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分制研究

普通高中学分制研究

李红[1]2014年在《美国高中学分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分制最早诞生于高等教育领域,而随着学分制优点的凸显,其逐渐推广到高中教育阶段。由于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而学分制改革成为高中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已将学分制应用于高中教育中,并积累下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美国中学学分制发展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模式。因此,笔者选取美国高中学分制为研究对象,分析美国高中学分制的实施情况和特色,试图为我国高中实施学分制提供启示和经验,从而促进我国高中学分制的推广与应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以及比较分析法,搜集和整理了关于美国高中学分制的研究资料,分析了高中学分制产生的背景和实施情况,并总结了其特点以及对我国高中实施学分制的思考。具体而言,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说明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对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着重探析了美国高中学分制产生的背景。国际背景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飞速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当时欧洲国家普遍采用双轨制教育体系,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它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弊端显露。同时,当时流行的班级授课制已无法满足经济的发展,实施学分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内背景方面:美国国内教育公平和个性化教育思想的盛行,为高中学分制提供了思想保障;高中选课制度的引入、“卡内基单位”(Carnegie Unit)的确立以及综合高中的建立也为美国高中学分制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第叁部分重点分析了美国高中学分制实施的内容。此部分首先分析美国高中学分制实施的基础,然后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详细分析了美国州、学区和学校的最低毕业学分要求、美国高中课程设置和成绩等级划分与对应的学分要求,此外,探讨了选课指导制度与学分制以及走班制与学分制,最后分析了美国高中学分流动与互认的相关规定。第四部分总结了美国高中学分制的特点。本部分着重总结了美国高中学分制的特点: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施弹性学制,课时安排相对宽松;学分制对学生具有分流作用;学分制注重课程国际化及与大学的衔接;学分制不是独立实施的课程管理制度。第五部分重点论述了美国高中学分制引发我国高中实施学分制的思考。这一部分通过比较的视角,基于美国高中学分制实施的特点与经验,结合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现状,对我国高中学分制的实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学分制是与所处时代和地方特点紧密结合的理念,因此我国实施学分制应考虑到我国高中目前的实际情况。其次,在此基础上,明白学分制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应与选课指导制度结合运用,与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相呼应。再次,保证师资队伍先进性,适应学分制改革。最后,加强学分制互认制度建设,保证学生择校权利,完善学分制建设。

李燕[2]2006年在《我国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的探索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重新定位,许多国家对公民受教育程度的要求逐渐提高。最近十几年以来,随着城市化、高学历化及升学考试竞争的激烈化,基于学业成就而实行严格分流的学校制度正在落后于社会发展。如何使教育体系更具有弹性,抑制其过分的竞争性特征,达到伸展个性和扩大自由的目的,已成为当今国际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我国掀起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高潮。在我国当前特定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教学评价体系下,高中阶段如何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真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从机制上予以充分保证和承认,为促进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创设更大的空间,普通高中学年学分制的实验和推行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将从课程管理制度上保证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因此,本文以我国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的探索与思考作为论文题目,从四个部分对我国普通高中学分制的实施进行了探讨。论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对学分制产生的背景、研究的现状做了论述。 第二部分,对学分、学分制、学年制、学年学分制等几个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叙述了学分制的类型、学分制的特征和学分制管理的具体内容。 第叁部分,以美国、日本、加拿大为例阐述了国外高中实施学分制管理的现状。然后对国外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基本特点做了论述,通过了解国外高中实施学分制的情况,借鉴国外高中实施学分制的成功经验,以期对我国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提供借鉴。 第四部分,在以上叁部分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的意义和实施的原则,提出我国普通高中实施学年学分制的建议。然后通过分析我国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学年学分制的保障体系。

王冰[3]2012年在《大连市普通高中学分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这表明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重点,就是尝试推行学分制。在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顺应新的课程改革出现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在高中的实施,为高中教育教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给高中学生和教师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不仅是高中课改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教学管理手段和运行机制的革新。然而,正在如火如荼推行的高中学分制实施现状如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还需要做哪些改进,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主要分为叁大步骤:首先是文献回顾,在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对高中学分制相关概念、政策和管理制度进行深入解读;其次是调研,通过自编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在大连市叁所普通高中进行调研;最后是统计分析,以346名学生的有效问卷样本和8名教师的访谈样本为基础,利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师生对学分制的认知有限,而且存在差异;学分制执行不到位,且学校和教师间参差不齐;师生对学分制实施情况的评价褒贬不一;学分制执行缺乏体制和制度上的保证。最后,本研究针对大连市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观念,提高对学分制的认知;变革高考制度;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完善学分制实施的管理制度;配套相关制度等方面入手,推进学分制实施的建议。

盛海萍[4]2009年在《我国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3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这标志着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同时,全面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验。改革传统的让所有的人在固定的时间学习同样的知识、达到同一个标准的固定、划一的课程管理模式,实行学分制这一新型的课程管理模式,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学分制课程管理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事实上,学分制在我国也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已经有中学试行过学分制,只是由于当时的条件不成熟,没有能坚持下去。在今天,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也遇到了种种问题和困惑,因而有人对学分制是否适合我国高中教育产生了怀疑,甚至有人提出要取消学分制课程管理模式,恢复原来的学年制。而笔者认为,在我国高中实施学分制有其必要性,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呼唤高中实施学分制;传统高中教育模式的弊端要求进行学分制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行有赖于学分制的实施。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高中学分制的实施也具备了可能性,即教育的物质保障日益充分、外部环境日渐宽松、教育系统内部条件也日渐成熟。这些都为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条件。对于学分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存在的困难和试验区实施学分制课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笔者认为应当认真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积极面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为学分制的顺利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完善师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从制度上确立学分制的合法地位,取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建立健全学分制管理的配套制度;利用高考改革积极引导、推进高中学分制的实施。只有我们能够积极应对问题,结合国情,稳步推进,学分制必定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对我国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的研究,为当下新课程改革中学分管理的试行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供对策。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

张润霞[5]2012年在《山西省大同市普通中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制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产生的教学管理理念,如何在高中素质教育中更好的实施体育学分制,使之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中学生,促进中学学校体育的发展,是当前普通中学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大同市普通中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制的现状进行调查,全面了解课程改革后学分制实施现状,及时的发现大同市普通中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之后存在的问题,以便总结经验,为大同市普通中学学校体育做出贡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大同市普通中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制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对学分制下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现状、选课制现状、教学组织现状、成绩评定现状、体育师资结构现状、学校场馆器材设施现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进行调查,得出如下结论:1.大同市12所普通中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制后,在课程上设置仍以传统项目为主,学生对于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不高,适当增加一些当前流行的体育项目跆拳道,健美操,网球等是学生们的普遍需求。在课程选择上学生更偏向于个人的兴趣爱好。2.大同市12所普通中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制后教学形式普遍实行合班分组教学,体育教师按照专业特长教授模块化选课教学,体现了教学的灵活性。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制后尚未统一的评价体系标准,表明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势在必行。3.大同市12所普通中学高中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制给予肯定的态度,表明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制教学已得到学生的认可。4.大同市12所普通中学体育教师整体学历水平较高,年龄结构与职称情况良好,但是体育教师配备比例较低。5.大同市12所普通中学学校场地设施等基础硬件不能够满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需要,人均占有面积少于国家的最低要求。而且,教师对于器材的配备满意度较低。6.制约大同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制的因素主要有体育课程设置;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选择;体育教学活动组织;成绩评价标准;体育师资力量的投入;学校场地及器材;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领导对体育的态度。7.大同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制的对策主要有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建立规范有序的体育课程选课流程;科学合理的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制定科学统一的评价标准;完善体育师资力量;积极与领导沟通,增加对体育经费的投入,积极开发利用现有资源。

张艳艳[6]2006年在《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的探索与思考》文中提出2003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指出:“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这表明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重点,就是尝试推行学分制。《方案》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科学的课程体系,为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设计了总体的框架,然而为了实现课程的灵活性、选择性,学校如何建立新的与高中课程计划相匹配的、健全规范的学分制,如何具体实施学分制管理仍然是实践中的一个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这也正是文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尝试探讨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意义,剖析我国历史上和当前的学分制实验,并通过实证研究,从试点学校的高中课程设置和学分制管理的具体办法这两方面进行比较,综合对高中学生和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我国当前普通高中试行学分制的基本特点、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中正视我国普通高中学分制所面临的挑战,并为普通高中试行学分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旨在为学校实验学分制提供一些思维框架和实践建议。第一章,首先从学分制的含义入手,通过介绍它的历史沿革与发展,总结出它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其次,引入高中学分制的主题,剖析高中学分制产生的背景,探讨高中学分制的内涵,并展开对高中学分制和我们比较熟悉的大学学分制的深入分析比较,总结出这两种模式的差异。第二章,本文将关注国外高中学分制的政策与实践,从全球的视角来看考察美国、日本和德国叁个国家的普通高中实施模式,并通过比较研究,总结国际经验。第叁章,将视角从国外转向国内,由文献研究转入实证研究,笔者选择福建省福州市第八中学和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作为研究个案,从其学校的高中课程设置和学分制管理的具体方法这两方面进行比较,综合对普通高中学生和学校校长的访谈结果,分析我国当前普通高中试行学分制的基本特点、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办学条件的制约两个角度分析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的局限性,在分析中正视我国普通高中学分制面临的挑战,并从四个层面上为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展望学分制改革的前景。

沈兰[7]2004年在《普通高中学分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10年来,我国一些高质量的普通高中已开始了学分制管理的探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这些学校学分制实验如火如荼地展开时,学界对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的探讨和研究近乎空白。因此,本文的选题是针对这一缺失提出的。 本文将学分制定位为:以选课制为前提,用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并以修满规定的下限学分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结合弹性学制、学分互认制度等相关制度的弹性课程管理制度。 学分制诞生于高等院校,从产生以来,自始至终都是为了打破传统课程管理制度的束缚,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个性。学分制被移植和应用到高中教育中是有其深刻的历史与教育发展背景的。学业成就机会平等、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以及由此带来的课程多样化追求是学分制引入中等教育,并且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而选课制以及单轨制学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都为学分制在高中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研究是一项非介入性研究,采用比较法和文献研究方法。一方面,对学分制在美国中等教育中的产生和运用的制度背景与哲学内涵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理解,探询几个国家教育系统使用学分制对高级中学进行管理的共同特征,揭示趋同的国际趋势。另一方面,将国内外高中学分制政策与实践进行比较分析,并剖析当前我国学校学分制实验的经验与问题。指出在现有的课程结构框架和配套制度不完善情况下,实验学分制的学校大部分是将学分制作为学生鉴定性评价的一种手段,没有充分发挥学分制管理的优势。 在分析基础上,研究建构了针对我国在课程政策层面实行学分制的要素,并对我国普通高中在学校管理层面实行学分制提出建议。提出在政策层面上除了需要对高中毕业最低学分及学分结构进行统一规定并与认定,并建立学校之间学分互认制度外,建立多样化的课程结构,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自主权,优化外部评价,都是在政策层面实施学分制的前提和条件。而学校管理层面上,实行学分制管理意味着学校必须构建必修课、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乃至修订新的相关管理办法。采用这些弹性的课程管理办法才能从制度上实现高中课程的选择性。

宋立坤[8]2007年在《普通高中实施选修走班制的实践与思考》文中指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于2004年9月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省(区)进行了新一轮试点,随着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进行,一些学校相继开设了学科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学习,随着选修走班的进行,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困难与阻力。其阻力有的是传统理念到新理念、传统的思维模式到新思维模式的转变带来的,也有的是传统的工作方式到新课改需要的工作方式、传统的行政班班级管理模式到新课改需要的教学班班级管理模式的变革所引发的。其困难来自于各方面的准备不足,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建构不利,学校研究新课程的师资力量不足从而直接导致能够开设特色选修课的师资力量不足,学校对新课程研究的投入不足等多方面。诸多因素造成了选修走班制的实施在迂回中前进。本文分析青岛九中在实施选修走班制时做法的合理性,同时见证与分析新课改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征途中遇到及可能遇到的困难,探索普通高中新课改中走班制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在课改理论与具体实践之间寻求一种操作上的平衡,对各地区各学校的选课制提供一定的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出一定的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阐明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校进行课程改革过程中实施选修走班教学实验时遇到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更大范围推广选修走班教学,开展了本文研究。同时对涉及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从理论、国外实施的实践、国内新课程设想。第叁部分是介绍课程改革青岛实验区青岛九中的具体措施和收效。介绍选修走班的具体实施过程,和来自一线的声音——实际参与本次选修走班实验的实施者、实施对象及相关人员的声音。第四部分是对实验的回顾与反思,思考新课程改革选修走班制对教师、学生成长的积极作用,反思阻挠这一改革模式前进的因素。第五部分针对第四部分的回顾与反思,对选修走班教学继续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有对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有对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也对未来的高考提出了新的希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立足实践,着眼实践,以所任教的青岛九中化学选修走班教学实验为依据,发现实践困难的具体表征,进行调查与研究,力求找到改进的措施,以完善选修走班教学,为相关学校提供可操作性建议。这样以理论向实践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与问题为切入点,研究理论转化为实践应做好的准备,使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及理论在实践中的推广提供了依据。二是与以往的研究成果相比,突破是否应该选修走班,选修走班是好是坏这些表面问题,而拓展到应如何选修走班,教学管理如何做到科学、规范等具体问题中来。

朱敏[9]2009年在《我国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制度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课程改革需要制度创新要建立高效率的高中课程与教学管理体制,学分制是合理的选择之一。本文尝试在剖析我国历史上和当前国外学分制实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当前普通高中学分制的优缺点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正视我国普通高中学分制所面临的挑战,并为普通高中学分制的实行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论文首先从学分制的含义和历史发展入手,通过介绍它的出现与发展,总结出它的优点和缺点。讨论了引入高中学分制的含义,剖析高中学分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探讨出高中学分制的内涵。其次,论文从全球的视角来看考察美国、日本和德国以及加拿大等四个国家的普通高中实施模式,从课程设立、必修选修科目及学分设置和毕业总学分数的要求比较研究,总结国外高中学分制实行的经验及教训。再次论文将视角从国外转向国内,通过文献研究、访谈调查、问笔卷调查法,综合对普通高中学生和学校校长的访谈结果,分析我国当前普通高中学分制实行的基本特点以及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局限性。最后从个人的角度提出针对高中实施学分制的建议,从课程结构、教师队伍、学生选课、办学条件四个层面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展望学分制改革的前景。

朱涛[10]2009年在《高中语文学分认定的实施策略》文中研究说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建立基于学习领域,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多样化课程一旦得以实施,对原有的刚性课程管理制度必然提出挑战,而采用学分制达成课程管理制度的弹性,以实现课程的选择性也就成了客观需要。近年来,我国一些高质量的普通高中己开始了学分制管理的探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本文选题立足于高中新课程改革这个背景,旨在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和相关政策的解读,对当地普通高中学校的情况调查,对高中教师和学生的访谈调查,对高中学分制和学分认定的概念进行阐释,结合自己高中语文教学经验和学籍管理的经验,对高中语文学分认定的目的和原则、内容和标准、方法和程序等进行探讨,分析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普通高中语文学分认定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学分认定之路应该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地区、不同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我的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结合学校级部管理模式,使学分认定工作与日常教学管理整合,尽量减少额外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还有待同行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美国高中学分制研究[D]. 李红.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2]. 我国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的探索与思考[D]. 李燕. 曲阜师范大学. 2006

[3]. 大连市普通高中学分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 王冰. 辽宁师范大学. 2012

[4]. 我国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研究[D]. 盛海萍. 山东师范大学. 2009

[5]. 山西省大同市普通中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制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张润霞. 曲阜师范大学. 2012

[6]. 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的探索与思考[D]. 张艳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06

[7]. 普通高中学分制研究[D]. 沈兰.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8]. 普通高中实施选修走班制的实践与思考[D]. 宋立坤.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9]. 我国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制度探讨[D]. 朱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0]. 高中语文学分认定的实施策略[D]. 朱涛. 山东师范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普通高中学分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