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造山作用论文_龙晓平,闫浩瑜,舒楚天,吴宾,王敬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碰撞造山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作用,花岗岩,喜马拉雅,岩浆,淡色,地壳,秭归。

碰撞造山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龙晓平,闫浩瑜,舒楚天,吴宾,王敬宇[1](2019)在《青藏高原南部碰撞造山过程中的大陆地壳生长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英质的大陆地壳是地球区别于其他星球的重要特征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大陆地壳的生长主要发生于俯冲增生型造山带,经典的陆陆碰撞造山带大陆地壳的生长并不显着,主要以地壳的重熔改造为主。青藏高原是全球最经典的陆陆碰撞造山带之一,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揭示青藏高原南部的冈底斯带发育大量具有亏损同位素组成的与碰撞造山过程有关的岩浆岩,说明碰撞造山过程中也可以发生显着的地壳生长作用。文中聚焦冈底斯带岩浆岩,以冈底斯岩基和林子宗火山岩为研究对象,综述了相关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进展,探讨了碰撞造山过程相关的岩浆作用与地壳生长的关系,并分析了可能的地壳生长机制。(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仁旭,尹壮壮,夏春鹏[2](2019)在《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记录的碰撞造山过程中地幔楔的地壳交代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壳交代作用是洋壳俯冲带板片-地幔界面的普遍现象,由于地幔楔样品的缺乏,其识别存在困难。而碰撞造山带广泛出露的地幔楔来源的造山带橄榄岩则是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对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这些成果表明这些橄榄岩在大洋俯冲向大陆碰撞转换的不同阶段经历了多期地壳来源流体的交代作用。地壳交代作用不仅改变了地幔楔橄榄岩的地球化学成分,而且导致了交代矿物的生长以及超镁铁质交代体的形成。这些交代体或作为同碰撞和碰撞后镁铁质火成岩的地幔源区,或将地壳组分传输到深部地幔,或释放流体交代大陆俯冲隧道中的俯冲陆壳。本文对地壳交代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解决思路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洪瑞,侯增谦[3](2018)在《大陆碰撞带成矿作用:年轻碰撞造山带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特提斯俯冲带之上的年轻碰撞造山带是进行大陆碰撞成矿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和理想对象.本文以比利牛斯、阿尔卑斯、扎格罗斯、喜马拉雅四个地球上最年轻的大陆碰撞造山带为例,通过对这些造山带结构组成、演化过程和成矿系统等方面的概述,划分碰撞造山带类型,探讨不同类型碰撞带成矿同异性及缘由.对比研究表明,四个碰撞造山带可划分成简单碰撞和复合碰撞两种类型.前者以比利牛斯和阿尔卑斯为代表,表现为狭窄线状造山带和对称式造山带结构,缺乏弧岩浆活动,发育以中上地壳物质活动为主的成矿系统(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和造山型金矿床).后者以扎格罗斯-伊朗高原和喜马拉雅-青藏高原为代表,在欧亚大陆南缘表现为宽阔的造山高原和不对称式造山带结构,大陆边缘弧岩浆活动显着,产有大规模成矿系统(岩浆碳酸岩型稀土矿床、碰撞型斑岩铜矿床、造山型金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和伸展构造有关的锑金多金属矿床).尽管在简单碰撞带形成之前也有新特提斯洋壳的俯冲,但是没有形成大陆弧.而复合碰撞带在大陆俯冲之前有大陆边缘弧的形成,大陆碰撞引起增生造山带再活化,其中新特提斯洋壳俯冲作用为随后大陆碰撞带成矿提供了金属预富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柴嵘,杨江海,杜远生[4](2018)在《华南北缘秭归盆地叁迭-侏罗纪沉积记录对秦岭印支碰撞造山作用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印支期是东亚现今构造格局初步形成的阶段,随着南秦岭勉略洋的最终闭合,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完成碰撞拼合,形成了中国中部近东西向展布的复合型造山带——秦岭-大别造山带。现有研究揭示,大别山造山带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晚叁迭世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而造山带西段的秦岭地区则出露大面积的晚叁迭世花岗岩,学界对于形成造山带碰撞拼合的具体时间和东西向的的差异及其机制存在很大争议。同造山盆地中的沉积地层具有准确的时间信息,且碎屑沉积物本身蕴含有与洋盆闭合、板块俯冲碰撞过程和造山带隆升剥蚀相关的重要信息物质。通过对造山带毗邻的同造山盆地沉积物的碎屑组分、沉积体系、充填序列和单矿物颗粒物源分析,可恢复物源区的岩石组成,推测其构造-岩浆演化,对揭示造山带的俯冲-碰撞、盆山转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马建军,王珩,何川,王璐,王勤燕[5](2018)在《南祁连造山带新元古代后碰撞岩浆作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祁连造山带南缘乌北地体中的柯柯沙花岗岩岩浆作用记录了中国西北部响应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过程中长时间的后碰撞花岗岩岩浆作用历史。柯柯沙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锆石结晶年龄分别为(861±9)~(863±4)Ma和(827±6)~(830±8)Ma,变质锆石年龄为(463±3)Ma。结合先期获得的年龄数据,柯柯沙花岗岩体可能为约860 Ma和810~830 Ma的两阶段岩浆作用产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分别呈弱过铝质和弱—强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特征,其岩浆形成于后碰撞阶段的伸展构造环境,源区岩石主要为变质杂砂岩,岩浆部分熔融温度约为800℃,压力在0.9~1.4GPa之间。综上所述,乌北地体主碰撞阶段结束于860 Ma之前。(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徐亚军,杜远生[6](2018)在《从板缘碰撞到陆内造山:华南东南缘早古生代造山作用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南的广西运动被认为是发生在早古生代的陆内造山作用,然而触发陆内变形的地球动力学机制仍然不清.广西运动形成了泥盆系与下伏岩石之间广泛的不整合面以及分布在局部地区的下古生界内部的多个不整合面.广西运动期间的构造热事件和古生物响应时间在460~380Ma,时间上对应于奥陶系和泥盆系之间的多个不整合,而分布在华南南缘的寒武系和奥陶系之间的不整合面(郁南运动)仅与少量的530~480Ma之间的变质事件相当,但是却同步于广泛分布在东冈瓦纳北缘的造山事件.华南南部寒武系-奥陶系不整合面上下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早古生代华南与印度北缘相连,而叁亚地块在寒武纪是澳大利亚西缘的一部分,直到奥陶纪才与华南拼合,同步于冈瓦纳最终的聚合.郁南运动之后,华夏板块处于冈瓦纳内部,来自冈瓦纳东缘造山作用的应力向大陆内部传播,在具有弱流变学性质的南华盆地聚集,导致盆地构造反转,触发了广西运动.早古生代的华南经历了从板缘碰撞(郁南运动)到陆内造山(广西运动)的演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曾令森,高利娥[7](2017)在《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新生代地壳深熔作用与淡色花岗岩》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以来,伴随着构造演化和温度-压力-成分(P-T-X)的变化,喜马拉雅造山带中下地壳变质岩发生不同类型的部分熔融反应,形成性质各异的过铝质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在形成时代、矿物组成、全岩元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上都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始新世构造岩浆作用形成高Sr/Y二云母花岗岩和演化程度较高的淡色花岗岩和淡色花岗玢岩,它们具有相似的Sr-Nd同位素组成,是碰撞早期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渐新世淡色花岗岩主要为演化程度较高的淡色花岗岩,可能指示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快速剥露作用起始于渐新世。早中新世以来的淡色花岗岩是喜马拉雅造山带淡色花岗岩的主体,是变泥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包含两类部分熔融作用——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作用(A类)和白云母脱水熔融作用(B类)。这两类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花岗质熔体在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主要受控于两类部分熔融作用过程中主要造岩矿物和副矿物的溶解行为。这些不同期次的地壳深熔作用都伴随着高分异淡色花岗岩,伴随着关键金属元素(Nb、Ta、Sn、Be等)的富集,是未来矿产勘探的重要靶区。新的观测结果表明:在碰撞造山带中,花岗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性质的变化是深部地壳物质对构造过程响应的结果,是深入理解碰撞造山带深部地壳物理和化学行为的重要岩石探针。(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高名迪,续海金[8](2017)在《大别-苏鲁造山带同折返及后碰撞岩浆作用成因:实验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理解大别-苏鲁造山带内同折返和后碰撞岩浆作用成因及大陆俯冲带内壳幔相互作用机制,在1.5 GPa,1100~1250℃范围内进行了若干熔体-橄榄岩反应高温高压实验研究。选取威海荣成混合岩中富钾高硅浅色体作为熔体端元,合成的新鲜方辉橄榄岩以及饶拔寨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分别作为2种可能的地幔端元。实验采用分层及混合反应2种模式,来分别模拟壳幔界面的交代过程以及熔体进入地幔楔后广泛的熔-岩作用。分层实验中在熔体-橄(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高利娥,曾令森,王莉,侯可军,高家昊[9](2016)在《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不同类型部分熔融作用的时限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喜马拉雅新生代淡色花岗岩,是世界上S型花岗岩的典例,主要分布于两条近平行排列的东西向构造带内,特提斯喜马拉雅带和高喜马拉雅带。实验岩石学和理论研究表明:这些淡色花岗岩是中—下地壳岩石进行不同性质的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部分熔融类型与构造变形密切耦合。具体表现在:146~35 Ma,在增厚地壳条件下,以角闪岩部分熔融作用为主,形成了具有高Sr/Y比值的二云母花岗岩;228~9 Ma,减压条件下,俯冲物质快速折返,白云母发生脱水部分熔融,形成具有较高Rb/Sr比值的花岗岩;3其中,在21~16 Ma期间,与藏南裂谷系E—W向伸展作用开启密切相关,变泥质岩发生水致白云母部分熔融作用,形成Rb/Sr比值较低,Sr和Ba含量较高的花岗岩;4在25~27 Ma期间,局部地区发生高压水致部分熔融作用。(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康磊,校培喜,高晓峰,奚仁刚,杨再朝[10](2016)在《阿尔金南缘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及碰撞造山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尔金南缘发育着大规模多种多样的早古生代岩浆岩,对不同阶段岩浆作用时限、源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系统研究,对全面理解该地区早古生代洋-陆转换、大陆深俯冲、板片断离等地球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通过对早古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岩石类型、同位素定年数据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岩浆活动期次和岩石成因机制,结合区域资料,将阿尔金南缘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分为4个阶段:1>500Ma,由E-MORB、N-MORB型基性—超基性岩浆岩和O型埃达克岩组成,为"南阿尔金洋盆"洋脊扩张和板片俯冲消减作用阶段;2497~472Ma,由I型和S型花岗岩组成,具C型埃达克岩特征,是上地壳砂质岩和下地壳玄武质岩石高压部分熔融的产物,属于碰撞造山的陆壳深俯冲阶段;3469~445Ma,由OIB型碱性基性-超基性岩和I型-S型花岗岩组成,具板片断离后同折返岩浆岩特征,前者形成与陆内伸展裂解环境,后者以低Sr(或高Sr)、高Y和低Sr/Y为主(少量高Sr、低Y),是上地壳折返减压部分熔融(局部仍为挤压作用)的产物,属于初始后碰撞伸展的地壳折返阶段;4424~385Ma,由具低Sr、高Y特征的A型岩浆岩组成,是上地壳砂质-泥质岩高温低压部分熔融的产物,为后碰撞伸展拉张阶段。根据岩浆活动特征和构造演化过程,提出了阿尔金南缘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模式图。(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碰撞造山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壳交代作用是洋壳俯冲带板片-地幔界面的普遍现象,由于地幔楔样品的缺乏,其识别存在困难。而碰撞造山带广泛出露的地幔楔来源的造山带橄榄岩则是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对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这些成果表明这些橄榄岩在大洋俯冲向大陆碰撞转换的不同阶段经历了多期地壳来源流体的交代作用。地壳交代作用不仅改变了地幔楔橄榄岩的地球化学成分,而且导致了交代矿物的生长以及超镁铁质交代体的形成。这些交代体或作为同碰撞和碰撞后镁铁质火成岩的地幔源区,或将地壳组分传输到深部地幔,或释放流体交代大陆俯冲隧道中的俯冲陆壳。本文对地壳交代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解决思路提出了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碰撞造山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龙晓平,闫浩瑜,舒楚天,吴宾,王敬宇.青藏高原南部碰撞造山过程中的大陆地壳生长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仁旭,尹壮壮,夏春鹏.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记录的碰撞造山过程中地幔楔的地壳交代作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

[3].张洪瑞,侯增谦.大陆碰撞带成矿作用:年轻碰撞造山带对比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

[4].柴嵘,杨江海,杜远生.华南北缘秭归盆地叁迭-侏罗纪沉积记录对秦岭印支碰撞造山作用的启示[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马建军,王珩,何川,王璐,王勤燕.南祁连造山带新元古代后碰撞岩浆作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8

[6].徐亚军,杜远生.从板缘碰撞到陆内造山:华南东南缘早古生代造山作用演化[J].地球科学.2018

[7].曾令森,高利娥.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新生代地壳深熔作用与淡色花岗岩[J].岩石学报.2017

[8].高名迪,续海金.大别-苏鲁造山带同折返及后碰撞岩浆作用成因:实验制约[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9].高利娥,曾令森,王莉,侯可军,高家昊.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不同类型部分熔融作用的时限及其构造动力学意义[J].地质学报.2016

[10].康磊,校培喜,高晓峰,奚仁刚,杨再朝.阿尔金南缘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及碰撞造山过程[J].地质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典型斑岩铜矿成矿系统(据Sillitoe,...成都平原西北边缘玉堂场一带龙门山前...金矿床成矿预测分布图(据郭抗衡修改...青藏高原地体演化模式示意图(李廷栋...黑龙江省海西期侵入岩分布图(黑龙江...晚白垩世造弧事件,南冈底斯岩浆弧形...

标签:;  ;  ;  ;  ;  ;  ;  

碰撞造山作用论文_龙晓平,闫浩瑜,舒楚天,吴宾,王敬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