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评分论文-余炫朴,李志强,段梅

个人信用评分论文-余炫朴,李志强,段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人信用评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数据,个人信用评分,互联网金融,比较研究

个人信用评分论文文献综述

余炫朴,李志强,段梅[1](2019)在《个人信用评分体系比较研究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大数据技术于个人信用行业是必然趋势。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常用于互联网金融机构。大数据技术的评分体系有着处理速度快、评分指标数量庞大、评分方法更新周期短、适应性强等特点。尽管大数据构架下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有着诸多优势,但传统构架下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却掌握着关键的客户历史信用数据。打破数据壁垒,加强技术创新,将传统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与大数据技术相互融合,有助于完善我国个人信用评分体系与防控金融风险。(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荀涵梓[2](2019)在《我国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优化研究——以芝麻信用评分体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使得个人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线下征信系统已经不足以满足个人信用体系评估所面临的问题。以芝麻信用等为代表的网络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需求日益增长,利用网络大数据和先进技术优势解决了部分个人信用评估问题,但仍然存在不足。现就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方法、芝麻信用评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用于个人信用评估的基础数据库;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加大个人信用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等优化措施。(本文来源于《北方经贸》期刊2019年08期)

赵子航[3](2019)在《人工智能在个人信用评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个人信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阐述了传统的信用评估方面及其不足,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的原理进行了论述,从信用生活、金融风控两个方面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人信用评分的应用现状,重点讨论了其面临的数据安全问题并给出针对性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12期)

张世锦[4](2019)在《涉税会计人员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国家税务总局所关注的个人信用指标体系出发,尝试构建一套满足税局管理的涉税会计人员个人信用评分模型,包括指标体系、单项指标权重的确定、信用等级划分。在此基础上,相关的税务单位利用该成果对涉税会计人员进行个人信用评分和等级的划分,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证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正确、有效贯彻执行,促进涉税会计人员的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乡镇企业会计》期刊2019年06期)

张晓冉[5](2019)在《国内个人信用评分机制的规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用评分日益成为金融机构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公民个人的信用关联信息主要来自于以下途径: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信息、信用服务机构的个人信用评分、地方的个人信用评分和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个人信用评分。从规范我国个人信用评分机制考虑,应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评分机制,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个人信用分数,同时,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考察,并区别个人信用与个人声誉评价标准。为建立我国统一的个人信用评分机制,应完善全国征信系统中的个人信用记录,设定个人信用计分卡和计分权重,设置个人信用的风险分数,确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确保个人信用分数计算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通过规范个人信用评分机制,扩大信用分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进一步促进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本文来源于《征信》期刊2019年06期)

黄日康[6](2019)在《基于XGBoost算法的个人信用评分方案策划》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改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提前消费,越来越多的人向银行或者商业公司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申请人往往关心能否被授予贷款。银行等金融机构则关注申请人是否能按事先约定的时间偿还贷款,他们应用信用评分模型来作为评估个人信用评分的工具,判断是否将贷款授予申请人,同时预测申请人是违约顾客还是信誉顾客。如何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损失降到最小,使利润获得最大,是信用决策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因此,建立合适有效的信用评分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当下个人信用评分体系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试图在原有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善,将机器学习竞赛中用到的数据接入个人信用评分体系中,并将所选指标进行适当删减后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剔除个人信用评分方案,从而形成一套统一的、联动性好、共享性强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传统的信用评分以逻辑回归为主要模型,其过程主要包括变量分箱、变量的WOE(证据权重)变换和变量的信息价值(IV值),最后进行逻辑回归估算。本文依据前人对信用评分的探讨以及信贷领域从业人员的建议,将数据中与逾期与否相关性较大的自变量进行筛选构建指标体系,使用XGBoost进行建模。进一步,利用stacking验证了XGBoost在模型的拟合效果上具有优越性。再则,针对本文的非平衡数据,提出Ensemble-XGBoost算法将概率转化为个人信用得分。最后将模型的评估结果与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和随机森林进行比较,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及可用性。(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崔晓辉[7](2019)在《中小型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评分模型建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以来,中小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呈现严重下滑趋势。截至2018年9月末,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达到了1.67%和4.23%,城商行不良率同比上升幅度较小,而农商行不良率同比上升幅度已经达到警戒水平。与这些中小型商业银行相比,国有银行及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率基本保持不变,甚至呈下降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面向全国开展业务的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能够吸引较好的客户,而且由于业务覆盖面较广可以很好地分散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由于起步较早,各项章程规定都比较健全,拥有着很好的风控体系及准入机制,所以能够在整体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依旧能够稳定有序地运行。反观中小型商业银行,其客户群体本来就相对较差又没有很好的投资项目,加上当地政府的干涉,当整体经济出现波动时很容易产生较大的风险。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其客户大多数为轻量型的个体客户,所以十分必要建立起属于自己银行的个人信用评分体系。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整体规模较小,人员配置体系相对国有银行及大型股份制银行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也就决定了它整个体系的不健全性。目前国内的研究大多是关于算法的研究,算法的作用当然也是不可忽视,但对于整个银行信用评分模型的建立,仅有算法是完全不够的。银行的数据维度大又相对交叉,大多数的算法是建立排除多维数据共线性的基础上,银行数据还存在着不完整的情况,这些不完整的数据该如何处理,所有的这些都是选择算法的前期工作,更是决定了整个分析结果。本文就是根据本人在银行实习经历,加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建立起来整个中小型商业银行信用评分模型的建立体系。最后又分析了信用评分模型拟合度的判别方式及中小型商业银行信用评分模型建设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朱浩,黄险峰,陈彦舟[8](2019)在《国内城市个人信用评分指标体系和应用场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合理有效的评分指标对个人信用进行量化评分,可以获得个人的社会信用水平,评判个人信用风险,这将有利于节约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目前国内已有江苏苏州的桂花分、江苏宿迁的西楚分、福建福州的茉莉分、福建厦门的白鹭分等个人信用分落地应用,而部分城市暂未建立个人信用评分制度。根据国家、省、市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个人诚信建设的政策文件和系列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加强国内部分城市个人诚信体系建设,实施信用惠民工程,需要对适合各城市情况的个人信用评分机制展开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征信》期刊2019年04期)

叶湘榕[9](2019)在《基于应用创新的个人信用评分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各种各样的个人信用评分不断推出并尝试应用于各种不同场景。我国对于个人信用评分的应用需求主要来自于社会治理、消费信贷和社会生活,分别对应诚信分、金融分和综合分。在充分考虑满足不同主体应用需求和评分数据限制的基础上,对诚信分、金融分和综合分从评分要素构成、评分方法、评分产品叁个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个人信用评分的未来发展是,社会各方共同推进个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地方政府探索建立诚信分,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致力发展金融分,社会征信机构探索联合建立综合分。(本文来源于《征信》期刊2019年03期)

周欣[10](2019)在《C银行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的运行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金融产品需求持续增长,个人信贷业务市场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各家银行都在频频发力试图分食个人信贷业务这块大蛋糕。个人信贷业务具有金额小、数量多、频率高的特点,传统人工审批的方式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规模,也无法适应越加精细的风险管理。只有运用科学合理的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商业银行才能真正把握住国内日益壮大的个人信贷业务市场,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的研究,已有的研究和着作大多是论述信用评分的作用原理或是提出优化模型的建议,对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实际应用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以C银行的个人信用评分系统为切入点,首先,介绍了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的构架,梳理了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的流程;然后,着重讲解了系统最核心的综合决策部分,它整合了客户相关信息、风险决策规则、业务决策规则和申请评分卡,是数据、模型、规则和系统的统一体,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展示了整个信用评分的过程;接着,先用真实的业务数据对个人信用评分系统上线前后的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再用混淆矩阵进一步评价了系统辨别好坏的能力,并指出了临界值、人工修正策略和监测跟踪制度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最后,笔者认为,个人信用评分系统本质上是帮助商业银行实施科学管理的工具,它的运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规范全面的数据样本、多维可靠的变量指标、合理适用的模型设计、清晰精准的策略部署、合规高效的系统操作、持续动态的监测跟踪,每一个环节都决定着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的运行效果。本文期望通过对C银行个人信用评分系统运行效果的研究,有助于形成完善且高效的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充分发挥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创建公平健康的融资环境,推动信用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我国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个人信用评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使得个人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线下征信系统已经不足以满足个人信用体系评估所面临的问题。以芝麻信用等为代表的网络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的需求日益增长,利用网络大数据和先进技术优势解决了部分个人信用评估问题,但仍然存在不足。现就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方法、芝麻信用评分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用于个人信用评估的基础数据库;建立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加大个人信用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等优化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人信用评分论文参考文献

[1].余炫朴,李志强,段梅.个人信用评分体系比较研究及其当代价值[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荀涵梓.我国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优化研究——以芝麻信用评分体系为例[J].北方经贸.2019

[3].赵子航.人工智能在个人信用评分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9

[4].张世锦.涉税会计人员个人信用评分模型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

[5].张晓冉.国内个人信用评分机制的规范研究[J].征信.2019

[6].黄日康.基于XGBoost算法的个人信用评分方案策划[D].上海师范大学.2019

[7].崔晓辉.中小型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评分模型建设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8].朱浩,黄险峰,陈彦舟.国内城市个人信用评分指标体系和应用场景研究[J].征信.2019

[9].叶湘榕.基于应用创新的个人信用评分设计探讨[J].征信.2019

[10].周欣.C银行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的运行效果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9

标签:;  ;  ;  ;  

个人信用评分论文-余炫朴,李志强,段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