平[1](2017)在《液固混合型复合燃料燃烧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云爆弹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高能炸弹,其装药不是传统炸药而是复合燃料。云爆弹爆炸时则是充分利用爆炸区内大气中的氧气:在一定起爆条件下复合燃料被抛洒开,与空气混合并发生剧烈爆炸、称为云雾爆轰。因此,开展复合燃料的燃烧特性研究对于推算出云爆弹云雾爆轰相关数据具有重大意义。利用缩核模型作为复合燃料的燃烧模型,通过燃烧实验对复合燃料的燃烧特性参数进行统计归纳,利用复合燃料的密度、空气阻力常数、燃烧前后质量损失等基础参数确定反应模型。并将反应模型同复合燃料抛撒轨迹方程结合,从而模拟计算出云雾爆轰相关特性数据。通过气体采样装置对云雾爆轰区域气体进行收集、分析。使用活性氧化铝吸附云雾区域的氟化氢,并利用氟离子选择电极对吸附到的氟化氢进行分析。利用高速相机对云雾爆轰区域进行拍摄,得到云雾区域特性参数。研究表明,复合燃料扩散过程分为加速过程、减速过程以及湍流过程。本文建立的反应模型同云爆弹云雾爆轰现场实际情况吻合,复合燃料颗粒抛射过程阻力模型为f=-kv~2,云雾区标志性产物分布均匀,具有实际的工程应用价值,为预测云爆弹特性参数提供了有效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刘兴华,闫华,罗永峰,王大喜,李术元[2](2016)在《铝基液固复合燃料的热解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所研究的铝基液固复合燃料主要由氧化剂AP、可燃剂铝粉、敏化剂RDX、钝感剂石蜡、航空煤油、IPN和高分子粘结剂组成。采用TGA-DTA对复合燃料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气条件下,150℃时失重约为30%,主要为IPN和烃类的挥发;在210℃时,AP发生分解反应,失重约50%,该过程先发生相变吸热,而后AP分解放热;660℃时铝吸热发生相变。在氧气条件下,铝熔化后开始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体系质量开始增加。采用SEM-EDS对复合燃料的微观形貌和表面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可燃剂铝粉分为球铝和片铝两种类型,高温热解后球铝和片铝的结构遭到破坏;球铝为空心结构,热解后复合燃料形成具有气孔的块状结构。表面元素分析发现复合燃料的表面主要有C、O、N、Al等元素,没有发现Cl元素,表明AP被包裹起来。高温热解后复合燃料表面主要为Al、O、C和少量的N。(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六分会:燃烧化学》期刊2016-07-01)
陈瑛[3](2003)在《液固复合燃料失效机理与失效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SEFAE液固复合燃料及液体组分的热分解反应。利用热分析-质谱联用仪器(DSC-TG-MS)对该液固复合燃料及其中液体组分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其热分解反应的DSC-TG谱图和分解产物的MS谱图进行分析,初步得出了该药剂可能的分解机理,分析了混合样中的液体活性组分和固体组分在受热分解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对自然长储的液固复合燃料也进行了DSC-TG-MS实验,得出自然长储一年后药剂基本上没有发生分解的结论,证明了该燃料的良好的长储性。利用加速量热仪(ARC)对几种SEFAE液固复合燃料及其组分的热分解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相容性,并对其中一种相容性较好的复合燃料的长储样进行了ARC研究,比较其长储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3-12-01)
苏华[4](2002)在《一次引爆型FAE液固复合燃料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一次引爆型燃料空气炸药(SEFAE)复合燃料及其组分的性能。对SEFAE复合燃料水下爆炸能量输出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加速量热仪(ARC)对SEFAE复合燃料及其组分热分解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凝聚相炸药水下爆炸能量的测试,确定了在小水池中测试炸药能量的最佳条件及能量计算的修正参数。通过对含铝炸药水下爆炸能量的测试,研究了铝粉形状和粒径对含铝炸药水下能量输出的影响,为相关的炸药配方设计提供了参考。通过水下爆炸实验,研究了不同配方的SEFAE复合燃料水下爆炸能量输出特性,初步评价了八种SEFAE复合燃料的性能。利用ARC对SEFAE复合燃料及其组分进行热分析实验,得到了它们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并与成熟配方L_2+B的结果相比较,定性地分析了叁种SEFAE复合燃料中各组分的相容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2-12-01)
液固复合燃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所研究的铝基液固复合燃料主要由氧化剂AP、可燃剂铝粉、敏化剂RDX、钝感剂石蜡、航空煤油、IPN和高分子粘结剂组成。采用TGA-DTA对复合燃料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气条件下,150℃时失重约为30%,主要为IPN和烃类的挥发;在210℃时,AP发生分解反应,失重约50%,该过程先发生相变吸热,而后AP分解放热;660℃时铝吸热发生相变。在氧气条件下,铝熔化后开始与氧气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体系质量开始增加。采用SEM-EDS对复合燃料的微观形貌和表面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可燃剂铝粉分为球铝和片铝两种类型,高温热解后球铝和片铝的结构遭到破坏;球铝为空心结构,热解后复合燃料形成具有气孔的块状结构。表面元素分析发现复合燃料的表面主要有C、O、N、Al等元素,没有发现Cl元素,表明AP被包裹起来。高温热解后复合燃料表面主要为Al、O、C和少量的N。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固复合燃料论文参考文献
[1].赵治平.液固混合型复合燃料燃烧动力学[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
[2].刘兴华,闫华,罗永峰,王大喜,李术元.铝基液固复合燃料的热解行为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六分会:燃烧化学.2016
[3].陈瑛.液固复合燃料失效机理与失效模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
[4].苏华.一次引爆型FAE液固复合燃料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
论文知识图
![数据采集仪及信号调理器](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3105288.nh0001&suffix=.jpg)
![冲击波信号及气泡脉动信号用据用...](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2003105288.nh0002&suffix=.jpg)
![云爆装置示意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HNCL2004030020001&suffix=.jpg)
![机械化猪粪尿处理工艺流程图-1](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TJXM2005010170006&suffix=.jpg)
![激光散射法测试气溶胶浓度示意图](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KXJS2015210130003&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