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水库设计洪水调度研究

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水库设计洪水调度研究

颜亦琪[1]2004年在《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水库设计洪水调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日益重视,许多上游本为天然流域情况的水库若干年后其上游发生了各种类型的人类活动,这些合理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改变了上游的天然状况,上游地质、地貌及水文情势变得复杂起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库所处流域的水文环境和水库的运行方式。若依然按照原有的调度规则进行调度,势必会对这一流域上下游的人民生活和城市建设等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是极大的危害、也会威胁水库本身的安全或者可能会浪费有效资源。上游修建多个中小水库就是一种较大规模的人类活动,本文研究旨在考虑上游多个中小水库影响的条件下,对现有的下游水库设计入库洪水过程进行调洪演算,定量分析上游中小水库的蓄泄对下游水库设计入库洪水过程调度的影响程度。本文主要从上游水库发生溃坝对下游水库设计洪水调度产生影响和上游水库有调蓄作用对下游水库设计洪水调度产生影响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上游人类活动(多个中小水库的修建)对下游水库设计洪水调度的影响程度。论文以广东省长潭水库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水库设计洪水调度研究方法,研究了水库在其上游修建了若干个中小水库以后,其设计洪水调度所受的影响程度,分析比较了研究结果,探讨了水库在考虑上游多个水库影响下的防洪标准、调度原则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特点。

李伟[2]2009年在《人类活动对洪水预报影响分析及防洪调度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不仅洪涝灾害频繁,洪灾损失严重,而且缺水问题突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特别是水库的作用,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开发利用洪水资源,减害增利,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减少洪涝灾害、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及其风险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吉林省丰满水库流域小水库塘坝对水库来水的影响分析研究”课题、“大连市碧流河水库下游河道防洪能力分析研究”课题,重点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效应,并将其引入概率洪水预报之中,提高了洪水预报精度;将水库下游河道过流能力变化的特性引入到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方式的制定中,使防洪预报调度方式更加贴近于实际;考虑洪灾损失指标,利用可变模糊优选模型分别选出了河道防洪工程措施最优方案和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最优方案,为河道防洪和水库实时调度提供了决策支持。(1)人类活动对流域水循环影响不断加重,迫切需要量化人类活动对水文预报的影响程度。针对该问题,首先分析了碧流河水库流域和丰满水库流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得出前者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后者受影响较大的结论。然后通过对流域下垫面变化、水利工程建设运行情况的分析,获得人类活动对流域水循环影响的变点,并采用降雨径流趋势分析的方法对变点进行验证,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变化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效应。以受人类活动影响显着,且多数水库运行资料短缺的丰满水库流域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基于决策树技术的场次洪水拦洪比推理模式,并利用T-S模糊推理方法对推理模式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所建推理模式基本一致,利用决策树建立的推理模式可信度较高。应用该模式对流域场次洪水洪量预报修正的效果较好,其结果可用于指导实际洪水预报。(2)提出了考虑人类活动影响的贝叶斯概率洪水预报模型,该模型通过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文效应推理模式推求获得场次洪水拦洪比及拦洪过程,利用场次洪水拦洪过程对原预报方案预报结果进行实时校正。模型利用贝叶斯分析对原预报方案预报结果的后验分布函数进行转换,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对高维分布函数进行吉布斯抽样模拟,通过大量迭代得到该分布函数的特征值与期望值,期望值即为概率预报的结果。抽样过程中分别考虑了人类活动影响的下限、上限和最可能实时校正作用。以丰满水库流域为例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行而且实用,预报精度相对较高。人类活动水文效应对洪水峰值预报影响较大,而对洪水峰现时间预报影响相对较小。(3)以碧流河水库下游河道及防护区城子坦镇为研究背景,针对缺乏实测流量资料的水库下游河道,利用一维河网水力计算软件MIKE11建模,模拟计算了多种工况(不同河床糙率系数、潮汐)条件下水库下游河道的过流能力,并利用HydroInfo水力计算软件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了河床糙率系数和潮汐对河道过流能力的影响程度,得出河床糙率系数对于全河道过流能力较敏感,潮汐对于入海口河段影响较大的结论。水库下游过流能力研究成果是考虑下游河道过流能力的水库防洪调度研究的基础。利用一维、二维河网水力计算软件MIKE11、MIKE21建模,模拟分析了水库下游城镇在超标准洪水作用下的淹没状况。采用分类洪灾损失评估方法对淹没损失进行了评估,为水库汛期风险管理提供指标数据。基于B/S模式设计开发了水库下游防洪信息服务系统,为水库河道联合调度提供信息支持。(4)针对下游有防护任务且防护目标距离入海口较近的水库,由于受堤防、河床糙率、潮汐的影响,其下游河道的过流能力较设计值(设计值偏安全地考虑了河床糙率、入海口潮汐变化影响)有较大的变化,而已有的预报调度方式大多是将其概化为定值进行设计的,并没有考虑河道过流能力变化特性的实际情况,以碧流河水库为研究背景,制定了基于下游河道过流能力分级的预报调度方式。该方式以考虑预报误差的累积净雨、入库流量和下游河道的过流能力为调度判别指标,将过流能力从以往大多采用的单纯约束提升到动态变化过程,更加贴近现实。随后的实例分析阐述了分级预报调度方式的制定过程,并通过对3场不同类型洪水的调节验证了该预报调度方式的可行性与合理性。(5)以碧流河水库及其下游河道、防护区城子坦镇为研究背景,应用可变模糊优选模型分别对河道防洪工程措施方案与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案进行了优选。从防护区淹没状况、社会、经济和生态多角度出发,将淹没面积、淹没最大水深、淹没经济损失、工程建设费用、社会和谐度和生态环境影响系数确定为工程措施方案优选指标。优选结果表明,加固险堤,疏浚防洪标准较低的部分河道,使下游防洪标准洪水达到18年一遇这一方案最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案优选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计算了在水库汛限水位抬高的情况下,下游城镇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淹没损失。结合水库防洪风险、年平均发电量、洪水资源利用率及供水保证率可靠度四项指标,确定了水库在实时调度阶段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满意决策方案。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宋绪美[3]2008年在《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及河道过流能力不确定性的洪水预报及调度研究》文中指出水文预报是水库防洪调度的基础。针对有防洪目标的水库,水文预报主要分为两部分,即水库上游流域的洪水预报信息和水库下游河道的洪水传播预报。及时准确地获得这些信息对于水库及下游防护区汛期安全度汛至关重要。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首先基于前人的工作,考虑人类活动对流域洪水预报的影响,对水文预报实时校正技术作进一步研究,以期能够找到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然后分析了影响河道行洪的各因素,并建立了基于以上因素的过流能力模糊推理规则;最后制定了耦合下游泄流能力不确定信息的水库调度方式。本文具体研究成果和结论概括如下:(1)分析人类活动对洪水预报产生影响的机理,针对流域内水库运行规律且小型水库、塘坝运行资料不全的洪水预报,提出了一种以朴素贝叶斯分类为基础,利用小尺度流域水库信息推求大尺度全流域水库信息的空间变尺度水库运行规律分析方法,并将分析结果用于流域洪水预报修正中。以丰满五道沟控制站以上流域为例,采用该方法对两场洪水预报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预报精度较原预报方案预报精度明显提高,预报结果可以对水库调度起指导作用。(2)首先介绍了影响河道过流能力的因素,并给出了量化这些因素的方法。然后针对缺乏实测流量资料的碧流河水库下游河道,利用一维河网模型系统MIKE11,采用控制变量法,模拟计算了不同因素对碧流河水库下游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最后应用HydroInfo水力计算软件进行了同状况下过流能力的验证。为了使模拟结果具有可操作性,建立了基于以上因素的过流能力模糊推理规则,为水库调度提供决实时策支持。(3)提出了考虑下游河道过流能力不确定性的水库预报调度模型。该模型把过流能力以往采用的单纯约束作用提升到考虑其动态变化过程,随后的实例分析阐述了考虑下游过流能力的预报调度规则的确定过程,并通过调度不同频率设计洪水,验证了该预报调度方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陈伏龙[4]2017年在《流域环境变化下玛纳斯河融雪洪水的水文效应及其防洪风险不确定性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将加剧西北干旱区以冰雪融水为基础的水资源供给的不确定性,导致融雪洪水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增大;同时也改变了融雪洪水径流的时空分布,造成实测水文时间序列的非一致性。若将传统的洪水频率分析方法应用到水利工程水文设计中,会导致设计洪水计算的水利工程防洪风险和水资源利用的可靠性极有可能被严重低估或高估。因此,研究环境变化对融雪洪水径流过程、设计洪水及水库防洪风险不确定的影响,探索非一致性融雪洪水频率计算方法,定量评估环境变化对融雪洪水径流过程、设计洪水及水库防洪不确定性的影响是及其必要的。本文以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库控制流域为例,在突变诊断的基础上,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融雪洪水径流过程的贡献程度;基于非一致性融雪洪水频率计算分析,给出了环境变化对水库设计洪水及水库防洪风险不确定性的定量影响,为变化环境下流域设计洪水修订、区域防洪规划管理以及洪水资源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指导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采用Pettitt检验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水文要素序列变异与趋势特征,年均气温、年蒸发量以及年径流量序列的变异点最可能发生的年份分别为1979年、1996年和1993年,而年降水量序列没出现变异点。根据气候变化特征和土地利用的不同时相遥感资料,并结合水文物理机制,在1990年前后,流域内的下垫面变化不大,导致年径流量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为气候变化,变异点为1993年。(2)对融雪洪水特征序列进行非一致性检验,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和年最大洪量序列发生变异的年份均为1993年,结合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资料综合判断,气候变化是导致融雪洪水特征序列发生变异的主要原因;气温序列变异点发生在1979年,1日、7日、15日及30日前期影响雨量序列均无变异点,而3日、5日前期影响雨量序列变异点均发生在1971年。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气候影响因子与融雪洪水特征序列进行相关分析,选择相关性最强的气温序列、1日及3日前期影响雨量序列作为融雪洪水特征序列的影响因子。(3)采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累积距平等方法对融雪洪水径流量和其气候影响因子进行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融雪洪水径流量、降雨量和蒸发量呈一致性的增加趋势,融雪洪水径流量突变年份为1995年,利用统计分析法和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得出,1996-2010年降雨量、蒸发量和人类活动对融雪洪水径流量增加的贡献率分别为59.64%、31.83%和8.53%。表明气候变化对流域融雪洪水径流量的影响大于人类活动对融雪洪水径流量的影响。(4)对基于GAMLSS理论一致性模型和分别以时间、气候因子为协变量的GAMLSS非一致性模型的融雪洪水特征序列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一致性模型拟合残差不满足服从正态分布的要求,说明融雪洪水特征序列不符合一致性假设;以时间为协变量的非一致性模型拟合残差较好地服从正态分布,融雪洪水特征序列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的变化趋势;以气候因子为协变量的非一致性模型的物理成因机制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符,拟合残差符合正态分布总体要求,其分位数灰度图较好地描述了融雪洪水特征序列在环境变化影响下的动态变化过程。(5)对混合分布模型和条件概率分布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非一致性融雪洪水特征序列进行分析计算,混合分布模型拟合效果较条件概率分布模型更优。将混合分布模型的设计洪水成果,与2008年审定的成果及不考虑变异的原序列P-Ⅲ分布拟合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设计标准下,混合分布模型和传统P-Ⅲ型分布拟合结果均比2008年审定的融雪洪水设计值要小;而混合分布模型拟合结果比传统P-Ⅲ型分布拟合结果要大。(6)对融雪洪水特征序列采用“分解-合成”理论进行一致性修正,利用Bayes理论和Gibbs-MCMC算法对实测、还原及还现融雪洪水特征序列的P-III型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估计,并对其预报区间的优良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对非一致性融雪洪水特征序列的还原/还现计算,可减小参数估计不确定性对其计算产生的影响,从而提高预报区间的可靠性。将融雪洪水特征序列一致性修正后两种条件下的设计洪水作为入库融雪洪水,进行水库调洪演算,采用频率分析法对这两种条件下的水库极限防洪风险率进行复核分析。并基于直角梯形模糊数构建水库漫坝模糊风险分析数学模型,对过去、现状两种条件下的水库漫坝模糊风险指标区间进行识别,并对不同截集水平?所对应的模糊风险率区间和绝对误差范围下限、上限值进行估计。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融雪洪水受流域气温显着上升的影响增大了水库漫坝失事的风险。其结果可为保障水库安全运行和洪水资源安全利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廖四辉[5]2011年在《洪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用水调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短缺与水生态退化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汛期洪水集中的背景下,洪水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挖掘水资源潜力,以峰补缺,调控经济用水、增加生态用水的重要方式,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及生态退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对洪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用水保障统一共赢的角度,探讨流域层面的洪水资源利用及生态用水调度的基础理论和关键问题,在洪水资源利用评价与基于洪水资源利用的生态用水调度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洪水资源是地表水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洪水资源利用是地表水资源利用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以实现生态与经济用水双赢为目标的深度和高难度水资源利用。首先,针对什么是洪水、洪水是否可用、如何安全和有效地利用等问题,从水文规律、系统约束及利用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洪水资源利用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针对有多少洪水可用的问题,建立了包含洪水资源利用现状评价、潜力评价和可利用量评价“叁位一体、阶梯递进”的流域洪水资源利用评价体系。其次,根据洪水资源利用特性,提出了洪水资源利用的生态、经济、风险适度性原则,并给出了各原则的控制指标及量化分析方法,进而提出洪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评价方法,即生态获益、经济有效且风险适度条件下可挖掘的洪水资源利用潜力是洪水资源可利用量。第叁,重点针对洪水资源利用中的生态适度性原则,构建了基于洪水资源利用的流域生态用水调度模型,建立了从宏观到中观逐步细化、模拟与优化结合的多层次生态用水调度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特定调度目标下的流域生态库容总量及其分布的优化分析方法。综合运用本文建立的洪水资源评价体系及基于洪水资源利用的流域生态用水调度模型,在海河和淮河流域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洪水资源评价体系可从“量”和“质”上回答了有多少洪水资源可以利用,可用于指导流域的洪水资源利用。在流域同时开展洪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用水调度可有效提高流域经济与生态用水的保障程度,实现经济与生态用水的双赢。本文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洪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用水调度的理论、方法体系,今后可进一步完善生态用水调度模型,研究生态库容与兴利、防洪库容如何衔接的问题。

丛娜[6]2013年在《流域下垫面变化影响下设计洪水修订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等人类活动等影响,海河流域下垫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导致设计洪水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需对下垫面条件变化后入库设计洪水的修订问题进行探讨,以便对防洪对策和防洪工程的布局做出相应调整。本文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开展海河流域下垫面变化对产汇流机理的影响和设计洪水下垫面影响修订方法的研究,提出设计洪水下垫面一致性修定技术和方法,对大清河流域典型区域设计洪水成果进行修订。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统计了流域内的暴雨洪水资料。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次洪水,分别统计了每场典型洪水的次降雨量、洪峰流量、次洪量、次径流深、地面径流深、前期影响雨量等水文要素。(2)基于长期的水文观测资料,研究了大清河流域典型区域水循环要素的时空演变规律。对降水序列和流量序列,采用Spearman秩次相关检验法、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和滑动平均法进行了趋势分析,采用有序聚类法、滑动F检验法和双累积曲线法进行了变异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两个水库的降雨量和洪峰流量均呈下降趋势,变异点均确定为1979年。(3)降雨径流相关分析和洪水序列的还现计算。分析了流域最大蓄水容量、水面蒸发量、消退系数等产流参数,以洪水序列突变点为界,进行了代表区域的降雨径流相关分析,用1980年后的降雨径流关系修正了1980年前的降雨径流关系,由此得到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次洪量的影响并实现对洪量序列的还现。建立了不同时段洪量与洪峰的相关图,根据不同时段洪量的变化幅度,估算确定洪峰的变化量,实现了对洪峰流量序列的还现。(4)设计洪水过程的推求。分别对修订后与修订前的洪水序列进行了频率分析,推求设计洪水。结果表明,由于下垫面变化的影响,特别是水保工程、退耕还林等形式的下垫面的变化,使典型流域的洪峰流量和洪量均有有减小的趋势,并且小洪水的洪峰和洪量比对大洪水减少的更多,这种结果符合流域对洪水的调蓄作用,下垫面的变化对小洪水比对大洪水的调蓄作用更加明显。

熊明[7]1999年在《叁峡水库防洪安全风险研究》文中认为水库防洪特征水位的选择是水利工程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特征水位推求方法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假定防洪安全标准等于洪水设计标准缺乏必要的依据这一基本论点,给出了防洪安全风险计算的原则、方法及其适用性条件,认为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序列不能满足一般的理论分布函数,而随机模拟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针对叁峡水库的防洪安全风险计算,证明了叁峡工程采用1981,1982,1954年典型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术防洪特征水位是偏于安全的,同时亦存在相应的风险.

孙兆峰[8]2017年在《基于风险理论的水库汛限水位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洪水资源化作为一种新的治水理念,成为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的一项有效措施。洪水资源化对水库而言是实现防洪和兴利并举,而汛限水位是水库防洪和兴利的结合点,汛限水位的过高或者过低会直接影响水库的防洪风险和兴利效益,而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安全可靠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基于风险理论的水汛限水位控制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风险理论为主线,以汛限水位控制为目的,详细研究了水库调度中防洪风险和供水风险的制约因素,发展了水库调度的风险理论体系,构建了较为通用的风险调度模型,并用于陕西省石头河水库汛限水位控制方案的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水库汛限水位控制风险分析程序的建立。以经典的风险分析理论入手,系统归纳了水库调度中风险的定义、特征及风险分析的程序。从风险发生的形式、主要因素以及后果叁方面详细的对水库调度中的风险进行了识别;从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后果大小的角度对水库调度风险估计的方法做了深刻的剖析;通过归纳水库调度风险评价方法,论述了水库调度运行中方案的决策。最后论证了水库汛限水位控制和水库调度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即汛限水位控制需要水库调度来实现,而水库调度的起调水位为汛限水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汛限水位控制风险分析程序。(2)水库防洪通用风险模型的构建。选取影响水库防洪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洪水、库容、泄流能力、起调水位和风浪,以概率的基本定理为基础建立了防洪风险模型,并从模型因子的数量和模型因子服从的分布函数的角度总结了模型求解方法的适用性。最后以石头河水库为例,选取了校核水位作为风险指标,洪水作为主要风险因子,用频率分析法计算了不同汛限水位方案(798.00m、798.50m、799.00m、799.50m、801.00m)下的风险率,并将10-6作为风险率的允许风险标准,当汛限水位抬高至799.00m时,风险率为9×10-6,依旧在允许范围内。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石头河水库库水位799.00m为汛期允许正常蓄水的最高水位。(3)水库供水风险模型的构建。选取影响水库供水风险的主要风险因子:入库径流、兴利库容、调度规则、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蒸发渗漏,同样以概率的基本定理为基础建立水库供水风险模型;同时选取可靠性、易损性和事故周期作为风险评价的指标,通过对石头河水库供水风险因子的分析,选取入库径流作为风险因子,以“1-设计保证率”为允许风险标准,采用长系列兴利调度计算得到结论:石头河水库库水位798.00m为汛期兴利蓄水的最低水位。(4)基于风险理论的汛限水位分期控制运用研究。介绍了传统汛限水位控制运用的缺点,阐述了基于风险理论的分期控制方法的适用性。综合考虑了石头河水库的防洪和供水风险,在对石头河水库汛期分期的基础上,最终得到石头河水库汛限水位控制方案,即在主汛期(7月11日~8月10日)汛限水位为798.00m~799.00m,汛前期(05月21日~07月10日)汛限水位从801.00m逐步降低到799.00m,汛后期(08月11日~09月20日)逐渐从799.00m回升到801.00m,其他时期以801.00m为控制,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水库汛限水位控制中风险降低的措施。

左仲国[9]2002年在《下垫面变化对洪水及水资源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类活动的日趋频繁,下垫面变化对洪水及水资源的影响已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研究下垫面变化对洪水及水资源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重点研究内容如下: 1.深入分析了森林、城市化和水土保持措施等非控制性下垫面因素对洪水产生影响的机理,建立了合适的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2.建立了以每个水库控制面积为计算单元的水库(控制性因素)对洪水影响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析控制性和非控制性下垫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对洪水影响的基本思路,并建立了综合计算模型。 3.研究了坝系达到相对稳定的条件和标准及坝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机理。 4.对坝系水资源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坝系水资源年可利用量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开发利用坝系水资源就是充分利用降雨和径流洪水;坝系水资源开发应以多年经济效益总体期望值最大为目标。同时引入了最佳水资源投入量的概念,并建立了坝系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型。 5.研究了黄河河龙区间坝系建设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河龙区间在坝系达到相对稳定后,通过坝系的拦蓄作用,每年可提供16~29亿m~3农业用水;有47%的年份年径流大部分可被拦蓄利用;有53%的年份坝系土壤水分补充量可达52亿m~3以上。同时,深入分析了黄河河龙区间坝系建设对黄河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杜国志[10]2005年在《洪水资源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施加于生态环境的各种不同性质的行动包括修复(Rehabilitationl)、改善(Enhancement)、顺化或适应(Naturalization)、开垦或开发(Reclamation)、创造(Creation)等,不同的行为,将产生不同的结果。在人与水的关系中,面向新时期,我国采取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治水新思路。在新的治水思路指导下,防洪工作需要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研究洪水资源管理是重要内容之一。 世界范围内正在形成一种共识:完全消除洪水灾害是不现实的,防洪要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协调的方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等领域存在重视模型、算法等方面的研究,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模型和算法都非常创新,非常复杂,同时却很难应用。本文研究的洪水资源管理,紧密结合我国防洪实际工作展开,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的模型和方法对我国新时期的防汛抗旱工作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 洪水资源管理有四层含义,一是洪水管理,体现了不同于传统的抗洪和洪水控制的理念;二是洪水资源,从资源的角度探讨防洪问题;叁是洪水资源管理,反应了洪水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水资源管理的特性,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防洪减灾和资源利用的新方略;四是洪水资源风险管理,注重了洪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结合,应用了风险管理的理念,是防洪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洪水保险的重要基础研究内容之一。 防洪风险不可避免,但是洪灾损失可以减轻,洪水资源可以利用。洪水资源风险管理的本质,就是综合利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教育手段,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协调的办法,合理调整客观存在于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基于防洪风险的利害关系,实现防洪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实现系统长远的最大利益。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从资源管理的角度,研究了洪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洪水资源化的模式与方法,进行了洪水资源化潜力与时机分析,从洪灾损失与洪水资源利用两个方面系统进行风险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实用洪水保险机制与实施办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研究提出了水基系统理论以及从洪水控制向洪水管理转变的防洪策略。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了水、涉水介质和涉水工程所组成的水基系统的存在、演进与稳定程度,定

参考文献:

[1]. 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水库设计洪水调度研究[D]. 颜亦琪. 河海大学. 2004

[2]. 人类活动对洪水预报影响分析及防洪调度研究[D]. 李伟. 大连理工大学. 2009

[3]. 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及河道过流能力不确定性的洪水预报及调度研究[D]. 宋绪美. 大连理工大学. 2008

[4]. 流域环境变化下玛纳斯河融雪洪水的水文效应及其防洪风险不确定性问题研究[D]. 陈伏龙. 天津大学. 2017

[5]. 洪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用水调度研究[D]. 廖四辉. 清华大学. 2011

[6]. 流域下垫面变化影响下设计洪水修订问题的研究[D]. 丛娜. 天津大学. 2013

[7]. 叁峡水库防洪安全风险研究[J]. 熊明. 水利水电技术. 1999

[8]. 基于风险理论的水库汛限水位控制研究[D]. 孙兆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9]. 下垫面变化对洪水及水资源的影响研究[D]. 左仲国. 河海大学. 2002

[10]. 洪水资源管理研究[D]. 杜国志. 大连理工大学. 2005

标签:;  ;  ;  ;  ;  ;  

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水库设计洪水调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