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复合镀层论文_吴珂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元复合镀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镀层,脉冲,溶胶,耐磨性,合金,硬度,磨损。

多元复合镀层论文文献综述

吴珂[1](2016)在《脉冲电沉积多元Cu-Sn基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u-Sn合金以其良好的耐磨减摩性、耐腐蚀性以及抗氧化性等特点,在滑动轴承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贫油、无油润滑条件下,其耐磨减摩效果却不甚理想。纳米复合电沉积技术是一种优良的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方便获得各种功能性纳米复合镀层,而将脉冲电流应用于纳米复合电沉积过程中能够降低阴极表面周围的浓差极化,促进纳米颗粒与基质金属共沉积。目前,大多数纳米复合镀层只含有一种纳米颗粒,对于二元及多元纳米复合镀层制备的研究还比较少。本论文利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和多元纳米复合技术相结合的协同优势,选择具有优异润滑性能的纳米PTFE颗粒为自润滑相,依据纳米强化理论,以TiO2溶胶代替传统颗粒的加入形式,对电沉积镀层进行强化,分别制备出Cu-Sn、Cu-Sn-PTFE、Cu-Sn-TiO2、Cu-Sn-PTFE-TiO2 四种镀层。首先,研究了焦磷酸盐-锡酸盐Cu-Sn合金共沉积机理以及纳米颗粒分散方法,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溶胶,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与机械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对PTFE粉末、TiO2溶胶进行分散,并对其分散性进行检测。研究了电流密度、占空比、频率、PTFE颗粒加入量和TiO2溶胶加入量的改变对Cu-Sn-PTFE-TiO2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表面形貌、组成成分、硬度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Cu-Sn-PTFE-TiO2复合镀层晶粒细致均匀、表面致密平整,主要以铜锡合金的形式存在,镀层成分中F元素比重在1%~3%之间,Ti元素比重在0.1%~1%之间。在最佳工艺条件下,Cu-Sn-PTFE-TiO2复合镀层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以及耐磨减摩性能,硬度达到了 465.1HV,腐蚀电位-0.256V、腐蚀电流1.443A·cm-2,平均摩擦系数在0.1左右。然后,分析了Cu-Sn、Cu-Sn-PTFE、Cu-Sn-TiO2和 Cu-Sn-PTFE-TiO2 四种镀层的表面形貌、硬度、耐腐蚀性以及摩擦学性能之间的差异,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纳米PTFE颗粒的加入改善了镀层的耐腐蚀性以及自润滑性能,而硬度值却有所下降,仅为375.2HV。相对于Cu-Sn-PTFE镀层,Cu-Sn-TiO2镀层通过纳米TiO2颗粒的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作用,硬度及耐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但摩擦系数却有所增大。对腐蚀形貌及磨痕研究分析发现,在腐蚀过程中,各镀层主要以小孔腐蚀为主,在摩擦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黏着磨损以及磨粒磨损。对于Cu-Sn-PTFE-TiO2复合镀层来讲,在Cu-Sn合金中同时复合进PTFE颗粒和TiO2颗粒,二者的协同作用,使其组织均匀致密,在硬度提高的同时,摩擦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均得到了很大改善,综合性能最为优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01-01)

郑华明[2](2010)在《电沉积多元复合镀层制备工艺与组织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Ni-W-P-SiC多元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沉积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对Ni-W-P-SiC复合镀层成分、组织结构、表面形貌、摩擦磨损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镀层的形貌、组织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摩擦磨损试验、电化学试验测试了镀层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实验得到最佳复合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a2WO4'2H2O:50g/l, NiSO46H2O:50g/l,C6H8O7H2O:50g/l,NaH2PO2'H2O:10g/l,SiC:40g/l,表面活性剂OP-10:0.6 g/l,pH:7,T:50℃,Dk:4A/d m2,搅拌速度:200 r/min.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Ni-W-P-SiC复合镀层,具有较好的性能和组织结构。采用XRD分析镀态镀层的物相主要是非晶态;在400℃热处理后镀层主要为晶态物相:Ni.Ni3P.SiC.Ni5P2;采用EDS分析优化条件下获得的复合镀层的重量百分比为:Ni:78.44wt%,W:7.11wt%,P:11.45wt%,C:1.31wt%,Si:1.69wt%。Ni-W-P-SiC复合镀层具备较高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当SiC微粒添加量为60 g/l时,硬度和耐磨性能达到最高;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镀层硬度增加,在400℃热处理3小时显微硬度达到峰值1050HV。Ni-W-P-SiC复合镀层的耐蚀性优于Ni-W-P镀层和钢基体,当SiC添加量为60g/1时,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最佳。热处理后复合镀层的耐蚀性比镀态镀层显着提高,热处理温度为400℃时,耐蚀性能最佳。Ni-SiC.Ni-W-P.Ni-W-P-SiC的表面形貌差别不大,都为典型的胞状组织;在Ni-SiC和Ni-W-P-SiC复合镀层中,SiC颗粒弥散镶嵌于基体中。Ni-SiC镀层只存在Ni和SiC两种物质,且不存在晶态的变化;而Ni-W-P和Ni-W-P-SiC镀层的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转变,并有新相的析出,能明显强化Ni-W-P-SiC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Ni-W-P-SiC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优于Ni-W-P合金镀层和Ni-SiC镀层。(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0-03-01)

居毅,李宗全[3](2006)在《多元合金化强化TiN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元合金化是提高TiN镀层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综述了多元合金强化TiN复合镀层的最新进展,详述了Ti(CxN1-x),(Ti,Al)N,(Ti,Nb)N,Ti-Si-N,Ti-B-N,Ti-C3N4复合镀层的工艺、结构和性能,指出了今后TiN镀层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06年06期)

王军丽,徐瑞东,龙晋明,郭忠诚[4](2005)在《电沉积RE-Ni-W-B多元复合镀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镀液组成及工艺参数对电沉积RE Ni W B复合镀层硬度和沉积速度的影响,以及不同热处理温度下复合镀层硬度、磨损率及抗氧化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为5 13μm/h,硬度为667HV。采用X射线能谱仪测试镀层成分表明,RE Ni W B复合镀层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wW=0 49%,wB=1 17%,wCe=1 99%。热处理温度对复合镀层硬度、磨损率及抗氧化性有较大的影响,热处理温度提高,复合镀层的硬度先增加后降低,磨损率先降低后增加;当热处理温度为400℃时,硬度和磨损率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即1087HV和0 64mg/(cm2·h);复合镀层的氧化增重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热处理温度低于400℃时,镀层的氧化增重较小,热处理温度高于600℃,复合镀层的氧化增重大幅度增加。(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05年01期)

刘龙玉,郭忠诚,张欢,徐瑞东[5](2004)在《脉冲电沉积Ni-W-P系多元复合镀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Ni-W -P -SiC ,RE -Ni-W -P -SiC ,RE -Ni-W -P -SiC -MoS2 ,RE -Ni-W -P -SiC -PTFE直流及脉冲复合镀层的硬度、磨损率、相结构及形貌 .结果表明 :脉冲镀层的硬度均高于直流镀层 ,但RE -Ni-W -P -SiC -PTFE复合镀层的硬度较低 .四种复合镀层的硬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 40 0℃时达到最大值 ,此后 ,热处理温度继续升高 ,复合镀层硬度反而下降 ;频率为 5 0Hz ,占空比为 0 .6和 0 .8时 ,RE -Ni -W -P -SiC镀层的硬度最高 .占空比为 0 .8时的镀层 ,其硬度均高于占空比为 0 .6的镀层 ;Ni-W -P -SiC ,RE -Ni -W -P -SiC ,RE -Ni -W-P -SiC -PTFE脉冲镀层的磨损率明显低于直流镀层 ,且RE -Ni-W -P -SiC -MoS2 和RE -Ni-W -P -SiC -PTFE脉冲镀层的磨损率最小 ;Ni-W -P -SiC ,RE -Ni-W -P -SiC脉冲镀层镀态下为非晶态结构 ,RE -Ni-W -P -SiC -MoS2 脉冲镀层镀态下为混晶结构 ,而RE -Ni -W -P-SiC -PTFE脉冲复合镀镀态下为晶态结构 ;脉冲镀层的晶粒粒度要小于直流镀层 ,加入RE有细化晶粒的作用 ,各种微粒均匀分布在镀层中 ,镀层表面及断面没有裂纹(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04年03期)

郭忠诚,郭淑仙,朱晓云[6](2001)在《电沉积多元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在复合电沉积制备多元复合材料方面的进展。重点探讨了耐磨复合镀层、自润滑复合镀层、电接触功能的复合镀层、耐蚀复合镀层等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单金属复合镀层难于满足某些需求 ,而多元复合镀层由于具有耐磨、耐蚀或耐磨、耐高温氧化等优点 ,在今后的发展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环保》期刊2001年02期)

多元复合镀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Ni-W-P-SiC多元复合镀层。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沉积液组成和工艺条件对Ni-W-P-SiC复合镀层成分、组织结构、表面形貌、摩擦磨损以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对镀层的形貌、组织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并通过显微硬度测试、摩擦磨损试验、电化学试验测试了镀层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和耐腐蚀性能。实验得到最佳复合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a2WO4'2H2O:50g/l, NiSO46H2O:50g/l,C6H8O7H2O:50g/l,NaH2PO2'H2O:10g/l,SiC:40g/l,表面活性剂OP-10:0.6 g/l,pH:7,T:50℃,Dk:4A/d m2,搅拌速度:200 r/min.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Ni-W-P-SiC复合镀层,具有较好的性能和组织结构。采用XRD分析镀态镀层的物相主要是非晶态;在400℃热处理后镀层主要为晶态物相:Ni.Ni3P.SiC.Ni5P2;采用EDS分析优化条件下获得的复合镀层的重量百分比为:Ni:78.44wt%,W:7.11wt%,P:11.45wt%,C:1.31wt%,Si:1.69wt%。Ni-W-P-SiC复合镀层具备较高的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当SiC微粒添加量为60 g/l时,硬度和耐磨性能达到最高;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复合镀层硬度增加,在400℃热处理3小时显微硬度达到峰值1050HV。Ni-W-P-SiC复合镀层的耐蚀性优于Ni-W-P镀层和钢基体,当SiC添加量为60g/1时,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最佳。热处理后复合镀层的耐蚀性比镀态镀层显着提高,热处理温度为400℃时,耐蚀性能最佳。Ni-SiC.Ni-W-P.Ni-W-P-SiC的表面形貌差别不大,都为典型的胞状组织;在Ni-SiC和Ni-W-P-SiC复合镀层中,SiC颗粒弥散镶嵌于基体中。Ni-SiC镀层只存在Ni和SiC两种物质,且不存在晶态的变化;而Ni-W-P和Ni-W-P-SiC镀层的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转变,并有新相的析出,能明显强化Ni-W-P-SiC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Ni-W-P-SiC复合镀层的耐磨性能和耐蚀性能优于Ni-W-P合金镀层和Ni-SiC镀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元复合镀层论文参考文献

[1].吴珂.脉冲电沉积多元Cu-Sn基复合镀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2].郑华明.电沉积多元复合镀层制备工艺与组织性能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3].居毅,李宗全.多元合金化强化TiN复合镀层的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2006

[4].王军丽,徐瑞东,龙晋明,郭忠诚.电沉积RE-Ni-W-B多元复合镀层性能研究[J].电镀与涂饰.2005

[5].刘龙玉,郭忠诚,张欢,徐瑞东.脉冲电沉积Ni-W-P系多元复合镀层性能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4

[6].郭忠诚,郭淑仙,朱晓云.电沉积多元复合镀层的研究现状[J].电镀与环保.2001

论文知识图

镍钦合金表面多元复合镀层结构...多元复合添加剂对镀层极化曲线影响科技成果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5)科技成果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4)科技成果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6)科技成果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

标签:;  ;  ;  ;  ;  ;  ;  

多元复合镀层论文_吴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