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临床治疗体会

牙周病的临床治疗体会

宁佳候景秋解用江杨秋野张德梅(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中图分类号】R7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162-02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由于牙周病所致的牙齿丧失远较龋病为多(青少年失牙仍以龋病为多),是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重点防治的口腔疾病之一。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以炎症为特征的疾病。那些发生于牙周组织的肿瘤等,不属于牙周病的范畴。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根尖周病虽然也是发生于根周的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但因其具有独特的病因、病理、感染途径和临床表现,故不属于牙周病的范畴。牙周病的特点是不具备免疫性、不具备传染性,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晚期病情严重,牙周组织的破坏不易完全恢复。

1牙周病的病因

要探讨牙周病的病因,首先要了解牙周生态系的概念。牙周正常菌群之间,以及牙周正常菌群与宿主利用组织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牙周生态系。牙周微生物菌群种类繁多,作用各不相同,其复杂性决定了牙周生态系的复杂性,从而使得牙周病的病因十分复杂。

关于牙周病的病因,虽经许多学者长期的研究,但至今尚无定论。目前普遍认为,牙周疾病是多因素的疾病,任何单一的因素均不能引起牙周组织的破坏。一般将诸多的致病因素分为始动因素和促进因素。始动因素主要是指菌斑及其微生物,而促进因素可分为全身性促进和局部性促进因素,局部促进因素包括牙石、咬合创伤、食物嵌塞等,全身促进因素包括全身疾病及内分泌的改变等。始动因素引起疾病的发生,而促进因素影响始动因素所产生的作用或改变机体的反应状况。作为牙周病始动因素的菌斑及其微生物,其作用受到全身防御机制的调控和其他局部促进因素的影响,当两者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时,则维持了健康的牙周;当细菌毒力增强,或宿主局部或全身抵抗力降低时,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则导致牙周病的进展。始动因素和促进因素两者密切相关,共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2治疗

2.1牙周病的基础治疗

牙周病的基础治疗也叫做病因治疗,是对每位患者都适用的最基本的治疗,目的是消除致病因素,控制牙龈炎症,并为下一阶段的治疗做准备。口腔卫生宣教,帮助患者建立保持口腔卫生的意识,教育并指导患者自我控制菌斑的方法,如刷牙,使用牙线、牙签、牙间歇刷等保持口腔卫生。施行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以消除龈上和龈下的菌斑、牙石。消除菌斑滞留的因素和其他局部刺激因素,包括改正不良修复体、治疗食物嵌塞、纠正不良习惯等。炎症控制后进行必要的咬合调整。对有保留价值的松动牙行松牙固定术。拔除毫无保留价值或预后极差的患牙。尽可能纠正全身性因素。

2.2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菌斑中的微生物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现有的研究已表明,用机械的方法清除菌斑是治疗牙周病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在口腔中,还存在着一些器械不易到达的部位,口腔中定植于舌背、黏膜、扁桃体等处的病原体,容易在牙周袋内再定植,这时,就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作为洁治术和刮治术的辅助治疗手段;在牙周组织的急性感染,或某些全身疾病的患者,则需在常规治疗前或同时使用抗菌药物,以缓解炎症,控制感染;在牙周病的发生是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故通过药物的使用,调节宿主的防御功能,阻断疾病的发展,达到治疗牙周病的目的,也是当前治疗牙周病的研究热点之一。牙周病的药物治疗,是牙周基础治疗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2.2.1抗生素类

较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硝基咪唑类、大环内酯类等。

青霉素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它通过其抗菌活性成分β-内酰胺的作用,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直接导致菌细胞死亡,为繁殖期杀菌药。

牙周炎治疗中常用的青霉素类药物为口服青霉素类,例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菌斑生物膜中某些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青霉素类活性成分β-内酰胺,针对青霉素的这一缺陷,美国开发了一种新药安灭菌。其主要成分为:阿莫西林、β-内酰胺酶阻断剂克拉维酸。目前,对该药辅助治疗牙周炎的疗效评价还不一致。

2.2.2大环内酯类药物

这一类药物的代表药物为阿奇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其在组织和血液中半衰期长、副作用少,越来越受到关注。阿奇霉素和乙酰螺旋霉素在龈沟液中的浓度为血液中的7~10倍,可在龈沟中维持有效药物成分10天左右。口服多次给药后,乙酰螺旋霉素还可在唾液腺和骨中贮存3~4周,缓慢释放,有利于牙周病的治疗。应用时应注意,阿奇霉素可以透过胎盘屏障、渗入乳汁中,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2.2.3喹诺酮类药物

代表药物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其作用机制是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而导致细菌死亡。该药耐药性极少,广泛作用于革兰阴性兼性和专性厌氧菌、肠道杆菌、假单胞菌,但对革兰阴性需氧菌无效。因其抗菌谱、杀菌作用强、起效迅速且副作用少而越来越受到重视。

2.3牙周炎的局部药物治疗

2.3.1含漱药物理想的含漱剂能减少口腔内细菌的数量,消除或减少牙面、舌背、扁桃体等处的微生物,抑制龈上菌斑的堆积,防止牙龈炎症的复发。但含漱药物对牙周袋内的菌群没有直接影响。常用的含漱药物有:0.12%~0.2%的氯己定液、1%过氧化氢液等。

2.3.2涂布药物在对炎症很重的牙周炎患者进行洁刮治术后,可适当在牙周袋内涂布消炎收敛药物,以有利于炎症的控制。常用的药物有:碘伏、碘甘油、碘酚等。

2.3.3冲洗用药物

用抗菌药物冲洗牙龈缘或牙周袋,在清洁牙周、改善局部微生物环境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机械清洁的作用。可分为龈上冲洗和龈下冲洗。常用的冲洗药物有:3%过氧化氢液、0.12%~0.2%的氯己定液、聚维酮碘等。

2.3.4缓释控释抗菌药物

药物缓释系统指活性药物能缓慢、有控制地从剂型中释放出来,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使病变局部能较长时间维持有效药物浓度的特定剂型。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则是一种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改变制剂的结构,使药物在预定时间内自动按一定速度从剂型中恒速释放于作用器官或特定的靶组织,使药物浓度较长时间内恒定地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内的新型药物类型。

牙周局部缓释和控释药物的优点:不存在多次服药所出现的药物浓度高峰,故出现毒副作用的危险明显减少,一旦出现副作用,还可以迅速去除;局部应用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药物控制释放系统减少患者的用药次数,增加患者的方便和安全感。

参考文献

[1]王晓仪,朱亚琴.现代根管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9-120.

[2]汪磊,何爱民.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方案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53,96.

[3]晋素丽.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J].广东牙病防防治,2009,310-311.

标签:;  ;  ;  

牙周病的临床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