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的影响,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及抑郁程度降低、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应指导其积极治疗,对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给患者更多的关怀,使其正确认识糖尿病,改善不良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干预;负性情绪
中国是糖尿病高发国家,且新发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抑郁症发病率较非糖尿病人群高2~3倍,大约40%的糖尿病患者伴有焦虑症状,约20%~3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1]。目前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疾病得到控制后便放松警惕,不注意行为改变的维持,导致血糖反反复复,疾病控制不佳,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状态。以个体化管理重视护理干预、医患互动,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帮助患者识别和避免容易导致血糖升高的不良行为,同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方案,促进患者的心理和行为发生真正的改变,从而更好地提高治疗的信心。我科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80例,按住院号的尾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9~72岁,平均(62.35±5.85)岁;患病时间2~18年,平均(7.95±2.62)年。实验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3岁,平均(62.98±5.42)岁;患病时间1~18年,平均(7.46±2.7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糖尿病患者,精神、记忆力正常,有完整的汉语表达能力,能自行完成量表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评价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3]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于患者入院后第1天和出院时分别进行SAS和SDS量表调查。按量表使用要求,由责任护士发放问卷,并讲解其意义和填写方法,由患者独立填写,并当场收回,测试后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我国常规标准SAS≥50分,SDS标准分≥53分,均为阳性。
1.3护理干预
1.3.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遵医嘱给药、健康指导、基础护理和生活照顾等。
1.3.2实验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护士在糖尿病患者入院后,评估心理状态、病史、遵医行为等,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1)基础护理干预:入院时对患者进行全面心理状况评估,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2)认知护理干预: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积极配合换药、治疗,提高生存质量。(3)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应对的患者:护士要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地开导,使其能够敞开心扉,说出内心的想法,介绍糖尿病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例,使其能够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对焦虑应对的患者:护士要掌握各种放松训练方式,以帮助患者缓解内心的紧张和烦躁感,让其正确认识糖尿病,并能够接受临床治疗。(4)行为护理干预:讲解科学饮食,制定合理食谱,使患者认识到合理饮食可以减轻胰岛细胞的负荷[4]。指导患者根据个人习惯、兴趣、身体情况和客观条件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在运动中提高情趣,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使血糖、血脂水平降低,防止动脉硬化[5],增加生命活力。(5)家庭护理干预: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重要影响。医护人员应使患者和其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疾病知识,告知家属多给予患者倾诉、发泄的机会,使患者感受同事、亲朋好友间的关心和照顾,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提升自我认同感[6]。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前、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使用国际通用的SAS和SDS量表,得分越高,其状态越重。患者在出院后,由门诊办公室向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干预前后同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2.1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SAS和SDS的比较见表1。两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前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均高于常规标准。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需长期药物治疗,医疗费用高,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而这些不良情绪的出现会影响患者的持续治疗[7]。
3.2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SAS和SDS分值明显降低。由此表明,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通过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紧张与不安,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研究结果中也可以看出,干预组患者经过个性化护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降低,护理工作满意度上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我科在临床工作中,尝试使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这种个性化护理的优势主要在于:(1)护士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日后心理护理的开展提供了依据;(2)护士与患者建立更好的护患关系;(3)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更符合患者的需要,更有助于扭转不良情绪。同时,护士在个性化护理中需要注意:(1)患者入院时的心理状态不等于整个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需要动态进行;(2)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情绪是否有好转;(3)心理护理要利用多种方法,如放松训练、社会支持、信息支持等。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WeingerK,LeeJ.Psychosocialandpsychiatricchallengesofdiabetesmellitus[J].NursClinNorthAm,2006,41(4):667.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出版.
[3]、吴文源.抑郁自评量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行为医学量表手册特刊):131-132,124-125.
[4]、高月英.糖尿病合并抑郁焦虑障碍护理措施[J].实用医技杂志,2008,
15(17):2276-2277.
[5]、林春秀,杨秀萍,赵笑燕.糖尿病病人抑郁情绪的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3,9(2):83-85.
[6]、周鹏.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心理状态调查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90-91.
[7]、程恩荷,刘祝娟,束永,等.糖尿病病人200例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4):38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