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抗体型论文-陈苗,庄俊玲

温抗体型论文-陈苗,庄俊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温抗体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利妥昔单抗,抗CD20单克隆抗体,低剂量

温抗体型论文文献综述

陈苗,庄俊玲[1](2017)在《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RTX)(375 mg/m2/周×4)已成为难治复发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 AIHA)的首选二线治疗。尽管如此,低剂量RTX治疗w AIHA的疗效仍值得探讨。方法通过对PUBMED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的文献检索,本研究共纳入13项临床研究,对172例患者进行系统评价。结果低剂量RTX(100 mg/周×4)治疗w AIHA总反应率达到87.8%,其中完全缓解(CR)率62.8%,部分缓解(PR)率25%。由于病例数少,各组报道复发率差异较大,从0~62.5%不等,复发后再治疗仍有有效病例报道。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剂量RTX治疗w AIHA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7年10期)

高钧明,阚子凤,赵芳,闫蓓[2](2017)在《利妥昔单抗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利妥昔单抗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过程中,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7年15期)

许敏,熊昊,李建新,李晖,韩杰[3](2016)在《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继发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许多血液恶性疾病及癌症的严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可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1955年Frumin报道了首例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继发AIHA,此后国内外文献陆续有极少数个案报告,但国内尚未见关于儿童AML继发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rm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WAIHA)的报道。武(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王吉刚,周凡,刘彦琴,白颖,刘景华[4](2015)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及复发性温抗体型AIHA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及复发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11例难治及复发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10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通过动态观察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变化评价疗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CD3~+、CDl9~+CD20~+淋巴细胞数,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结果治疗后,11例患者中5例(45.45%)完全缓解,3例(27.27%)部分缓解,而3例(27.28%)无效,总有效率为72.72%。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D3~+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变化(P>0.05),但CDl9~+CD20~+淋巴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并达到清除水平。2例患者输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过程中发生输液反应,1例随访期间发生细菌性肺炎,经抗感染后治愈。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及复发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安全、有效的,但其最佳用药方案尚需更多临床患者观察加以验证。(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黄晓红[5](2015)在《20例小儿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小儿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20例患儿中显效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儿的病情,为患儿生活提供质量保障,可在临床医疗中加大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5年10期)

张晓娟,杜伟,郭树霞,陈荣华[6](2015)在《相继发生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及IgM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各种原因刺激人体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溶解的贫血。根据自身抗体不同,AIHA可分为温抗体型(约占75.6%)、冷凝集素综合征(约占15.6%)、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约占5.1%),和温冷抗体混合型(约占3.7%)4种类型〔1〕。其中温冷抗体混合型最少(本文来源于《临床血液学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李志强[7](2014)在《诠释温抗体型AIHA血型血清学检测路径分析与输血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简称:AIHA)是由于自身免疫机制紊乱产生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导致自身红细胞破坏的一组溶血性疾病。AIH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数患者年龄>40岁,女性多于男性,种族间无差异。根据抗体在机体内作用的最适温度,可将AIHA分温抗体型与冷抗体型。温抗体型是指自身抗体一般在37℃时活性较强,主要是Ig G,极少数为Ig M。可分为特发性(原(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4年11期)

孔秋红,周凡,刘景华,刘彦琴,王吉刚[8](2014)在《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15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低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15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IHA)患者(其中1例为Evans综合征)采用以下方案进行治疗:在第1、8、15、22天给予利妥昔单抗100 mg/次;给予利妥昔单抗前5 d开始给予地塞米松20mg/d,共5次。结果总有效率为86.7%(13/15),中位起效时间为2个月(四分位数间距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四分位数间距4个月)。复发患者再次强化治疗仍有效。部分缓解患者抗体效价降低。1例Evans综合征患者未出现出血倾向,血小板持续维持在(90~130)×10~9/L。所有患者对该治疗方案耐受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结论低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WAIHA安全、高效。(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4年10期)

梅玉霞,庄承,李远光,刘小敏,傅伟[9](2014)在《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治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I)按照自身抗体作用于红细胞时所需的温度分为温抗体型AIHI(WAIHI)和冷抗体型AIHI(CAIHI),以WAIHI居多,并且多为继发性。WAIHI的发病与温度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其发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免疫机制变异,主要包括基因遗传因素、自身免疫调节异常及免疫因素等,导致针对自身红细胞的抗体产生,再与红细胞膜表面抗原结合,它是一种会使自身红细胞破坏或者缩短寿命的比较难以治疗的贫血,目前治疗AIHI首选疗法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有效率可达80%,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输血、切除脾等方法的使用也在实践中逐渐增多,并且疗效可观。近年来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治进展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4年18期)

李雪英,唐玉清,张国平,张华[10](2013)在《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清学检测及输血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温抗体型AIHA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寻求简便有效的输血对策。方法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ABO、Rh血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并对检出的特异性抗体进行效价测定及红细胞相应抗原鉴定。结果 21例患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均为阳性。血清抗体筛查阳性15例(71.4%),经谱红细胞鉴定均存在自身抗体;血清抗体筛查阴性6例(28.6%),从6例患者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出自身抗体,其中1例为类抗-E特异性自身抗体(Rh表型CcDee)。另对5例抗体筛查阳性且有输血史的患者进行自身抗体吸收,吸收后的血清和谱红细胞反应,检出3例同种特异性抗体,分别为抗-cE 1例(效价4,Rh表型CCDee)和抗-E 2例(效价8和2,Rh表型均为CCDee)。结论本组病例检出的同种抗体和类同种自身抗体均呈Rh特异性。因此,选择ABO、Rh(包括D、E、c、C、e抗原)同型血液输注,可有效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必要时扩展考虑MNS、Kidd血型系统抗原,可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该原则可替代自身抗体吸收试验,使AIHA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前沿》期刊2013年24期)

温抗体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利妥昔单抗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过程中,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抗体型论文参考文献

[1].陈苗,庄俊玲.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系统评价[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7

[2].高钧明,阚子凤,赵芳,闫蓓.利妥昔单抗治疗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7

[3].许敏,熊昊,李建新,李晖,韩杰.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继发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16

[4].王吉刚,周凡,刘彦琴,白颖,刘景华.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及复发性温抗体型AIHA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5

[5].黄晓红.20例小儿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

[6].张晓娟,杜伟,郭树霞,陈荣华.相继发生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及IgM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并文献复习[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

[7].李志强.诠释温抗体型AIHA血型血清学检测路径分析与输血原则[J].中国输血杂志.2014

[8].孔秋红,周凡,刘景华,刘彦琴,王吉刚.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15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4

[9].梅玉霞,庄承,李远光,刘小敏,傅伟.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治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

[10].李雪英,唐玉清,张国平,张华.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清学检测及输血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13

标签:;  ;  ;  ;  

温抗体型论文-陈苗,庄俊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