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县生态公益林经营建设管理站广东海丰516400
摘要:杉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为林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方向。大力开展杉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研究推广,能为杉木造林事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有利条件。本文简要阐述了杉木在生物学中的特点,分析探讨杉木在传统造林技术中存在的弊端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新型造林技术,以对造林工作的有效进步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杉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
前言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空间,其安全状况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种生态环境问题随之出现,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因杉木的经济价值高,许多林农都争相种植,传统栽植不仅炼山整地,还要进行数次抚育管理,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增加了造林成本,林分生长还得不到太好效果,而采用最新生态型造林技术,不炼山不抚育,解放了林农,降低了杉木造林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其推广前景值得期待。
1.杉木的特点
杉木属于松柏目,又称沙树,最高可达30m,胸径则在2~3m左右。这是一种亚热带树种,自身喜温喜光,耐寒性和耐旱性较差,适合生长在年降雨量在600~2000mm的地域。杉木自身喜欢肥沃的和湿润的酸性土壤,所以自身根系较为发达,再生能力较强,多是在3、4月份开花,10、11月份左右种子成熟。同时,杉木还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材质均匀,是家居、造船的主要木材之一,在建筑行业中也获得了广泛应用,经济效益较高。杉木的根、树叶和球果均有药用价值,可以入药使用,无论是干鲜都具有较高的价值。食用杉木可以散瘀止血、祛风止痛,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在风湿性关节痛、过敏性皮炎和胃痛治疗中。
2.造林技术
杉木自身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多数是在南方地区种植,传统的种植方式主要是通过炼山、全垦和过度抚育等技术,致使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当地的造林效益。因此,采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相较于传统的造林技术而言具有更为突出的优势,成为当前杉木造林的主要选择。
2.1传统造林技术弊病
2.1.1炼山对土壤环境影响
炼山是传统造林技术中较为常见的方法,主要是将山地上的杂草烧毁,为后续造林清除障碍。同时,炼山可以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但是山地表层植被损坏现象较为严重,出现严重的土壤裸露现象,水土流失导致后续造林中营养成分不足,林木生长质量不足。炼山过程中,除杀灭有害病菌外,还会烧毁土壤中有益菌,地表被破坏,地表空隙被大量的灰尘堵塞,雨水无法有效渗透到地下,一旦出现大暴雨,将会冲走地表中的泥土,不利于植树造林。地表植被烧毁后,其他杂草种子也会随着风力落到地上,侵蚀土壤肥力,严重影响到杉木苗木的正常生长。
2.1.2全垦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全垦主要是全面开挖造林地,以此来提升土壤通透性,改善土壤环境,但由于南方山地较多,雨水集中,如果全垦山地,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相较于全垦对造林带来的效益,这种破坏反而是更为严重,如果是地势较高的土地,应该尽可能避免选择全垦方式。
2.1.3抚育对土壤肥厚年龄的影响
杉木幼苗期对于营养成分的需求度较高,易受到灌木杂草的影响,加之林农频繁的耕地和除草等抚育管理,导致土壤裸露现象愈加严重,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水土流失,不利于肥力的保护。如果在幼苗期进行两到三次的抚育管理,可能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同时,抚育管理可能增加造林成本,无法有效保证杉木造林经济效益。如果抚育管理不能取得预期成效,反而造成严重的成本浪费,造成水土流失的价值将无法用数字衡量。
2.2杉木新型造林技术
2.2.1地块选择
杉木造林中,对于立地条件要求较高,更加倾向于土壤身后、输送的山脚或是谷地等区域种植杉木。杉木生长中多选择酸性土壤,由于杉木喜欢生长在潮湿、温暖的区域,所以应该尽可能选择涵水性较好的区域,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在河岸边水源较为丰富的区域,这样可以在满足杉木的生长需要同时,减少后续灌溉成本费用的增加。
2.2.2整地施肥
在确定杉木栽种的林地后,需要做好整地工作,为了避免水土流失,可以选择穴垦或是鳞垦方式整地处理。其中穴垦主要是指整地时排列成“品”字形,坡度如果高于25°可以选择鳞垦方式,有效避免炼山行为的出现。无论是穴垦还是鳞垦,都需要将杂草灌木清除干净,并将这些杂草堆积在造林地,待杉木幼苗栽种后,将拔除的杂草覆盖在造林地上,有效精简以往造林技术中的抚育追肥,施用基肥,主要是以有机肥为主,具体肥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同时注重氮、磷、钾肥的比例配合。
2.2.3幼苗栽植
幼苗栽植中,传统的造林技术主要是在1年生裸根苗移栽方式,高效经济生态造林技术则是要求用2年的生容器苗移栽。一般情况下,在初春季节,树叶涌动前移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压实周围的土壤,很多苗木根基部位出现的不定芽尤为需要注意,稍微深植。同时,在栽种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幼苗的根系和土壤充分接触,充分压实土壤。在后续苗木浇水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浇水周期,可以有效避免根系的水分流失,使苗木正常生长。根苗栽植后,需要将周围清除的杂草平铺在苗木周围,可起到保湿和避免水土流失的作用,受到风力带来的杂草种子可以落在杂草上,为后续的苗木抚育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是立地条件较好的,栽植初期密度大概在2500~3000株/hm2,立地条件一般的密度则要稍稍高一些。同时,在确定杉木造林密度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立地条件,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2.4科学管理
杉木造林中选择高效经济生态造林技术,除除草、整地和施肥抚育管理外,在幼苗生长管理中则要显得更为简单,主要是负责日常苗木生长状况的看管,对于幼苗死亡的需要及时补苗,干旱时注重浇水,如果是长期暴雨季节,则应做好排涝工作,如果是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可以喷洒农药予以防治,确保杉木的正常生长。
3.结语
应用杉木造林技术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林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往的杉木造林技术存在着诸多弊端,限制了杉木造林事业的发展。所以发展杉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成为了我国林农的共同目标,这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带动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应该加强对杉木高效经济生态造林技术的研究,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迟国清.林业生产中杉木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J].种子科技.2017(08).
[2]许忠坤.杉木高效经济生态型造林技术[J].湖南林业.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