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感知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感知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是认知的开端。而学生掌握知识是从对教材的感知开始。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教材感知得越充分,越全面,才能形成更为清晰的表象和概念,为下阶段的理解教材打下基础。

〔关键词〕感知实施语文教学

1如何感知

1.1发掘主旨。许多文章主旨鲜明,因此像此类文章我们就可以以主旨作突破口,导入课文。这可使我们学此类文章时,能迅速把握文章主旨,从而对作者围绕主旨展开论述的内容更易于理解。同时在对展开论述的各部分内容进行理解后能更深一层次的把握文章的主旨。像许多以题目作论点,或开篇就开门见山亮出自己观点的议论文,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此外有些散文也可以通过找“文眼”导入课文。

1.2熟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学习一片课文,起初对它是不甚了解的,但当我们多个三五遍之后,当我们把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都解决了之后,这篇课文就会迅速的熔融到我们旧有的知识结构中去。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当外界的各种信息进入大脑,只有同人脑已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应,才能引起人脑的积极反应,才能把那些深浅适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而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充实,原先的智能结构就在发展中不断演变成新的整体。所以,只有当我们熟读一篇课文之后,我们的大脑才会在旧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积极的对课文进行分析、理解。

1.3重视诵读。诵读即为有声之读,它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读者与文本的情感“交融”。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不仅如此,对于文章的精美语言,也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真正感受其艺术魅力;对于各种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也只有依靠抑扬顿挫、轻重疾徐的反复诵读,才能瓜熟蒂落,自然生成。因此,整体感知课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必须把诵读放在首要位置。

1.4辨别文体。鲁迅先生曾经讲过:“分类有益于揣摩文章。”这就是说,体裁往往界定了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因此,从辨别文体入手,即根据其特点和规律明确某一体裁的基本结构模式,就可以迅速而准确地弄清文章的基本框架和内容要点,强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比如议论文,根据其“三段式”结构,就可以采取相应而有效的方法。再如散文,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是由景及情。要理解文中的“景”,就必须抓住特征、观察点、角度、顺序。要把握作者的“情”,就要从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个方面来完成。间接抒情离不开想象联想、渲染衬托,直接抒情则必须抓住文中的议论。由此可见,辨体既能根据不同体裁选用相应的阅读方法,又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要点,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1.5探寻思路。思路是文章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维轨迹。一条长长的轨迹,需要通过对全文的整体感知才能把握。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因此,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教师要能组织学生挑选出最能体现文章结构的词语,穿成网络,连成提纲,理清思路,进而把握全文内容。

2要寻找感知对象的新异点

新颖奇特的对象,好比在平静的课堂内突然有人大声讲话,促使人脑神经系统突然兴奋起来,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注意力。一位老师在执教《故乡》一文之前,先经过分析、比较,综合了五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回乡途中的“我”;关于闰土;关于杨二嫂;关于水生和宏儿;离乡途中的“我”。这五个问题的中心是人物。以分析人物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恰恰符合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的小说的特点。这样对人物形式来进行感知,突破常态为学生设置奇特的思维新异点,也符合了学生注意上的好奇心。

3要明确注意的指向性

注意的指向性就是指在某一个瞬间,运用相应的感官(视觉或听觉)注意特定的对象(细节)。首先,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的视觉、听觉有主有从。语文能力的培养主要有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对于课堂中学生要感知的对象,尽量避免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负担同强度的任务。如一堂以听为主的课,老师就不能又布置学生在听的同时注意并记录当时情景。其次,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感知注意的“焦点”。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自动摒弃不必要的信息而摄取有意义的对象的意识。电影电视就有许多镜头采用这种处理办法,即画面上,当一个角色讲话时,他的像就清晰,其他角色进行模糊处理;当其他角色讲话时,模糊图像转为清晰先前讲话的角色图像由清晰转为模糊。在语文教学中亦可采用类似手段,调整焦距,将重点、难点调成感知对象的“焦点”。新编初中语文教材大增了文言文的阅读,这就要求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感知课文大意。如《卖油翁》一文,可将所记叙的事件作“焦点”通过了解陈尧咨射箭、卖油翁酌油的结果经过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而《宋定伯捉鬼》一文,则可通过让学生综合层意来感知课文大意。在语文教学中,感知对象与背景间的对比度、对象的新异点和指向性事激起学生注意的三个要素。语文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去感知课文,或加大对比度,或突出新异点,或明确指向性,或三者并用,使语文教学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教材感知得越充分,越全面,才能形成更为清晰的表象和概念,为下阶段的理解教材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青县职教中心

标签:;  ;  ;  

感知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