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椎间注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椎间融合,腰椎滑脱,骨质疏松症
椎间注射论文文献综述
肖亮,王胜利,周炳康,杨广杰,郭庆功[1](2019)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6年4月某院收治的44例腰椎滑脱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均择期行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00%,术中、术后住院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ODI评分均较术前提升(P<0.05);随访结束时植骨融合成功率为97.73%。结论:腰椎滑脱合并骨质疏松症采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的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代朋乙,黄昌林[2](2016)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11月接受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的21例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9例,女12例,年龄60~80岁,平均64岁;退变性滑脱6例,峡部裂性滑脱15例;Ⅰ度滑脱2例,Ⅱ度滑脱13例,Ⅲ度滑脱6例;均为单节段滑脱,L4滑脱9例,L5滑脱12例。所有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植入、椎间隙撑开复位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及滑脱角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随访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2例发生切口脑脊液漏,采取切口加压包扎、头低脚高位、脱水等治疗后得以控制,切口按期拆线。21例患者术后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术后3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随访16~26个月,平均20.5个月,末次随访时上述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ODI评分判定疗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分别为90.6%及92.5%,随访期间矫正程度无丢失,螺钉无松动,融合成功19例,成功率为90.5%。结论采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任婷婷,闫清华,王超,王薇,金文哲[3](2015)在《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结合椎间关节注射技术在60例腰椎椎间关节综合征中的应用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评价数字血管减影机引导下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结合椎间关节注射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病例报告]选择120例腰椎椎间关节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椎间关节注射组(F组,n=60)和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结合椎间关节注射组(FB组,n=60).比较治疗前后1周、1,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存质量评分(QOL)及疼痛缓解率,并评估介入操作的安全性.结果见,治疗后FB组和F组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1,3,6个月时FB组VAS,QOL及疼痛缓解率均明显优于F组(P<0.05).[讨论]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结合椎间关节注射技术治疗腰椎椎间关节综合征效果满意,且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医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杨英俊[4](2013)在《经椎间关节内缘穿刺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治疗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影像显示下经颈椎或腰椎椎间关节内缘硬膜外侧间隙穿刺注射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1)选择颈椎病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带状疱疹10例,在CT定位下经颈椎或腰椎椎间关节内缘硬膜外侧间隙穿刺注射,总结出穿刺的具体操作步骤。主要操作步骤:L_(4-5)或L_5-S_1间隙旁开0.7~1.3 cm、C_(3-6)间隙旁开0.8~1cm为进针点,腰椎即紧贴关节突内缘、颈椎即紧贴关节突内侧椎板(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1-15)
吴彬,张辉,王海滨,贾存岭,赵益峰[5](2011)在《椎间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兔退变腰椎间盘蛋白多糖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体外研究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以促进蛋白多糖合成,延缓椎间盘退变,但体内实验鲜见报道。目的:观察局部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兔退变腰椎间盘髓核蛋白多糖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12周,经X射线证实退变后,随机选择6只模型兔及6只未造模正常兔,处死取材。分别向剩余24只模型兔L4~5椎间隙注射转化生子因子β1和生理盐水。末次给药2,4周取材,间苯叁酚法测定兔椎间盘髓核内蛋白多糖的水平。结果与结论:造模12周,兔退变椎间盘髓核中蛋白多糖水平明显降低(P<0.01)。经局部注射转化生子因子β1后,兔退变椎间盘髓核中蛋白多糖表达明显增多(P<0.01)。说明在兔椎间注射转化生子因子β1可以促进髓核蛋白多糖的合成,延缓椎间盘退变。(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1年11期)
王建华,夏虹,尹庆水,王善琛,李树林[6](2010)在《可注射骨诱导材料的椎间融合器研制及其Xtube管道下置入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种可注射骨诱导材料的椎间融合器用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TLIF)手术Xtube通道下置入的相关解剖学问题。方法:自行设计一种可注射骨诱导材料的新型椎间融合器,并通过解剖学测量确定其规格尺寸。应用40套成人腰骶椎干骨标本,针对不同椎间隙(L3/4、L4/5、L5/S1),分别测量斜跨中线放置时所需要的融合器理论长度及放置融合器的最佳倾斜角α;同时测量Xtube管道下操作允许的器械内倾角μ。结果:用于不同椎间隙时(L3/4、L4/5、L5/S1)融合器的理想倾角α分别是23.9°±3.8°(21.3°~28.2°)、25.8°±3.1°(22.2°~29.2°)和28.8°±3.8°(26.9°~33.6°)。相应倾斜角下,所需融合器的理论长度分别是28.7±4.4mm(26.8~31.2mm)、29.3±3.8mm(27.3~31.8mm)和30.4±4.6mm(28.6~30.8mm)。Xtube工作管道下操作允许的器械内倾斜角μ的均值为22.3°±2.5°(18.3°~27.5°)。结论:采用单枚融合器斜向放置的方法实施微创TLIF手术时,在L5/S1斜向对侧放置融合器时需要比L3/4、L4/5更大的内倾斜角,在实施L4/5、L5/S1椎间融合时,需要的融合器长度略长于L3/4间隙。(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0年07期)
李民,周跃,王建,滕海军,郝勇[7](2007)在《可注射硫酸钙用于腰椎椎间融合的实验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可注射硫酸钙在腰椎椎间融合中的成骨效果。方法 12只实验成年山羊,自体对照研究,分别选择腰椎3/4 和5/6为融合节段,随机选择其中一个节段应用可注射硫酸钙按1:1混合自体松质骨粒为植入物,另一个节段则选择自体髂骨块为植入物,行侧前入路椎间融合手术,并加钢板内固定。手术后6、12周进行 X 线及组织学检查,观察骨融合情况。结果可注射硫酸钙混合自体松质骨粒应用于腰推融合时,在术后12周时,椎间隙基本融合,与自体髂骨融合相似,明胶海绵间隙均未见融合。结论从手术后12周的骨融合情况来看, 可注射硫酸钙可部分替代自体松质骨用于腰椎间融合,成骨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7-09-01)
李民,周跃,王建,滕海军,郝勇[8](2007)在《可注射硫酸钙用于腰椎椎间融合的实验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可注射硫酸钙在腰椎椎体间融合中的成骨效果。方法12只实验成年山羊,自体对照研究,分别选择腰椎3/4和5/6为融合节段,随机选择其中一个节段应用可注射硫酸钙按1∶1混合自体松质骨粒为植入物,另一个节段则选择自体髂骨块为植入物,行侧前入路椎间融合手术,并加钢板内固定。手术后6、12周进行X线及组织学检查,观察骨融合情况。结果可注射硫酸钙混合自体松质骨粒应用于腰推融合时,在术后12周时,椎间隙基本融合,与自体髂骨融合相似,明胶海绵间隙均未见融合。结论可注射硫酸钙可部分替代自体松质骨用于腰椎间融合,成骨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华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李民,周跃,王建,滕海军,郝勇[9](2006)在《可注射硫酸钙用于腰椎椎间融合的实验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可注射硫酸钙在腰椎椎间融合中的成骨效果。方法 12只实验成年山羊,自体对照研究,分别选择腰椎 3/4和5/6为融合节段,随机选择其中一个节段应用可注射硫酸钙按1:1混合自体松质骨粒为植入物,另一个节段则选择自体髂骨块为植入物,行侧前入路椎间融合手术,(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国际COA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11-01)
宋恒平,方健,倪凤民,王磊[10](1999)在《盘内外胶原酶注射加椎间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盘内外胶原酶注射加椎间隙穿刺取核,集盘内外溶核与取核减压融为一体,取得可喜的成绩,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本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5~70岁,全部径CT证实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病例选择:(1)没有明显的椎管骨性狭窄及黄韧带肥厚为主因导致的腰腿痛。(2)无明?..(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1999年04期)
椎间注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5年11月接受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的21例腰椎滑脱症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男9例,女12例,年龄60~80岁,平均64岁;退变性滑脱6例,峡部裂性滑脱15例;Ⅰ度滑脱2例,Ⅱ度滑脱13例,Ⅲ度滑脱6例;均为单节段滑脱,L4滑脱9例,L5滑脱12例。所有患者均行全椎板切除减压、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植入、椎间隙撑开复位固定融合术。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滑脱距离、滑脱率及滑脱角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随访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术后2例发生切口脑脊液漏,采取切口加压包扎、头低脚高位、脱水等治疗后得以控制,切口按期拆线。21例患者术后滑脱均有不同程度复位,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术后3个月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滑脱距离、滑脱率、滑脱角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随访16~26个月,平均20.5个月,末次随访时上述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术后3个月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按照ODI评分判定疗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分别为90.6%及92.5%,随访期间矫正程度无丢失,螺钉无松动,融合成功19例,成功率为90.5%。结论采用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效果满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椎间注射论文参考文献
[1].肖亮,王胜利,周炳康,杨广杰,郭庆功.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2].代朋乙,黄昌林.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并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6
[3].任婷婷,闫清华,王超,王薇,金文哲.腰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术结合椎间关节注射技术在60例腰椎椎间关节综合征中的应用临床观察[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15
[4].杨英俊.经椎间关节内缘穿刺硬膜外侧间隙注射治疗的临床研究[C].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5].吴彬,张辉,王海滨,贾存岭,赵益峰.椎间注射转化生长因子β1对兔退变腰椎间盘蛋白多糖表达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
[6].王建华,夏虹,尹庆水,王善琛,李树林.可注射骨诱导材料的椎间融合器研制及其Xtube管道下置入方法的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
[7].李民,周跃,王建,滕海军,郝勇.可注射硫酸钙用于腰椎椎间融合的实验观察[C].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7
[8].李民,周跃,王建,滕海军,郝勇.可注射硫酸钙用于腰椎椎间融合的实验观察[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7
[9].李民,周跃,王建,滕海军,郝勇.可注射硫酸钙用于腰椎椎间融合的实验观察[C].中华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国际COA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6
[10].宋恒平,方健,倪凤民,王磊.盘内外胶原酶注射加椎间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1999
标签:可注射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 椎间融合; 腰椎滑脱; 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