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吹曲论文_石雅梅,许云和

导读:本文包含了横吹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鼓角,乐府,边塞诗,乐府诗,横笛,汉魏,洛阳。

横吹曲论文文献综述

石雅梅,许云和[1](2018)在《梁鼓角横吹曲中的汉魏古辞》一文中研究指出梁鼓角横吹曲是南北文化互动交融的产物,包括了从汉魏直至南北朝多个时代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本身即为汉魏古辞,如《陇头流水歌辞》《陇头歌辞》《紫骝马歌辞》;有些作品则在语言上化用了汉魏乐府,如《企喻歌》《黄淡思》《幽州马客吟歌辞》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晋室南渡后乐府旧曲和乐工部分留在了北方,且汉文化在北地本来就有深厚的渊源和传统,加之水深土厚,民得其质直,故"其辞多古语"。(本文来源于《铜仁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范子烨[2](2018)在《啸、舌头琴与梁鼓角横吹曲:古典文本的音乐史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本期梵净古典学的5篇稿件,我的心情格外激动,这种激动来自久违了的学术与文化上的感动。本期的核心论题是古典文学文本的音乐史背景问题。什么是啸?这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人绕不开的问题。回顾近现代以来对啸的研究,日本学者起到了先导作用。2000年10月31日,日本奈良女子大学横山弘教授(正仓院博物馆馆长)寄来了2篇论文的复印件,一篇是青木正儿的《"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另一篇是泽田瑞穗的《啸的源流》。福冈大学人文学部的(本文来源于《铜仁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郭晨光[3](2017)在《南北朝多元文化交流中的“梁鼓角横吹曲”》一文中研究指出"梁鼓角横吹曲"是十六国至北魏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后传入南方,由梁、陈两代乐府机关保存。文章从概念辨析入手,正本清源,由具体曲目分析南北诗风的融合,考证曲目所属民族、北乐南传的具体路径以及民间音乐的互动交融等,进而探讨南北朝时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交流。(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谢玄[4](2015)在《唐代卤簿横吹曲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引入横吹曲。到唐代,汉横吹曲已不是胡曲,而成了中国民族音乐,梁鼓角横吹曲大多是南北朝时期汉化或轻微汉化的北狄乐。在唐代,由于梁鼓角横吹曲被用于等级森严的卤簿鼓吹,加上被逐渐"雅"化,唐代卤簿横吹曲逐步走向消亡。(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期刊2015年02期)

王淑梅,于盛庭[5](2014)在《《乐府诗集》“鼓吹”“横吹”曲辞的乐类特征及其乐府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郭茂倩将"鼓吹"与"横吹"从汉鼓吹乐的杂合状态中析出,分别设类,但如何把握鼓吹与横吹乐的区别与联系,郭氏解题未能给出明确答案。如果我们根据出土文献保存的音乐表演信息,借助音乐图像与书面文献资料互证,便不难发现,在乐器的使用上,鼓吹无角,却有鼓、铙和短箫,歌者击铙、鼓为节而歌,构成鼓吹乐的基本特征。横吹则以角、笛为标志性乐器,又有小型节鼓,鼓手或即歌者。值得强调的是,横吹曲虽然源于北狄诸国的马上之乐,但马上奏乐只能算作骑吹的标志,与军乐并无必然联系,亦非鼓吹与横吹的区分标志。尤其是鼓吹与横吹乐自汉以后仍不断发展演化。通过音乐图像还可以看出,乐器使用上的差异所形成的音乐特征才是鼓吹与横吹乐的本质区别,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目前书面文献记述零散不系统的缺憾,对乐府音乐学的研究至关重要。由汉至唐,鼓吹与横吹曲辞在音乐与文学的交织中继续发展,蔚为大观,郭茂倩将其从"鼓吹乐"中分列出来,不仅彰显了两类曲辞的音乐学与文学成就,还昭示出汉唐乐府诗的发展趋势与脉络,具有重要的乐府学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张晶晶[6](2014)在《南朝横吹曲辞中的边塞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前的文学史中,把边塞诗派的形成划分到盛唐时期。这样就会给人一种误解,即只有盛唐时期才有边塞诗。可是,从现在的研究成果来看这种观点已经不成立了。这样只会导致无法全面深入的研究边塞诗发展状况,因此本文认为要对边塞诗进行界定。不仅仅只有唐代存在边塞诗,而且自汉代以来,每个朝代都会有抵御外辱、表现塞外风光、英勇征战的边塞诗歌。可见对边塞诗的界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确定了边塞诗的概念,才能明白边塞诗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本文以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的边塞诗为研究中心,南朝的这些边塞诗绝大多数采用了乐府诗的形式,即为边塞乐府诗,而且很明显多是对汉魏乐府的沿袭拟作。这说明,南朝边塞乐府诗是沿袭了乐府诗的创作传统而来的。在创作的过程中,南朝诗人有了新的审美需求,他们对边塞诗的创作采用了“赋题法”的创作形式,从而丰富了边塞诗的内容和思想,这从一方面促进了南朝边塞乐府的繁盛。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边塞诗在南朝繁盛的原因、思想内容特点、音乐特点及艺术特点,最终要体现的是边塞乐府诗在南朝确立了写作传统并在整个边塞诗史上的承前启后的地位。研究方法是对诗歌作品的研究,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南北朝诗歌来看南朝边塞乐府诗的艺术特点。这些诗歌虽然也具有南朝诗歌绮丽柔媚的特点,但也出现了北方贞刚豪迈的气质。研究成果主要是在南北朝文化交流的情况下,使得南朝诗歌不仅有绮丽柔媚的特点,还有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贞刚之气。在思想内容上所要表现的帝王臣子、边塞将士、征夫闺怨的情感特征。这些特点,为盛唐边塞诗创作提供了经验。而盛唐边塞中出现的,如报国杀敌、边塞风光、闺怨乡思、羁旅苦寒等等,南朝边塞乐府诗中都已出现了。这说明南朝的边塞乐府诗为唐音之始。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音乐方面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域外音乐的东传以及南朝歌舞表演形式对日本的影响。南朝是横吹边塞诗的雏形阶段,虽然边塞乐府诗的创作者数量不多,很少有盛唐边塞诗那样的壮观景象,但是在诗歌内容上,对边塞风物的描写是具有盛唐风貌的。所以说南朝的横吹曲辞中的边塞诗开盛唐边塞诗繁荣之先导,其特殊贡献在于为盛唐边塞诗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4-05-20)

邹联丰[7](2014)在《南北朝横吹曲杂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横吹曲是在中原鼓吹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充分汲取了西域以及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养分。南北朝横吹曲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将边塞征行的内容纳入诗歌的题材范围,从而开辟了唐代边塞诗派。(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4年11期)

谢玄[8](2014)在《横吹曲与横笛发展关系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引入横吹曲和横笛。汉横吹曲已不是胡曲,已成了中国民族音乐。梁鼓角横吹曲大多是汉化的北狄乐,少部分是汉横吹曲的遗存。在唐代,由于横吹曲被用于等级森严的卤簿鼓吹,加上被逐渐“雅”化,唐代横吹曲逐步走向消亡。横笛自汉代引入后,在唐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横吹曲中的“鼓”、“角”不够“雅”,横笛在唐代横吹曲中替代“鼓”、“角”,领衔担当起了无可替代的主角,由此催生了加膜孔的七孔笛的发明,完成了横笛乐器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质的飞跃,其结果就是横吹成了横笛的通名。横吹曲消失了,却奠定横笛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华建铭,汤璟[9](2013)在《梁鼓角横吹曲多为北方民歌原因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乐府诗集》收"梁鼓角横吹曲辞",六十六曲多为北方少数民族民歌,但这些民歌"何以进入南朝乐府"、"为何只见于梁而非东晋、宋、齐叁朝乐府"则是两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结合文献钩沉,从释名、曲辞存佚新造情形、东晋南北朝时南北政权及民间交往、萧梁时期南朝的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考察分析,并认为南北持续的民族交流、萧梁一代特有的人文条件、礼乐文化的政治需要,最终成就了梁乐府在"鼓角横吹曲"中大量收入北方民歌。(本文来源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高胜利[10](2013)在《鼓角横吹曲《洛阳道》曲辞本事考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鼓角横吹曲《洛阳道》曲辞本事以及该曲题的创作缘起当是与潘岳之美有关,其取材于潘岳少年时期游玩洛阳道被掷果满车之风流韵事。有关潘岳年少时的貌美与风流史料中多次出现,南朝文人自然熟悉,后来被萧纲等人写入乐府中,其他文人亦纷纷仿作,遂成星火燎原之势。除此之外,后世的文学创作在题材内容方面也有所扩充,不仅涉及到潘岳等美男子游玩洛阳道之事,而且描写了洛阳城的秀丽景色与风土人情。(本文来源于《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横吹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对本期梵净古典学的5篇稿件,我的心情格外激动,这种激动来自久违了的学术与文化上的感动。本期的核心论题是古典文学文本的音乐史背景问题。什么是啸?这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人绕不开的问题。回顾近现代以来对啸的研究,日本学者起到了先导作用。2000年10月31日,日本奈良女子大学横山弘教授(正仓院博物馆馆长)寄来了2篇论文的复印件,一篇是青木正儿的《"啸"的历史与字义变迁》,另一篇是泽田瑞穗的《啸的源流》。福冈大学人文学部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横吹曲论文参考文献

[1].石雅梅,许云和.梁鼓角横吹曲中的汉魏古辞[J].铜仁学院学报.2018

[2].范子烨.啸、舌头琴与梁鼓角横吹曲:古典文本的音乐史背景[J].铜仁学院学报.2018

[3].郭晨光.南北朝多元文化交流中的“梁鼓角横吹曲”[J].民族文学研究.2017

[4].谢玄.唐代卤簿横吹曲考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5

[5].王淑梅,于盛庭.《乐府诗集》“鼓吹”“横吹”曲辞的乐类特征及其乐府学意义[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6].张晶晶.南朝横吹曲辞中的边塞诗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7].邹联丰.南北朝横吹曲杂谈[J].兰台世界.2014

[8].谢玄.横吹曲与横笛发展关系考[D].南京师范大学.2014

[9].华建铭,汤璟.梁鼓角横吹曲多为北方民歌原因探微[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

[10].高胜利.鼓角横吹曲《洛阳道》曲辞本事考证[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3 吹笛乐伎-高193厘米,宽102厘米刀-铜削刀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宋代奏乐图中的竹笛附表全国林业科教片统计(1979~1986)(1)附表全国林业科教片统计(1979~1986)(2)

标签:;  ;  ;  ;  ;  ;  ;  

横吹曲论文_石雅梅,许云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