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群体论文_谭萍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正式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群体,社会,镇江市,特殊性,凝聚力,足球队,技工。

非正式群体论文文献综述

谭萍萍[1](2019)在《中职学校对抗型非正式群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职学校对抗型非正式群体的出现和发展态势不仅对群体成员本身造成重要影响,阻碍自身人格健全,同时影响班级学风建设、危害校园安全稳定甚至造成社会的激荡不安定。在分析对抗型非正式群体特征的前提下,提出了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实行民主化管理、构建和谐的互动关系和净化社会环境,借助社会干预等。(本文来源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楚楚,吴远,叶宁淼,孔云[2](2019)在《基于社会认同理论下学生学习自控力研究——以非正式学生群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认同理论在这一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本文界定非正式群体为小学的五~六年级阶段的学生小团体,基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分析小学高段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学习自控力现状,并探究其相应的教育策略,从而使学生通过群体的影响,进而提高其个体的学习自控力。(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9年18期)

李晨阳[3](2019)在《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我国学者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类型及特点、造成的影响和管理策略等几个方面的观点加以综述,以便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下旬)》期刊2019年06期)

程首一[4](2019)在《浅谈新时期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正式群体作为大学生群体组织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客观存在且不容忽视的研究群体,其作为潜在的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应该重点关注。本文通过解读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内涵与特征,分析该群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探讨对新时期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实效。(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12期)

梁秀秀[5](2019)在《高职高专生同辈非正式群体的特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同辈非正式群体指在同龄人群体中,由于兴趣、爱好、思想观念相同等而自发地结合在一起的无形的组织,又称小团体。相对于本科院校,同辈非正式群体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日益呈现壮大、繁多且持久的发展态势。深入了解高职高专生同辈非正式群体的群体特征及心理特点,能更好发挥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7期)

张晓影[6](2019)在《心理学效应在班级非正式群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由美国现代管理心理学家梅耶教授在着名的霍桑试验中提出的。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正式群体的客观存在,它存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中。而班级作为一个集体,一般有班委会或共青团等正式群体,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因个人兴趣、爱好、性格、座位等因素自发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交往频繁的群体,这个群体就是班级非正式群体。班级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是双向的,如何积极引导该群体的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对班级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小学班主任》期刊2019年05期)

谭延敏,张铁明,金宁,陆盛华[7](2019)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与群体凝聚力关系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社会治理视角下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与群体凝聚力关系进行研究有利于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的建设。方法:采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和群体凝聚力的修订问卷,对武陵山民族地区1 253名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进行调查,并对部分成员进行了访谈。结果:1)社会资本量表(5个维度:互惠互动、群体志愿、群体信任、网络关系、社会支持)和群体凝聚力量表(2个维度:健身吸引、社交吸引)的信效度符合社会调查的要求。2) 5个社会资本维度、打包社会资本都和健身吸引、社交吸引呈正向相关关系,且具有高度的显着性(P<0. 01)。结论:逐步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互惠互动、群体志愿、群体信任、网络关系、社会支持对社交吸引均有正向影响,打包后的社会资本稍弱于分维度对社交吸引的解释力;互惠互动、群体志愿、群体信任对健身吸引的正向影响具有高度显着性,打包社会资本和职业变量对健身吸引的影响力不及分维度的影响力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的识别、开发与管理,使群体凝聚力能够通过其成员社会资本的持续投入和积累得到提升,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化发展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高娜,韩晓越,张冰冰,姜德君[8](2019)在《浅析小学高年级非正式群体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班级中开始出现非正式群体,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班级管理的发展。本文以研究小学高年级非正式群体为内容,以文献研究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对小学高年级非正式群体的特征进行分析,并从不同的层面提供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29期)

叶青林[9](2019)在《技工院校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实践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班集体建设的因素很多,在诸多因素中非正式群体持续地对班集体建设发挥影响。本文通过在具有典型性的班级中选取个别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和尝试实施等策略,寻找出对消极型非正式群体进行引导和转化的有效策略,以期达到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建立优秀班集体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职业》期刊2019年08期)

胡宇飞,巫蓉,孙炎令[10](2019)在《大学生参与校园非正式群体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以镇江在地高校为观察对象,描述了大学生参与校园非正式群体的总体状况,在此基础上从主观与客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大学生加入校园非正式群体的五个主要影响因素,为高校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管理措施、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提供有效参考。(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07期)

非正式群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认同理论在这一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本文界定非正式群体为小学的五~六年级阶段的学生小团体,基于社会认同理论视角,分析小学高段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学习自控力现状,并探究其相应的教育策略,从而使学生通过群体的影响,进而提高其个体的学习自控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正式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谭萍萍.中职学校对抗型非正式群体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李楚楚,吴远,叶宁淼,孔云.基于社会认同理论下学生学习自控力研究——以非正式学生群体为例[J].管理观察.2019

[3].李晨阳.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综述[J].科教导刊(下旬).2019

[4].程首一.浅谈新时期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山西青年.2019

[5].梁秀秀.高职高专生同辈非正式群体的特殊性[J].青年与社会.2019

[6].张晓影.心理学效应在班级非正式群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班主任.2019

[7].谭延敏,张铁明,金宁,陆盛华.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社会资本与群体凝聚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

[8].高娜,韩晓越,张冰冰,姜德君.浅析小学高年级非正式群体的特征[J].考试周刊.2019

[9].叶青林.技工院校非正式群体管理策略实践案例分析[J].职业.2019

[10].胡宇飞,巫蓉,孙炎令.大学生参与校园非正式群体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文教资料.2019

论文知识图

6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学生问卷团队非正式群体角色匹配系统界...学生多喜欢的非正式群体调查第二...1-4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倾诉对象...非正式群体成员所在年级状况本文技术路线图

标签:;  ;  ;  ;  ;  ;  ;  

非正式群体论文_谭萍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