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青海省哈日扎银多金属矿矿区在行政区划上位于都兰县热水乡,大地构造上属于东昆仑山系东部。截止2017年底,哈日扎矿区共提交铜铅锌锡金属量31.81万吨,银金属量999.82吨,金金属量2990.58kg,银基本达到大型矿床规模。哈日扎矿区的银资源量集中分布于Ⅵ矿带,该区域大面积出露鄂拉山组陆相火山岩,主体岩性为晶屑凝灰熔岩,但矿床成因缺乏详细研究,其与陆相火山岩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本文依托“哈日扎地区多金属矿详查”以及“青海省柴周缘泥盆纪-三叠纪陆相火山岩成矿作用研究及靶区优选”项目为依托,选择“青海省哈日扎矿区银多金属矿成因探讨”为题,开展相关研究,提高矿床的综合研究程度。对赋矿鄂拉山组凝灰熔岩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测定,结果显示其成岩年龄为225Ma,其成岩时代限定了成矿时代的上限,即成矿时代晚于中三叠世。针对赋矿石英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研究,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180℃240℃,盐度集中分布在6%10%,含CO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220℃280℃,在340℃360℃之间也存在一个密集分布区,盐度主要分布在10%18%,成矿流体总体属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H2O-NaCl体系。计算得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压力为15.332.2MPa,含CO2(CH4)三相包裹体的成矿压力在2040MPa,得出成矿深度为1.64km,说明银铅锌矿床属浅成深度。矿床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稳定且分布于零值附近:黄铁矿δ34S介于-0.1‰0.6‰之间,方铅矿δ34S值在-1.6‰左右,毒砂δ34S介于-0.3‰0.5‰之间,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作用。VI矿带石英样品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来源可能主要由岩浆提供,后期有大气水的加入。依据区域上鄂拉山火山岩中成矿元素的分析,Ag、Cu、Pb等成矿元素含量均低于或略高于克拉克值,表明鄂拉山组陆相火山岩本身并不具备矿源层性质。但该地层岩石物理特性较脆,节理等发育,印支期及其后构造活动强烈,致使鄂拉山组陆相火山岩形成了大量的导矿及容矿构造,为热液的运移及富集成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综上所述,哈日扎银多金属矿床为浅成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矿体主要受构造控制,流体来源主要为岩浆水,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岩浆,成矿背景为晚三叠世的碰撞后伸展环境。鄂拉山组陆相火山岩中导矿及容矿空间发育,作为银多金属矿床的赋矿岩性,而非矿源层。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燕正君
导师: 钱烨,苏生顺
关键词: 哈日扎矿区,银多金属矿床,鄂拉山组火山岩,矿床成因,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稳定同位素
来源: 吉林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地质学,矿业工程
单位: 吉林大学
基金: 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的“青海省都兰县哈日扎地区多金属矿详查”项目,“青海省柴周缘泥盆纪-三叠纪陆相火山岩成矿作用研究及靶区优选”项目
分类号: P618.2
总页数: 62
文件大小: 11359K
下载量: 75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哈日扎矿区论文; 银多金属矿床论文; 鄂拉山组火山岩论文; 矿床成因论文;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论文; 稳定同位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