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预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态,模型,船舶,公交,城市,需求预测,神经网络。
动态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邓媚,李春达[1](2019)在《不同站台环境下公交车停靠时间的动态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交停靠时间指公交车在站台等待乘客上下车而耗费的时间,该指标是公交系统运营方案和公交站点设置的主要参考因素。公交停靠时间在中心城区和中央商务区等人流密集区域不同时段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基于公交站点场外的等待时间、公交加速进入公交站点的时间、公交车在公交站台的实际停靠时间、乘客上车总人数、乘客下车总人数等因素构建了一种广义公交停靠时间模型,并研究公交停靠时间在中心城区不同交通时段的变化趋势。最后,以南宁市公交系统的不同站台环境下的公交停靠时间分布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如早高峰的公交停靠时间明显大于午高峰时段和晚高峰时段。本研究可帮助公交系统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公交发展策略,提升公交系统的整体服务水平。(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陈龙,黄天立[2](2019)在《基于贝叶斯更新的RC桥梁可靠度动态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利用客观的劣化信息准确预测桥梁的使用性能,及时提供相应的维护措施.本文针对结构退化过程的时间变异性特点,分别采用逆高斯随机过程和复合泊松过程建立桥梁抗力劣化和车辆荷载效应模型,建立了基于抗力-荷载效应双随机过程模型的桥梁时变可靠度分析方法,进一步结合实时检测数据,联合贝叶斯分析和EM算法,在对抗力劣化模型更新的基础上,实现了桥梁时变可靠度的动态预测。最后针对一座服役40年的钢筋混凝土T梁桥,选取t (28)18,26,34,40年四个时刻作为更新点,演示了基于逆高斯随机过程的桥梁抗力劣化建模和时变可靠度动态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失效概率更新曲线能够很好地表现当前更新点的抗力劣化特点,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吸收的客观信息越多,对于桥梁的可靠度预测更加准确。(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刘斯荣,陈志鹏[3](2019)在《城市园林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动态预测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方法存在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A-Markov模型的城市园林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动态预测方法。以2017年城市园林景观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择土地利用幅度、景观格局变化程度、转移矩阵、转入/转出贡献率等多个指标分析了研究区2017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确定出所研究区2017年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采用该矩阵来表征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将元胞自动机与隐马尔可夫模型相融合构建CA-Markov模型,采用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园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定量预测。实验数据表明,所提预测方法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差异较小,吻合度较高。所提方法可用于动态模拟预测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10期)
闫伟涛,陈俊杰,柴华彬,颜少鸽[4](2019)在《矿区高强度开采地表损坏动态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矿区地下资源的高强度开采势必引起耕地等地表附着物的严重破坏,尤以动态破坏影响较大。为对矿区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地表动态损坏进行预测,该文首先通过相似模拟试验,揭示了高强度开采下覆岩和地表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周期性破坏的特征。然后,根据充分采动阶段的实测资料,检验分析了高强度开采地表下沉速度的右偏偏态分布规律,并总结了下沉速度动态分布的周期性,及其与工作面推进位置的相对位置关系。最后,据此构建了基于对数正态密度函数的地表损坏动态预测模型,并采用实例对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预测和实测曲线的决定系数在0.9以上,标准差与实测最大下沉速度值的比值小于7.0%,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较为符合现场实际。研究结果可对类似条件矿区开采地表损坏动态预测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任宇翔,赵建森,刘卫,王胜正,韦雨含[5](2019)在《基于AIS数据和LSTM网络的船舶航行动态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船舶航行动态预测的精度,提出将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网络应用到船舶航行动态预测。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转化为航行动态时间序列数据用于LSTM网络的训练和测试。将预测结果与传统的航迹推算法、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法等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证明:基于LSTM网络的船舶航行动态预测模型具有精度高、鲁棒性强、通用性好等特点。预测结果可以为船舶交通管理中心(vessel traffic services,VTS)的监管提供参考,在预警船舶碰撞、搁浅等事故方面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海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熊鸿斌,熊倩[6](2019)在《基于DPSIR-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合肥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动态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DPSIR和灰色关联法,探究生态可持续发展变化并提出一种动态预测模型。[方法]结合案例城市合肥市,采用DPSI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法计算生态可持续发展;此外,考虑到新旧历史数据对预测结果影响程度不同,引入时间权重,构建动态预测模型。[结果]2008—2016年合肥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别为0.625、0.647、0.659、0.672、0.718、0.740、0.777、0.809、0.897,呈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污染控制与科技创新为重要影响因子;动态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0.009 1,最大误差不超过2.4%,满足预测精度要求;利用动态预测模型与传统曲线模拟预测合肥市2017年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结果分别为0.973和1.050。[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动态预测模型具有更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贾志琴,史元浩,梁建宇,李登耀[7](2019)在《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受热面积灰动态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火电厂燃煤锅炉运行过程中,受热面的积灰是降低锅炉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各研究者根据建立固定的预测模型制定吹灰策略,认为是及时吹灰而忽略了吹灰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针对上述问题,不仅在数据预处理时,采用时间序列随机选取的方法反映不同工况下的灰污沉积厚度,而且提出了基于清洁因子(CF)的Elman时序神经网络动态预测模型。为了构造合理的网络模型,采用试凑法得到最优隐含层节点数。最终,通过正态概率密度(PDF)曲线验证了该模型预测的精准性,并对比分析了在不同预测起始点滚动预测的结果。经实例仿真,结果显示Elman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的吻合度较高。从而为下一步的吹灰优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周利勇[8](2019)在《城市隧道项目风险管理及动态预测技术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介绍城市隧道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组成。接着,从为什么进行风险动态预测、如何应用风险预测技术和风险预测技术研究的意义,叁个方面对叁维可视化动画虚拟建造动态风险预测技术进行分析。隧道项目风险管理必须把风险管理模式、项目建设过程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叁维管理架构,实现静态风险管理和动态风险管理的结合,实现风险预防和管理的结合,这是项目的风险管理比较可行的模式和方法。另外,风险管理方法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风险分析软件的应用与开发,风险预测方法在可视化的基础上朝着智能化的方向逐步发展。(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9期)
王小英,刘庆杰,庞国莉,高方平[9](2019)在《基于反馈机制的APT攻击趋势动态预测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有关APT攻击预测成果存在非标准拟合指数低、能耗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反馈机制的APT攻击趋势动态预测方法。采用反馈机制构建APT攻击传播模型,在分层感知与综合威胁量化下对APT攻击态势进行评估。基于攻击传播模型和攻击态势评估结果,结合网络大规模日志记录开展关联分析并构成上下文。引入可信度计算公式,得到APT攻击所有可行路径可信程度,以此实现APT攻击趋势预测。通过实验仿真的方式验证本文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方法非标准拟合指数高,预测能耗低于文献相关成果。所提方法预测准确率高,且网络能耗耗费低,可靠性与合理性优越。(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9期)
孔德璇,张亚平[10](2019)在《寒地城市地铁站短时步行交通需求动态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为地铁站周边步行设施规划、交通组织及信号控制优化提供依据的研究目的,提出进出地铁站短时步行交通需求动态预测模型。以地铁列车到发时间间隔为单位,通过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标定的指数平滑模型对下一到发时间间隔内的进、出站客流量进行预测,基于动态行程时间分析地铁站周边人行道、无信号交叉口、信号交叉口以及立体行人过街设施处的步行交通阻抗函数,并提出侵占人行道、寒地城市冰雪路面、立体行人过街设施与水平路面高度差、缺乏方向指示4类惩罚系数对步行阻抗函数进行修正,采用多路径交通分配模型将指数平滑模型预测得到的进出站步行交通量分配至地铁站周边慢行交通网络。以哈尔滨市地铁1号线博物馆站1号站口为例进行良好天气及雪后进出站客流量预测、对比冬夏两季步行阻抗函数计算和步行流量分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通过连续6个到发时间间隔客流量数据标定指数平滑模型的前提下,进出站客流量预测相对误差总体呈下降趋势,第7个到发时间间隔进、出站客流量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67%和-3.57%,根据地铁站周边步行阻抗函数分配得到的步行流量分布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且能反映步行环境和季节变化引起的路线选择倾向变化,证实模型可用于地铁站周边步行设施的规划与评价,并可协同地铁站邻近交叉口进行考虑行人效益的动态交通控制。(本文来源于《交通信息与安全》期刊2019年04期)
动态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利用客观的劣化信息准确预测桥梁的使用性能,及时提供相应的维护措施.本文针对结构退化过程的时间变异性特点,分别采用逆高斯随机过程和复合泊松过程建立桥梁抗力劣化和车辆荷载效应模型,建立了基于抗力-荷载效应双随机过程模型的桥梁时变可靠度分析方法,进一步结合实时检测数据,联合贝叶斯分析和EM算法,在对抗力劣化模型更新的基础上,实现了桥梁时变可靠度的动态预测。最后针对一座服役40年的钢筋混凝土T梁桥,选取t (28)18,26,34,40年四个时刻作为更新点,演示了基于逆高斯随机过程的桥梁抗力劣化建模和时变可靠度动态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失效概率更新曲线能够很好地表现当前更新点的抗力劣化特点,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吸收的客观信息越多,对于桥梁的可靠度预测更加准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1].邓媚,李春达.不同站台环境下公交车停靠时间的动态预测模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陈龙,黄天立.基于贝叶斯更新的RC桥梁可靠度动态预测方法[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3].刘斯荣,陈志鹏.城市园林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动态预测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4].闫伟涛,陈俊杰,柴华彬,颜少鸽.矿区高强度开采地表损坏动态预测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2019
[5].任宇翔,赵建森,刘卫,王胜正,韦雨含.基于AIS数据和LSTM网络的船舶航行动态预测[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9
[6].熊鸿斌,熊倩.基于DPSIR-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合肥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动态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9
[7].贾志琴,史元浩,梁建宇,李登耀.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受热面积灰动态预测[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9
[8].周利勇.城市隧道项目风险管理及动态预测技术应用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9].王小英,刘庆杰,庞国莉,高方平.基于反馈机制的APT攻击趋势动态预测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10].孔德璇,张亚平.寒地城市地铁站短时步行交通需求动态预测模型[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