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盾木属论文-付义

双盾木属论文-付义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盾木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盾木属,物种形成,异域分布,四川盆地

双盾木属论文文献综述

付义[1](2018)在《中国特有植物类群双盾木属的物种形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物种形成是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议题。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山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机制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我国特有植物类群双盾木属(Dipelta)自然分布区内的种群进行大范围的群体采样,采用3个cpDNA片段和5个核基因片段的群体遗传学数据,结合物种的生态位模拟对双盾木属内物种间系统关系以及双盾木(Dipelta floribunda)和云南双盾木(D.yunnanensis)的物种形成过程进行探讨。基于3个联合的cpDNA片段的序列数据,从双盾木和云南双盾木56个居群的547个个体中识别了30种单倍型,有两种单倍型为种间共享;优美双盾木(D.elegans)的1个居群只存在1种单倍型。基于BEAST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明确了双盾木属下的叁个类群,即:双盾木,云南双盾木以及优美双盾木。此外,单倍型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云南双盾木和双盾木是一对姊妹类群,优美双盾木为该属的基部类群。对核基因的分析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核基因单倍型为双盾木或云南双盾木独有,这个结果与两个种间显着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高水平的遗传分化是一致的。基于近似贝叶斯计算(ABC)模拟的最适分化模型显示,双盾木与云南双盾木在中更新世时期分化,这个时间与青藏高原的最大冰期时间一致。并且检测到了种间基因流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双盾木和云南双盾木的物种分化与第四纪的气候动荡有关,并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基因流。另外,由于四川盆地的隔离作用使得这两个近缘物种存在对气候变化的不一致的种群动态响应。因此我们认为在理解第四纪冰期近缘物种分布模式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中,复杂的地形结构应该作为一个考虑因素。总之,本文明确了双盾木属属下类群的分类地位,也对双盾木属物种的谱系分化关系进行了研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另外,对双盾木与云南双盾木异域分布模式的研究,将为以后具有相同分布区或类似分布特征物种的研究提供参考范例。(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期刊2018-05-27)

任冬子[2](2008)在《双盾木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盾木属(Dipelta)隶属于忍冬科(Caprifoliaceae),是我国古特有属,属下有4个种:双盾木(D.floribunda)、优美双盾木(D.elegans),云南双盾木(D.yunnanensis)和文县双盾木(D.wenxianensis)。其分布区从西南一直延伸到华中,横跨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和贵州等地。该属在陇南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优美双盾木和文县双盾木是该地区的特有种,也是珍稀濒危物种。然而对双盾木属植物DNA水平上遗传多样性及居群间遗传变异、物种分化等方面从未进行研究。因此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探求该地区双盾木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双盾木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对保护我国特有的种质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文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以采自陇南和陕南的双盾木属4个种的6个居群为材料,对双盾木属植物在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应用13个ISSR引物对71个样品进行扩增。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文县双盾木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平均为62.0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1850,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2826;云南双盾木的PPB平均为40.31%;h值平均为0.1238;I值平均为0.1874;双盾木两个居群的PPB平均为36.82%;h值平均为0.1395;I值平均为0.2045;优美双盾木两个居群的PPB平均为15.51%,h值平均为0.0583;I值平均为0.0861;因此,我们认为双盾木属4个种的遗传多样性适中;而优美双盾木由于分布上的地理限制,居群的生境比较孤立,其遗传多样性较低。种间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文县双盾木的PPB,h,I值均最高(PPB=62.02%h=0.1850I=0.2826),遗传多样性较其它种丰富,这可能与其生境复杂相关。种间遗传分化分析显示,种间的Nei's总基因多样性指数Hs=0.6508,平均Gst=0.2683;由此可见,双盾木属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内。应用Nei's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文县双盾木与双盾木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云南双盾木和优美双盾木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8-06-30)

任冬子,刘占林[3](2008)在《甘肃南部双盾木属植物的ISS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ISSR技术分析了甘肃南部分布的4种双盾木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根据研究结果,指出4种双盾木属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很高,达100%,其遗传多样性很丰富,但在种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结果与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一致,根据非加全算术平均聚类法以及ISSR特征图谱可以将不同种区分开来,得出ISSR分子标记可很好地用于双盾木属的分子鉴定和遗传背景研究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期刊2008年14期)

王一峰,廉永善,王国宏[4](1994)在《甘肃双盾木属一新种》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双盾木属一新种王一峰,廉永善,王国宏(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兰州730070)关键词双盾木属,文县双盾木,甘肃ANEWSPECIESOFTHEGENUSDIPELTAMAXIM.FROMGANSU¥WangYifeng;LianYongshanan...(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1994年06期)

双盾木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盾木属(Dipelta)隶属于忍冬科(Caprifoliaceae),是我国古特有属,属下有4个种:双盾木(D.floribunda)、优美双盾木(D.elegans),云南双盾木(D.yunnanensis)和文县双盾木(D.wenxianensis)。其分布区从西南一直延伸到华中,横跨云南、四川、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和贵州等地。该属在陇南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优美双盾木和文县双盾木是该地区的特有种,也是珍稀濒危物种。然而对双盾木属植物DNA水平上遗传多样性及居群间遗传变异、物种分化等方面从未进行研究。因此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方法探求该地区双盾木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揭示双盾木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对保护我国特有的种质资源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本文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以采自陇南和陕南的双盾木属4个种的6个居群为材料,对双盾木属植物在分子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应用13个ISSR引物对71个样品进行扩增。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文县双盾木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平均为62.0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1850,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2826;云南双盾木的PPB平均为40.31%;h值平均为0.1238;I值平均为0.1874;双盾木两个居群的PPB平均为36.82%;h值平均为0.1395;I值平均为0.2045;优美双盾木两个居群的PPB平均为15.51%,h值平均为0.0583;I值平均为0.0861;因此,我们认为双盾木属4个种的遗传多样性适中;而优美双盾木由于分布上的地理限制,居群的生境比较孤立,其遗传多样性较低。种间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文县双盾木的PPB,h,I值均最高(PPB=62.02%h=0.1850I=0.2826),遗传多样性较其它种丰富,这可能与其生境复杂相关。种间遗传分化分析显示,种间的Nei's总基因多样性指数Hs=0.6508,平均Gst=0.2683;由此可见,双盾木属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内。应用Nei's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文县双盾木与双盾木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云南双盾木和优美双盾木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盾木属论文参考文献

[1].付义.中国特有植物类群双盾木属的物种形成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8

[2].任冬子.双盾木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D].西北大学.2008

[3].任冬子,刘占林.甘肃南部双盾木属植物的ISSR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

[4].王一峰,廉永善,王国宏.甘肃双盾木属一新种[J].西北植物学报.1994

标签:;  ;  ;  ;  

双盾木属论文-付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