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雾化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理,喷嘴,雾滴,粒径,比高,数值,压力。
雾化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蒋仲安,许峰,王亚朋,陈举师[1](2019)在《空气雾化喷嘴雾化机理及影响因素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空气雾化喷嘴雾化特性,采用一次雾化和二次多级雾化理论得出影响喷嘴雾化性能的主要因素,设计喷嘴雾化实验分析各因素对喷嘴雾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气雾化喷嘴的雾化特性受喷嘴的水流量、气流量、气压和水压影响;水流量随着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气压增大而减小,气流量随着气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水压增大而减小,气液流量比(Q_g/Q_l)与液气压力比(pl/pg)存在幂函数关系,指数为-1.09;随着喷射距离的增大,一次雾化向二次雾化转变直至雾化结束,对应的雾滴粒径由大变小再变大,随水压的增大,雾滴粒径呈现出"增大—减小"的变化规律,随气压的增大而减小,最佳的液气压力比为0.8~1.0,对应的最佳气液流量比为115~146;雾滴粒径D50与pl/pg存在叁次函数关系,由函数关系可知喷嘴雾化后的雾滴粒径理论上的最小值为18.23μm,验证了喷嘴雾化最小粒径的存在,但在实际应用中该最小粒径无法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杨银辉,韩先宇,闵四海,吴文勇[2](2019)在《二滩水电站下游雾化区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滩水电站大坝下游两岸工程边坡开口线以上多处天然边坡发生变形破坏。通过对变形破坏区的地质条件和泄洪雾化影响进行分析,发现谷坡浅层松弛岩带是边坡变形破坏的内因,降雨及泄洪雾化积水是边坡变形破坏的外因。(本文来源于《大坝与安全》期刊2019年04期)
陆亮亮[3](2019)在《3D打印用球形钛粉气雾化制备技术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D打印技术具有制造流程短、个性化强、近终成形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钛合金零件,其中钛粉是3D打印技术的关键原材料。钛粉的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3D打印用钛粉要求具有球形度高、含氧量低、粒径细小等特点。传统的钛粉制备方法存在着细粉收得率低、雾化效率差、设备能耗大等缺点,这些导致了制备高质量钛粉成本昂贵。因此,制备成本低廉的高质量钛粉对于3D打印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制备低成本、高质量球形钛粉为研究目标,将无坩埚式熔化技术与气雾化技术相结合,提出了“高频感应熔化钛丝气雾化”制备技术,并研制高频感应钛丝气雾化制粉设备。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钛丝高频感应熔化过程和在非约束条件下的紧耦合雾化机理,在高频感应熔化钛丝气雾化制粉设备成功建立的基础上,开展了钛粉制备工艺规律研究,对粉末特性进行表征,最终制备出低成本、高质量球形钛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基于高频感应加热原理以及钛的物理性能,采用高频感应无坩埚方式熔化钛丝。建立了包含电磁场、温度场、流场的多物理场耦合的高频感应熔化钛丝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析了高频感应熔化钛丝过程中多物理场的变化规律。在锥形线圈内部磁场强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在加热过程中钛丝可实现自下而上逐级熔化,在此基础上优化选取30°锥形线圈作为感应加热器。随着电流频率的增大,钛丝加热速率提高,钛丝表面与芯部温度差也随之增大,当电流频率f=300 kHz时加热效率最佳。采用水平集法模拟了高频感应熔化钛丝的动态过程,揭示了钛丝熔化机理。发现送丝速度对熔化效果产生影响,提高送丝速度熔体形态由液滴变为液流。当送丝速度u=0.01 m/s时,直径为3 mm的钛丝在重力和表面张力共同作用下熔化形成液滴,形成时间为0.7s;当送丝速度u=0.03 m/s时,单位时间内钛丝熔化量增大,在0.7s时形成不间断的液流。液流形成时间随电流频率和电流加载值增大而减小。探明了紧耦合非约束式雾化喷嘴中气流场变化规律及雾化机理。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分析了不同气流夹角下紧耦合喷嘴气流场变化规律,在工作条件下喷嘴中心孔出口处抽吸压力和滞点压强随雾化气流夹角增大而增大,雾化气流夹角为35°时,液流在抽吸力作用下流入雾化区,熔体可实现无导流系统条件下紧耦合高效雾化。随着雾化气体压力的增大,流场内气流最大速度逐渐增加,当雾化压力P≥16 atm时,流场结构由开涡向闭涡结构转变,抽吸压力随雾化压力增大而增大。阐明了熔体雾化破碎机理,喷嘴中心孔沿径向方向存在压力梯度,中心孔前端存在反向的动压力,熔体进入雾化区后,在这两个方向压力作用下形成液膜完成初级破碎。初次破碎后形成的液滴随高速气流从滞点前端穿过,液滴二次破碎以剥离破碎方式进行。研制了高频感应熔化钛丝气雾化制粉设备。该设备主要包括传送系统、熔化系统以及雾化系统。传送系统由矫直装置及送料装置组成,可实现钛丝连续矫直输送自动控制;熔化系统包括高频感应加热设备,通过传送系统传输可实现钛丝连续熔化;雾化系统采用Laval喷管,可获得超音速气流,设计了紧耦合非约束式雾化喷嘴结构,可实现熔体在无导流系统条件下高效雾化。采用自主研制的高频感应钛丝气雾化制粉设备制备钛粉,开展了工艺参数对钛粉性能的影响研究。经优化后制定了合理、经济的雾化工艺:钛丝直径为3 mm,雾化压力为40 atm,电流值为40 A,电流频率为300 kHz,送丝速度0.03 m/s,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钛粉平均粒径为41.8μm,细粉(≤45μm)收得率为57.7%,粉末形貌为球形,球形度接近100%,粉末表面基本不存在“卫星球”。相比于电极感应气雾化技术,细粉收得率提高了24.7%。(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8)
宋春燕[4](2019)在《高压气雾化钐铁氮粉体组织结构与氮化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SmFeN系粘结永磁材料因其所具有的优异磁性能和易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电子、能源、生物等诸多领域。优异的磁粉是获得SmFeN系粘结永磁体的原料基础。传统的SmFeN粉体制备多采用机械破碎的方式,存在制粉时间长、成本高、易造成粉体氧化等缺陷,已经成为钐铁氮永磁材料制备的技术瓶颈。这就需要探索新的SmFeN粉体制备工艺,进而研究粉体的凝固过程、组织结构和氮化机理,为该体系磁性材料的应用奠定基础。本文将具有熔滴冷却速率快、粉体纯净度高等优点的气雾化技术引入到SmFeN粉体的制备工艺中,通过建立雾化钐铁合金熔体流场的数值模型,分析了熔体液流雾化过程中各个雾化参数对钐铁(氮)粉体粒径的影响;研究了钐铁合金熔滴冷却速凝后的组织结构,揭示了速凝钐铁合金熔滴微观结构的演变规律;通过建立Sm_2Fe_(17)和Sm_2Fe_(17)N_3晶体价电子结构,从微观层面揭示了N在晶体中的作用。高压气雾化钐铁合金的研究表明,雾化气体不同,制得的钐铁合金粉体形貌差别很大。用N_2雾化钐铁合金时,粉体球形度较差,主要呈片状,颗粒尺寸较小,平均粒径在50μm以下;经Ar雾化钐铁合金得到的粉体,球形度较高,粒度分布较宽,从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雾化气体压力和腔室压力对粉体尺寸有不同的影响,雾化气体压力恒定不变,腔室压力由0.4MPa提高到0.6MPa时,得到的粉体平均粒径由637.471μm降低到572.911μm,降低了10%;腔室压力恒定,雾化气体压力由1.5MPa提高到2.0MPa,制得的合金粉体平均粒径降低了2%;其他雾化参数不变,喷铸压力由0.6MPa增加到0.8MPa,得到粉体平均粒径变化不大,分别为560.827μm和558.473μm。常压雾化得到的粉末中含Sm量为20%左右,与母合金中Sm元素含量24%相比较,挥发量达到了约17%;调整腔室压力为0.4MPa,得到的钐铁合金粉末中Sm元素含量为23.67%,与雾化前母合金中元素含量基本一致。这就说明雾化腔室压力的提高可以有效抑制Sm元素的挥发。钐铁合金液滴凝固过程中,熔滴尺寸越小,凝固形成的粉体越细小,球形度越高,表面就越光滑。另外,颗粒尺寸的减小还会引起粉体颗粒的表面凝固组织细化,钐铁粉体粒径D与粉体表面的二次枝晶间距λ_2之间满足λ_2=0.027D-0.105。对N_2雾化制得钐铁合金粉体进行了XRD物相分析,结果显示,Sm_2Fe_(l7)的晶体衍射峰向小角度发生了偏移,这就说明氮元素在气雾化的过程中与钐铁合金熔滴发生了反应,使粉体的物相结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含氮钐铁合金粉末。从冷却速率对速凝钐铁合金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发现,当冷却速率由1.76×10~5K/s增大到9.29×10~5K/s时,钐铁合金凝固组织中粗大的晶粒明显细化,表现出粗大晶粒向微晶再向非晶与晶体共存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当冷却速率高于8.68×10~5K/s时,速凝钐铁合金薄带的X射线衍射峰中出现了双相(晶体与非晶)衍射图谱,说明此时钐铁合金薄带中含有部分非晶合金。对冷却速率为9.29×10~5K/s条件下,由快速凝固制得的钐铁合金进行420℃氮化处理,结果发现N原子进入到了非平衡态钐铁合金中,形成了以Sm_2Fe_(17)N_x和α-Fe为主相的晶态与含氮非晶态共存的复杂多体化合物,渗氮量达到了4.155%。结合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理论),建立了Sm_2Fe_(17)和Sm_2Fe_(17)N_3晶体的价电子结构,计算得到Sm_2Fe_(17)N_3的居里温度为748.55K,与文献报道的T_C=746K基本一致,验证了Sm_2Fe_(17)和Sm_2Fe_(17)N_3晶体价电子结构的正确性。继而,利用该晶体的价电子结构对钐铁(氮)合金中氮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N原子伴随着雾化熔滴速凝的过程进入到Sm_2Fe_(17)中,会破坏掉最不稳定的Sm-Sm键,形成SmN化合物;或与SmFe键结合形成SmFeN化合物;而作为主干键的第α=1的Fe-Fe键,因其键能最大、最稳定,所以会以α-Fe形式存在,最终形成的含氮钐铁合金物相结构主要为Sm_2Fe_(17)N_x、SmN以及α-Fe相。N原子的渗入使两个Fe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理论键距增加了3%-6.9%,N原子也均以较长键距的成键原子对形式存在,导致N原子进入钐铁合金中晶胞体积发生了膨胀。(本文来源于《华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李淑江,吴明,窦如宏[5](2019)在《基于气动雾化机理的喷嘴性能试验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气动雾化喷嘴结构复杂、雾化液滴不均匀等问题,基于气动雾化机理,设计了液相通道直径为0.5mm、1.0mm、1.5mm的3种型号气动雾化喷嘴,以自来水为试验工质,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量仪,通过试验探究了气液比、液相通道直径以及液相压力对于雾化形成的液滴粒径和雾化角造成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气液比及液相压力的增大,液滴粒径逐渐减小,雾化角逐渐变大,雾化效果趋好。(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陈珊珊,曾克里,宋信强,朱杰[6](2019)在《真空气雾化金属粉末“卫星球”形成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地控制真空气雾化金属粉末"卫星球"的形成概率,对真空气雾化过程中雾化率以及雾化室压力对粉末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卫星球"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其他雾化参数相同时,雾化率从8.5 kg/min减少到6.0 kg/min时,粉末的Hall流速从18.2 s/50g减小到16.85 s/50g,松装密度从3.64 g/cm~3增加到3.85 g/cm~3;雾化室压力从8 kPa降到-3 kPa以下,粉末的Hall流速从16.85 s/50g减小到14.52 s/50g;松装密度从3.85 g/cm~3增加到4.21 g/cm~3.通过减小雾化率和雾化室压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卫星球的形成概率,提高粉末的性能.当雾化室压力低于标准大气压时,粉末表面光滑,无明显卫星球存在.(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张晓阳[7](2018)在《植物油基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磨削的雾化机理与润滑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制造业的主流趋势,为解决传统制造业成本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提出清洁生产可持续制造的要求,十叁五规划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均提出技术革新,绿色低碳的理念。磨削加工是机械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加工方式,微量润滑磨削加工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绿色磨削加工方式,但高压气流下的液体射流破碎机制复杂,无法实现对雾滴分布状态的主动控制。根据上述问题论文开展了植物油基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磨削加工雾化机理与润滑性能实验研究,建立了针-板电极静电场分布及电晕放电模型及微量润滑磨削工况下多物理场耦合雾化动力学模型,对电晕放电机制、液体荷电机制、静电雾化特性做了系统研究与分析。最后以雾化锥角、雾滴荷电量、雾滴粒径分布为雾化性能评价参数,以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与表面形貌为润滑性能评价参数,对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磨削雾化特性及润滑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了荷电液体雾化机理力学模型,研究了液体荷电的叁种不同方式,对针-板电晕放电的起晕条件作了量化分析,并分析了液滴在电晕放电条件下的荷电量,得出荷电液滴破碎的临界韦伯数与临界荷电量建立了荷电雾滴在流场与电场中的动力学模型。(2)建立了针-板电极静电场分布及电晕放电模型,分析得到不同电压下电势、电场强度的分布规律,并针对针极附近高场强区做了详细分析;研究了电晕放电带电粒子产生、运动、消散分布规律,进一步研究了电晕放电引起的离子风现象,得到空气流场分布及电流体分布。(3)建立了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磨削工况下多物理场耦合雾化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液体荷电与破裂机制,得到了液滴形成速度与电荷密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磨削区砂轮与喷嘴耦合气流场模型,依据仿真结果确定喷嘴位置;建立磨削工况下静电喷雾离散模型,分析不同电压下雾化锥角、雾滴平均粒径变化规律,建立了雾滴粒径累计分布与基于雾滴数的概率密度函数。(4)研究了不同电压对静电雾化特性的影响,实验分析了雾化锥角、荷质比、雾滴粒径分布规律并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实验与仿真出现的误差原因以及电压对润滑液雾化性能的影响。(6)使用植物油基合成酯对镍基合金进行了干式、浇注式、微量润滑、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电压-20~-40kV 8种润滑工况下的磨削实验,通过对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Ra、RSm值以及工件表面形貌的综合分析,研究了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磨削加工的润滑性能,分析得到最优的电场参数。(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李庆忠,施卫彬,夏明光[8](2018)在《硒化锌晶体精细雾化抛光液及去除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配制适合硒化锌雾化施液化学机械抛光的最优抛光液。方法选取氧化铝磨粒、pH调节剂四甲基氢氧化铵、氧化剂过氧化氢、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主要活性成分,以材料去除速率和表面粗糙度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硒化锌晶体进行精细雾化抛光,分析材料去除机理,并与传统抛光对比。结果氧化铝质量分数为9%、pH值为11、过氧化氢含量为3.5%、聚乙烯吡咯烷酮含量为0.75%时,材料去除率较高,为923.67 nm/min,同时表面粗糙度较小,为2.13 nm。在相同工况条件下,传统抛光材料的去除率和表面粗糙度分别为965.53 nm/min和2.27 nm。结论抛光液各组分对试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为氧化铝磨粒,然后依次为氧化剂、pH值、表面活性剂。精细雾化抛光效果与传统抛光相近,但抛光液用量仅为后者的1/8。(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郑星奥[9](2018)在《制冷剂雾化喷射蒸发换热机理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降膜式蒸发器因节能、环保、换热强等优点应用于中央空调行业的大中型冷水机组中,但存在制冷剂布液不均匀的问题导致性能未能充分发挥。喷雾冷却技术具有传热系数大、温度均匀性好、过热度小、临界热流密度高和循环流量低等特点,同时满足了降膜式蒸发器优化设计的多种需求,但目前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电子散热和化工方向。本文借鉴电子元器件喷雾冷却和降膜蒸发中换热机理的研究,创新性地将喷雾射流蒸发引入制冷空调领域,用喷嘴喷雾射流的方式代替传统降膜蒸发器中布液器的功能,经过冷凝节流后的高压制冷剂液体通过喷嘴,在蒸发器里雾化成细小的液体,喷射在水平换热管管束上进行蒸发换热。其不仅具有分布更均匀,制冷剂使用量更少的优点,还具有极高的换热潜力。在经过大量的文献查阅以及实验模拟分析,本文搭建了可视化的水平管雾化蒸发实验台并且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对喷雾射流在水平管上的蒸发换热进行全面分析。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搭建可视化的水平管雾化射流蒸发实验台,使用R22作为制冷剂,在常规制冷循环的压力差工况下,制冷剂通过0.3mm孔径的喷嘴在蒸发筒内完成雾化射流蒸发的过程,通过可视蒸发筒可以明显判断制冷剂雾化状态良好。实验发现:在冷冻水进水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喷嘴前压力从0.8MPa~1.2MPa的范围内升高时,制冷剂充注量和吸气口压力随之升高,同时由于充液量的增加,铜管表面的制冷量也随之升高。实验证明了喷雾射流蒸发技术应用在制冷循环系统中的可行性。2.建立喷嘴雾化射流管束传热过程的物理模型及数学模型,采用CFD软件对实验中蒸发筒内的雾化射流蒸发过程进行仿真计算,通过不同工况下实验值与模拟值的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在喷雾压力0.8MPa~1.2MPa,蒸发压力0.42MPa~0.584MPa运行工况范围内,随着喷嘴前压力的升高,经过喷嘴的液体制冷剂质量流量增大,导致所有管束表面的制冷量增加,但是由于最靠近喷雾中心的液滴浓度越大,会使各根管道间的换热不均匀性增大。3.建立喷嘴雾化射流单管的数值模型,采用0.6mm孔径的旋流雾化喷嘴,分别对影响换热性能的多种因素进行变工况计算。结果表明:液膜在管表面分为液滴打击区和液膜扩散区两部分,液滴打击区的液膜厚度较薄,液膜流动速度较快,热流密度和换热均匀性比液膜扩散区强;在喷雾压力1.2MPa~1.7MPa,蒸发压力不变时,喷嘴压力差越大,雾化液滴直径越小,液滴的速度越快;在50mm~100mm的范围内提高喷雾高度,会使布液面积增大,液膜厚度变薄,换热增强;管壁温度对换热影响显着,保持蒸发温度5℃不变,壁面温度从9.5℃提高到14.5℃,液滴打击区的平均热流密度从35kW/m2增加到90kW/m2;通过双喷嘴或四喷嘴干涉喷雾可以改善管表面换热均匀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张元坤[10](2018)在《气液两相流喷嘴的雾化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洒水车已成为马路清洁灰尘的主要工具,可以降低环卫工作劳动强度,降低路面短时间内的灰土飞扬力度,并且具有绿化园艺的作用。目前洒水车普遍利用本车发动机动力通过取力器驱动车载洒水泵,经过加压后的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各个喷嘴,从而实现冲刷路面的功能,这里的喷嘴通常指的是单相流喷嘴。这种单相流喷嘴技术通常需要较高的供水量以增加水的压力,从而保证喷洒的均匀度,这势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两相流喷嘴技术能够较好的弥补单相流喷嘴的不足,完善洒水车的喷洒功能。但两相流喷嘴亦存在着内部流动复杂、雾化机理受众多因素影响等问题,因此为了减少内部流动阻力提高雾化效果,对两相流喷嘴的内部流动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一种应用于新型洒水车的气液两相流喷嘴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等叁个方面,对气液两相流喷嘴的雾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理论分析方面,首先基于空气扰动学说确定了液滴破碎的条件及雾化参数公式。其次通过分析初级雾化和二级雾化发生的条件及过程,研究了气液质量比、混合腔内流型、粘性、密度等因素对喷雾特性的影响,对气液两相流喷嘴的雾化机理作出进一步的研究。最后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建立适用于气液两相流喷嘴的控制理论方程以及多项流模型。数值模拟方面,利用solidworks软件根据实物绘制喷嘴的几何模型,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设定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对该两相流喷嘴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研究内流场不同工况下的压力分布以及速度分布,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研究方面,搭建了两相流动实验平台,并确定实验研究方法及操作步骤,通过数码相机拍摄不同工况下的喷雾图像,获得雾化锥角、流动速度等实验数据。最后对图像进行简化处理,得到雾化锥角、液滴速度、压力分布等数据随流量、压力变化的规律,并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8-04-01)
雾化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滩水电站大坝下游两岸工程边坡开口线以上多处天然边坡发生变形破坏。通过对变形破坏区的地质条件和泄洪雾化影响进行分析,发现谷坡浅层松弛岩带是边坡变形破坏的内因,降雨及泄洪雾化积水是边坡变形破坏的外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雾化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蒋仲安,许峰,王亚朋,陈举师.空气雾化喷嘴雾化机理及影响因素实验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杨银辉,韩先宇,闵四海,吴文勇.二滩水电站下游雾化区高边坡变形破坏机理浅析[J].大坝与安全.2019
[3].陆亮亮.3D打印用球形钛粉气雾化制备技术及机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
[4].宋春燕.高压气雾化钐铁氮粉体组织结构与氮化机理[D].华北理工大学.2019
[5].李淑江,吴明,窦如宏.基于气动雾化机理的喷嘴性能试验测定[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
[6].陈珊珊,曾克里,宋信强,朱杰.真空气雾化金属粉末“卫星球”形成机理的研究[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9
[7].张晓阳.植物油基静电雾化微量润滑磨削的雾化机理与润滑性能实验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
[8].李庆忠,施卫彬,夏明光.硒化锌晶体精细雾化抛光液及去除机理研究[J].表面技术.2018
[9].郑星奥.制冷剂雾化喷射蒸发换热机理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
[10].张元坤.气液两相流喷嘴的雾化机理分析及实验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