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河道阻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河道,阻力,河床,模型,水位,下游,系数。
河道阻力论文文献综述
张世安,王万战[1](2019)在《黄河河道阻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固定糙率法低估小流量水位的缺点,基于黄河口利津站糙率(n)-流速(v)实测资料,回归给出了糙率计算公式及河道参数a的计算式n=av~(-1),a=R~(2/3)J~(1/2)。通过一维数学模型模拟了利津一河口、东霞院-花园口两个河段,分析模拟结果发现:①在枯水期、非枯水期参数a值分别采用枯水期参数a的平均值、全年平均值时,得出的动态糙率可较好地模拟小流量和大流量水位;②参数a与主槽内嫩滩附近地形有较密切的对应关系,可用在嫩滩上、下附近取特征水位,进而计算其对应的水力半径、比降的方法估算非枯水期、枯水期的参数a值;③利津—河口、东霞院-花园口两个河段床面形态在较大流量时多为动平整,对应的糙率较小;流量较小时床面形态多为沙垄,对应的糙率较大。研究表明,上述计算糙率的方法和公式不仅适合床沙较细的河口段,也适合床沙较粗的黄河下游的上段,床面形态和糙率的对应关系也基本一样。对于给定的流量过程,糙率与流速、床面形态、比降、床沙级配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来源于《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11)
陈钢,程和琴[2](2019)在《长江下游河道河床阻力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床阻力是河流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与河流的泄流能力及挟沙能力息息相关。利用2014—2016年长江下游九江至河口段河床的多波束、ADCP及底质沉积物的同步采集数据,通过计算沙粒阻力和沙波阻力,分析不同河段河床阻力的分布特征,探讨河床阻力与宽深比、粒度及流速3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比叁峡蓄水前后主要河段河床阻力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相关性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叁峡蓄水前后,总体上,长江九江至吴淞口河段最大河床沙粒阻力和平均沙粒阻力分别减小57%和63%。长江下游河道河床阻力在蓄水前后均以沙粒阻力为主,沙波阻力在河床阻力中占比不足1%且随着叁峡工程的运用有减小的趋势。叁峡蓄水前,长江下游河道河床阻力与3个影响因素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粒度、流速和宽深比,相应的平均决定系数依次为0.48,0.30,0.25;而叁峡蓄水后,长江下游河道河床阻力与3个影响因素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流速、宽深比和粒度,相应的平均决定系数依次为0.71,0.41,0.30,但各河段河床阻力在不同时期主要影响因素又有所区别。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下游航道整治、航运安全和防洪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08期)
罗铭,张焕,丁锐,黄尔,杨奉广[3](2019)在《山区阶梯式河道水流阻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区阶梯式河道是自然界来水来沙和山区大比降河床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其水力特性、河道阻力较为复杂。为了深入研究其阻力机理,从河床结构阻水的角度提出阶梯式结构糙率尺度的概念,得到了适用于阶梯式河道跌落水流的形体阻力系数表达式,并由不同来源的阻力分量构成了新的山区阶梯式河道水流总阻力系数公式。新公式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类型河段的野外试验数据,表面泥沙、阶梯形状以及漂石产生的阻力系数分量之和与试验测量总阻力系数数据的误差较小。随着雷诺数和阶梯单元尺寸的增加,河床表面的泥沙肤面阻力系数基本不变,阶梯式结构形成的跌落水流过渡到滑行水流,阶梯形体阻力系数逐渐变小,而较大粒径松散漂石产生的水流阻力系数只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张世安[4](2019)在《黄河河口段河道阻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固定糙率法低估小流量水位的缺点,基于黄河口利津站糙率(n)-流速(v)实测资料,回归给出了糙率计算公式及河道参数a的计算式n=av~(-1),a=R~(2/3)J~(1/2)。通过一维数学模型模拟发现,在枯水期、非枯水期参数a值分别采用枯水期参数a的平均值、全年平均值时,得出的动态糙率可较好地模拟小流量和大流量水位。参数a与主槽内嫩滩附近地形有较密切的对应关系,可用在嫩滩上、下附近取特征水位,进而计算其对应的水力半径、比降的方法估算非枯水期、枯水期的参数a值。利津—口门床面形态在较大流量时多为动平整,对应的糙率较小,糙率在接近其变化区间的下界0.01附近变化;流量较小时床面形态多为沙垄,对应的糙率较大,糙率在接近其变化区间的上界0.035附近变化。研究表明,上述计算糙率的方法和公式不仅适合床沙较细的河口段,也适合床沙较粗的黄河下游的上段(东霞院-花园口,糙率变化的上下界为[0.01,0.35]),床面形态和糙率的对应关系也基本一样。研究还表明,对于给定的流量过程,糙率与流速、床面形态、比降、床沙级配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凌云,范北林,王家生,曹慧群[5](2015)在《黄河下游河道河床阻力计算研究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床阻力是河流动力学基本问题之一。黄河下游含沙量高,泥沙颗粒较细,河床调整变化快,水沙条件的特殊性和河道形态频繁剧烈的变化给准确计算河床阻力带来很大困难。过去针对黄河下游特性的河床阻力计算已有较多研究成果,但黄河下游水沙及河道特性本身难以把握,床面形态测量难度大,导致目前河床阻力计算研究成果仍较为分散,未能从理论和计算方法上取得较好的共识。本文分析了影响黄河下游河道河床阻力大小的因素,对河床阻力计算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王茜[6](2015)在《水库下游沙质顺直河道演变过程及阻力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为了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在河流上修建了大量的水库。水库在发挥效益的同时,也改变了河流的自然属性,对水沙进行调节,改变水库下游的水流和泥沙条件,打破下游河道的已有平衡,使得下游水流长期处于不饱和状态,河床沿程发生不同程度的冲刷、粗化、甚至河型转换等,对防洪、航运、取水、生态等方面有重要影响。虽然关于水库下游河道的研究很多,但是有关边滩存在下的水库下游顺直河道的研究不多,且系统性不足,而顺直河道作为四大河型中的最基本河型,是进行其他河型研究的基础,因此,研究水库下游顺直河道演变过程及阻力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水库下游河道演变规律及阻力特性的研究进展情况,在此基础上,以概化模型试验为主、理论分析为辅的方法,研究了水库下游边滩影响下的顺直河道水流紊动特性、不同边滩型式(1个边滩、异岸2个边滩和犬牙交错4边滩)和水流条件下河床演变过程、床面阻力的变化规律及床面阻力与床面形态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纵向时均流速沿程大小变化与边滩有关,表现为滩头最小、滩中及滩尾相差不大;横向时均流速的流向则在边滩的影响下出现周期性变化;纵向、横向和垂向相对紊动强度沿横向均表现出滩上最大、远滩次之、滩边最小,且后面两个相差不大;(2)叁种边滩型式下水面线随时间均呈先降低后升高,且边滩数目越多,最终比降越大;不同水流条件和边滩组成下边滩头部冲刷最为剧烈、边滩中也以冲刷为主,但是程度低于边滩头部;边滩尾部则会出现淤积,且大流量下可以明显的看到边滩向下游移动;(3)综合阻力在冲刷末期基本呈上升趋势,最后趋向于一个定值;同一流量下,边滩越多,边滩对水流的阻碍作用越强,河床阻力越大;最终时刻的床面综合阻力与初始弗汝德数、宽深比正相关、与初始雷诺数负相关;(4)床面分形维数与河床阻力正相关。(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期刊2015-06-01)
钱圣[7](2015)在《叁峡库区长江干流河道阻力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库区的泥沙问题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而库区阻力变化是泥沙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关于叁峡水库库区长江干流河道阻力的研究多是基于2003年前的水文资料,资料陈旧不足以体现枢纽蓄水后库区干流河道的阻力变化情况。因此,研究叁峡水库库区干流河道的阻力变化,有着针对新形势变化的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测资料,分析了叁峡库区长江干流冲淤演变特点;利用MIKE11水动力学模块建立了各库段一维水动力学模型,通过试算率定得到了库区干流各库段的糙率;再将GIS技术、非线性-分形理论引入河流动力学,对各库段深泓纵剖面以及重点河段床面形态进行了量化,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叁峡库区长江干流河床冲淤调整对其阻力的影响,并对河道综合阻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2003年叁峡枢纽蓄水以来,叁峡库区纵剖面有所变化,局部河段变化明显,但总体基本形态稳定。库区绝大部分泥沙淤积在145m等高线以下的河槽内。水库泥沙淤积有向上游发展的趋势;2、蓄水后库区糙率多在0.043~0.085之间,在各级流量下,沿程各河段的糙率n值表现出以下变化特点:近坝段受大坝影响明显一般糙率变化较大;巴东以上河段,糙率有向上游逐渐减小的趋势;各河段糙率都有逐年减小的趋势;3、对大坝~巴东、巴东~奉节、奉节~云阳、云阳~忠县、忠县~李渡河段各年深泓线进行了分形分析,得出了各河段各年份的盒计维数。发现各库段淤积量(体积)与深泓盒计维数(TD)变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根据深泓盒计维数粗略估计河道糙率的公式;4、结合GIS技术建立了库区重点河段:青岩子、土脑子、兰竹坝、凤尾坝、皇华城河段的叁维水下数字图,并对各河段床面形态进行了分形分析,得出了各河段河床表面分形维数(BSD)。通过分析发现河床床面分形维数的变化可以量化反映河道总体的冲淤演变特点;5、通过分析床面形态与糙率n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糙率n与BSD之间的统计关系式,提供一种新的估算河道阻力的计算方法;6、基于分形理论,引入深泓高程标准差作为当量粗糙度,建立了一种用床面分形维数BSD、河道深泓高程标准差计算糙率n值的公式。这一公式与传统的曼宁公式相比量纲和谐,该公式考虑了整个河床边界形态对糙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进步和实际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期刊2015-05-01)
王党伟,陈建国,傅旭东[8](2012)在《山区河道水流阻力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区河道水流阻力研究对于认识山区河道中水流特性、山洪行进过程以及山区河道输沙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4个方面总结前人关于山区河道水流阻力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1)泥沙阻力;(2)河道底坡与水流阻力的关系;(3)典型形体阻力;(4)阻力划分。其中泥沙阻力是肤面阻力的主要来源,这是以往研究中涉及较多的内容;河道底坡属于关注较多的形体阻力;其它形体阻力包括床面沙石突起、漂浮的树木、阶梯—深潭构造等均是山区河道所特有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阻力划分思想为从整体上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阻力计算式提供了有效途径,但由于山区河道的阻力形成机制和物理来源尚未完全理清,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今后还需在深入了解山区河道水流阻力机理的基础上,采用阻力划分方法对阻力系数量化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2年S2期)
蒋北寒,杨克君,曹叔尤,陈梁[9](2012)在《基于等效阻力的植被化复式河道流速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河道中许多都是具有主槽和滩地的复式河槽,水流漫滩以后,复式河槽的水流结构发生复杂的变化。而天然河道漫滩上常常生长着各种植物,水中植被的存在增加了河床的阻力,如何确定流速分布和流量十分重要。本文基于植被作用下水流阻力的等效平衡原理,提出刚性植被等效附加阻力系数以及植被等效综合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运用SKM方法计算植被作用下的复式河槽垂线平均流速的横向分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植被等效综合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能较好地确定植被作用下的复式河道垂线平均流速的横向分布。(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2年S2期)
袁婧,茅泽育[10](2012)在《封冻冲积河道流动阻力的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寒冷的气候环境下,冰盖导致冲积河道的水深与流量关系变得极为复杂。本文根据量纲分析及水动力学等原理,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冲积河道封冻情况下流动阻力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冰盖导致水深增加、流速降低、沙垄长度增加、床面形态趋于平整及推移质输沙率减少等;提出了床面阻力的计算表达式;通过与试验成果比对验证,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是合理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12-10-12)
河道阻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床阻力是河流动力学的基本问题之一,与河流的泄流能力及挟沙能力息息相关。利用2014—2016年长江下游九江至河口段河床的多波束、ADCP及底质沉积物的同步采集数据,通过计算沙粒阻力和沙波阻力,分析不同河段河床阻力的分布特征,探讨河床阻力与宽深比、粒度及流速3个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比叁峡蓄水前后主要河段河床阻力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相关性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叁峡蓄水前后,总体上,长江九江至吴淞口河段最大河床沙粒阻力和平均沙粒阻力分别减小57%和63%。长江下游河道河床阻力在蓄水前后均以沙粒阻力为主,沙波阻力在河床阻力中占比不足1%且随着叁峡工程的运用有减小的趋势。叁峡蓄水前,长江下游河道河床阻力与3个影响因素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粒度、流速和宽深比,相应的平均决定系数依次为0.48,0.30,0.25;而叁峡蓄水后,长江下游河道河床阻力与3个影响因素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流速、宽深比和粒度,相应的平均决定系数依次为0.71,0.41,0.30,但各河段河床阻力在不同时期主要影响因素又有所区别。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下游航道整治、航运安全和防洪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河道阻力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世安,王万战.黄河河道阻力特性研究[C].国际碾压混凝土坝技术新进展与水库大坝高质量建设管理——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陈钢,程和琴.长江下游河道河床阻力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3].罗铭,张焕,丁锐,黄尔,杨奉广.山区阶梯式河道水流阻力研究[J].水科学进展.2019
[4].张世安.黄河河口段河道阻力特性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
[5].李凌云,范北林,王家生,曹慧群.黄河下游河道河床阻力计算研究评述[J].水力发电学报.2015
[6].王茜.水库下游沙质顺直河道演变过程及阻力特性试验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5
[7].钱圣.叁峡库区长江干流河道阻力变化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5
[8].王党伟,陈建国,傅旭东.山区河道水流阻力研究进展[J].水利学报.2012
[9].蒋北寒,杨克君,曹叔尤,陈梁.基于等效阻力的植被化复式河道流速分布研究[J].水利学报.2012
[10].袁婧,茅泽育.封冻冲积河道流动阻力的计算方法[C].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