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节体感诱发电位论文_董博,杨利学,谭龙旺,王冰,姚洁

导读:本文包含了皮节体感诱发电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位,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腰椎,神经,上肢,脊髓。

皮节体感诱发电位论文文献综述

董博,杨利学,谭龙旺,王冰,姚洁[1](2013)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量化定位角度牵引下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比颈椎病角度牵引与垂直牵引治疗前后疗效。方法:分别选取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颈椎病角度牵引与垂直牵引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对比角度牵引与垂直牵引的治疗效果。结果:神经根型颈椎病量化定位角度牵引治疗前后较垂直牵引治疗可以使脊髓局部传导速度改变,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3年12期)

高维涛,李放,章建萍[2](2012)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在术中评价腰骶神经根减压效果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ermatom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DSEP)术中评价腰骶神经根减压效果的适用指标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5月~2011年12月对46例以感觉障碍为主诉,经查体、腰椎MRI及术前DSEP检查证实存在单侧腰骶神经根(L5或S1神经根)受压而接受神经根减压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DSEP监测,男34例,女12例;年龄20~63岁,平均41.2岁。其中L5神经根受累36例,S1神经根受累10例,MRI显示为旁侧型椎间盘突出或神经根管狭窄。记录并比较麻醉后至减压前及减压后受累神经根的P40潜伏期和波幅,术中结合自发肌电(EMG)监测相应节段神经支配肌肉,作为可能出现即时神经根医源性损伤的预警。术前、术后采用VAS评分和ODI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的VAS及ODI评分。结果:术中自发EMG均未提示神经根医源性损伤。减压后32例患者潜伏期延长<0.1,14例潜伏期缩短,其中8例改善率≥0.1。根据潜伏期改善率分为叁组:无改善组(改善率≤0)、改善组(0<改善率<0.1)以及明显改善组(改善率≥0.1),无改善组的VAS改善率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明显改善组与改善组的VAS改善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叁组之间的ODI改善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减压后所有患者P40波幅均无降低,其中明显改善(改善率≥0.5)37例,改善(0.3≤改善率<0.5)4例,无明显改善(改善率<0.3)5例,明显改善组术后VAS改善率显着性大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明显改善组和改善组的ODI改善率均显着性大于无明显改善组(P<0.05),而前两组之间的ODI改善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P40波幅改善率与VAS改善率和病程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对于病史较短且有典型相应皮区感觉症状的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患者,减压术中受累神经根DSEP P40波幅改善率可预示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可作为评估减压效果的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12年09期)

沈宁江,王广积,王先安,陈建,吴晓丽[3](2008)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在诊断腰骶神经根损害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在诊断腰骶神经根受损及其严重程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7例具有长期腰痛,伴有双侧下肢放射痛及间歇性跛行症状,经CT或MRI确诊有腰椎管狭窄(LSS)需要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设为病例组。对照组为50例无腰腿痛和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健康成年人。分别对两组进行双侧L4、L5、S1神经根DSEP检测。DSEP的异常诊断标准:P40波(即P1波)消失,和(或)P40波潜伏期延长超过正常均数+2.5倍标准差(>+2.5s)。结果:病例组中,P40波潜伏期明显延长91个皮节,P40波形消失103个皮节。分别将左右两侧叁个皮节(L4、L5、S1)的P40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相对应皮节的P40潜伏期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DSEP诊断LSS神经根其灵敏度和符合率均为95.7%。结论:DSEP能反映LSS时神经根受损及其严重程度,与CT或MRI能互为补充,作为需要进行手术的证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期刊2008年06期)

董博,杨利学,纪容,谭龙旺,吕正茂[4](2008)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比颈椎病角度牵引治疗前后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比颈椎病角度牵引治疗前后疗效方法:选取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对比量化定位角度牵引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50名受试者颈段N1波潜伏期值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着性。结论:颈椎病角度牵引治疗前后可以使脊髓局部传导速度改变,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叁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08-10-01)

陈建,沈宁江,吴晓丽[5](2008)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各观测指标在评价腰骶神经根病损中的灵敏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各指标在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神经根损害中的作用及灵敏性。方法:测定96例有单侧下肢放射痛症状的LDH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DSEP并进行比较。结果:DSEP诊断LDH神经根病损的阳性率为84%,DSEP异常主要表现为P40波潜伏期侧间差异常(65%),DSEP波幅变异大,波幅变异系数平均高达58%。结论:DSEP能反映腰骶神经根功能状态,可用来评价LDH的神经根病损,其灵敏度高,与CT或MRI能互为补充;在有单侧下肢症状的LDH病例以P40波潜伏期的侧间差为最敏感的指标;波幅变异大,难以作为有肯定意义的指标。(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期刊2008年04期)

保国锋,崔志明,周许辉,李卫东,徐冠华[6](2008)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腰椎滑脱复位手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DSEP)监测在腰椎滑脱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Ⅰ度~Ⅲ度腰椎滑脱患者,男14例,女18例,年龄37~72岁,均有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行椎弓根固定并后外侧植骨融合术18例,椎弓根固定并后路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14例。术中应用丹迪Keypoint型诱发肌电仪进行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以P40波的潜伏期及波幅为观察指标,潜伏期较基准线延长10%和/或波幅低于基准线的50%时,判为DSEP异常。结果:4例患者术中或滑脱复位后出现DSEP异常,经积极处理,2例波形恢复至基本正常者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2例波形恢复欠佳者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10例患者滑脱复位后出现P40波的潜伏期缩短、波幅上升,术后患者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均明显改善;18例患者术中监测波形稳定,术后2例患者出现下肢肌力下降,假阴性率为6.25%。结论: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可及时发现术中神经根潜在的损伤,但是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需联合其他监测方法提高手术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08年06期)

沈宁江,陈建,王广积,吴晓丽,王宇田[7](2008)在《经身高校正后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腰骶神经根损害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潜伏期经身高校正后对腰骶神经根受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正常人进行DSEP检测,先测定身高,再分别测定双下肢L4、L5、S1神经根P40峰潜伏期,用每一例正常人L4、L5、S1神经根的P40峰潜伏期除以本人身高,再经统计得出50例正常人经身高校正后L4、L5、S1神经根的P40峰潜伏期值。对96例临床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有单侧下肢放射痛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前进行DSEP检测,分别测定健侧与患侧L4、L5、S1神经根。DSEP异常的诊断标准:P40波消失,P40峰潜伏期延长超过正常均数2.5倍标准差,P40峰潜伏期侧间差超过健侧均数2.5倍标准差。结果:50例正常人在身高校正前L4、L5、S1神经根的P40峰潜伏期分别为37.34±2.18ms、44.99±2.91ms和40.99±2.64ms,经身高校正后分别为身高×(22.88±1.08)ms、身高×(27.55±1.34)ms和身高×(25.06±1.11)ms。96例LDH患者中,P40峰潜伏期不经身高校正有86例DSEP异常,诊断符合率为89.6%;经身高校正后则有92例DSEP异常,其诊断符合率为95.8%,与身高校正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DSEP能反映腰骶神经根功能状态,经身高校正后DSEP诊断符合率得到提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蒋国强,徐齐芳[8](2006)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皮节运动诱发电位监测与CT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最常见突出间隙是L4~L5和L5~S1,分别压迫L5及S1神经根,笔者自2001年8月至2002年11月,采用何爱珊的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及皮节运动诱发电位(DMEP) 检查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30名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与CT对比, 发现DSEP的阳性率高于DMEP。(本文来源于《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6-10-01)

徐齐芳,蒋国强,卢斌,郑飞龙,陈维[9](2002)在《皮层体感与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对比研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Cortical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 ,CSEP)与皮节体感诱发电位 (Dermatomal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DSEP)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80例临床和影像学 (CT或MRI扫描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分 2组进行CSEP和DSEP检查 ,前 4 0例行CSEP ,后 4 0例行DSEP ,2组结果与手术对比 .结果 :第一组CSEP检查阳性率为 4 5 % ,第二组DSEP阳性率为 82 .5 % (P≤ 0 .0 1) ,DSEP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阳性率较CSEPP显着增高的主要原因是检查方法正确 ,更加符合解剖 ,定位更直接 .结论 :DSEP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较CSEP的阳性率有明显的差异 ,在临床上DSEP有更重要的定位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02年03期)

张慧,关兵才,巩永风[10](2000)在《颈椎病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的电生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肌电诱发电位仪 ,刺激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两侧 C4 ~ T1皮节 ,在刺激同侧 Erb点及对侧头皮 C3 /C4 点分别记录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及一级体感皮层原发反应 ,并对记录信号行迭加处理 ,将结果与病人颈椎 CT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异常检出率达 1 0 0 % ,与 CT检查有显着相关性。结论 :上肢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变定位及神经功能改变程度的判断。(本文来源于《滨州医学院学报》期刊2000年05期)

皮节体感诱发电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ermatom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DSEP)术中评价腰骶神经根减压效果的适用指标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5月~2011年12月对46例以感觉障碍为主诉,经查体、腰椎MRI及术前DSEP检查证实存在单侧腰骶神经根(L5或S1神经根)受压而接受神经根减压手术的患者进行术中DSEP监测,男34例,女12例;年龄20~63岁,平均41.2岁。其中L5神经根受累36例,S1神经根受累10例,MRI显示为旁侧型椎间盘突出或神经根管狭窄。记录并比较麻醉后至减压前及减压后受累神经根的P40潜伏期和波幅,术中结合自发肌电(EMG)监测相应节段神经支配肌肉,作为可能出现即时神经根医源性损伤的预警。术前、术后采用VAS评分和ODI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术后的VAS及ODI评分。结果:术中自发EMG均未提示神经根医源性损伤。减压后32例患者潜伏期延长<0.1,14例潜伏期缩短,其中8例改善率≥0.1。根据潜伏期改善率分为叁组:无改善组(改善率≤0)、改善组(0<改善率<0.1)以及明显改善组(改善率≥0.1),无改善组的VAS改善率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明显改善组与改善组的VAS改善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叁组之间的ODI改善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减压后所有患者P40波幅均无降低,其中明显改善(改善率≥0.5)37例,改善(0.3≤改善率<0.5)4例,无明显改善(改善率<0.3)5例,明显改善组术后VAS改善率显着性大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明显改善组和改善组的ODI改善率均显着性大于无明显改善组(P<0.05),而前两组之间的ODI改善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P40波幅改善率与VAS改善率和病程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对于病史较短且有典型相应皮区感觉症状的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患者,减压术中受累神经根DSEP P40波幅改善率可预示患者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可作为评估减压效果的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节体感诱发电位论文参考文献

[1].董博,杨利学,谭龙旺,王冰,姚洁.神经根型颈椎病量化定位角度牵引下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的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3

[2].高维涛,李放,章建萍.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在术中评价腰骶神经根减压效果的价值[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2

[3].沈宁江,王广积,王先安,陈建,吴晓丽.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在诊断腰骶神经根损害中的临床研究[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8

[4].董博,杨利学,纪容,谭龙旺,吕正茂.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比颈椎病角度牵引治疗前后疗效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分会第四届第叁次学术年会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骨伤协作组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2008

[5].陈建,沈宁江,吴晓丽.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各观测指标在评价腰骶神经根病损中的灵敏性[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8

[6].保国锋,崔志明,周许辉,李卫东,徐冠华.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腰椎滑脱复位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

[7].沈宁江,陈建,王广积,吴晓丽,王宇田.经身高校正后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腰骶神经根损害的诊断价值[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

[8].蒋国强,徐齐芳.腰椎间盘突出症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皮节运动诱发电位监测与CT对比分析[C].2006年浙江省骨科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脊柱脊髓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9].徐齐芳,蒋国强,卢斌,郑飞龙,陈维.皮层体感与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2

[10].张慧,关兵才,巩永风.颈椎病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的电生理特征[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0

论文知识图

正常人的DSEP波形及潜伏期上肢DSSEPs与颈部CT对病损定位的对应关...上肢DSSEPs与颈部CT病损定位的对应关...A、B、C、D、E、F分别为胫后神经第二十六章 吞咽困难-图26-2 吞咽困难的诊...第二十六章 吞咽困难-图26-2 吞咽困难的诊...

标签:;  ;  ;  ;  ;  ;  ;  

皮节体感诱发电位论文_董博,杨利学,谭龙旺,王冰,姚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