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好氧填埋论文_杨旭,刘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准好氧填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填埋,填埋场,垃圾,陈腐,氮素,生活垃圾,形态。

准好氧填埋论文文献综述

杨旭,刘岩[1](2019)在《准好氧填埋场通风系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好氧填埋场的通风系统(包括渗沥液导排系统、垂直导气系统和旁路导气系统)是准好氧填埋场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设计与施工的好坏对于提高通风量、扩大好氧区域和加速堆体稳定化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准好氧填埋与传统填埋、好氧卫生填埋的结构设计不同点,以西南地区某准好氧填埋场为例,阐述了渗沥液导排系统、垂直导气系统和旁路导气系统的设计要点,并对比了准好氧填埋场与卫生填埋场的特征,为准好氧填埋场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包毅[2](2017)在《两种不同导气管管径下垃圾准好氧填埋的渗滤液脱氮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随着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经济日益繁荣的同时,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庞大的压力。准好氧填埋技术具有加快促进垃圾稳定、有效去除含氮和含碳物质的巨大优势。导气管管径的不同对于垃圾的降解具有较大的影响,但鲜有人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本试验为在实验室内进行对生活垃圾准好氧填埋模拟,共建立2组共6个垃圾填埋装置,两组装置分别置于20~35℃和20~55℃生化培养箱内,每组各3个垃圾填埋装置,包括2个不同导气管管径(1#、4#:Φ8mm,2#、5#:Φ4mm)的准好氧填埋装置和1个作为参照的厌氧填埋装置。主要对不同管径下填埋垃圾的有机物降解、渗滤液脱氮的特性及各层渗滤液中氮素的转化特征进行了数据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有机物降解方面:2组实验中COD浓度下降的速率均表现为1#>2#>3#和4#>5#>6#,1#和4#装置的COD去除率达到82.5%和88.2%,均高于同等条件下的2#和5#装置,而作为参照的3#和6#厌氧填埋装置中COD的去除率仅为34.3%和47.1%。由此可见与厌氧填埋相比,准好氧填埋更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且准好氧填埋装置的导气管管径越大降解效率越高。(2)渗滤液脱氮方面:生活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含量占比总氮较高,且与总氮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证明氨氮是垃圾中含氮污染物的主体。较之厌氧填埋装置,准好氧填埋由于有导气管与外环境相联,使填埋堆体内具有较多空气,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初步的氨氮去除,从而加速减少含氮有机物的污染。(3)各层渗滤液中氮素转化方面:此次实验中4个准好氧填埋装置的上层因垃圾沉降、压实密度小等原因而前中期均处于好氧状态,能够稳定进行氨氮的硝化作用,至实验结束日4个准好氧填埋装置上层渗滤液中的硝态氮浓度均已超过140mg/L,超过同时期装置上层渗滤液中的氨氮浓度。说明大部分氨氮已经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而下层和底部由于处于厌氧或兼氧状态,硝化作用无法顺利进行,且由于上层硝态氮通过布水而淋溶至底部,尚未探索出装置下部和底部的硝态氮变化规律。(4)通过推导模型,对1#和2#装置中底部总氮和氨氮浓度变化情况进行数据拟合,反映了本次实验中总氮与氨氮浓度变化的趋势,同时预测了在此条件下渗滤液达到国家生活垃圾污水排放标准的时间,再次证明了渗滤液的水质脱氮效应随着渗滤液导气管管径的增加而增强。(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7-05-01)

陈丹[3](2016)在《两种温度下垃圾准好氧填埋含水率与渗滤液脱氮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资源日趋匮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城市生活垃圾的激增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资源废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又一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准好氧填埋技术的应用还不多,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垃圾填埋技术对日益庞大的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处理,而土地资源有限,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大及垃圾填埋气逸散的二次污染正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和大气等造成最直接的威胁,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缓解温室效应的任务迫在眉睫。本文依据垃圾准好氧填埋设计原理,进行了实验室模拟研究,构建了4个试验装置,分别平行观测不同温度、不同含水率情况下的填埋垃圾中有机物降解规律及垃圾中氮素转换的关系,此项研究可为降低填埋垃圾中的渗滤液产生量及污染负荷,缩短垃圾降解周期,优化工程设计提供数据参考。试验分别在室温环境和恒温(35℃)和下进行,分别采用装置保温、空气进出口恒温补偿、雨水定期浇灌、土工布滤层均匀布水、垫层石英砂集配、浇灌雨水恒温预制等多种措施,最大程度上保证模拟的生物降解状态贴近实际填埋场的运行状态,规避了室温温度变化差异较大等不利影响因素对本次实验的影响,使其降到最小的影响水平,保证实验测试过程的稳定,实验主要结论如下:(1)试验垃圾含水率测定方面:本实验中做了几个基本的假设条件,即模拟降雨浇灌量及频次固定;填埋堆体内各层的渗透特征一致,即渗透系数固定;各层垃圾初始含水率均匀固定;各层垃圾持水性相同;因此经过实验模拟,计算出垃圾的渗透系数为3.68×10-3。(2)试验模拟柱内温度变化方面:本实验采用两种温度进行实验模拟,一种是在室温环境下,一种是将填装柱放置在35℃C的恒温环境下,实验表明在恒温环境下垃圾堆体内的反应温度要高于常温下堆体内反应温度(42-34℃),温度曲线呈现总体升高后逐渐降低的现象,此现象符合垃圾准好氧填埋的降解过程。(3)通过试验得出在模拟降雨的过程中,虽然垃圾含水率呈现周期性变化,但对总氮和氨氮的整体变化趋势无明显影响,主要影响体现在维持和改变垃圾的含水率方面。对降解效果方面主要体现在各形态的氮随水分的运移而很快从上层转移到中下层,产生亚硝态氮积累或改变局部反应条件。(4)试验模拟过程中垃圾的含水率一直维持在60%,并通过降雨浇灌方式周期性提高并保证其含水率稳定,通过有机物降解及氮素的转换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此状态下的含水率有利于垃圾生物降解。(5)本试验在模拟方面做到了垃圾含水率的相对稳定以及垃圾堆体内反应温度的相对稳定,此为本实验研究的成功之处,因此使得测试结果相对稳定。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填埋垃圾的含水率及环境温度的是准好氧填埋地重要影响因子,在实际填埋应用中对含水率和温度进行合理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垃圾的降解速率。(6)通过建立的有机物降解模型对试验填埋柱上中下叁层渗滤液所测定的COD平均值,以20天为单位进行拟合分析,分析曲线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通过此模型可以推断出不同温度下渗滤液中COD的浓度衰减规律。(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6-05-01)

朱远超[4](2014)在《准好氧填埋技术在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准好氧填埋技术的原理及技术优点,通过对北京大兴区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应用实例分析,表明选用改进后的准好氧填埋工艺对土地进行原位修复,手段简便、耗资较少,快速且安全。(本文来源于《环境卫生工程》期刊2014年06期)

张志彬,岳波,王宁,孙英杰,李海玲[5](2014)在《准好氧填埋工艺陈腐垃圾的理化特性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准好氧填埋工艺,研究了实际填埋场1~5年陈腐垃圾的含水率、有机质和腐殖质等理化特性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垃圾含水率、电导率、有机质均随着填埋时间的增加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且导气管附近垃圾样品(0 m)垃圾含水率、有机质降低速度相对较快,在填埋3年后含水率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有机质含量的降低主要发生在填埋处置的第2年;垃圾pH值、腐殖质提取率和富里酸含量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且距离导气管较远垃圾样品(15 m)pH值升高速度相对较快,在填埋1年左右存在明显的酸化阶段;胡敏酸含量和HA/FA比则呈现出前期升高后期降低的趋势,其中导气管附近垃圾样品(0 m)的变化明显快于距离导气管较远(15 m)的垃圾。(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张志彬,岳波,黄启飞,于泓锦,李海玲[6](2014)在《准好氧填埋工艺垃圾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准好氧填埋场,分析了填埋1~5年的陈垃圾及其浸出液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并进行了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垃圾中重金属含量随填埋时间的延长呈现一定的增加趋势,且导气管附近(0 m)垃圾样品重金属含量整体要高于距离导气管较远处(15 m)的样品中重金属含量。重金属As、Cd和Hg严重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叁级标准限值,重金属Zn、Pb和Cr均未超过标准限值。垃圾浸出液中,重金属Zn、As、Cd、Pb和Cr含量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Ⅱ类)。而Hg浓度超标,为标准限值的34倍~68倍(0 m)和38倍~90倍(15 m)。在污染指数评价中,内罗梅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为重度污染。(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4年S1期)

张欢欢,王亚楠,孙英杰,吴昊,姜海钰[7](2014)在《准好氧填埋场氮素形态变化及转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验室填埋柱模拟实验,考察了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稳定化过程中氮素的形态变化和转化特性.根据渗滤液水质及N2O气体浓度变化特性,将垃圾降解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初期(2~50d)、中期(52~138d)、后期(140~214d)和末期(216~262d).研究了渗滤液中NH+4-N、TKN、TN、有机氮(Org-N)、NO-2-N、NO-3-N及气体N2O在垃圾降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依据氮素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这4个阶段中氮素的转化途径.结果表明:初期氮的转化途径主要是氨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中期主要是氨化作用和同时硝化反硝化作用;后期和末期硝化作用强于反硝化作用.(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张丽梅,刘丹,张绍修[8](2013)在《矿化垃圾作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日覆盖材料的适宜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对矿化垃圾的基本性质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将其作为填埋场覆盖材料进行室内模拟实验。结果显示:经过筛分后的矿化垃圾细料可作为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的日覆盖材料,除了具有日覆盖材料的常规功能外,还有净化渗滤液的能力;矿化垃圾对渗滤液中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优于普通砂土;矿化垃圾作日覆盖材料的最佳粒度为d≤3mm,最优厚度为13cm,双层结构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优于单层结构。所以矿化垃圾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日覆盖替代材料。(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3年04期)

田永彬,李钟玮[9](2013)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准好氧填埋技术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简易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和填埋气体会对环境构成威胁,因此,垃圾填埋场在封场前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加速其稳定化,降低潜在的长期环境风险。准好氧填埋工艺在加速填埋场稳定化,减排温室气体和改善渗滤液水质等方面具有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3年08期)

田永彬,李钟玮[10](2013)在《浅析准好氧填埋场垃圾的稳定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填埋场垃圾稳定化机理,分析了影响填埋场稳定化的因素,提出了建立准好氧填埋场不仅有利于加快垃圾的稳定化进程,还可减排温室气体和改善渗滤液水质,确保填埋场地最大限度地安全再利用。(本文来源于《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期刊2013年08期)

准好氧填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随着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在经济日益繁荣的同时,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长,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庞大的压力。准好氧填埋技术具有加快促进垃圾稳定、有效去除含氮和含碳物质的巨大优势。导气管管径的不同对于垃圾的降解具有较大的影响,但鲜有人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本试验为在实验室内进行对生活垃圾准好氧填埋模拟,共建立2组共6个垃圾填埋装置,两组装置分别置于20~35℃和20~55℃生化培养箱内,每组各3个垃圾填埋装置,包括2个不同导气管管径(1#、4#:Φ8mm,2#、5#:Φ4mm)的准好氧填埋装置和1个作为参照的厌氧填埋装置。主要对不同管径下填埋垃圾的有机物降解、渗滤液脱氮的特性及各层渗滤液中氮素的转化特征进行了数据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有机物降解方面:2组实验中COD浓度下降的速率均表现为1#>2#>3#和4#>5#>6#,1#和4#装置的COD去除率达到82.5%和88.2%,均高于同等条件下的2#和5#装置,而作为参照的3#和6#厌氧填埋装置中COD的去除率仅为34.3%和47.1%。由此可见与厌氧填埋相比,准好氧填埋更有利于有机物的降解,且准好氧填埋装置的导气管管径越大降解效率越高。(2)渗滤液脱氮方面:生活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含量占比总氮较高,且与总氮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证明氨氮是垃圾中含氮污染物的主体。较之厌氧填埋装置,准好氧填埋由于有导气管与外环境相联,使填埋堆体内具有较多空气,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初步的氨氮去除,从而加速减少含氮有机物的污染。(3)各层渗滤液中氮素转化方面:此次实验中4个准好氧填埋装置的上层因垃圾沉降、压实密度小等原因而前中期均处于好氧状态,能够稳定进行氨氮的硝化作用,至实验结束日4个准好氧填埋装置上层渗滤液中的硝态氮浓度均已超过140mg/L,超过同时期装置上层渗滤液中的氨氮浓度。说明大部分氨氮已经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而下层和底部由于处于厌氧或兼氧状态,硝化作用无法顺利进行,且由于上层硝态氮通过布水而淋溶至底部,尚未探索出装置下部和底部的硝态氮变化规律。(4)通过推导模型,对1#和2#装置中底部总氮和氨氮浓度变化情况进行数据拟合,反映了本次实验中总氮与氨氮浓度变化的趋势,同时预测了在此条件下渗滤液达到国家生活垃圾污水排放标准的时间,再次证明了渗滤液的水质脱氮效应随着渗滤液导气管管径的增加而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准好氧填埋论文参考文献

[1].杨旭,刘岩.准好氧填埋场通风系统设计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9

[2].包毅.两种不同导气管管径下垃圾准好氧填埋的渗滤液脱氮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7

[3].陈丹.两种温度下垃圾准好氧填埋含水率与渗滤液脱氮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6

[4].朱远超.准好氧填埋技术在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卫生工程.2014

[5].张志彬,岳波,王宁,孙英杰,李海玲.准好氧填埋工艺陈腐垃圾的理化特性变化规律[J].环境工程学报.2014

[6].张志彬,岳波,黄启飞,于泓锦,李海玲.准好氧填埋工艺垃圾重金属的污染特征[J].环境工程.2014

[7].张欢欢,王亚楠,孙英杰,吴昊,姜海钰.准好氧填埋场氮素形态变化及转化特性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4

[8].张丽梅,刘丹,张绍修.矿化垃圾作回灌型准好氧填埋场日覆盖材料的适宜性研究[J].四川环境.2013

[9].田永彬,李钟玮.生活垃圾填埋场准好氧填埋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

[10].田永彬,李钟玮.浅析准好氧填埋场垃圾的稳定化机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

论文知识图

准好氧填埋试验装置准好氧填埋初期二氧化碳浓度变...准好氧填埋初期甲烷浓度变化准好氧填埋二氧化碳、甲烷平均...准好氧填埋装置示意模拟准好氧填埋场示意图

标签:;  ;  ;  ;  ;  ;  ;  

准好氧填埋论文_杨旭,刘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