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世纪,打造创意教师

面向新世纪,打造创意教师

一、面向新世纪 造就创造型的教师队伍(论文文献综述)

肖善芳[1](2009)在《创造性教师培养的课程资源配置研究》文中认为面对“知识经济”、“创造力经济”带来的挑战,必须大力加强创造性教师及其培养的研究。其中创造性教师培养的课程资源配置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鉴于培养目标与课程资源之间的关系,文章从解决创造性教师培养目标和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的内涵、性质、类别与来源等问题出发,对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作为围绕着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创造性人才这一中心任务进行教育创新与创造教育的实践者,创造性教师有别于其他普通教师和其他职业的创造性人才,其培养的特色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教育创新素质与创造教育素质、较高的教育创新素养与创造教育素养、较强的教育创新能力与创造教育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种类繁多、来源广泛的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是指能用于培养创造性教师的教育创新与创造教育实践所需的各种素质、素养和能力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称,是创造性教师培养目标实现的课程资源条件。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的基本配置规律是,根据某一待配课程资源系统已构建的课程目标系统对各种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在质与量及其它属性等方面的需求而进行配备和依据这些课程资源本身的性质特点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进行布置,以构建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系统目标的课程资源系统;在具体配置时,必须运用系统分析法和目标对应法等基本的配置方法,同时还应抓住一个关键、把握四个环节、注意三个方面,通过创建创造性教师培养的课程目标系统、选配合适的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构建创造性教师培养的课程资源系统的结构和评价与完善配置方案等几个步骤得到比较理想的配置方案,并在“评价→修改→实施→再评价→再修改→再实施→……”螺旋式发展中得到“版本”的升级与完善。

刘利民,林俊岳,罗志刚,黄赣生,隋岩,方小牛[2](2008)在《面向新时期的大学化学实验体系改革与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分析比较当前国内各高等院校大学化学实验体系建设的现状、差异及改革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实验体系改革的意见和构想,并加以初步实践。

尹景丹[3](2007)在《延边地区中小学师德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学校教育,出现了乱办班、乱收费、偏爱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违背师德的问题。现行的师德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育部2005年1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针对新时期师德特点,提出师德建设要以爱与责任为核心,要把爱与责任摆在首位。《意见》为我们新时期搞好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本论文针对对延边地区中小学师德现状进行分析,为实践中的师德建设出谋划策,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以此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本论文通过介绍师德的本质、基本构成,师德的特点、社会功能,我国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为论文打好理论基础。本论文通过对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八个县市的问卷调查以及群众上访、举报问题和对延吉市中小学校长的访谈,归纳出延边地区师德现状,师德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还存在很多问题。从敬业意识下降,责任心不强,心态浮躁,功利化倾向严重;教书育人脱节,只教书,不育人;教师形象不佳,难以为人师表,以身立教;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等四个方面总结出延边地区师德存在的问题。对所归纳的问题,分析师德存在问题的原因。从社会、学校、教师三个方面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本论文在总结延边地区师德现状及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也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打好师德建设的理论基础;建立师德制度常抓师德建设;领导与教师共建师德、利用载体强化师德和通过师德评价巩固师德建设成果。

高治平,胡弼,黄红林,雷小勇,秦旭平[4](2005)在《高等学校专业教师知识转型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就现代高等教育对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角色及师生关系的要求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本学科实现教师知识转型的策略与方法,包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建立青年教师校本培养体系等。

孙春涛[5](2002)在《面向新世纪 造就创造型的教师队伍》文中研究说明

魏东[6](2002)在《论“三个面向”在人才培养中的战略地位》文中研究说明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言简意赅,凝聚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意义,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战略眼光解决教育问题的一个突出贡献。它深刻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高了人们观察教育问题的思想境界,开辟了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广阔视野,是指导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研究“三个面向”在人才培养中的战略指导地位,探索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的新思路、新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三个面向”在人才培养中的战略指导地位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揭示“三个面向”的科学内涵。首先概述“三个面向”的基本内容:其次探讨“三个面向”的内在联系。 第二部分:论述“三个面向”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首先,分析“三个面向”在理论价值上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次,分析“三个面向”在实践上规定了我国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求,推动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部分:探讨在“三个面向”的指导下,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的新思路、新途径,是本文的主体和重点。研究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分别从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应对未来竞争与挑战三个角度论证了对复合型人才、开放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二、面向新世纪 造就创造型的教师队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新世纪 造就创造型的教师队伍(论文提纲范文)

(1)创造性教师培养的课程资源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动态概述
        1.2.1 关于创造性教师培养的研究动态
        1.2.2 关于课程资源配置的研究动态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现实意义
第二章 创造性教师的界定及其培养目标的定位
    2.1 创造性人才及其基本特征
        2.1.1 人才
        2.1.2 创造性人才
        2.1.3 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特征
    2.2 创造性教师的界定
        2.2.1 几种典型的界说
        2.2.2 四维界定观
    2.3 创造性教师培养目标的定位
        2.3.1 基本思想
        2.3.2 特色目标
第三章 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的内涵、性质、类别与来源
    3.1 基本内涵
        3.1.1 课程资源
        3.1.2 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
    3.2 基本性质
        3.2.1 教育效用性
        3.2.2 相对稀缺性
        3.2.3 种类的多样性
        3.2.4 价值的潜在性
        3.2.5 生成的过程性
    3.3 主要类别
        3.3.1 分类思想
        3.3.2 归类要览
    3.4 主要来源
        3.4.1 创造学课程资源库
        3.4.2 创造心理学课程资源库
        3.4.3 创造教育学课程资源库
        3.4.4 科技史课程资源库
        3.4.5 其它来源
第四章 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配置的涵义、思想与方法
    4.1 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配置的基本涵义
        4.1.1 配置
        4.1.2 教育资源的配置
        4.1.3 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的配置
    4.2 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配置的基本思想
        4.2.1 遵循目的性原则
        4.2.2 明确课程目标系统
        4.2.3 确定待配的课程资源
        4.2.4 确定待配课程资源的具备方案
        4.2.5 明确课程资源之间的关系和匹配性
        4.2.6 注意运用课程理论的指导
        4.2.7 注意以人为本突出创造潜能的开发
        4.2.8 注意加强对各种课程资源的研究
    4.3 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配置的基本方法
        4.3.1 系统分析法
        4.3.2 目标对应法
第五章 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配置方案的确定
    5.1 创造性教师培养目标系统的创建
        5.1.1 分解推断
        5.1.2 需求分析
        5.1.3 系统架构
    5.2 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的选配
        5.2.1 目标的资源性分析
        5.2.2 资源的效用性分析
        5.2.3 缺失性资源的开发
    5.3 创造性教师培养性课程资源系统结构的构建
        5.3.1 依据目标系统的结构
        5.3.2 依据创造性课程资源自身的特点
        5.3.3 依据课程资源之间的逻辑关系
    5.4 配置方案的评价与完善
        5.4.1 配置方案的评价
        5.4.2 配置方案的完善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3)延边地区中小学师德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思路
第二章 师德的基本概述
    2.1 师德的概念、本质及构成
    2.2 师德的特点
    2.3 我国新时期师德修养
第三章 延边地区中小学师德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延边地区中小学师德现状调查
    3.2 延边地区中小学师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加强延边地区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对策
    4.1 加强师德宣传教育
    4.2 加强师德制度化建设
    4.3 完善师德评价制度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师德测评(小学生问卷)
附录B 师德测评(中学生问卷)
附录C 领导对教师评价表
附录D 教师互评表
附录E 学生对教师评价表
附录F 家长对教师评价表
附录G 教师自评表

(6)论“三个面向”在人才培养中的战略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
前言
一、 “三个面向”的科学内涵
    (一) “三个面向”的基本内容
        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2. 教育要面向世界
        3. 教育要面向未来
    (二) “三个面向”的内在联系
        1. “三个面向”是互为目的和手段的辨证统一
        2. “三个面向”根植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伟大实践之中
二、 “三个面向”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 集中体现了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2.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思想时代精神的凝聚和体现
    (二)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理论
        1. “三个面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2. “三个面向”是对毛泽东思想关于教育方针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 规定了我国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要求
        1. “三个面向”指明了我国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方向
        2. “三个面向”提出了我国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 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一) 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复合型人才
        1. 复合型人才的涵义
        2. 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复合型人才
        3. 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二) 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开放型人才
        1. 开放型人才的涵义
        2. 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大批开放型人才
        3. 努力培养开放型人才
    (三) 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创造型人才
        1. 创造型人才的涵义
        2. 应对未来竞争与挑战需要大批创造型人才
        3. 努力培养创造型人才
结束语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面向新世纪 造就创造型的教师队伍(论文参考文献)

  • [1]创造性教师培养的课程资源配置研究[D]. 肖善芳. 湖南科技大学, 2009(06)
  • [2]面向新时期的大学化学实验体系改革与探索[J]. 刘利民,林俊岳,罗志刚,黄赣生,隋岩,方小牛. 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8(04)
  • [3]延边地区中小学师德现状调查研究[D]. 尹景丹. 延边大学, 2007(06)
  • [4]高等学校专业教师知识转型的探讨[J]. 高治平,胡弼,黄红林,雷小勇,秦旭平. 医学教育, 2005(06)
  • [5]面向新世纪 造就创造型的教师队伍[J]. 孙春涛. 教育发展研究, 2002(01)
  • [6]论“三个面向”在人才培养中的战略地位[D]. 魏东. 西南师范大学, 2002(01)

标签:;  ;  ;  

面向新世纪,打造创意教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