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切除术治疗儿童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观察

边缘切除术治疗儿童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观察

一、边缘切除术治疗少儿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彦杰,宋勇,陈裕聪,王俊林[1](2021)在《刮除联合敞开术治疗颌骨经典型成釉细胞瘤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刮除联合敞开术治疗颌骨经典型成釉细胞瘤的可行性,为改进经典型成釉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柳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至2019年收治的22例经典型成釉细胞瘤患者,采取刮除联合敞开术治疗,术后每月随访,复查曲面体层片面观察骨质恢复情况及有无复发。结果 22例患者术中均能完全刮除肿物,未发生病理性骨折,术后未发生伤口感染。术后经过1~3年的追踪观察,19名患者原肿瘤区骨质恢复良好,未见复发;3例患者复发,行第二次刮除联合敞开术,原肿瘤区骨质恢复良好,随访12个月未见肿物复发;8例患者术后1年行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结论刮除联合敞开术治疗颌骨经典型成釉细胞瘤是一种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张林娜[2](2021)在《485例颌骨囊肿临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按照最新2017年WHO颌骨囊肿病理分类,统计分析本院近五年来收治485例的颌骨囊肿的病理类型、发病特点、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对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借鉴及指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颌骨囊肿病例485例,统计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治疗方式,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记录预后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疾病发生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在本研究的485例病例资料中,最常见者为根尖囊肿(62.06%),其次为含牙囊肿(27.01%),第三为角化囊肿(5.98%)。男女比为1.30:1,患者年龄范围6~84岁,平均年龄(41.14±19.48)岁,高发年龄段为40~49岁,占19.97%,单发性病变占95.62%,病变最常见的部位为上颌前牙区,其次为下颌后牙区,其中根尖囊肿和含牙囊肿最多见于上颌前牙区,角化囊肿最多见于下颌后牙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局部膨隆伴疼痛不适症状,其次表现为无痛性膨隆。颌骨囊肿的手术治疗方式最多采用囊肿刮治,其次为开窗减压术(包括开窗后二期刮治术)及颌骨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随访445例,随访率91.75%,复发23例,复发率5.17%,其中包括根尖囊肿复发17例,含牙囊肿复发1例,角化囊肿复发5例,其他类型囊肿术后未见复发。结论:1.颌骨囊肿发生具有性别差异,多发生于男性,发病年龄范围较广泛,中年期为高峰期;2.颌骨囊肿多为单发性病变,具有部位差异,上颌多于下颌,最好发于上颌骨前牙区,其次为下颌骨后牙区,不同类型的囊肿有各自特定的好发部位;3.颌骨囊肿的临床表现多样,炎症性囊肿一般出现明显感染等不适症状,发育性囊肿多隐匿,常表现为局部无症状性膨隆;4.颌骨囊肿手术治疗方法多样,刮治术为最常用的方式,其次为开窗减压术,不同的治疗方式其愈后存在差异,开窗减压术术后复发率低于单纯的刮治术;不同病理类型其愈后也存在差异,角化囊肿术后复发率高于其他类型囊肿。

涂育文[3](2020)在《颌骨囊肿邻近牙齿行根管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比较颌骨囊肿邻近牙齿牙髓活力在手术前后的变化,以及颌骨囊肿邻近牙齿根尖至囊肿的最短距离与牙髓活力变化的关系,从而为颌骨囊肿邻近牙齿术前是否需要行根管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8年01月至2019年06月期间,弋矶山医院收治的并于弋矶山医院同一组医师进行的颌骨囊肿刮治手术的50例颌骨囊肿患者,在CBCT三维扫描图像上,利用系统自带的测量软件测量颌骨囊肿邻近牙齿的根尖至囊肿的最短距离,根据最短距离分为A(0-1mm)、B(1-2mm)两组,应用牙髓电活力测试仪检测颌骨囊肿邻近牙齿术前3天及行刮治手术后半年的牙髓活力数值,计算术前与术后牙髓活力的差值,将A、B两组牙髓活力差值及牙髓活力差值与根尖至囊肿的最短距离的关系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AB两组的牙髓活力差值统计结果显示P<0.05,按a=0.05的检验水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AB两组的牙髓活力差值不同,A组的牙髓活力差值大于B组的牙髓活力差值。2、颌骨囊肿邻近牙齿根尖至囊肿的最短距离与该牙齿术前3天及术后半年测得的牙髓活力差值之间运用线性相关分析,计算相关系数值r=-0.3711,统计结果为P<0.01,按a=0.05的检验水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可认为颌骨囊肿邻近牙齿根尖至囊肿的最短距离与该牙齿术前3天及术后半年测得的牙髓活力的差值之间呈负相关。3、将术前术后测得的牙髓活力差值大于20记为活力显着降低,A组相较于B组、上颌骨囊肿相较于下颌骨囊肿、50岁之后相较于50岁之前牙髓活力显着降低率明显更高。结论:1、颌骨囊肿邻近牙齿根尖至囊肿的最短距离<1.0mm时建议术前行根管治疗;2、颌骨囊肿邻近牙齿根尖至囊肿的最短距离在1-2mm之间时,根据患者年龄及囊肿部位综合考虑:若患者年龄大于50岁或者囊肿部位为上颌骨建议术前行根管治疗。

王凌[4](2020)在《腓骨—种植体功能性重建下颌骨与常规种植的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技术指导单层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配合后期种植技术修复牙列缺损和常规颌骨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CAD/CAM技术指导下腓骨-种植体功能性修复下颌骨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组:选择2015年—2017年就诊于阜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的5例下颌骨肿瘤导致下颌骨缺损的患者,年龄2666岁,平均年龄41.60岁,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4例,下颌牙龈癌1例。对5例因下颌骨肿瘤需要下颌骨大范围截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利用CAD/CAM技术,模拟病变下颌骨截除和设计最佳腓骨区重建下颌骨缺损,在计算机设计中插入种植体植入的概念,最大限度利用腓骨的自然宽度恢复下颌骨高度,为后期种植修复牙列缺损创造有利的骨性条件,结合快速成型技术(RP),打印出术前、术后实体模型和手术导板,并在重建后的实体模型上预成形重建钛板,截取腓骨在不断蒂的状态下精准塑形并分段固定。腓骨移植成功一年后在拆除重建钛板的同期植入种植体,4-6个月复查CT,确认种植体骨结合理想后,设计带卫生桥的个性化联冠修复完成牙列重建,共22颗种植体。对照组:筛选于2017-2018年就诊阜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因牙列缺损行种植义齿修复的6例患者,均为多牙缺失的种植联冠设计。年龄29-60岁,平均年龄40.83岁,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共23颗种植体。嘱患者定期复诊,记录并统计两组病例修复完成当天和复诊后的相关资料,资料包括种植修复义齿的冠-根比(crowntoimplantratio,C/I),咀嚼效率,种植体周围牙周健康情况: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以及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marginal bone loss,MBL)的变化值,采用SPSS18.0分析两组数据,分析在CAD/CAD技术指导下单层血管化腓骨瓣配合种植技术功能性修复下颌骨在功能恢复和临床推广上有无指导意义。结果:1腓骨瓣种植组PI记分0分占比(86.4%)、1分占比(13.6%),BI记分0分占比(77.3%)、1分占比(22.7%),相较与对照组牙菌斑出现频次以及牙龈炎症出现比率稍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颌骨种植23颗种植体C/I均数(1.21±0.34),明显低于实验组均数(1.75±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水平MBL半年及一年的变化量为(0.3205±0.31)、(0.4659±0.1081),均数较对照组稍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腓骨种植后咀嚼效率检测结果为(51.43±2.5),相较与对照组(63.79±2.501)明显不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层腓骨种植患者的种植体冠根比大于常规颌骨种植者。2、在口腔卫生维护良好的情况下牙菌斑指数和出血指数在腓骨种植也能得到较好的控制。3、下颌骨大范围缺损通过腓骨瓣移植及后期种植修复尚能恢复部分咀嚼功能,但是相对正常颌骨种植,其咀嚼效率相对欠缺。4、腓骨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与颌骨种植骨吸收无明显区别。5、单层腓骨种植修复冠根比较高,但是对腓骨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无加速骨吸收的影响。

陈云云[5](2019)在《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开窗减压术对不同类型颌骨囊性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探讨影响囊性病变愈合的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首诊、有完整临床病历资料,并经过开窗减压术治疗的住院病例82例。这些病例的病理诊断结果均为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包括根端囊肿(radicular cyst,RC)36例、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DC)18例、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8例、单囊性成釉细胞瘤(unicystic ameloblastoma,UAB)20例。82例患者均行开窗减压术,联合佩戴囊肿塞治器进行治疗,术后按时复诊,对术前、术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通过曲面断层片测定开窗减压术前及术后四种类型囊性病变的面积,计算根端囊肿组、含牙囊肿组、牙源性角化囊肿组、单囊性成釉细胞瘤组的囊腔缩小速度,分析患者年龄、病变初始大小、病理类型与缩小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4种囊性病变经开窗减压术治疗后囊腔面积减小百分比分别为RC组71.4%±14.5%,DC组65.0%±18.6%,OKC组70.6%±13.3%,UAB组60.7%±16.3%,4组病变囊腔面积减小百分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5.974,P=0.113)。在RC组(r=–0.603,P<0.001)中,患者年龄与囊性病变囊腔相对缩小速度的相关性显着;在RC组(r=0.574,P=0.002)、DC组(r=0.831,P<0.001)、OKC组(r=0.810,P=0.015)、UAB组(r=0.559,P=0.010),4组囊性病变囊腔初始面积与囊腔面积绝对缩小速度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在UAB组(r=0.480,P=0.032)中,囊腔初始面积与囊腔面积相对缩小速度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患者年龄和初始囊腔大小可能对颌骨的愈合速度有影响,但对不同病理类型的颌骨囊性病变的开窗,其疗效无明显差异。

赵怡芳,刘冰[6](2019)在《颌骨囊性病受累牙处理的现代策略》文中认为颌骨囊肿及部分囊性肿瘤持续生长,可造成面部畸形,牙萌出障碍、松动移位,咬合关系紊乱等。牙髓活力丧失的根尖周囊肿的病源牙,常采用根管治疗术或囊肿刮除术中拔除。而牙源性发育性囊肿或囊性肿瘤累及的健康牙,尤其是牙根突入病变内时如何处理,保留或是术中拔除,何时根管治疗,是否行根尖切除等,尚无一致的意见。对于牙源性发育性囊肿内的阻生牙,根据患者年龄、牙的发育阶段、深度与角度,以及病变部位与大小等,有多种不同处理方式,如袋形术、刮除术中牙拔除或截冠术等。本文复习近年的文献,并结合作者的经验,介绍颌骨囊性病变受累牙处理的现代理念与方法。

薛娇[7](2018)在《核糖体蛋白L29在牙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附20例临床病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核糖体蛋白L29(RPL29)在人牙龈鳞状细胞癌(G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牙龈癌50例,收集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牙龈组织,以及21例舌癌肿瘤组织,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RPL2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RPL29在牙龈癌的不同临床T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之间表达的差异,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RPL29在牙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6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9.05%,且在正常牙龈组织中不表达(阳性率0%),其表达有显着差异(P<0.05)。RPL29的阳性表达分别与牙龈癌的不同临床T分期及病理分级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RPL29在T1、T2、T3+T4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82%(9/11)、86.67%(26/30)、66.67%(6/9),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高分化牙龈癌(36例)与较低分化牙龈癌(14例)中的RPL29阳性率分别为77.78%(28/36)、92.86%(13/14),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RPL29阳性率100%(15/15),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74.29%(26/35),RPL29的表达在牙龈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L29表达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有无吸烟、饮酒史等独立分组中无显着差异(P>0.05)。RPL29在舌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5.7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1.11%,且RPL29的表达在舌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表达情况与牙龈癌基本相似。结论:(1)RPL29在牙龈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在正常牙龈组织中不表达,提示RPL29可能是牙龈鳞状细胞癌的促进因子,可以作为检测牙龈鳞状细胞癌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2)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牙龈鳞状细胞癌中RPL29均阳性表达,RPL29表达阴性的牙龈鳞状细胞癌均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提示RPL29与牙龈鳞状细胞癌是否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相关。(3)RPL29的表达与牙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发生部位、临床T分期及病理分级等均无关。(4)RPL29在舌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是否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相关,与牙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相似,提示RPL29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澈力格尔[8](2018)在《开窗减压术治疗成釉细胞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成釉细胞瘤(Ameloblstoma,AM)是一种牙源性肿瘤,占头颈部肿瘤的1%左右[1]。成釉细胞瘤大多数发生于颌骨内且常常发生于下颌磨牙区,时常导致颌骨的膨大和面部的变形[2]。该肿瘤内主要含成釉器样结构,但无釉质或其他牙体硬组织形成。病理上虽属良性肿瘤,但临床上这种肿瘤的生长仍具有局部侵袭性,且术后复发率较高,也有恶变、甚至远处转移的少许报道[3]。因此成釉细胞瘤虽属于良性病变,因其高的复发率又具有侵袭性,经常被称为“临界瘤”。1879年Falkson最先描述此病,并由Churchill于1929年将其正式命名为成釉细胞瘤。WHO根据病理表现的不同将其分为了实性/多囊型、骨外/外周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和单囊型等四型。传统治疗颌骨肿物的方法是摘除肿物,行根治性治疗。但这种方法对患者的创伤极大,尤其对于那些囊肿面积较大,骨质缺损破坏已经濒临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患者,根治性手术带来的是直接对患者的咀嚼、咬合等功能的影响,同时对患者的面容影响较大。对于仍处于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而言,根治性摘除手术对后续的生长发育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开窗减压术作为一种最新兴起的颌骨囊肿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它不只是治疗了颌骨的病灶,还为患者更多的保留了颌骨组织;减轻了术后的畸形,更为患者群体减轻了经济负担。本研究选取了2010年8月2017年9月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临床随访及病理资料完整,采用开窗减压术治疗成釉细胞瘤的9名患者资料,对比其术前影像资料及术后一年复查时影像学图片,根据测量曲面断层中囊肿最大径的改变情况来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取其第一次开窗减压手术与第二次开窗减压术(或根治性手术)中取到组织病理蜡块分别进行HE染色及Ki-67,PCNA和CAV-1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应用ImagePro Plus软件获取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行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经过最短5个月时长,最长47个月时长的随访跟踪,收集患者影像学检查资料(曲面断层及颌骨CT)及病理蜡块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资料,对比影像中病变区域面积的缩小情况与开窗减压治疗成釉细胞瘤预后之间进行关联。研究结果显示:6例开窗减压治疗效果好的患者其第一次开窗时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量较第二次开窗时取出组织中相关蛋白表达量明显改变(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囊腔面积逐步缩小,囊肿周围可见新骨形成及骨质的改建影像出现。而3例开窗效果不好的患者第一次开窗时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量较开窗有效后组织中相关蛋白表达量无明显改变(p>0.05),影响学检查结果显示,经过12个月的开窗减压治疗后囊腔面积仍无无明显缩小。结论:一、开窗减压术是治疗成釉细胞瘤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手术过程简单,疗效好,复发率低。二、开窗减压治疗后囊腔内外压力的改变,导致了囊肿微环境的改变,促进了囊腔周围组织的增生。三、开窗减压治疗后囊腔内外压力的改变,降低了Ki-67和PCNA的表达,升高了CAV-1蛋白的表达,因而降低了成釉细胞瘤侵袭性,因而改善了预后。

车银富[9](2018)在《开窗减压术在不同颌骨囊性病变中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颌骨囊性病变在口腔颌面部较为常见,由于发病早期通常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患者不易察觉,往往当病变发展累及重要组织结构或引起面部畸形时患者才来就诊,此时,病变范围通常较大,骨质破坏较为严重。目前,开窗减压术作为一种保守治疗的手术方式,由于手术简单,创伤小,术后病变愈合良好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关注。本研究透过收集开窗减压术患者的病变资料,对含牙囊肿、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和单囊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术后愈合效果及影响病变愈合的因素进行观测分析,为今后相关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兰大一院从2014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30名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患者,包括5例含牙囊肿、13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和12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均行开窗减压术,术后佩戴囊肿塞进行治疗,对术前、术后患者的CBCT进行分析。结果:三种颌骨囊性病变的相对缩小面积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含牙囊肿(r=0.124,P=0.843),牙源性角化囊性瘤(r=0.634,P=0.002),单囊型成釉细胞瘤(r=0.726,P=0.008)。含牙囊肿(10.77%/month)与牙源性角化囊性肿瘤(5.59%/month)和单囊型成釉细胞瘤(5.52%/month)的相对愈合速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源性角化囊性瘤(r=0.787,P=0.001)和单囊型成釉细胞瘤(r=0.766,P=0.004)的绝对缩小速度与原始囊腔大小均有显着相关性;成釉细胞瘤(r=-0.629,P=0.028)的相对缩小速度与患者年龄相关性显着。结论:开窗减压术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后含牙囊肿比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和单囊型成釉细胞瘤的愈合速度要快;患者年龄和原始囊腔大小对囊肿的愈合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含牙囊肿而言,开窗减压术后8个月为Ⅱ期刮治手术的最佳时机,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为15个月,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为11个月。

卢爽,佘小伟,童成慧,姜凡,邓末宏[10](2018)在《保留下颌骨下缘的成釉细胞瘤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评估保留下颌骨下缘的成釉细胞瘤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采用保留下颌骨下缘,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术后追踪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术后面型无明显改变,移植骨与下颌骨结合良好,未出现病理性骨折,下颌骨高度恢复良好;坚持追踪随访,无复发;术后采用活动义齿或种植义齿修复咬合,咀嚼功能良好。结论:保留下颌骨下缘的成釉细胞瘤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术后患者面容畸形影响较小,利于咀嚼功能修复,不增加肿瘤的复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式。

二、边缘切除术治疗少儿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边缘切除术治疗少儿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刮除联合敞开术治疗颌骨经典型成釉细胞瘤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治疗过程
2 结果
    2.1 典型病例
3 讨论

(2)485例颌骨囊肿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数据收集与整理
    2.4 数据的统计分析
3.结果
    3.1 颌骨囊肿病理类型及性别构成
    3.2 颌骨囊肿的年龄分布
    3.3 颌骨囊肿的部位分布
    3.4 临床症状
    3.5 治疗方法及术后随访
        3.5.1 手术方式
        3.5.2 术后随访
        3.5.3 典型病例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颌骨囊肿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颌骨囊肿邻近牙齿行根管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囊肿邻近牙齿的纳入标准
        1.4 囊肿邻近牙齿的排除标准
    2.仪器
    3.方法
        3.1 分组
        3.2 术前测量牙髓活力
        3.3 判定标准
        3.4 手术方法
        3.5 术后测量牙髓活力
        3.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4)腓骨—种植体功能性重建下颌骨与常规种植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 临床资料收集
    2 实验设备及软件
    3 术前准备
    4 实验方法
结果
    1 腓骨瓣移植及种植术后患者一般情况
    2 实验组及对照组病例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
    3 实验组及对照组种植体冠根比比较情况
    4 实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情况比较
    5 实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修复后半年咀嚼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6 典型病例
讨论
    1 CAD/CAM指导下腓骨重建下颌骨
    2 腓骨瓣的种植修复设计
    3 腓骨瓣的种植修复义齿的冠根比
    4 腓骨瓣的种植修复效果比较
    5 本实验仍然存在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5)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材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评价指标
    2.2 治疗方案
        2.2.1 术前准备
        2.2.2 麻醉
        2.2.3 开窗手术
        2.2.4 术后护理
        2.2.5 制作囊肿塞治器
        2.2.6 随访和二期手术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年龄与缩小速度之间的相关性
    3.2 病变囊腔初始面积与缩小速度之间的相关性
    3.3 不同病理类型间缩小速度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开窗减压术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4.2 年龄与缩小速度的相关性
    4.3 初始面积与缩小速度的相关性
    4.4 不同病变性质与缩小速度的相关性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6)颌骨囊性病受累牙处理的现代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受累牙拔除
    1.1 死髓牙
    1.2 阻生牙
    1.3 健康牙
2 受累牙保存
    2.1 受累牙评估
    2.2 受累牙保存
        2.2.1 围术期不实施根管治疗的临床发现
        2.2.2 根管治疗
3 阻生牙的处理
    3.1 牙拔除术
    3.2 截冠术
    3.3 袋形术
        3.3.1 适应证
        3.3.2 影响阻生牙萌出的相关因素
4 囊肿术后的骨腔愈合与牙髓血运重建
5 小结

(7)核糖体蛋白L29在牙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附20例临床病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设备及耗材
        2.1 主要器材和仪器设备
        2.2 主要试剂
    3 实验方法
        3.1 组织的收集和分组
        3.2 标本的处理
        3.3 HE染色及免疫组化
    4 染色结果判定
    5 统计学方法处理
结果
    1 RPL29在牙龈癌、癌旁及正常牙龈组织中的表达
    2 RPL29与牙龈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2.1 RPL29表达水平与牙龈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2.2 RPL29表达水平与牙龈癌发生部位的关系
        2.3 RPL29表达水平与牙龈癌临床T分期的关系
        2.4 RPL29表达水平与牙龈癌病理分级的关系
        2.5 RPL29表达水平与牙龈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3 RPL29在舌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舌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讨论
    1 牙龈癌与基因治疗
    2 核糖体蛋白L
    3 RPL29与牙龈癌
        3.1 RPL29在牙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3.2 RPL29表达与牙龈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
        3.3 RPL29表达与牙龈癌发生部位
        3.4 RPL29表达与牙龈癌患者肿瘤T分期及病理分级
        3.5 RPL29表达与牙龈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
    4 RPL29与舌癌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20例临床病例汇报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开窗减压术治疗成釉细胞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成釉细胞瘤的组织起源
    1.2 成釉细胞瘤的生殖方式
    1.3 开窗减压术
    1.4 KI-67
    1.5 PCNA
    1.6 CAV-1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临床病例列入标志
        2.1.2 仪器
        2.1.3 试剂
    2.2 研究方法
        2.2.1 成釉细胞瘤开窗减压术前术后的临床研究
        2.2.2 开窗减压术的过程
    2.3 成釉细胞瘤开窗减压术后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2.3.1 病理资料
        2.3.2 制作石蜡切片
        2.3.3 HE染色
        2.3.4 免疫组化研究
第3章 结果
    3.1 开窗减压术前术后患者影像学改变
    3.2 开窗减压前后病理改变
        3.2.1 开窗前后AB组织学HE染色表现
        3.2.2 开窗前后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
第4章 讨论
    4.1 成釉细胞瘤复发等原因
    4.2 成釉细胞瘤的治疗
        4.2.1 切除术
        4.2.2 开窗减压术
    4.3 开窗术与传统扩大切除术对比
    4.4 开窗术的注意事项
        4.4.1 开窗治疗术开窗口位置的选择
        4.4.2 囊肿分隔
        4.4.3 冲洗
        4.4.4 复查
    4.5 蛋白表达量的改变与开窗减压术之间的关系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导师简介
致谢

(9)开窗减压术在不同颌骨囊性病变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含牙囊肿
    1.2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1.3 成釉细胞瘤
2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2.2.1 术前准备
        2.2.2 治疗方法
        2.2.3 评价方法
        2.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临床观察
    3.2 CBCT影像
    3.3 数据测量及统计学分析
    3.4 二期手术后病理结果
4 讨论
    4.1 开窗减压术的理论基础
    4.2 开窗减压术的临床效果
        4.2.1 含牙囊肿
        4.2.2 牙源性角化囊性瘤
        4.2.3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
        4.2.4 不同类型病变开窗减压术后疗效比较
    4.3 影响病变囊腔愈合的因素
    4.4 开窗减压术的优缺点
        4.4.1 优点
        4.4.2 缺点
    4.5 二期病变刮治时机
    4.6 开窗减压术的注意事项
5 结论
参考文献
病例汇报
    病例一 下唇恶性肿瘤gillies邻近瓣转移修复
        参考文献
    病例二 下颌骨含牙囊肿开窗减压术治疗病例一例
        参考文献
    病例三 腮腺深部肿瘤切除病例一例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保留下颌骨下缘的成釉细胞瘤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髂骨取骨:
        1.2.2 下颌骨重建:
        1.2.3 关闭口内外切口:
2 结果
3 讨论

四、边缘切除术治疗少儿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刮除联合敞开术治疗颌骨经典型成釉细胞瘤的疗效观察[J]. 刘彦杰,宋勇,陈裕聪,王俊林. 口腔疾病防治, 2021(08)
  • [2]485例颌骨囊肿临床病例分析[D]. 张林娜.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颌骨囊肿邻近牙齿行根管治疗的临床研究[D]. 涂育文.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4]腓骨—种植体功能性重建下颌骨与常规种植的对比分析[D]. 王凌.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5]开窗减压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D]. 陈云云. 南昌大学, 2019(01)
  • [6]颌骨囊性病受累牙处理的现代策略[J]. 赵怡芳,刘冰.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9(01)
  • [7]核糖体蛋白L29在牙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附20例临床病例[D]. 薛娇. 青岛大学, 2018(01)
  • [8]开窗减压术治疗成釉细胞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 澈力格尔. 吉林大学, 2018(01)
  • [9]开窗减压术在不同颌骨囊性病变中的疗效观察[D]. 车银富. 兰州大学, 2018(10)
  • [10]保留下颌骨下缘的成釉细胞瘤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的临床应用[J]. 卢爽,佘小伟,童成慧,姜凡,邓末宏. 中国美容医学, 2018(03)

标签:;  ;  ;  ;  ;  

边缘切除术治疗儿童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