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论文_郭乃妮,古元梓

导读:本文包含了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双子,铵盐,表面张力,胶束,蛋白酶。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论文文献综述

郭乃妮,古元梓[1](2019)在《季铵盐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正电荷性、cmc低、界面活性高、生物降解性好等优点,可作为柔顺剂、抗静电剂、固色剂、保湿剂、杀菌剂和防腐剂等应用于日用化工、皮革造纸、纺织、石油开采及金属防护等领域。本文综述了季铵盐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合成及应用,结合表面活性剂的发展需求对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8期)

蔡坤良,程蓉,甘昌胜[2](2019)在《糖基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备了十六烷基葡萄糖酯丁二醇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7a)、十六烷基葡萄糖酯己二醇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7b)和十六烷基葡萄糖酯辛二醇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7c),并对叁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和聚集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这叁种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中7c的cmc=1.32×10~(-5)mol/L,γ_(cmc)=29.14mN/m。连接基长度对双子表面活性剂的cmc有较大影响,随着连接基长度逐渐增加,cmc显着降低。而且,这类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均能自发形成胶束或囊泡,主要和连接基长度有关。连接基越长,则越容易形成囊泡;胶束和囊泡的形成与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浓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囊泡。(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9年06期)

王军,杨许召,陈玉菲,邹文苑[3](2019)在《糖基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杀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抑菌圈法对糖基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GCS)和糖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CS)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进行了评价。SGCS的抑菌性能优于SCS;抑菌圈随着SGCS碳链增长先增大后变小,C_(12)-SGCS具有较佳的抑菌性能。C_(12)-SGCS和C_(12)-SCS对硫酸盐还原菌(SRB)、铁细菌(FEB)、腐生菌菌群(TGB)、E.coli和禾谷镰刀菌的杀菌性能表明,C_(12)-SGCS的杀菌性能优于C_(12)-SCS,当C_(12)-SGCS的质量浓度为15 mg/L时对SRB,FEB和TGB的杀菌率均超过99%。SGCS抑菌杀菌更广谱高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王军,杨许召,李妮妮,邹文苑[4](2019)在《糖基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糖基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SGCS)与十二烷基硫酸钠(K_(12))复配体系的稳定性和表面性能。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宽的复配范围内不同碳链长度的SGCS与K_(12)均有良好的复配稳定性;C_(14)-SGCS/K_(12)复配体系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当n(C_(14)-SGCS)∶n(K_(12))为3∶5时复配溶液临界胶束浓度(cmc)、cmc时的表面张力(γ_(cmc))和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pc_(20))分别为1.1×10~(-5) mol/L、23.69 mN/m和5.48,均明显优于C_(14)-SGCS和K_(12)自身的表面性能。(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潘一,马欣,杨双春,夏晨,苏占全[5](2019)在《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石油行业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用于缓蚀剂、杀菌剂、驱油剂、压裂液和防腐剂这5个方面对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使用条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发现存在的问题有:缓蚀剂溶解性较差、对环境有污染;在高温、高浓度前提下防腐剂性能不强;杀菌剂稳定性较差、易产生抗药性;驱油剂的吸附量不够低、在地层介质中没有较大的扩散速度;压裂液的耐温性能较差、破胶不够快速、彻底。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对于驱油剂应加强其对于超高温、高盐地层的适应性;提高压裂液的降滤失能力;发展有利于环境生产、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缓蚀剂;提高防腐剂在高浓度条件下的防腐效果;制备稳定性强的杀菌剂等建议。(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吕岑,郑志乐,李梦茹,杨易卓[6](2018)在《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地层矿物上的吸附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常用的注水井降压增注措施,包括酸化压裂、注入表面活性剂、注入纳米聚硅及生物酶降压增注技术,其中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较为广泛。对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地层矿物表面的吸附规律进行了研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不同地层矿物上的吸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HYS-3在不同地层矿物上达到吸附平衡的质量浓度为4 500 mg/L,静态吸附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蒙脱石、储层钻屑、石英砂;当温度大于80℃时,静态吸附量急剧下降;表面活性剂在石英砂、储层钻屑及蒙脱石上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10,15,20 h;静态吸附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表面活性剂在岩心孔隙中的动态吸附量大于解吸量,说明HYS-3具有一定的耐水驱冲刷能力。(本文来源于《能源化工》期刊2018年05期)

郭辉,庄玉伟,庞海岩,张家祥,王华芬[7](2018)在《合成季铵盐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反应机理的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红外光谱对合成季铵盐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总结和归属了反应中间体以及产物的主要红外吸收谱带和特征,分析比较了反应过程中原料、中间体和产物之间红外光谱的变化,研究发现反应前后的红外光谱变化较大,可以作为鉴别产物是否生成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S1期)

张振伟,孙硕,张庭兰,潘忠稳[8](2018)在《一种新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相转移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己烯二甲酸二甲酯、N,N-二甲基-1,3-丙二胺、溴代十二烷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KB-12。以KB-12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研究其对乙酸钠和氯乙酸乙酯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30℃下,反应速率常数K与KB-12浓度c符合线性方程K=0.122+5.735c;当KB-12的浓度为0.012 mol/L时,反应表观活化能降低了11.136k J/mol。对比了不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效果,催化活性顺序为KB-12>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四丁基溴化铵>十二烷基叁甲基溴化铵>苄基叁甲基氯化铵。(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8年04期)

郭乃妮,郑敏燕,杨连利[9](2018)在《季铵盐阳离子双酯表面活性剂CDESA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甲胺、环氧氯丙烷、硬脂酸和硬脂酰氯为原料,在超声条件下反应合成了季铵盐阳离子双酯表面活性剂N,N,N-叁甲基-2,3-硬脂酰氧基丙基氯化铵(CDESA)。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对CDESA的最佳合成条件进行了探究,实验得出CDESA的最佳合成条件为:超声水浴振动下,n(CMESA)∶n(硬脂酰氯)=1.5∶1.0,反应溶剂为1,4-二氧六环,p H=8,反应时间为3.0 h,反应温度85℃,CDESA的产率达94.39%,熔点为152.2~153.2℃。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CDESA进行了结构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01期)

岳铮,白光月,王玉洁[10](2017)在《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与α-CT相互作用及对酶构象和活性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Alfa-糜蛋白酶(a-CT)是重要的蛋白水解酶,催化活性中心由天门冬氨酸(Asp)-组氨酸(His)-丝氨酸(Ser)叁联体组成,对氨基侧含有芳香基团的肽链酰胺键的水解具有高度选择性[1],在酯和肽的合成及氨基酸手性分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表面活性剂与酶的混合体系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生物靶向药物设计方面的研究,更进一步增加了酶-表面活性剂体系研究的意义。我们研究了具有不同亚甲基间隔链长度的阳离子gemini型表面活性[C_(12)H_(25)(CH_3)_2N(CH_2)SN(CH_3)_2C1_2H_(25)]Br_2(s=2,6,10;简写为12-s-12)与a-CT的相互作用及对其活性的影响,用乙酸-2-萘酯(2-NA)作为a-CT催化的反应底物,通过测量水解反应速率表征酶活性[2]。结果表明12-s-12能够诱导a-CT的超活性,对于s=10,6,2的叁个表面活性剂,随着亚甲基链长s增加,对2-NA水解的超活性增加。在12-s-12浓度小于cmc的区间呈现一个钟形的超活性区,在C_(12-10-12)=0.04mmolL-1时得到相对活性高达150%的最大超活性。在浓度大于cmc以后,超活性减小。采用荧光发射光谱、圆二色谱(CD)分别对a-CT的叁级、二级结构的研究表明,12-s-12能够使酶的构象变得松弛,有利于2-NA的水解。采用等温滴定量热(ITC)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12-s-12与a-CT的相互作用热力学、协同效应及酶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五分会:生命科学与医学中的胶体化学》期刊2017-07-24)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葡萄糖为原料,制备了十六烷基葡萄糖酯丁二醇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7a)、十六烷基葡萄糖酯己二醇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7b)和十六烷基葡萄糖酯辛二醇季铵盐双子表面活性剂(7c),并对叁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和聚集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这叁种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其中7c的cmc=1.32×10~(-5)mol/L,γ_(cmc)=29.14mN/m。连接基长度对双子表面活性剂的cmc有较大影响,随着连接基长度逐渐增加,cmc显着降低。而且,这类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均能自发形成胶束或囊泡,主要和连接基长度有关。连接基越长,则越容易形成囊泡;胶束和囊泡的形成与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浓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囊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论文参考文献

[1].郭乃妮,古元梓.季铵盐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9

[2].蔡坤良,程蓉,甘昌胜.糖基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9

[3].王军,杨许召,陈玉菲,邹文苑.糖基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杀菌性能[J].日用化学工业.2019

[4].王军,杨许召,李妮妮,邹文苑.糖基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性能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19

[5].潘一,马欣,杨双春,夏晨,苏占全.阳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在石油行业的应用进展[J].应用化工.2019

[6].吕岑,郑志乐,李梦茹,杨易卓.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地层矿物上的吸附影响因素研究[J].能源化工.2018

[7].郭辉,庄玉伟,庞海岩,张家祥,王华芬.合成季铵盐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反应机理的红外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8].张振伟,孙硕,张庭兰,潘忠稳.一种新型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相转移催化性能研究[J].化学试剂.2018

[9].郭乃妮,郑敏燕,杨连利.季铵盐阳离子双酯表面活性剂CDESA的合成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

[10].岳铮,白光月,王玉洁.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与α-CT相互作用及对酶构象和活性的调控[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五分会:生命科学与医学中的胶体化学.2017

论文知识图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PF-CGS的...酯基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体积...1 浓度对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PF-CGS在...酯基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体积...双酰胺基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

标签:;  ;  ;  ;  ;  ;  ;  

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论文_郭乃妮,古元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