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协调论文-宋平,王硕鑫,杨琦峰

信任协调论文-宋平,王硕鑫,杨琦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信任协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买方电子订单融资,声誉信任,交易决策,契约协调

信任协调论文文献综述

宋平,王硕鑫,杨琦峰[1](2018)在《基于声誉信任的买方电子订单融资契约协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供应链协调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增强供应链竞争优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银行参与融资时从供应链声誉感知到的信任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应用报童模型和Stackelberg博弈构建融资参与者的期望利润模型,采用逆向归纳法得到参与者的交易决策并进行协调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决定的声誉水平越高,零售商的订货量越高,银行的信任程度越高、利率越低;无成本分担契约下的分散决策无法实现协调;引入零售商成本分担契约后,当分担比例达到一定值时可以实现金融供应链的协调。最后,用MATLAB对上述结论进行了数值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张怀增,李继云[2](2018)在《基于信任和项目偏好的协调过滤算法研究——兼论智能投顾的发展现状及监管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开始进入金融领域,并与之融合产生新型的线上财富管理形式,即智能投顾。智能投顾以智能化算法为基础,分析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给予相应的投资建议,同时,以市场后续变化为依据,不断地修正投资组合,使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逐渐提高。对于我国来说,智能投顾尚属于新生事物,其发展现状并不乐观,还需要加强监管。因此,文章在介绍智能投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信任和项目偏好的协调过滤算法,提出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监管建议。(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王文婷[3](2018)在《基于契约和信任的供应链质量风险控制与协调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品质量对未来市场需求及供应链的整体绩效至关重要。产品质量问题不仅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在供应链环境下,产品质量由供应链全体成员共同保证和实现的,因此质量控制也变得异常复杂。考虑一个二级供应链,包括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其中制造商作为产品生产者,决定产品的质量水平。假设需求是关于销售价格和产品质量敏感的,零售商为了更准确地估计市场需求必须评估产品的质量。零售商面临两种产生质量风险的因素,一种是质量水平不可合同化;另一种是质量信息不对称,这些质量风险将造成质量水平的下降并影响整体供应链的效益。针对产生质量风险的原因,本文分别从契约和信任两个角度研究了考虑需求不确定下的供应链质量风险控制和协调机制。首先研究了不考虑质量风险情况下的供应链决策情况以及与订购量、价格、质量水平有关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针对质量水平不可合同化的质量风险,通过契约设计实现了两种博弈顺序下的质量激励与供应链协调,规避了此种质量风险并达到了质量风险控制的目的。同时还考虑了质量成本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契约机制实现了质量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供应链质量风险控制的目的。此外,由于质量信息不对称,制造商为了提高自身利润有扭曲其真实产品质量水平的动机,造成道德风险。现实博弈证明,参与人的决策行为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因素,也会受信任、公平性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本文将信任因素包含到供应链决策模型中,研究在批发价格契约下信任因素如何影响制造商宣称的质量水平及零售商的订货策略,从而分析了信任是否能够以及如何实现供应链质量风险控制。研究发现,通过合理的契约设计能够有效的控制供应链质量风险并实现供应链协调,而信任因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供应链质量风险控制与质量激励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戴丽芳,吴坚,曹清玮,梁昌勇[4](2017)在《分布式信任网络下基于最小协调成本的群体共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群决策的共识问题进行了探讨,具体包括:(1)用何种信息来处理评价的不确定性;(2)如何度量专家之间的信任关系;(3)如何交互达成共识以及交互成本分析。首先,本文通过定义分布式信任的运算法则和集成算子等,提出一种分布式信任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并基于信任关系分析计算出每位专家的信任权重;然后,基于聚合评价矩阵计算群体成员的共识水平,通过群体交互达成群体的一致性;最后再进行备选方案的排序。同时,通过一个实例分析了专家权重公式中的a值大小对后续交互成本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0)

张磊,朱先奇,史彦虎[5](2017)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信任协调机制博弈分析——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信任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了影响合作主体之间信任的因素,在KMRW声誉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第叁方信任监督机构,从参与主体不同理性角度出发进行多阶段的动态博弈。研究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须与合作方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可以利用第叁方信任监督机构规范参与主体的行为,弥补因信息缺失带来的风险。最后,建议从企业内因、环境外因、信息、信誉四个方面来完善参与主体的信任机制,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与合作方保持长期合作信任关系。(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17年08期)

多罗斯·T.J.M.彼得斯,埃里克·汉斯·克利金,凯瑞恩·斯特龙克斯,詹尼克·哈廷,李欣[6](2017)在《公共卫生政策网络中的政策协调与整合、信任、管理和绩效:一项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跨部门的政策网络能够有效处理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绩效可能取决于政策网络的管理和信任,以及综合公共卫生政策(即政策协调与整合)。本文研究了网络管理和信任在实现公共政策整合与网络绩效中的作用,以及综合公共卫生政策和网络绩效之间的关系。在荷兰34个地方政策网络中,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测量了278个当事人的意见,并使用回归分析评估了政策变量之间的关系。管理和信任都与所感知的综合公共卫生政策和网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综合公共卫生政策也与政策网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在公共卫生领域,跨部门政策网络的绩效能够通过严格的网络管理、建立信任以及政策协调和整合得以提高。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政策网络管理者具体特点的作用,如管理者的背景、与其他当事人的关系、领导风格。对实践工作者的启示关于公共卫生领域的跨部门政策网络:第一,在实现政策协调和整合目标的过程中,采用政策网络管理策略和建立信任对网络管理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在达成政策网络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实现政策协调与整合对网络管理者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期刊2017年03期)

李静[7](2016)在《信任重塑与协调共生: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安全事件因为涉及范围广、造成伤害深、社会影响大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倍增的现代社会更是成为学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治理机制存在利益博弈格局下的"分段监管"之困境,亟须从信任重塑与协调共生两个维度对其进行网络化治理机制设计。要通过个体利益让渡与公共利益建构、权威信息发布与信息不对称消除、伦理道德规范建设与公共道德体系重塑,重建各参与主体间的信任关系。要通过价值协同、信息共享、诱导及动员叁个向度的协调机制设计,协调各方利益,提高治理实效。(本文来源于《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郑洁,钱育蓉,杨兴耀,黄兰,马婉贞[8](2016)在《基于信任和项目偏好的协调过滤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不能深度挖掘用户关系,以及无法对新项目进行用户推荐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任和用户偏好的协同过滤(TIPCF)算法。首先,通过分析用户评分判断用户的可信度并量化用户间的信任程度,挖掘用户潜在的信任关系;其次,考虑到用户之间对于不同目标项目偏好程度的差异会对用户相似性产生影响,在传统用户相似性算法上添加用户偏好度改进相似性算法;然后,通过结合用户信任度和改进的相似度,使得最近邻的选取更加准确;最后,根据用户对项目属性的偏好对新项目进行推荐。Movielens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相比,TIPCF算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减少了6.7%;在推荐新项目时,TIPCF算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减少了10.7%。TIPCF算法不仅提高了推荐的准确度,而且增加了新项目的推荐概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6年10期)

朱春鹃[9](2016)在《不完全信任下的B2B电子供应链首次交易协调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环境的日渐规范,电子交易正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扩大。众多产品制造商或零售商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或者入驻第叁方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营销,开展电子交易。由此,传统供应链也逐渐过渡为电子供应链。当前,B2B电子供应链是电子市场中最为活跃和重要的一种模式,其成员交易所具有的交货周期短、灵活性强、交易成本低等优势,将有利于提升供应链渠道效率,改善供应链成员绩效。但现实交易环境中的不完全信任现象往往阻碍了供应链成员间的电子交易,该现象在首次交易中尤为凸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B2B电子供应链的协调。对此,本文研究不完全信任下,如何构建有效的协调机制激励双方达成首次电子交易。首先,考虑首次交易中买方不完全信任卖方的情况,此时假定交易平台为买方自建。基于经济学理论建立了包含买方信任度的电子交易模型,以分析买方不完全信任对首次交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买方的不完全信任将致其首次交易中采取小批量订购策略,即B2B电子供应链渠道效率将被降低。鉴于此构建的卖方交易赔偿机制将能有效降低买方风险评估,随之提高信任度,进而有效激励双方首次交易。最后,给出了赔偿比例的有效区间。其次,考虑首次交易中卖方不完全信任买方的情况,此时假定交易平台为卖方自建。引入卖方信任度至交易模型,以此明确卖方不完全信任对首次交易的负效应。结果显示,卖方不完全信任下,批发价格较信任下居高,从而渠道交易量被降低。鉴于此构建的买方预付款机制将使卖方提前得到成本补偿,以此提高其风险抵抗力,进而起到交易激励作用。此外,临界信任度和临界预付款范围内,预付款协调机制均能实现首次交易激励作用。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双方互不完全信任的交易情形,此时交易平台为独立的第叁方。双方互不完全信任下,存在买方交易风险评估小于、等于或大于卖方叁种情况(其中当双方风险评估水平一致,双方期望利润相同,渠道利润被平均化)。就买方交易风险评估小于、大于卖方两种情况,分别构建了买方预付款机制和卖方交易失败赔偿机制,并给出了两种机制的有效区间。结果显示,两种协调机制均能增加首次交易达成可能性,并提高交易双方利润。(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6-03-25)

李亮[10](2015)在《基于信任风险下的产能决策协调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上世纪90年代供应链管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市场的竞争便逐步从企业间转向整条供应链间的竞争。而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通过产能信息共享的方式一直都是很重要的手段。分处市场不同位置的各方通过共享市场信息,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市场动态。然而共享所隐含的风险也是一目了然,因此有效的协调机制对供应链成员至关重要。本文正是围绕以上的研究目的,通过引入信任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以“一个供应商-一个制造商”所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对成员的期望利润建模,通过博弈论的方法获得供应商和制造商的最优决策组合,再进一步分析模型中的关键参数,通过对参数变化后最优决策组合和供应链成员期望效用的变化,来探讨最适合供应链成员制定决策的参数设置。最后结合商业活动中的实际案例,比较理论决策组合和实际决策组合的差别,从而验证该理论方法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共七章,以下将对这七章内容作概略的介绍: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绪论和相关文献综述,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绪论部分。这一章主要介绍的是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从全面的角度来介绍论文的整体思路和结构等工作。第二章,文献综述。本章主要介绍前人的工作内容,通过对本论文的各相关领域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和评价,建立本论文的理论基础。本论文研究的是考虑信任因素和通过风险规避机制的供应链成员间产能信息分享及设置决策问题,据作者所知与之相关的文献并不多,其中要涉及到的几个主要的相关领域包括:供应链契约设计、供应链产能设置、供应链成员间的信任问题、供应链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机制研究。第二部分是模型的构建部分,通过引入信任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后,供应链成员的期望效用模型。包括第叁章和第四章。第叁章,这章主要讨论的是信任的建模,以及无风险规避机制时供应链双方的产能设置决策。信任作为一个随机变量引入模型构建在国内的研究中尚不多见,本文以单一供应商和单一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模型的推导,发现如果没有风险规避机制,则不能有效的制约供应链双方的决策,使双方不存在决策均衡点。因此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引入风险规避机制,从而获得模型的博弈均衡点。第四章,通过引入风险规避机制,如保险金机制和价格补偿机制,参与到双方的博弈决策过程中,发现在这种机制下,可以使供应链双方的博弈找到均衡点。随后通过分析两种机制,证明价格补偿机制,其实是保险金机制的特例。最后通过算例来验证这种引入机制的可行性。从而验证这样的操作机制,可以为企业管理层在做决策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第叁部分主要是模型的应用分析和实证研究,包括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五章,本章以前四章的研究为基础,对供应链成员间规避需求不确定风险的多种风险规避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也针对供应链成员在决策中涉及到的相关参数,通过数值算例的方式,先考虑单个参数,后考虑多个参数共同作用的影响。通过算例研究,对不同机制下各个参数的单独及共同影响做了分析汇总,找出了每个参数在不同变化情况下最适宜的机制,以及当多个参数混同作用时,哪些成为优先关注的重点参数。从而为决策者在制定决策时提供具体的指导建议。第六章,经过前面的研究,本文对于引入信任下的多种风险规避机制,在供应链成员产能设置信息共享中的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本章主要讨论的内容,则试图通过一个实证案例的方式来验证这种机制下供应链产能信息共享的可操作性。希望前面的研究能够在实际的商业活动中找到相结合的地方,即使不能充分的反映企业复杂多变的决策情况,也至少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第四部分是总结和展望,包括第七章。第七章,研究总结和展望。这一章主要是总结之前的研究内容,并针对其中的内容提出了不足,指明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上是论文的主要研究框架和内容简介,结果表明,引入信任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可以帮助企业的管理层在制定决策之前提供指导作用和数据支持。本文的创新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了将信任看做随机变量并引入模型的方法来研究产能决策协调机制。以往对于产能决策的研究中,信任大多是基于实证的角度,通过对其多重维度分析,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来统计信任的多重维度在供应链成员信息共享中的作用,而将信任直接作为变量引入到决策模型并不多见。本文率先尝试将信任看做随机变量,经过处理后将其直接作为决策因素参与到模型中。由于信任的取值范围定义在[0,1],因此可以覆盖从完全不信任到完全信任的各种情况,从而可以在决策模型中直观的评价信任的作用。2.研究了用风险规避机制来协调供应链成员的期望效用模型。风险规避机制是一套通过设置限制条件来确保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的方法或规则。由于信任的引入会使供应链成员在产能信息共享中产生道德风险,因此当无风险规避机制时这种道德风险会导致共享的失败。为了有效协调成员间的产能信息共享,本文通过引入风险规避机制,包括保险金机制和价格补偿的机制,通过机制协调达到系统和供应链成员最大化期望效用的目的。理论和算例均证明风险规避机制可以有效避免道德风险,使供应链成员在决策中产生最优决策组合。3.拓展了正交试验方法在管理学理论领域的应用范围。针对多参数影响下的供应链成员及系统期望效用模型,本文引入在实验科学中常用的正交试验方法,通过设置不同参数条件求解模型的最优决策组合及各方期望效用,以此进一步的了解模型中参数变化和机制选择的关系,从而确立了寻找模型最佳决策条件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9-01)

信任协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其开始进入金融领域,并与之融合产生新型的线上财富管理形式,即智能投顾。智能投顾以智能化算法为基础,分析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给予相应的投资建议,同时,以市场后续变化为依据,不断地修正投资组合,使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逐渐提高。对于我国来说,智能投顾尚属于新生事物,其发展现状并不乐观,还需要加强监管。因此,文章在介绍智能投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信任和项目偏好的协调过滤算法,提出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监管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信任协调论文参考文献

[1].宋平,王硕鑫,杨琦峰.基于声誉信任的买方电子订单融资契约协调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张怀增,李继云.基于信任和项目偏好的协调过滤算法研究——兼论智能投顾的发展现状及监管建议[J].无线互联科技.2018

[3].王文婷.基于契约和信任的供应链质量风险控制与协调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

[4].戴丽芳,吴坚,曹清玮,梁昌勇.分布式信任网络下基于最小协调成本的群体共识方法[C].第十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5].张磊,朱先奇,史彦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任协调机制博弈分析——基于协同创新视角[J].企业经济.2017

[6].多罗斯·T.J.M.彼得斯,埃里克·汉斯·克利金,凯瑞恩·斯特龙克斯,詹尼克·哈廷,李欣.公共卫生政策网络中的政策协调与整合、信任、管理和绩效:一项调查研究[J].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2017

[7].李静.信任重塑与协调共生: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逻辑[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6

[8].郑洁,钱育蓉,杨兴耀,黄兰,马婉贞.基于信任和项目偏好的协调过滤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6

[9].朱春鹃.不完全信任下的B2B电子供应链首次交易协调机制[D].重庆理工大学.2016

[10].李亮.基于信任风险下的产能决策协调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标签:;  ;  ;  ;  

信任协调论文-宋平,王硕鑫,杨琦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