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临沂新格林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省临沂市276000

摘要:目前,各城市基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相继开展了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而风景园林规划是开展这一建设活动的出发点和着手点,从打造生态风景园林入手,全面铺展城市海绵体项目。海绵城市的主要功能一方面体现在减少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可实现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处理,基于这两项功能开展风景园林规划,并结合生态技术,可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构建新型生态城市。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

1海绵城市理论概述

海绵城市是基于景观生态学,通过优化生态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景观资源,其主要组成内容如图1所示。海绵城市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景观规划,要确保合理规划,以充分发挥景观生态建设的作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可以使得城市形成生态整体,抵御外界干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风景园林规划模式以斑块-廊道-基质为主,构建新型生态城市。

2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风景园林规划应用

2.1园林道路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开展园林道路规划,主要包括景观绿化和人行道雨水排放等。对于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在道路两旁设置凹陷绿地。将路面雨水,给引入到城市绿化带中,形成绿色存储系统,降低雨水入渗,做好净化处理。使用渗透便道,能够提升道路雨水渗透功能。需要注意的是,若路面污染较为严重,需要做好处理,或者弃流。设计要点:①道路渗透沟。在不同的位置与功能场地,设置渗透沟,需要采取不同的形式,结合绿地过滤情况,来设计渗透沟。对于硬质广场路面,尽量做到每隔20m左右,便设置渗透沟。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地面找坡与铺装做好综合设计。对于停车场,可在植草砖停车区,设计沥青车道,让雨水下渗,结合弃流与土壤渗滤情况,来设置穿孔管集水。②渗透性铺装。此类型铺装具备入渗与滞留能力,让雨水下渗回归到土壤中,以此解决地下水回灌问题。通过进行处理,能够将年径流总量控制在85%左右,提高绿化带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绿化用水量。

2.2公园建筑物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开展公园建筑物规划设计,建设雨水花园。将灌木和花木等,融合到公园建设区域内。雨水花园的建设,注重使用土壤和植物等,实现雨水渗透,降低径流量。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设置雨水花园。雨水花园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砾石层与砂层等,设计穿孔管,来收集雨水,利用排水管,排出积水,实现雨水收集和利用。

2.3人工湿地规划

风景园林规划建设过程中,通过设置自然湿地保护和人工湿地,发挥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的作用,调节区域小气候。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人工湿地的建设,在维护与改善生态环境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人工湿地建设,主要包括初级净化槽、二次净化池等,通过雨水收集与排放,净化土壤入渗雨水。对于雨水的处理,通过在一级净化池和二级净化池,或者二级净化池和清水池间,设置连接水泵,实现雨水收集与利用。

2.4自然排水系统

对于园林景观系统规划,建设自然排水系统,是基于现有的排水系统,在路面上铺设集水管。直接排水到河流或者湖泊中,利用地下水技术,补充并且保留雨水,将雨水资源补充到土壤和植物中。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植物配置、地表洼地处理、土壤改良、排水管道设置等,发挥植物的抗涝性,强化雨水渗透。

3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风景园林规划

3.1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手段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要注重引入生态学技术与生态系统服务手段等。现阶段,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范围与对象不断扩大,除了现有的生物种群与群落生态学,部分生态学理论以及生态系统,已经被广泛的应用。部分湿地公园是天然形成的,但是生态植被破坏严重,因此需要加快植被恢复工程的开展速度。譬如:湖南莲湖湾国家湿地公园,被作为湿地自然保护区与休闲旅游度假区,重点开展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全面开展生态植被恢复工作,采用无人机撒播技术,飞撒花木兰与波斯菊等植被种子,进行生态系统改善,提高此公园生态植被恢复速度。人工湿地公园的建设,通过打造生态系统,在湿地内种植绿化苗木与水生植物,吸引野生动物,改善生态环境,比如湖南齐河赵牛河人工湿地,在湿地内种植30余种绿化苗木,共计8000余株,种植近20万m2的水生植物,引来白鹭与野鸭等野生动物。

3.2做好生态环境保护

开展风景园林建设,需要保持景区内的自然特性,展现景区特色风貌,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促进风景园林可持续化发展,避免园林化与过度人工化。在进行风景园林景区规划时,要合理布局建筑物与构筑物,从高度与体量等方面加以控制。为了能够提高雨水利用率,做好景区生态资源保护,需要合理设计风景园林游览路径,道路地面装铺使用的材料,除了要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还需要和景区内自然风貌与生态环境特色相互适应。景区规划设计中,要确保河溪与泉水等保持自然状态,不得随意截流或者改向等。风景园林区域内的外围保护地带,需要确保山体的完整性,建筑物设计要和景区内景观相互协调。对于风景园林内的植物,要掌握园林绿化生长情况与缺株情况等,及时做好除草与浇水等养护工作,以确保风景园林绿化。通过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对风景园林区域内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加强新科技的应用,打造现代化园林。

3.3雨水系统设计

以某公园为例,此公园具有“海绵体”的作用,主要构成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铺装透水装置等设置,构建了雨水收集再利用系统,利用循环过滤净化与湿地净化等设施。此海绵体总蓄水量能够达到130万m3,工程设施的外在形式,主要是以景观路面、下沉花园等展现,实现了节水养水,营造了亮丽的景观带。整个园区总计设置雨水集水池1个,总容积为7200m3,渗透收集管网长度超过60km。此雨水系统建成与应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节省自来水用水量超过300万m3。此系统运行中,采取了生物处理净化技术,利用生物的新陈代谢能力,来净化雨水中存在的污染物,结合运用人工湿地净化系统,例如生物滞留池,实现污水处理。

3.4提升绿化景观

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要注重提升绿化景观,开展风景区湖水生态环境修复,加强公园广场改造力度,强化道路绿化精细化管理,以提升城市风貌,创建文明城市。值得一提的是,要重点加强风景园林区域内水环境的质量。譬如:某城市为了全面改善风景园林区域的生态环境,在湖水域中种植荷花,并且养殖水葫芦与水花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湖面治理,及时打捞垃圾,改善湖水水质,降解污染。除此之外,加强园林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从生态系统建设需求入手,打造地下集水区域,设置集水装置,进行污水处理,将经过净化的水资源,应用于林木浇灌与厕所用水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结束语

海绵城市理论是个全新的理论,城市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应该基于海绵城市的科学理论,充分发挥风景园林景观的自我调节能力,从道路、水池、建筑物、绿植等全方面来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它们的渗水蓄水能力,以充分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吴明豪.浅析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的风景园林规划方法[J].建筑与文化,2016(02):174~175.

[2]陈硕,王佳琪.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6(03):128~131.

[3]吴书惠,林明明.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13):121~123.

标签:;  ;  ;  

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