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相位论文_钟何平,唐劲松,张森,黄攀

导读:本文包含了最小相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位,最小,法相,系统,观测器,轨迹,声速。

最小相位论文文献综述

钟何平,唐劲松,张森,黄攀[1](2019)在《集群环境下的复合最小不连续相位解缠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集群环境下的复合最小不连续相位解缠算法。首先主线程根据计算资源数将原始缠绕相位分为规则小块,并将未解缠相位块发送至空闲计算节点进行解缠。单块缠绕相位图解缠时,先计算相位质量图,并将缠绕相位分为高低质量区域,然后采用质量引导与最小不连续相结合的复合相位解缠策略进行解缠,最后将解缠结果和区域分割结果发送回主线程。完成所有分块缠绕相位解缠后,主线程在不同解缠相位块边界及其与边界相邻的低质量区域进行最小不连续优化来获取最终的解缠相位。通过集群环境下的并行相位解缠试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朱明,朱霜霜,赵力[2](2019)在《基于最小相位系统分解的扬声器频响均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扬声器单元存在固有的非线性失真特性,所以其频率响应曲线包含很多峰谷。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并获得无损音质的扬声器特性,需要将扬声器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度谱补偿为一条平直的曲线。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扬声器非线性均衡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消声室测量扬声器的脉冲响应,然后基于对脉冲响应的频域分析,对扬声器频响采取最小相位系统分解后逆滤波的方法对其进行补偿,实验结果显示,均衡后的扬声器系统输出的幅频响应平坦。(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9年04期)

杨亮亮,王飞,史伟民[3](2019)在《非最小相位系统自适应模型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非最小相位系统中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基于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闭环注入体系结构,对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模型逆技术以及自适应控制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非最小相位零点忽略技术、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技术和零幅度误差跟踪控制技术设计了系统的前馈控制器,并对3种模型逆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系统中非最小相位零点的偏移问题,采用遗忘因子最小二乘法实现了前馈控制器的自适应;最后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使用零相位误差跟踪控制技术和非最小相位零点忽略技术,采用零幅度误差跟踪控制技术设计的前馈控制器能够更有效地提高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跟踪精度,系统的轨迹跟踪误差分别减少了61.45%和56.27%;使用自适应算法能够实现对系统参数变化的自适应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陈增强,王永帅,孙明玮,孙青林[4](2019)在《非最小相位时滞系统新型Smith自抗扰控制及其鲁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最小相位对象是工业控制中的典型难题,尤其当不稳定极点或零点与时滞同时存在时,系统更难实现稳定控制.基于含不稳定极点的一阶时滞对象,通过引入两个比例反馈设计了新型Smith自抗扰控制器,分析了两个反馈的作用机理,并得到了系统模型误差的最大允许边界.当对象参数摄动时,运用仿真研究了系统的频域和时域特性,绘制了不同模型下的最大误差边界值与频率的关系.最后,通过蒙特卡罗试验验证了新型Smith自抗扰控制器的抗扰能力优于改进的Smith-PID控制器.(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路,赖春露[5](2018)在《FIR数字滤波器幅频响应约束最大加权相位误差最小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数信号滤波应用,对滤波器幅频响应的要求高于相频响应.本文研究了满足幅频响应约束的有限脉冲响应(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数字滤波器设计,提出了最大加权相位误差最小化方法.用凸的椭圆误差约束代替非凸的幅值误差约束,将设计问题转化为凸问题;通过与二分技术结合,提出了给定权函数的幅值误差约束最大加权相位误差最小化设计的求解算法.以此算法为核心,构建了迭代重加权最大加权相位误差最小化算法,其中的权函数不再固定,而是基于修改的群延迟误差包络线在迭代中不断更新.权函数收敛后,所得滤波器具有近似等纹波的群延迟误差,最大群延迟误差得到了有效减小.仿真实验表明,与现有相位误差约束最大幅值误差最小化方法相比,得到的FIR滤波器具有更小的最大相位误差和最大群延迟误差.(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钟何平,唐劲松,张森,田振[6](2018)在《共享内存环境下的分块最小不连续相位解缠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共享内存环境下的分块最小不连续相位解缠方法。首先,利用多核协同计算整块相位质量图;然后,将干涉图和相位质量图分割为规则小块,采用质量引导与最小不连续相合成的方法同时对子块干涉图进行相位解缠;最后,主线程在不同解缠相位块以及位于边界的低质量区域上再次进行最小不连续优化,获取最终合并后的解缠结果。仿真和真实干涉相位图的分块解缠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保持解缠精度的同时,加速比分别达到3.98和2.26。(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8年09期)

陈璇,宋晶超,兰维瑶,金辉宇[7](2018)在《非最小相位零点对线性自抗扰控制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二阶稳定对象,研究了非最小相位零点对线性自抗扰控制稳定性的影响.选择二阶模型、一阶模型和相对阶模型设计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然后用根轨迹法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根轨迹表明,输入通道增益标称值的符号必须正确选择,否则闭环系统无法稳定.即使符号选择正确,非最小相位零点也会使得根轨迹越过虚轴进入右半平面,导致带宽受限.这也是增大模型参数b_0可以改善稳定性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第37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A)》期刊2018-07-25)

牛瑶瑶,张井岗[8](2018)在《一种非最小相位过程的PI-PD控制器整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非最小相位过程,这种被控过程的控制难度较大,采用常规的控制方法难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针对非最小相位过程,基于PI-PD控制结构提出了一种参数整定策略。依据内模控制原理设计PID控制器,再将其分解为PI-PD控制器,并给出控制器的参数整定策略。该控制器中含有两个可调参数,并且都与系统的动态性能及鲁棒性相关。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黄秀财[9](2018)在《基于EHGO的非最小相位非线性系统调节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最小相位非线性系统是指具有不稳定零动态或内部动态的非线性系统,广泛存在于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因为不稳定零动态的影响,该系统不存在因果稳定的逆,从而限制了许多常规非线性控制方法(如反演控制、滑模控制等)的直接应用。实际上,非最小相位非线性系统的控制一直是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中具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非最小相位系统本身变得越来越复杂,如系统模型更具不确定性、系统遭受未知的外部干扰、系统状态未知等,这些特点对控制器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方法难以满足。因此,针对该类非最小相位非线性系统展开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论文基于扩展的高增益观测器(EHGO),并结合慢积分控制和高增益反馈控制方法,针对非最小相位非线性系统的输出调节问题展开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和贡献总结如下:研究了一类带有未知常值干扰的不确定最小相位非线性系统的输出调节问题。首先,通过合理构造辅助系统,并设计相应的辅助控制器使其稳定,然后结合辅助闭环系统,针对原系统设计高增益反馈控制器,不但使得原系统在平衡点处指数稳定,还保证系统性能能够恢复到辅助闭环系统的水平。同时,当辅助系统的稳态输入输出映射满足一定条件时,将积分控制器嵌入到控制器中,可以实现对该系统的输出调节控制。在输出反馈情况下,利用扩展的高增益观测器估计系统未知状态以及不确定项,并通过饱和处理来避免高增益观测器引起的“峰化现象”,从而实现对该系统的输出反馈半全局指数稳定。此外,当高增益反馈和高增益观测器的增益足够高时,输出反馈控制下的系统瞬态响应能够达到状态反馈时的水平。研究了一类具有未知常值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的非最小相位非线性系统的输出调节问题。在状态反馈的情况下,通过构造合理的辅助系统,并设计相应的辅助控制器使其稳定,从而可以确保原系统的可稳定性。随后,结合辅助系统设计高增益反馈控制器使原系统在某一平衡点稳定,再在辅助系统的输入输出稳态映射满足一定条件下,将慢积分控制环节扩展到原闭环系统中,从而实现对原系统的输出调节控制。在输出反馈的情况下,通过扩展的高增益观测器观测系统未知状态以及不确定项,并采用饱和函数来避免“峰化现象”,从而实现对原系统的输出反馈半全局指数稳定。此外,当高增益观测器的增益足够高时,输出反馈下的系统响应能够恢复到状态反馈时的水平。系统稳定性通过选取合适的Lyapunov函数,并结合奇异摄动理论得到证明。相关的理论结果成功运用到车载倒立摆系统以及非凡的带旋转执行器的平移振荡器(TORA)中,从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针对一类带有时变干扰的不确定非最小相位系统,其外部干扰由一个中立稳定的外生系统产生,通过构造辅助系统,并设计相应的辅助控制器使其稳定,从而保证原系统的稳定性。当辅助系统的输入输出满足一定条件时,通过设计高增益反馈控制器和伺服补偿器,保证原系统在原点处指数稳定。最后,通过选取合适的Lyapunov函数,并结合奇异摄动理论和平均定理对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严格的证明。(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晁涛,王雨潇,王松艳,杨明[10](2018)在《考虑非最小相位特性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轨迹跟踪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带有非最小相位特性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输出跟踪控制方法。对于不具有非最小相位特性的速度子系统,运用动态逆控制技术设计了状态反馈控制器;针对具有非最小相位特性的高度子系统,首先选取合理的内外动态变量,通过坐标变换,将纵向俯仰通道模型转换为正则形式。然后通过对内动态进行稳定性分析,提出了飞行器系统非最小相位特性的判定定理。最后通过在动态逆控制器中加入正则变换后的状态反馈,实现了内动态的镇定,并基于Lyapunov方程证明了系统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良好的跟踪控制效果,并有效地镇定了系统的内动态。(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最小相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扬声器单元存在固有的非线性失真特性,所以其频率响应曲线包含很多峰谷。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并获得无损音质的扬声器特性,需要将扬声器频率响应曲线的幅度谱补偿为一条平直的曲线。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扬声器非线性均衡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消声室测量扬声器的脉冲响应,然后基于对脉冲响应的频域分析,对扬声器频响采取最小相位系统分解后逆滤波的方法对其进行补偿,实验结果显示,均衡后的扬声器系统输出的幅频响应平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小相位论文参考文献

[1].钟何平,唐劲松,张森,黄攀.集群环境下的复合最小不连续相位解缠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

[2].朱明,朱霜霜,赵力.基于最小相位系统分解的扬声器频响均衡[J].电子器件.2019

[3].杨亮亮,王飞,史伟民.非最小相位系统自适应模型逆技术研究[J].机电工程.2019

[4].陈增强,王永帅,孙明玮,孙青林.非最小相位时滞系统新型Smith自抗扰控制及其鲁棒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9

[5].王路,赖春露.FIR数字滤波器幅频响应约束最大加权相位误差最小化设计[J].电子学报.2018

[6].钟何平,唐劲松,张森,田振.共享内存环境下的分块最小不连续相位解缠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8

[7].陈璇,宋晶超,兰维瑶,金辉宇.非最小相位零点对线性自抗扰控制稳定性的影响[C].第37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A).2018

[8].牛瑶瑶,张井岗.一种非最小相位过程的PI-PD控制器整定方法[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8

[9].黄秀财.基于EHGO的非最小相位非线性系统调节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8

[10].晁涛,王雨潇,王松艳,杨明.考虑非最小相位特性的高超声速飞行器轨迹跟踪控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8

论文知识图

只有一条主传输路径的滤波器两种子波库反演谱分解得到的相位谱=1.2,λ=180时叁个典型相位的无...原始图像与二维最小均方误差算法、B...芯PCF激光器输出近场分布图(LD电...基于相位一致性分析与最小修剪方差拟...

标签:;  ;  ;  ;  ;  ;  ;  

最小相位论文_钟何平,唐劲松,张森,黄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