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汽温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建模,系统,矩阵,粒子,多变,机组,温度。
汽温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孙明,董泽[1](2019)在《二次再热机组汽温系统的串级自抗扰预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适应当前和未来新能源电力规模化接入电网,火电机组的深度调峰对过热汽温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常规的串级PID控制方案很难取得满意的控制品质。因此,提出一种动态矩阵控制与自抗扰控制相结合的串级自抗扰预测控制策略,为了克服控制量等不确定性扰动因素以及补偿时滞环节,副回路采用适应于快过程且能对扰动实时估计与补偿的离散型预估自抗扰控制器控制;为了增强系统的设定值跟踪能力和鲁棒性,主回路采用适应于慢过程的动态矩阵控制。以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的汽温模型为仿真对象,各项性能指标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串级控制,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更加优良的设定值跟踪、抗扰动和鲁棒性等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陈德民,顾红艳,张东东,安银敏[2](2019)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汽温系统的自抗扰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循环流化床汽温系统存在大滞后、大延迟、多时变、非线性等诸多问题,针对含时滞的回路,实施自抗扰控制,设计循环流化床锅炉(CFBB)串级汽温自抗扰控制系统,利用新型自抗扰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优化控制器参数,进行跟踪实验、扰动实验和鲁棒性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技术能够使CFBB汽温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改善,过渡过程更加平稳,系统输出几乎没有超调,调节时间缩短,并且自抗扰控制器对被控对象参数变化有较好的性能鲁棒性。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汽温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李晓[3](2019)在《超临界机组汽温系统复合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被控对象建模、仿真及动态特性研究是过程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只有清楚地了解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才可能设计出性能优良的控制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超临界机组已成为电网的主力机组,与汽包炉机组相比,其汽温系统更加复杂、控制难度更大。如何建立较为精确、实用的超临界机组汽温系统模型已成为近些年热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国电某电厂1000MW超临界机组为研究对象,研究汽温系统的复合建模方法。力图建立一个物理意义明确、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汽温系统动态特性的复合模型。将汽温系统分为过热器、再热器和喷水减温器叁个典型对象,分别建立其动态模型。首先,建立研究对象的机理模型,并确定模型的结构、待辨识系数以及影响模型输出参数的过程变量;然后,建立用于确定机理模型系数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现场数据采用同时扰动随机逼近(SPSA)算法确定神经网络的权值;最后,由对象的机理模型和用于计算机理模型系数的神经网络模型组成汽温系统复合模型,采取不同时间段、不同工况下的现场数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汽温系统复合模型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各种运行工况下,其动态特性与实际机组较为接近,模型物理意义明确、适用范围大。采用SPSA算法可以让复合模型训练过程很好地收敛,特别适用于采用机理模型作为主模型、采用神经网络模型作为系数模型的这类复合模型。(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9-03-01)
李长青,张德龙,董泽[4](2018)在《主汽温系统线性自抗扰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主汽温系统具有多扰动、大迟延、非线性等特点,提出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器(ADRC)的改进型控制方案。同时,采用经验公式法估算PID控制器初始值,以PID参数值计算自抗扰控制器参数初始值,确定人群搜索算法的寻优阈值;以偏差和控制量的加权构成目标函数,通过优化寻得最优控制器参数。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自抗扰控制器的主汽温控制系统,控制效果更好,无论对设定值的跟踪能力,还是控制量的调节能力,都具有很好的快速性、鲁棒性,抗干扰能力尤为突出,具有很强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08期)
沈赫男,张凤南,吕正鑫[5](2018)在《基于现场数据的主汽温系统模型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主汽温是机组考核的一个重要参数,建立主汽温系统的模型,有利于主汽温系统控制方案的设计和控制器参数的优化,通过挖掘潍坊电厂2#机组主气温系统的历史运行数据,总结了数据选取经验并提出了数据"预处理"的理论方法,介绍了闭环辨识的结构,并采用智能辨识算法对主汽温系统模型的进行建立与验证,分别建立了主汽温系统的导前区与惰性区模型,得到与理论分析一致的模型,并验证闭环建模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为更好设计主汽温系统的控制方案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06期)
侯晓宁[6](2018)在《基于现场数据和主元分析的主汽温系统多变量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主汽温系统具有的多变量、强耦合的特点,采集大量现场运行数据,利用主元分析原理,从影响主汽温的11个过程变量中提取5个主要变量,作为模型输入,同时,将机理建模、试验建模和智能优化算法建模相结合,利用现场数据建立主汽温系统多入单出的多变量模型,解决了在生产现场不允许或没有条件进行大范围频繁阶跃扰动试验的问题,克服了多变量智能寻优时,初始值范围和模型结构不确定的困难,建立出可以用于主汽温系统控制研究的多变量模型。(本文来源于《华电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陈建国,吕正鑫,张凤南[7](2018)在《含可调积分的模糊控制在主汽温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规PID对于火电厂主汽温系统这种大迟延对象控制效果较差,难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模糊控制对于多干扰、多变对象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是缺乏自适应能力使其无法单独用于主汽温控制。为此提出了一种带积分作用的模糊控制,通过增加设定值和实际值偏差的积分作用改进常规模糊控制缺乏自适应能力的特点,并进行了阶跃扰动实验,和常规PID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带积分作用的模糊控制有更好的控制效果,使用最大隶属度法和加权平均法解模糊化,对比表明,在模糊集的隶属度函数对称时,加权平均法优于最大隶属度法;积分常数对算法影响较大,提出一种具有自适应作用的函数确定积分系数,达到了更好的控制效果,说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改进方法。并将该算法投入电厂使用,达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05期)
刘淼,韩璞,张婷[8](2018)在《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系统模型辨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结构的复杂,使得再热汽温系统动态特性与一次再热机组差异较大,这也使得机组稳定运行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建立精度良好的再热汽温模型对优化控制策略的制定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国电泰州3#100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运行历史数据,采用最大信息系数对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用子空间跟踪主元递推算法分析不同时刻影响再热汽温系统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子空间辨识算法,得到了再热汽温系统的滚动多变量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滚动递推辨识方法得到的滚动多变量模型能够反映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的热工动态特性,可用于再热汽温系统的优化控制的研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05期)
李晓伟[9](2018)在《具有执行机构饱和约束的过热汽温系统预测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热蒸汽温度的控制效果对火电机组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有着重要影响。其被控对象具有的大迟延、大惯性、多扰动以及时变等特点令传统控制方法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此外,忽略减温水阀门(执行机构)存在的饱和约束而设计的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时通常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系统崩溃的现象。为此,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串级DMC-DMC过热蒸汽温度控制方案。该方案的设计过程分为两步:串级DMC-PID控制系统设计和串级DMC-DMC控制系统设计:第一步:针对过热蒸汽温度被控对象的大迟延、大惯性、多扰动以及时变等特点,采用传统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的串级结构,充分利用其内回路能快速消除扰动、提高系统工作频率的优点,在保留内回路PID控制器的前提下,进行了外回路DMC控制器设计。仿真研究表明串级DMC-PID控制相较于串级PID-PID控制具有更好的给定值跟随能力、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但是串级DMC-PID方案无法处理执行机构饱和约束问题。第二步:为了处理执行机构的饱和约束,针对动态规划、二次规划、非线性规划等约束处理方法存在着计算量大、不适用于实时控制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转变目标函数,将约束问题转变为线性规划问题。然后在保持串级DMC-PID控制系统外回路控制器不变的前提下,将线性约束处理方式和DMC控制方法结合,设计出了内回路DMC控制器,取代串级DMC-PID控制系统的内回路PID控制器。将该控制方案应用于具有执行机构饱和约束的过热汽温系统中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03-01)
田瑶[10](2018)在《基于历史数据的再热汽温系统建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机组运行过程中,为保证安全高效的机组运行环境,维持再热汽温在一定范围之内是一个重要环节。而随着高参数直流型锅炉的普及,其明显的大滞后现象使控制难度进一步增加,在实际运行中很难得到满意的控制品质。对于再热汽温系统而言,提升控制品质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从建立模型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建立基于实际机组运行过程的较为精准的模型。模型的准确性对系统控制作用有重大的影响,所建立模型不符合实际运行状况时会使系统控制产生较大偏差,从而导致汽温偏离维持范围。本文基于现场运行的历史数据对再热汽温系统进行建模,同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与有效性。(2)依据再热汽温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建模提前进行控制调节。再热汽温对象的滞后性使其控制过程变得复杂,故可依据汽温的变化趋势对其提前进行调节,实现预先控制,从而缓解大滞后所带来的控制效果滞后现象。本文采用基于支撑向量机回归模型算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对再热汽温系统进行短期预测建模,根据再热汽温影响因素的变化建立预测模型,实现短期的再热汽温预测。通过本文提供的再热汽温系统的多种建模方法可知,基于历史数据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系统辨识所建模型能够很好的适应现场工况,对再热汽温系统的现场控制提供了参考。同时,采用先进智能算法对再热汽温进行预测是提升控制品质的重要手段,根据现场运行数据预测再热汽温的变化趋势,提前进行控制调节,对机组的现场运行具有指导意义,使得再热汽温的控制品质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03-01)
汽温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循环流化床汽温系统存在大滞后、大延迟、多时变、非线性等诸多问题,针对含时滞的回路,实施自抗扰控制,设计循环流化床锅炉(CFBB)串级汽温自抗扰控制系统,利用新型自抗扰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优化控制器参数,进行跟踪实验、扰动实验和鲁棒性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控制技术能够使CFBB汽温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得到改善,过渡过程更加平稳,系统输出几乎没有超调,调节时间缩短,并且自抗扰控制器对被控对象参数变化有较好的性能鲁棒性。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汽温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提供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汽温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孙明,董泽.二次再热机组汽温系统的串级自抗扰预测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2].陈德民,顾红艳,张东东,安银敏.循环流化床锅炉汽温系统的自抗扰控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晓.超临界机组汽温系统复合建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
[4].李长青,张德龙,董泽.主汽温系统线性自抗扰优化控制[J].计算机仿真.2018
[5].沈赫男,张凤南,吕正鑫.基于现场数据的主汽温系统模型辨识[J].计算机仿真.2018
[6].侯晓宁.基于现场数据和主元分析的主汽温系统多变量建模[J].华电技术.2018
[7].陈建国,吕正鑫,张凤南.含可调积分的模糊控制在主汽温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18
[8].刘淼,韩璞,张婷.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再热汽温系统模型辨识[J].计算机仿真.2018
[9].李晓伟.具有执行机构饱和约束的过热汽温系统预测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
[10].田瑶.基于历史数据的再热汽温系统建模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