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马氏体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氏体,磨损,摩擦,碳化物,奥氏体,结构,热稳定性。
马氏体钢论文文献综述
张振,胡正飞,Preet,M.Singh[1](2019)在《氯离子对9Cr马氏体钢静态腐蚀和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9Cr马氏体钢在非服役条件下的腐蚀行为。方法运用传统电化学测试和微区扫描振动电极(SVET)技术研究材料的静态腐蚀行为,采用慢应变速率动态拉伸腐蚀试验与传统电化学测试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材料的应力腐蚀行为。结果获得常温下氯离子对马氏体钢静态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以及慢拉伸过程中材料表面钝化膜生成和破裂过程。结论马氏体钢在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为阳极溶解型,且随着氯离子浓度的上升,局部腐蚀电流密度增大。常温下材料在含氯离子环境中发生弹性变形时,表面生成的钝化膜使材料的抗腐蚀性能升高。当材料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由于金属表面缺陷的增多、颈缩区体积的收缩,以及钝化膜与基体金属塑性变形能力的差异,钝化膜逐渐溶解并发生破裂。(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罗晔[2](2019)在《超超临界电站用10Cr马氏体钢热影响区的焊后热处理裂纹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中,对10Cr马氏体钢焊接热影响区(HAZ)的焊后热处理(PWHT)裂纹敏感性进行了评价。为了模拟HAZ1(δ-铁素体)和HAZ2(单相,γ),取自10Cr钢的试样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热循环。HAZ2含有马氏体,同时呈现出一些M_(2(本文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期刊2019-12-03)
张超,魏连峰,王泽明,李志平,周猛兵[3](2019)在《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具有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耐高温、抗辐照性能优异等优点,被认为是目前快堆燃料组件和未来核聚变堆包层模块的关键结构材料,而焊接技术是其在核工业领域制备工业构件并获得广泛应用的关键。综述近年来国内外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焊接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焊接方法获得的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与其他焊接技术相比,搅拌摩擦焊作为新型固相连接工艺,可以避免传统熔焊方法产生的缺陷,大幅度地提高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焊接接头性能,有望在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焊接上实现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焊接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余飞海,张振,胡正飞,李桂贞,王琪[4](2019)在《长期服役后X20马氏体钢的腐蚀电化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电化学分析和微观形貌观察,研究了在电厂服役230 000h后X20钢的腐蚀电化学行为,以及微观组织结构退化与电化学行为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经长期服役后X20钢组织内原奥氏体晶界和马氏体板条界上分布的碳化物严重粗化。富铬碳化物在晶界的析出和长大可能导致钢在含氯离子环境中的抗点蚀形核和再钝化能力降低。显微形貌观察表明,X20钢表面点蚀坑易萌生于原奥氏体晶界和马氏体板条界处,这与晶界附近析出的稳定碳化物将铬元素隔离在晶界外,从而使得原奥氏体晶界和马氏体板条界附近形成局部的贫铬区有关。(本文来源于《腐蚀与防护》期刊2019年11期)
高清远,李淑欣,苏云帅[5](2019)在《马氏体钢干滑动磨损纳米梯度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FT-2M销盘式摩擦磨损仪对马氏体钢进行干滑动磨损试验.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显微硬度计对滑动磨损后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显微组织的变化随着接触载荷的不同,受到不同磨损机制的主导.在相对较低接触载荷下,马氏体板条在磨粒磨损机制下发生弯曲;在高接触载荷下,马氏体板条在黏着磨损机制下形成梯度结构.滑动磨损引发大量塑性变形,在材料内部产生高位错密度的几何必要边界(GNBs)和伴生位错边界(IDBs),导致层片结构的形成.随着这两种边界数量的增大,层片间距减小,晶粒被分割为更小的晶粒,最终形成纳米层片结构.(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楚翘,许志强,尚仲夏,沈寅忠[6](2019)在《铁素体/马氏体钢P92在形变热处理过程中析出相的形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形变热处理(TMT)可以有效改善9%~12%Cr铁素体/马氏体钢的力学性能。为了更好的理解形变热处理对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尤其是对钢中析出相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透射电镜对形变热处理后铁素体/马氏体钢P92中的MX、M23C6和M2X 3种析出相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着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富铌/钒的M(C,N)和富铬M23C6碳化物的析出温度高于富铬M2(C,N)碳氮化物的析出温度,且富铬M2X的形核体积自由能的改变量最小,形变热处理过程中富铬M2X相优先在P92钢的基体中析出。(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8期)
冯凡凡,武会宾,于新攀[7](2019)在《纳米贝氏体/马氏体钢的热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低温贝氏体相变前淬火得到由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的纳米贝氏体钢,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观察在不同温度回火的纳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变化,研究了预相变马氏体对纳米贝氏体钢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马氏体的纳米贝氏体钢在中低温(473~773 K)回火后其硬度比回火前的高,回火温度高于823 K其硬度迅速下降到266.2HV(923 K)。预形成的马氏体在473~573 K回火后向附近的残余奥氏体排碳,后者的碳含量提高到峰值1.52%,提高了残余奥氏体的热稳定性,延迟后者在高温时的分解,从而提高了纳米贝氏体钢的高温热稳定性;回火温度高于723 K则残余奥氏体分解成碳化物,贝氏体铁素体粗化、回复形成新的铁素体晶粒。(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杨雄飞,于浩[8](2019)在《微合金化TRIP型退火马氏体钢氢渗透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0.2%C-1.5%Si-2.0%Mn成分基础上进行Nb、V和Ti微合金化成分设计以及"完全奥氏体区淬火+临界区淬火至马氏体相变点以上温度配分"工艺,获得组织为退火马氏体基体+残余奥氏体的退火型马氏体TAM。对各种钢氢渗透行为的研究发现,微合金元素析出物能够显着抑制氢在钢基体中的扩散行为。Nb、V和Ti处于可比的加入水平时,Nb微合金化钢的氢扩散系数最低,为0.716×10~(-7) cm~2/s, Ti微合金化钢为1.136×10~(-7) cm~2/s,0.052%V钢为2.647×10~(-7) cm~2/s,这些值均低于参照钢。对含钒钢,随着钢中V含量增加,氢渗透时间长,产生的氢陷阱作用增强。认为Nb和Ti在高温析出粗大的碳化物对氢的抑制作用强烈,而V在低温析出的高密度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使基体具有大量的氢陷阱,保证材料获得强的抑制氢扩散能力。(本文来源于《钢铁钒钛》期刊2019年04期)
范熙如,许志强,沈寅忠[9](2019)在《600℃回火态11Cr铁素体/马氏体钢中的富铬M_3C_2碳化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11Cr铁素体/马氏体钢600℃回火1. 5 h时形成的一种富铬析出相。通过分析这种相的选区电子衍射花样,并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结果,最终确定该种析出相为一种简单正交晶格的富铬M_3C_2碳化物相。这种富铬M_3C_2碳化物数量较多,并且在钢中分布很不均匀,其形态均呈现浅色不规则的块状,等效直径范围为100~200 nm,平均等效直径约为160 nm。根据EDX分析结果,确定这种富铬M_3C_2碳化物相的近似化学式为(Cr_(0.56)Fe_(0.37)W_(0.07))_3C_2。(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6期)
张超,崔雷,刘永长,王东坡,周猛兵[10](2019)在《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和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对9%Cr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搅拌摩擦焊接头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接头不同区域微观组织存在明显的差异.搅拌区内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引起晶粒细化和马氏体转变,并且晶界M_(23)C_6相溶解,晶内M_3C相析出;热力影响区组织变化与搅拌区相似,但晶粒尺寸明显大于母材;热影响区和母材区均表现回火组织特征.搅拌区硬度显着提高,分布均匀;热力影响区硬度值变化较大;热影响区发生软化,其硬度值在接头区域最低.随着拉伸测试温度的增加,搅拌区的屈服强度单调降低,抗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而断后伸长率先减小后增大.(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马氏体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中,对10Cr马氏体钢焊接热影响区(HAZ)的焊后热处理(PWHT)裂纹敏感性进行了评价。为了模拟HAZ1(δ-铁素体)和HAZ2(单相,γ),取自10Cr钢的试样在Gleeble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热循环。HAZ2含有马氏体,同时呈现出一些M_(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氏体钢论文参考文献
[1].张振,胡正飞,Preet,M.Singh.氯离子对9Cr马氏体钢静态腐蚀和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J].表面技术.2019
[2].罗晔.超超临界电站用10Cr马氏体钢热影响区的焊后热处理裂纹敏感性[N].世界金属导报.2019
[3].张超,魏连峰,王泽明,李志平,周猛兵.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J].焊接技术.2019
[4].余飞海,张振,胡正飞,李桂贞,王琪.长期服役后X20马氏体钢的腐蚀电化学行为[J].腐蚀与防护.2019
[5].高清远,李淑欣,苏云帅.马氏体钢干滑动磨损纳米梯度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9
[6].张楚翘,许志强,尚仲夏,沈寅忠.铁素体/马氏体钢P92在形变热处理过程中析出相的形成机理[J].金属热处理.2019
[7].冯凡凡,武会宾,于新攀.纳米贝氏体/马氏体钢的热稳定性[J].材料研究学报.2019
[8].杨雄飞,于浩.微合金化TRIP型退火马氏体钢氢渗透行为研究[J].钢铁钒钛.2019
[9].范熙如,许志强,沈寅忠.600℃回火态11Cr铁素体/马氏体钢中的富铬M_3C_2碳化物[J].金属热处理.2019
[10].张超,崔雷,刘永长,王东坡,周猛兵.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搅拌摩擦焊接头组织和性能分析[J].焊接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