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106
摘要:“医学营养学”是医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与社会应用性。当代,随着营养学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新要求,该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已不能全面满足高等教育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本文主要对高校开设营养学课程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校教学;营养学课程;改革实践
引言
一门课程教什么是具有方向性的战略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必须首先考虑教什么,然后才是考虑如何教的问题。本文结合“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实践,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入手,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讨。
一、营养学知识的重要性
健康,是现代人最大的需求。众所周知,医学在治疗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像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却越来越高,且不断趋于年轻化。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而现代医学更注重的是治已病,而不是治未病。所以即使医学再怎么发展,治疗疾病的手段再怎么高超,始终无法防止人们不生病、少生病。其实,“治未病”预防疾病才是最好的获得健康的途径。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食物营养成分在机体里分布、运输、消化、代谢等方面的一门学科。营养学,不仅包括食物进入机体内的变化,还包括指导人们如何选择食物以保障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与繁殖。所以营养学除了有其生物学意义外,还有其社会经济意义。
二、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1、教材和参考书的选择
教材和参考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也是深化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材的偏写确认是课程建设成熟的标志。目前,食品营养学教材大多教材只介绍了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而对营养过多症则没有相应的介绍,营养素功能的生物学机理介绍不够,缺乏理论深度,不利于学生理解。笔者选用吴翠珍主编的《医学营养学》为教材,该教材结合食品营养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病理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前沿进展,简明扼要而系统地介绍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每种营养的功能及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该教材的优点在于对营养素功能的生物学机理进行了深入地介绍,辩证地讨论了营养素的应用,同时对与营养有关的常见疾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增加了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广的功能性食品,包括多酚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左旋肉碱、茶碱、茶氨酸、二十八烷醇、脑白金、卵磷脂、DHA、EPA、花生四烯酸、亚麻酸、大豆多肽、透明质酸、大豆异黄酮、植物多糖等功能性食品的功能原理和应用。教材内容全面系统,能满足食品营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的需要。
2、构建专业知识结构,提炼研究方法,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虽有多个章节,但整体上每门课程都有其科学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教师要善于挖掘与研究,把这些贯穿于教材各章节中的基础共性元素提炼出来并展示给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基础知识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找出教学内容各章节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掌握学科中具有共性思维特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理论思想,建立完整而系统的知识结构,养成良好学科思维习惯。基于此,教师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要始终贯穿一个思路,就是如何把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加工”过程(营养)向体外过程(加工)转移?提炼的思考问题要综合考虑营养物质在这2个方面的不同、影响因素及如何联系等。如对有关人群中的乳糖不耐症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乳糖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及其机理,启发学生怎样才能把这一体内过程“拿”到体外的生产中来生产低乳糖乳制品,让学生充分理解食品营养与加工的关系。又如,根据中链脂肪酸在体内消化吸收的特点,引导学生仍然是从体内、体外两方面入手,思考如何研发适于脂类代谢困难特定人群的保健食品。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且带有课程学习方法性的授课内容,提高了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课程的魅力,深受学生的欢迎。
3、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研究对象的脉络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教师在“医学营养学”教学内容设置方面,纵向遵循“供-求-平衡”主轴布局。“供”即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及其特点,“求”即各类人群营养需求及其特点,“平衡”即在全面了解供求矛盾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达到解决供求矛盾的目的。其次,在主轴链的每一个点位上,横向都采取了递增展开的方式,如围绕“供”,将教学内容依次分为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及其特点、食物营养价值评定、影响食物营养价值的因素、食物营养价值改进途径、常见疾病的营养等5个部分进行讲授,这是一个使学生从对食物营养价值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到知其必然的一种布局思考。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以“供-求-平衡”为主轴,结合各点层层展开布局,具有课程特色,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营养学课程的知识体系。
当今社会提倡创新,要求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深挖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意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血糖生成指数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米与荞麦同是碳水化合物,它们的单位能值相同,但影响人体血糖水平的能力却不同呢?与之相关的因素及其规律是什么?教师还应重点阐述了血糖生成指数提出的背景及其历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维火花。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经常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如引导学生思考在卤素族中,为什么氟、氯、碘均为人体需要的元素,而位置居中的溴却不是呢?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表明在教学内容上多设疑问,对启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发散思考和创新意识都会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今后的医学营养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究中,各位研究者在阐述观点的同时并辅以教学案例,说明具体做法,以增强其可操作性和内容丰富性;在医学营养学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知识内容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医学营养学教学改革研究的道路上,目光要远大,兼顾国内与国外优良的教改方式,取精华,去糟粕,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参考文献:
[1]张涛.论食品营养学教学经验心得[J].学理论.2015(26)
[2]赵永敢.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5(23)
[3]王莉,高平.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5(30)
[4]熊祥玲,周岚,曾建明,黄海斌.某医学院不同专业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05)
[5]付萍,张坚,王春荣,满青青,张帆,杨晓光.不同经济类别地区老年人群膳食结构与营养相关疾病特征[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8(02)
[6]黄永真.宜春学院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