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障碍高程传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高程,垂线,偏差,水准,重力场,障碍,异常。
跨障碍高程传递论文文献综述
宋黎民,宋雷[1](2015)在《跨障碍GPS高程传递控制网布设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EGM2008重力场模型辅助跨障碍GPS高程传递控制网布设方案进行研究,分别对GPS高程传递控制网进行不同点数的椭球高约束计算,将传递高程与实测高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跨越2~3 km的障碍GPS高程传递的精度能够达到0.010 m,GPS高程传递控制网中以约束一点椭球高为宜,增加椭球高约束个数并不能提高高程传递的精度。(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5年07期)
许曦,朱建军,黎莉,杨文雅[2](2010)在《长距离高精度GPS跨障碍高程传递的进一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垂线偏差与高程基准无关的性质,由GPS水准实施垂线偏差的低通滤波,并精确估计其二次变化率,最终实现无重力数据的长距离、高精度跨障碍高程传递.对新方法的滤波及拟合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并将其截断误差转换为频域表达形式,再通过球谐函数建立代表误差与重力场阶方差的关系式.考虑到局部重力场的高频甚高频差异,根据GraaffHunfer经验公式和不同地形类别的代表误差统计值,将Tscherning-Rapp模型改造为区域阶方差模型,以精确估计具体地形条件下的代表误差.杭州湾大桥跨海高程控制测量的实验结果与模拟分析一致:31 km跨海高程传递成果与独立的一等几何水准比较,最大较差19mm,优于二等几何水准精度.(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许曦,朱建军,刘庆元,邹峥嵘[3](2003)在《GPS跨障碍高程传递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应用GPS技术实施跨障碍高程传递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一种“天文GPS水准”方法 :首先采用GPS水准分别拟合障碍物两侧的似大地水准面形状 ,进而分别求得地面垂线偏差及其一次变化率 ;由于两侧所求的垂线偏差是属于同一系统的 (WGS 84) ,因此可根据天文水准原理 ,在顾及垂线偏差二次变化率的情况下 ,进一步求出跨障碍的高程异常差。根据以上设想进行的研究试验表明 ,“天文GPS水准”克服了单纯GPS水准无法连接不同高程系统的困难 ,对于远距离跨障碍高程传递是一种有效的高精度方法(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03年06期)
许曦,刘庆元,朱建军,邹峥嵘[4](2003)在《基于天文水准的GPS跨障碍高程传递》一文中研究指出GPS水准无法直接应用于跨障碍高程传递,其关键原因在于障碍物两侧的高程基准不一致。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文水准原理的新方法:首先以常规数值方法分别拟合障碍物两侧的似大地水准面形状,由此求得相对于WGS-84的地面垂线偏差值;然后根据天文水准原理,进一步计算出跨障碍的高程异常差。理论研究和实验表明,新方法克服了单纯GPS水准无法连接不同高程系统的困难,是一种有效的高精度方法。(本文来源于《测绘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许曦[5](2002)在《基于天文水准的GPS跨障碍高程传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远距离、高精度的跨障碍高程传递一直是工程测量中的一个难点,传统方法的困难来自于远距离观测的分辨率过低。随着跨越距离的增大,其精度迅速降低甚至无法观测(如跨越距离超过10km)。 GPS技术的优势之一是测量范围大、测站间无需通视,这样,GPS具备解决上述问题的潜力。但一个关键问题是:障碍物两侧的高程系统并不一致(即使是同一高程系统,在观测前仍需视为不同的高程系统)。因此无法直接采用常规的数值拟合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文水准原理的GPS方法,通过测定障碍物两侧的高程异常差来实现高程传递。 众所周知,GPS水准的实质是拟合测区的似大地水准面形状,而反映似大地水准面形状的一个关键量就是地面垂线偏差。地面垂线偏差的几何意义可看作是似大地水准面的法线方向与参考椭球面(或平均椭球面)的法线方向之间的空间夹角,在椭球面一定的情况下,它只与似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有关,而与其绝对位置无关。也就是说,垂线偏差不会受到高程系统不同基准的影响。这样,尽管障碍物两侧的高程基准不一致,但垂线偏差是属于同一系统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采用GPS水准来分别拟合障碍物两侧的似大地水准面形状,再进而求得垂线偏差,则两侧的垂线偏差都是属于WGS-84系统的;由两侧所求的垂线偏差进行拟合,再根据天文水准原理,便可求出障碍物两侧的高程异常差。这便是新方法的基本思路。 根据以上设想,本文的研究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根据斯托克司理论和莫洛金斯基理论推导出高程异常与地面垂线偏差的严密关系式;在此基础上研究由GPS水准测定地面垂线偏差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分析精度;然后根据天文水准原理研究实施“天文GPS水准”的可行性、具体实施方法并分析精度;为进一步增大跨障碍测程和提高精度,根据天文重力水准原理和地壳均衡理论,研究实施“天文GPS均衡水准”的可行性、具体实施方法并分析精度;最后结合实例进行试验,初步检验了新方法所能到达的实际精度。(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2-12-01)
跨障碍高程传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垂线偏差与高程基准无关的性质,由GPS水准实施垂线偏差的低通滤波,并精确估计其二次变化率,最终实现无重力数据的长距离、高精度跨障碍高程传递.对新方法的滤波及拟合过程进行数值分析,并将其截断误差转换为频域表达形式,再通过球谐函数建立代表误差与重力场阶方差的关系式.考虑到局部重力场的高频甚高频差异,根据GraaffHunfer经验公式和不同地形类别的代表误差统计值,将Tscherning-Rapp模型改造为区域阶方差模型,以精确估计具体地形条件下的代表误差.杭州湾大桥跨海高程控制测量的实验结果与模拟分析一致:31 km跨海高程传递成果与独立的一等几何水准比较,最大较差19mm,优于二等几何水准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障碍高程传递论文参考文献
[1].宋黎民,宋雷.跨障碍GPS高程传递控制网布设方案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
[2].许曦,朱建军,黎莉,杨文雅.长距离高精度GPS跨障碍高程传递的进一步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许曦,朱建军,刘庆元,邹峥嵘.GPS跨障碍高程传递的初步研究[J].工程勘察.2003
[4].许曦,刘庆元,朱建军,邹峥嵘.基于天文水准的GPS跨障碍高程传递[J].测绘学院学报.2003
[5].许曦.基于天文水准的GPS跨障碍高程传递研究[D].中南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