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性小说论文_韦宝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现代女性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女性,小说,形象,现代性,新文化运动,中国,乌托邦。

现代女性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韦宝华[1](2019)在《后现代语境下网络耽美小说的“女性向”叙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语境下,“大叙事”的诸多机能衰弱甚至崩解,消费社会的来临、女性主义的崛起、网络文化的诞生等现象在其中交相辉映。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中国耽美亚文化中的一个突出分支、根植于网络部落文化的“女性向”空间里的网络耽美小说,以它自身特有的实验性、革命性和包容性,将诸多后现代要素融合、消化并重新呈现。本文以网络耽美小说,尤其是中国第一大网络原创耽美小说聚集地——晋江文学城网站中的原创耽美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后现代视阈中的诸种理论作为理论资源,从叁个角度对耽美小说的“女性向”叙事特点进行考察,进一步讨论这些叙事特点体现了当下耽美亚文化社群中的女性怎样的审美取向、情感取向和性别意识,并对网络耽美小说之于她们的意义——女性能够通过耽美小说明确自身的主体需求,实现对主体需求的主动追求,并藉由耽美小说建构起自我精神空间——做出澄明。本文共分为叁个章节。第一章讨论了后现代语境下“大叙事”的“凋零”之后,网络小说以自身特质对传统文学批评中的“宏大叙事”和“日常叙事”进行了重新定义,进一步讨论耽美小说如何以“资料库式写作”重构日常叙事,如何以日常化的人物情感表现重构“宏大叙事”,而这样的重构,是女性以独有的情感需求建构独特的叙事范式的实践。第二章以消费文化理论分析了耽美小说以及其读者阅读偏好从“虐恋”到“甜宠”的情感叙事模式流变现象,从中一窥后现代式的、“女性向”式的新型范式对传统情感和性别范式的颠覆。第叁章通过对耽美小说中“攻/受”性角色划分方式,以及“强攻强受”这一种性角色模型的分析,讨论了此种模式如何以后现代式的流动性身份表达了耽美小说在“网络女性主义”方面的实践。最后,本文认为,网络耽美小说以后现代式的方式表达了耽美亚文化社群中的女性对传统男权中心主义范式的抵抗和颠覆,她们通过耽美小说架构起了一个崭新的、自我主体性空前高涨的精神空间。(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张佳婷[2](2019)在《刘呐鸥都市小说的女性形象及其现代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海派作家中,刘呐鸥是描写中国都市生活、人物的典型作家。本文以作品集《都市风景线》为例,从都市女性心中的自我形象和男性眼中的都市女性形象两个视角出发分析刘呐鸥都市小说的女性形象,并对作品中的都市女性所展现的中国现代性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探讨其积极意义和难以避免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11期)

来迪娜·吐尔汗江,刘钊[3](2019)在《清末小说《侠义佳人》的现代女性意识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邵振华创作的《侠义佳人》被称为反映清末妇女问题的小说代表作,不仅在于它是目前发现的篇幅最长的一部清末女性小说文本,更因为它从女性经验出发,阐释了清末戒缠足、兴女学、追求经济独立和婚姻自主等一系列启蒙女界活动。本文以人物形象分析为突破点,着重探讨现代女性意识在清末的萌发,指出女性创作的小说文本中体现的启蒙思想具有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和进步的性别文化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柳伊[4](2019)在《王小波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现代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王小波,一位有着独立精神和追求智慧趣味的中国知识分子,他的小说世界中存在着一个独特的女性群体,这些女性大胆追寻精神自由、人格独立,她们厌恶千篇一律的生活,寻找有趣味有理想的生活,在性爱方面具有主动性,果敢坦率、热烈诚恳。王小波在描写这些女性形象的时候融进了自己对于女性的想象,把他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理想(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08期)

韦东[5](2019)在《知识女性追寻现代性的叙事——以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春之歌》将主人公林道静跌宕起伏的生命轨迹为主线将整个故事展现出来,将我国当代知识女性对现代成长之路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是我国现代知识女性发展进程中的典型代表。林道静出生于大地主家庭,她的亲身母亲在她一岁的时候就离世了,她童年时期一直在继母虐待与欺凌下生活,导致林道静在很小的时候就产生的一种逃脱思想与反抗意识,但是由于年幼,她并没有为之付出行动。因林道静受过教育是一门知识分子,当继母强逼她嫁给胡局长的时候,她为了不沦为官僚的玩物,毅然选择离家出走,投奔(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04期)

史晓林[6](2019)在《现代性悲剧俘获的女性——论方方小说中女性悲剧的当代体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作家方方创作了不少反映现代女性悲剧的作品。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下至农村妇女、市井民妇,上至知识界的女教授,全面展现了现代化进程中普通女性的悲剧。不同于其他作者,方方用直白笔触书写的是女性日常生活的悲剧,展现了"尘世的崇高"、现代性女性主体的越界冲动以及她们对"家园"审美化的乌托邦想象。(本文来源于《山东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胡延龙[7](2019)在《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下的女性形象建构与性别平等——以“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女性形象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妇女解放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已然成了一组紧密相关的时代命题。"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其建构过程,实际上是对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下女性身份实现深刻转型的真实摹写。而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框架之下对性别平等所进行的广泛政治支持和社会动员,却也正是"新型主体"与"新的精神"形象建构的现实观照。其结果共同指向于立体的中国本土妇女运动和性别平等的新空间。(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何艺娇[8](2018)在《现代女性的心灵探寻:角田光代小说解读——以《对岸的她》《第八日蝉》《纸之月》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岸的她》《第八日蝉》《纸之月》是日本现代女作家角田光代的重要作品。从女性主义立场出发,她用清新细腻的文笔表达女性的内心生活和自我体验,对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多重身份进行了关注和反思。揭示了女性在成长中所遇到的各种烦恼和苦闷。是现代日本女性文学主题的集中反映。(本文来源于《菏泽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晓平[9](2018)在《“多元竞争的现代性”视野下的现代中国小说研究——以“新女性”与“新青年”在作品中的演变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对于如何阐释现代中国的政治/社会现代性和文学现代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学界有不同的路向。以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小说为例,可以借助"新青年"与"新女性"这些"五四新文化"的核心概念,以及它们在40年代小说中显现的发展和变异这个"中介",来阐明二者的有机互动。以不同"新文化"规划为重心的"多元竞争的现代性"的历史经验,在文学创作中显现为不同的主体性和个人主义症候,而对一种新的主体性的寻求,经常是通过对"新青年"和"新女性"的身份危机的克服来进行。换言之,新身份的建构基于对新主体性的寻求上;"主体性"的创造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设想不同的"新文化"的内在需要和实质。正像"新文化"有不同的版本和规划,不同的主体性也被塑造并被当作现代中国人的主体性本身。因此它们在文本中显现的状态,可以被用来观察社会现代性和文学现代性如何交织互动。(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刘天宇[10](2018)在《小说角度探索中日两国现代女性的立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小说角度出发进行中日两国现代女性立场的分析,可在深入探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明确认识中日两国现代女性立场特点。本文主要围绕小说角度探索中日两国现代女性对感情的立场、小说角度探索中日两国现代女性立场的成因、小说角度探索中日两国现代女性的立场的延伸等方面展开讨论,从多个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中日两国现代女性的情感态度及主要立场等,进一步确定中日女性地位变化情况。(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8年09期)

现代女性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世纪30年代的海派作家中,刘呐鸥是描写中国都市生活、人物的典型作家。本文以作品集《都市风景线》为例,从都市女性心中的自我形象和男性眼中的都市女性形象两个视角出发分析刘呐鸥都市小说的女性形象,并对作品中的都市女性所展现的中国现代性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探讨其积极意义和难以避免的局限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现代女性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韦宝华.后现代语境下网络耽美小说的“女性向”叙事研究[D].广西大学.2019

[2].张佳婷.刘呐鸥都市小说的女性形象及其现代性分析[J].长江丛刊.2019

[3].来迪娜·吐尔汗江,刘钊.清末小说《侠义佳人》的现代女性意识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4].王柳伊.王小波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现代意识[J].牡丹.2019

[5].韦东.知识女性追寻现代性的叙事——以杨沫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为例[J].作家天地.2019

[6].史晓林.现代性悲剧俘获的女性——论方方小说中女性悲剧的当代体验[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9

[7].胡延龙.现代民族国家话语下的女性形象建构与性别平等——以“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女性形象为中心的考察[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8].何艺娇.现代女性的心灵探寻:角田光代小说解读——以《对岸的她》《第八日蝉》《纸之月》为中心[J].菏泽学院学报.2018

[9].王晓平.“多元竞争的现代性”视野下的现代中国小说研究——以“新女性”与“新青年”在作品中的演变为中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10].刘天宇.小说角度探索中日两国现代女性的立场[J].北极光.2018

论文知识图

河南大学着作(5)河南大学着作(1)河南大学着作(4)河南大学着作(3)河南大学着作(2)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7)

标签:;  ;  ;  ;  ;  ;  ;  

现代女性小说论文_韦宝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