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量论文_薛鹏飞,周璐,刘建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级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脑出血,血肿,灌区,断面,量表,蛛网膜,动脉瘤。

分级量论文文献综述

薛鹏飞,周璐,刘建刚[1](2019)在《江苏省洪金灌区分级量水方案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灌区量水是实现灌区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手段,也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基础性工作。对大型平原自流灌区而言,量水方案的选取,对灌区量水的成本和效率具有较大影响。以江苏省洪金灌区为例,根据大型平原自流灌区灌溉工程的特点,结合管理要求,提出一套完整的分级量水方案;对面广量大的农渠,首次提出一种基于标准断面的新型量水方法。该分级量水方案可以为其他平原自流灌区开展量水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苏水利》期刊2019年09期)

张磊[2](2019)在《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的研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古籍是中医药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近年来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证据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认为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提供的证据级别较高。但中医药领域目前缺少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医古籍作为中医药证据的重要来源,其内容多是历代医家在诊疗实践中反复验证并确有疗效的,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所提供的证据。但在目前中医药循证领域的证据分级标准中,中医古籍证据的级别较低;同时中医古籍证据内容多而复杂,只是将中医古籍证据笼统地划分为证据金字塔的某一级显然是不合理的,亟需研制像现代循证医学中对证据评价分级的完善体系。因此,为了中医古籍证据能够被有效的且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了满足循证医学对“最佳证据”的需求,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高质量的古代文献证据,本研究借鉴当前循证实践中对证据评价与分级的思路与方法,结合中医古籍证据的特点研制中医古籍防治证据的评价分级量表,并以“胸痹”为例进行示范应用,以期为中医临床医家与中医古籍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1研究目的借鉴现代循证实践中对证据评价与分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运用文献调研法及德尔菲法,结合中医古籍证据内容特点研制适用于中医古籍防治证据的评价分级量表,并以具体实例进行应用示范。以期为中医临床医师对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为中医临床循证实践指南的编制/修订提供支撑;提高中医古籍证据服务于中医药循证研究的水平,对循证中医古籍的发展做适当的补充。2研究内容及方法(1)《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的研制①建立评价体系框架及备选评价条目池应用文献调研法系统调研现代期刊文献中有关对中医古籍证据的评价研究。根据整理分析的结果,并借鉴现代循证实践对证据分类的方法,将中医古籍证据分为知识类证据与案例类证据,并对两类证据从证据所来源古籍的评价及证据本身内容的评价两方面分别建立备选评价条目池;采用定性量化与定量量化的方式结合预评估方法(以《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中医内科》中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所推荐应用的治疗方剂作为评价对象,应用相关评价指标对其进行预评估)对筛选出的各评价指标制定具体的量化参考值。②基于德尔菲法筛选量表评价指标及其量化参考值依据建立的备选评价条目池及对其设置的量化参考值编制专家调查问卷,并根据专家的研究领域、研究经验的丰富性及专家所在地区选择本研究问卷的专家进行咨询。根据专家咨询结果计算相关统计指标,应用归一化原则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以“专家共识度高于60%,同时重要程度得分高于3分”为本研究量表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以“专家共识度高于60%”为各评价指标量化参考值的筛选原则对两轮专家问卷咨询的结果进行筛选。③制定量表分级标准基于以上两轮专家咨询结果,根据总体分值来划分级别,初步制定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质量的分级标准,并以问卷形式进行专家咨询。根据结果形成本研究的初步量表。④量表内容效度的评价根据以上专家咨询结果,以每个条目与研究概念的关联性选择4分制的评价方式编制本量表的内容效度评价表对相关研究领域专家进行咨询。(2)《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的应用示范应用实证分析法以“胸痹”(主要指冠心病心绞痛)为示范对《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进行应用,以证明本研究量表的实用性及可行性,同时发现本量表在古籍证据评价分级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以第五版《中华医典》为证据来源,以“胸痹”、“心痛”、“胸痹心痛”及“胃脘痛”为检索词检索有关中医古籍中胸痹的防治证据。纳入符合以下内容的证据,即“1911年(包括1911年)以前的中医古籍防治证据;有具体方名的防治证据;同名异方的证据中所描述的症状与胸痹临床表现最为接近的证据”。排除有关以下内容的证据,即“证据的主要症状与现代症状不符的内容;特定人群或特殊原因引起的胸痹的相关防治证据;与真心痛相关的证据;有关针灸方面的防治证据。”对筛选后的胸痹相关古籍证据应用《中医古籍在防治证据评级分级量表》逐一进行证据质量的评价并根据分级标准进行分级。3研究结果(1)《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的研制两轮咨询问卷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7.5%与82.9%,权威系数为0.835,第一轮肯德尔和谐系数(Wi)为0.135,p<0.05,第二轮肯德尔和谐系数(Wi)为0.081,p<0.05。第一轮问卷共设置17个评价条目,根据专家共识度及重要性评分结果,证据所来源古籍的评价条目中删除2个条目,案例类证据内容的评价条目中删除3个条目,无新增评价条目。评价指标具体为:①证据所来源古籍的评价指标包括古籍的被引用量、古籍的版本量及古籍知名度;②知识类证据本身内容的评价指标包括证据对疾病防治相关内容叙述是否全面、其他知识类古籍对该证据的研究情况、案例类古籍对该证据的研究情况、以及现代文献对该证据的研究情况;③案例类证据本身内容的评价指标包括证据内容中的诊疗信息是否全面、是否对疗效进行报告、是否对疾病的诊次进行报告、是否有按语或说明诊疗疾病的依据及思路、现代文献对该证据的研究情况。在第二轮对评价指标设置量化参考值的专家咨询中,1个评价指标的量化参考值根据专家建议进行修改。最终形成包含12个评价指标及其量化参考值的评价分级量表,包括证据来源古籍的评价指标3个,知识类证据本身内容的评价指标4个以及案例类证据本身内容的评价指标5个。证据所来源古籍与证据本身内容的权重赋值比为3:7;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根据第一轮专家问卷结果应用归一化原则进行计算,同时为量表应用时计算方便,各评价指标权重赋值结果均扩大10倍并取相对较整齐的近似值(如1.9取整为2;3.4取整为3.5等),12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次为3.5、3、3.5、2.5、2.5、2.5、2.5、2、2、2、2、2。根据专家咨询结果确定将35分及以上的证据划分为高等级质量的证据,20分及以上的证据划分为中等级质量的证据,20分以下的证据划分为低等级质量的证据;并作了以下说明,即对于同一治疗措施的方剂,如其作为知识类证据的同时也作为案例类证据,则该方剂在原有知识类证据分级结果的基础上升高一级,在案例类证据中则不再对其进行评价;对于同一案例类证据,先全部纳入,最终取证据级别最高者。量表内容效度的评价结果显示,量表中的12个评价指标有11个条目的I-C VI值大于0.78;S-CVI/Ave为0.902,高于0.90,综合考虑来看,本研究量表的内容效度在可接受范围内。(2)《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的应用示范以“胸痹”、“心痛”、“胸痹心痛”及“胃脘痛”在第五版《中华医典》中检索防治胸痹的古籍证据共7153条,经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74条防治胸痹的中医古籍证据。其中知识类证据155条,案例类证据19条,共涉及163个方剂(包括同时具有两方面证据的方剂及案例类证据中重复的方剂)。应用本研究所研制的量表对各证据逐一进行评价并分级。最终,纳入的163个方剂中,人参汤(理中丸汤剂)、苏合香丸、茯苓甘草汤和栝(瓜)萎薤白半夏汤4个方剂被评为I级证据;半夏汤、大半夏汤等67个方剂被评为II级证据;远志散、蜀椒丸等92个方剂被评为III级证据。4研究结论(1)形成《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V1),包括12个评价指标及各指标量化参考值、权重赋值和证据质量分级标准。量表各评价指标及量化参考值的设置符合中医古籍防治证据的特点,通过对古籍证据进行评价与分级,能够地将证据质量量化分级。内容效度评价结果证明本量表内容效度较好,可以作为评价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质量的有效工具。(2)应用《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V1)对中医古籍中胸痹的防治证据进行评价与分级的示范证明本量表的可行性。筛选出I级证据4条,其中有2条证据在当前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被推荐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2019-05-30)

李攀攀,赵昕[3](2019)在《应用Roy适应模式的中医护理干预联合情志护理措施对脑血栓患者功能恢复率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量表及Barthe指数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脑血栓是脑梗死常见的类型,近年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多,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状态~([1]),但是Roy适应模式的中医护理干预联合情志护理在临床上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两者联合作用对脑血栓患者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周璐[4](2018)在《江苏省洪金灌区分级量水方案和水费征收制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现代先进量水技术合理确定灌溉水价水费政策,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和用水效率,已成为当前及今后提高灌区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根据江苏大型平原自流灌区特点,选择和研制价格低、精度高、水头损失小、计量读数方便的量水设备,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优化灌区水资源配置、灌区节约用水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以江苏大型平原自流灌区洪金灌区为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针对江苏沿运大型平原自流灌区洪金灌区的特点及灌区分级量水的要求,在建筑物量水、堰槽量水和专用量水计(设备)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分别对洪金灌区干渠首、县域分界闸、支渠或直挂斗渠首和典型区农渠量水,提出洪金灌区分级量水方案。洪金灌区干渠首与县域分界闸量水主要功能是管理部门内部上下级水权分配、灌溉水量配置,为此,建议采用建筑物量水、数据可传输。支渠首或直挂斗渠首量水主要功能是水量配置,对规则的衬砌渠道建议采用水位~流量关系的标准断面量水、现场可读或数据传输;对不规则的衬砌渠道或土渠,采用水头损失小的长喉道量水槽量水。典型末级渠道或农户用水的量水功能主要是水费收缴,需要现场可读,根据末级渠道断面小、规格少的特点,开发了不需现场率定的定型渠段量水方法。该大型平原自流灌区分级量水方案,可供我省大型平原灌区参考;(2)针对大型平原自流灌区斗农渠水力学特点,在标准断面渠槽量水的基础上,开发了不需现场率定、工厂化生产的定型断面量水槽系列产品,该量水方法水头损失小、造价低、精度高。开发的量水槽包括T形量水槽、U形量水槽,断面分40cm、60cm、80cm叁个规格,比降分1/500、1/1000二档,计12种产品。该12种产品可装水表现场计量、读数,也可各自配备太阳能电池或锂电池、动力电源,将量水信息传输至管理所或农民用水者协会。(3)根据洪金灌区农业用水定额和指标,确定灌区初始水权,通过对供水成本分析和各级渠道过水量计算,完成农业水价的分级测算,为农业水费分级计价和水费征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6-01)

熊昕[5](2018)在《脑出血的早期血肿扩大影像学表现及预后分级量表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脑出血的早期血肿扩大影像学表现研究背景:早期血肿扩大与脑出血预后不良相关,混杂征、黑洞征、漩涡征、边界不规则和密度不均为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像标志,本研究拟比较这5个影像标志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的能力。研究方法:对发病6小时的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并判定混杂征、黑洞征、漩涡征、边界不规则和密度不均这5个影像标志。计算这5个影像标志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比较这5个影像标志的预测价值。研究结果:200例脑出血纳入该研究,71例出现早期血肿扩大。漩涡征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5%、71.3%、47.0%、71.0%;黑洞征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3.8%、95.3%、80.0%、72.0%;混杂征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5.2%、95.4%、80.6%、72.8%;边界不规则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1%、78.0%、54.4%、74.2%;密度不均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2.5%、75.2%、48.4%、70.3%。漩涡征、黑洞征、混杂征、边界不规则和密度不均这五个影像标志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589、0.646、0.653、0.640、0.587。单元回归分析显示漩涡征、黑洞征、混杂征、边界不规则和密度不均这五个影像标志,能预测早期血肿扩大。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淆变量之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黑洞征、混杂征能独立预测早期血肿扩大,漩涡征、边界不规则和密度不均,不能独立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结论:本课题研究发现,漩涡征、边界不规则和密度不均不能独立预测早期血肿扩大,混杂征、黑洞征能独立预测早期血肿扩大,是可靠的预测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像标志。第二部分脑出血预后分级量表的临床研究背景:脑出血预后差且治疗手段有限,准确预测预后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原始脑出血评分(Original ICH score,o ICH)、改良脑出血评分(Modified ICH score,m ICH)、ESSEN评分、脑出血分级评分(ICH Grading Scale,ICH-GS)、新的改良脑出血评分(New modifi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score,new m ICH)、outcome评分、简化脑出血评分(Simplified ICH score,s ICH)、Landseed脑出血评分(Landseed ICH score,Landseed ICH)、脑出血指数(The ICH index,ICHI)、脑出血功能预后评分(ICH functional outcome score,ICH-FOS)、最大脑出血评分(The Max-ICH score,max-ICH)为预测脑出血预后的分级量表。本课题拟对比上述分级量表,探索预测能力的差异。研究方法:收集发病6小时的急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和影像资料,以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定发病3月时的神经功能预后(m RS≤2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m RS≥3为神经功能预后不良),并计算这11个分级量表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比较这11个分级量表的诊断价值。研究结果:298例脑出血纳入该研究,152例(51%)急性脑出血患者3月时m RS≥3,55例(18.5%)在发病3个月内死亡。预测脑出血发病3个月预后不良的最高AUC值0.776(m ICH),最低AUC值为0.659(s ICH)。预测脑出血发病3月内死亡的最高AUC值为0.822(ICH-FOS),最低AUC值为0.764(s ICH)。所有评分在预测发病3月内死亡的阴性预测值均超过90%。结论:本课题研究发现,各个脑出血预后分级量表,对发病3月预后不良及发病3月内的死亡率,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中,对发病6小时内的脑出血患者,m ICH预测脑出血发病3个月预后不良的价值最高,ICH-FOS预测发病3月内死亡的价值最高。(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张运周,高冉,高岱佺,刘刚[6](2016)在《改良急诊脑出血分级量表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天病死率的预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判断改良急诊脑出血分级量表(mEDICH)能否准确预测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30d的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急诊收治的SICH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86例,死亡组42例,同时采集2组mEDICH评分的各项资料以及发病后30d病死率,绘制ROC曲线,评估mEDICH分值对30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比例低于死亡组(10.5%vs 26.2%,P=0.021),mEDICH评分0~3分比例高于死亡组(84.9%vs 26.2%,P=0.000),4~8分比例低于死亡组(15.1%vs 73.8%,P=0.000)。mEDICH最佳界值为3.5分时,敏感性73.8%,特异性84.9%,ROC曲线下面积0.846(95%CI:0.771~0.921,P=0.000)。结论 mEDICH可以较准确地预测SICH患者30d病死率,mEDICH评分>3分时病死率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丁午[7](2016)在《改良版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分级量表对评估重度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自发性SAH的致死致残率和出血严重程度相关,临床上常应用原版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分级系统(original 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logical Societies Scale, o-WFNS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但是目前的数据显示,约有50%重度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severe 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SAH),甚至一些病情更加危重的病人,积极治疗后结局仍较好,由于预测准确性的不足影响了它的临床的应用。其中的原因为o-WFNSS是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 GCS)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当患者因镇静和机械通气等原因未能表现出语言运动等功能,但双瞳等大及对光反射正常时,可能被误归为GCS评分3分及WFNS分级Ⅴ级。为了更准确的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作者引入临床医生可客观观察到的脑疝阳性体征,改良了现有的WFNS评分量表。方法:作者回顾性分析了98例SaSAH患者,记录患者年龄、性别、GCS评分、体格检查(是否存在瞳孔散大、动眼神经麻痹、肢体过曲或过伸)、并发症及手术方式等结果,出院6个月后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估患者预后。分别根据原始WFNS分级系统和结合了脑疝体征后的改良WFNS分级系统,即脑疝WFNS分级(h-WFNS),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比较两种分级方法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两种量表都对预测患者预后都有价值。o-WFNSS和h-WFNSSⅣ级和Ⅴ级之间的mRS平均值均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分别P=0.006和P=0.000),预后分布同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分别p=0.038和p=0.001);58例o-WFNSSⅤ级的患者中,有41例患者预后不良,其判断患者预后不良的准确性PPV为70.7%(OR2.41,95% CI 1.04-5.58),有34例患者死亡,PPV 58.6%(OR 3.30,95%C I1.40-7.77),;45例h-WFNS V级的患者中,有36例患者预后不良,PPV 80.0%(OR4.48,95% CI 1.80-11.10),有33例患者死亡,PPV 73.3%(OR 8.46,95% CI3.40-21.02)。结论:由于引入了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肢体过伸过曲等阳性体征,结合了脑疝体征后的改良WFNS分级系统能提高预测重度aSAH患者预后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4-01)

陈佳[8](2016)在《叁种脑出血分级量表对自发性脑出血预后的评价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如何能够早期、有效的评价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转归,对临床指导治疗极为重要。近十余年来,国内外产生了一系列脑出血临床分级量表,来评价ICH的短期死亡结局,长期死亡结局或长期功能转归。但目前尚未发现一种比较全面、精确的量表,本文将对研究较多、精确度较高的3个量表即oICH量表(original ICH score),ICH-GS量表(ICH grading scale)和ICH-FOS量表(ICH Functional Outcome Score)在评估ICH患者的30天死亡结局和3个月功能转归不良的精确性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以期通过使用精确度较高的ICH量表对ICH患者的临床转归进行早期评估,筛选出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进行积极合理的临床干预,从而降低死亡率或改善功能转归。方法:1.采用前瞻性和观察性临床研究,样本病例均来自于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期间收住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病房的ICH患者,详细记录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脑卒中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出血部位(幕上或幕下)、出血是否破入脑室,GCS评分,NIHSS评分,血糖;入院时利用如下ICH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oICH量表,ICH-GS量表,ICH-FOS量表;随访记录ICH患者脑出血后30天的生存情况和3个月的功能转归情况(m RS评分≥3分表示功能转归不良)。2.利用SPSS19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变量进行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判断影响30天死亡结局和3个月功能转归不良的因素。3.绘制30天死亡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3个月功能转归不良的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 ROC)、最大尤登指数(Youden Index)、最佳诊断点、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叁个量表在评价ICH患者30天死亡结局和3个月功能转归不良方面的精确度。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ICH患者121例,30天死亡率为32%(n=39),3个月功能转归不良比例55%(n=67)。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影响30天死亡结局的因素有年龄,GCS评分,NIHSS评分,血肿体积,破入脑室,入院血糖;影响3个月功能转归不良的因素有年龄,GCS评分,NIHSS评分,血肿体积,破入脑室。2.oICH量表、ICH-GS量表、ICH-FOS量表用来评价ICH患者30天死亡及3个月功能转归不良时,各量表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且分别大于等于3分,8分,8分时,30天死亡及3个月功能转归不良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3.根据评价30天死亡的ROC曲线得出:oICH量表、ICH-GS量表、ICH-FOS量表的Au ROC值分别为:0.911、0.920、0.948;评价3个月功能转归不良的ROC曲线得出:oICH量表、ICH-GS量表、ICH-FOS量表的Au ROC值分别为:0.822、0.836、0.841。ICH-FOS量表在评价30天死亡的结局和3个月功能转归不良的Au ROC值均最大,表明其精确性最好。结论:1.oICH、ICH-GS、ICH-FOS量表均能准确的评价30天死亡结局和3个月功能转归不良,但ICH-FOS量表最为精确,且其更加适合国内的临床应用。2.ICH-FOS量表评分≥8分时,30天死亡及3个月功能转归不良的发生率均较高。(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6-02-01)

田金萍,卢新政,王琴,王连生,李春坚[9](201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活动护理分级量表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风险(AMI-RISK)评分表,用于评估和指导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活动及护理等级。方法根据课题组先期研制的AMI患者早期活动评估指标的评分制定AMI-RISK评分表,评估并计算其总分Q,总分Q≥4分其活动及护理等级为A,3分为B,2分为C,1分为D,0分为E。对60例AMI患者根据Q值指导活动并实施相应的活动护理。结果 60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活动后胸闷而降低一个活动等级,其余57例患者无异常。患者从入院到开始下床活动时间20~216(77.4±54.4)h。住院时间4~23(10.6±3.4)d。结论建立的AMI早期活动护理分级量表,有利于临床根据个体特点评估活动风险,给予患者相应等级的活动与护理,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王双燕,刘文艳,张洪露,李海永[10](2015)在《护理干预措施分级量表对CCU患者护理结局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心脏病加护病房(CoronaryCareUnit,CCU)患者使用护理干预措施分级量表对护理结局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ccu进行治疗的患者767例,首先应用量表评估CCU患者护理中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根据结果评定护理干预级别,通过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对护理问题进行相应的分类,对比在护理干预前以及干预后第3天及第5天的护理效果评分,对结果进行u检验以及χ2检验。结果:量表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为(35.33±9.68),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护理结局中,而干预后第5天的护理结局评分为(47.95±12.53),干预后第5天明显高于干预后第3天,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量表评价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对护士根据量表评估的护理问题进行干预表现敏感,并对患者感知、状态及行为方面产生了正性结局。(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02期)

分级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医古籍是中医药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近年来循证医学的迅速发展,证据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认为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提供的证据级别较高。但中医药领域目前缺少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医古籍作为中医药证据的重要来源,其内容多是历代医家在诊疗实践中反复验证并确有疗效的,其重要程度不亚于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所提供的证据。但在目前中医药循证领域的证据分级标准中,中医古籍证据的级别较低;同时中医古籍证据内容多而复杂,只是将中医古籍证据笼统地划分为证据金字塔的某一级显然是不合理的,亟需研制像现代循证医学中对证据评价分级的完善体系。因此,为了中医古籍证据能够被有效的且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为了满足循证医学对“最佳证据”的需求,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高质量的古代文献证据,本研究借鉴当前循证实践中对证据评价与分级的思路与方法,结合中医古籍证据的特点研制中医古籍防治证据的评价分级量表,并以“胸痹”为例进行示范应用,以期为中医临床医家与中医古籍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1研究目的借鉴现代循证实践中对证据评价与分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运用文献调研法及德尔菲法,结合中医古籍证据内容特点研制适用于中医古籍防治证据的评价分级量表,并以具体实例进行应用示范。以期为中医临床医师对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为中医临床循证实践指南的编制/修订提供支撑;提高中医古籍证据服务于中医药循证研究的水平,对循证中医古籍的发展做适当的补充。2研究内容及方法(1)《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的研制①建立评价体系框架及备选评价条目池应用文献调研法系统调研现代期刊文献中有关对中医古籍证据的评价研究。根据整理分析的结果,并借鉴现代循证实践对证据分类的方法,将中医古籍证据分为知识类证据与案例类证据,并对两类证据从证据所来源古籍的评价及证据本身内容的评价两方面分别建立备选评价条目池;采用定性量化与定量量化的方式结合预评估方法(以《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中医内科》中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所推荐应用的治疗方剂作为评价对象,应用相关评价指标对其进行预评估)对筛选出的各评价指标制定具体的量化参考值。②基于德尔菲法筛选量表评价指标及其量化参考值依据建立的备选评价条目池及对其设置的量化参考值编制专家调查问卷,并根据专家的研究领域、研究经验的丰富性及专家所在地区选择本研究问卷的专家进行咨询。根据专家咨询结果计算相关统计指标,应用归一化原则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以“专家共识度高于60%,同时重要程度得分高于3分”为本研究量表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以“专家共识度高于60%”为各评价指标量化参考值的筛选原则对两轮专家问卷咨询的结果进行筛选。③制定量表分级标准基于以上两轮专家咨询结果,根据总体分值来划分级别,初步制定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质量的分级标准,并以问卷形式进行专家咨询。根据结果形成本研究的初步量表。④量表内容效度的评价根据以上专家咨询结果,以每个条目与研究概念的关联性选择4分制的评价方式编制本量表的内容效度评价表对相关研究领域专家进行咨询。(2)《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的应用示范应用实证分析法以“胸痹”(主要指冠心病心绞痛)为示范对《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进行应用,以证明本研究量表的实用性及可行性,同时发现本量表在古籍证据评价分级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以第五版《中华医典》为证据来源,以“胸痹”、“心痛”、“胸痹心痛”及“胃脘痛”为检索词检索有关中医古籍中胸痹的防治证据。纳入符合以下内容的证据,即“1911年(包括1911年)以前的中医古籍防治证据;有具体方名的防治证据;同名异方的证据中所描述的症状与胸痹临床表现最为接近的证据”。排除有关以下内容的证据,即“证据的主要症状与现代症状不符的内容;特定人群或特殊原因引起的胸痹的相关防治证据;与真心痛相关的证据;有关针灸方面的防治证据。”对筛选后的胸痹相关古籍证据应用《中医古籍在防治证据评级分级量表》逐一进行证据质量的评价并根据分级标准进行分级。3研究结果(1)《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的研制两轮咨询问卷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7.5%与82.9%,权威系数为0.835,第一轮肯德尔和谐系数(Wi)为0.135,p<0.05,第二轮肯德尔和谐系数(Wi)为0.081,p<0.05。第一轮问卷共设置17个评价条目,根据专家共识度及重要性评分结果,证据所来源古籍的评价条目中删除2个条目,案例类证据内容的评价条目中删除3个条目,无新增评价条目。评价指标具体为:①证据所来源古籍的评价指标包括古籍的被引用量、古籍的版本量及古籍知名度;②知识类证据本身内容的评价指标包括证据对疾病防治相关内容叙述是否全面、其他知识类古籍对该证据的研究情况、案例类古籍对该证据的研究情况、以及现代文献对该证据的研究情况;③案例类证据本身内容的评价指标包括证据内容中的诊疗信息是否全面、是否对疗效进行报告、是否对疾病的诊次进行报告、是否有按语或说明诊疗疾病的依据及思路、现代文献对该证据的研究情况。在第二轮对评价指标设置量化参考值的专家咨询中,1个评价指标的量化参考值根据专家建议进行修改。最终形成包含12个评价指标及其量化参考值的评价分级量表,包括证据来源古籍的评价指标3个,知识类证据本身内容的评价指标4个以及案例类证据本身内容的评价指标5个。证据所来源古籍与证据本身内容的权重赋值比为3:7;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根据第一轮专家问卷结果应用归一化原则进行计算,同时为量表应用时计算方便,各评价指标权重赋值结果均扩大10倍并取相对较整齐的近似值(如1.9取整为2;3.4取整为3.5等),12个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次为3.5、3、3.5、2.5、2.5、2.5、2.5、2、2、2、2、2。根据专家咨询结果确定将35分及以上的证据划分为高等级质量的证据,20分及以上的证据划分为中等级质量的证据,20分以下的证据划分为低等级质量的证据;并作了以下说明,即对于同一治疗措施的方剂,如其作为知识类证据的同时也作为案例类证据,则该方剂在原有知识类证据分级结果的基础上升高一级,在案例类证据中则不再对其进行评价;对于同一案例类证据,先全部纳入,最终取证据级别最高者。量表内容效度的评价结果显示,量表中的12个评价指标有11个条目的I-C VI值大于0.78;S-CVI/Ave为0.902,高于0.90,综合考虑来看,本研究量表的内容效度在可接受范围内。(2)《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的应用示范以“胸痹”、“心痛”、“胸痹心痛”及“胃脘痛”在第五版《中华医典》中检索防治胸痹的古籍证据共7153条,经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74条防治胸痹的中医古籍证据。其中知识类证据155条,案例类证据19条,共涉及163个方剂(包括同时具有两方面证据的方剂及案例类证据中重复的方剂)。应用本研究所研制的量表对各证据逐一进行评价并分级。最终,纳入的163个方剂中,人参汤(理中丸汤剂)、苏合香丸、茯苓甘草汤和栝(瓜)萎薤白半夏汤4个方剂被评为I级证据;半夏汤、大半夏汤等67个方剂被评为II级证据;远志散、蜀椒丸等92个方剂被评为III级证据。4研究结论(1)形成《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V1),包括12个评价指标及各指标量化参考值、权重赋值和证据质量分级标准。量表各评价指标及量化参考值的设置符合中医古籍防治证据的特点,通过对古籍证据进行评价与分级,能够地将证据质量量化分级。内容效度评价结果证明本量表内容效度较好,可以作为评价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质量的有效工具。(2)应用《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V1)对中医古籍中胸痹的防治证据进行评价与分级的示范证明本量表的可行性。筛选出I级证据4条,其中有2条证据在当前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中被推荐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级量论文参考文献

[1].薛鹏飞,周璐,刘建刚.江苏省洪金灌区分级量水方案探讨[J].江苏水利.2019

[2].张磊.中医古籍防治证据评价分级量表的研制及应用[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

[3].李攀攀,赵昕.应用Roy适应模式的中医护理干预联合情志护理措施对脑血栓患者功能恢复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级量表及Barthe指数评分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

[4].周璐.江苏省洪金灌区分级量水方案和水费征收制度探讨[D].扬州大学.2018

[5].熊昕.脑出血的早期血肿扩大影像学表现及预后分级量表的临床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

[6].张运周,高冉,高岱佺,刘刚.改良急诊脑出血分级量表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30天病死率的预测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

[7].丁午.改良版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FNS)分级量表对评估重度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意义[D].浙江大学.2016

[8].陈佳.叁种脑出血分级量表对自发性脑出血预后的评价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16

[9].田金萍,卢新政,王琴,王连生,李春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活动护理分级量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5

[10].王双燕,刘文艳,张洪露,李海永.护理干预措施分级量表对CCU患者护理结局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论文知识图

版本资源量/储量分类分级20...流量系数a与流动指数b的关系半定量结果;B.MIF的相对表达...谱:(a)经一次浸渍过程的SnO2烧...城市边缘区耕地坡度分级量算流程各分级量表预测3月预后不良(mRS≥...

标签:;  ;  ;  ;  ;  ;  ;  

分级量论文_薛鹏飞,周璐,刘建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