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退行性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退行性变,椎间盘,腰椎,骨关节炎,关节,心电图,狭窄。
退行性变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然[1](2019)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老年骨关节炎退行性变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老年骨关节炎退行性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老年骨关节炎退行性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保守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骨关节炎退行性变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其效果显着,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3期)
易志庆,李光富,熊智俐[2](2019)在《超声心电图在老年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伴狭窄诊断中的应用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心电图在老年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伴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老年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伴狭窄患者60例临床资料作为实验组,收集同一时期到本院行体检的健康者60名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者行超声心电图检查,记录两组超声心电图相关参数,分析主动脉瓣病变特征。结果经超声心电图检查,实验组患者多为单纯主动脉瓣受累,且主动脉瓣轻度狭窄者占66.67%(40/60),室间隔基底段增厚、左房增大等是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伴狭窄患者常见心脏结构改变;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升主动脉内径、左房内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室间隔基底厚度、跨瓣平均压差、主动脉瓣上流速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伴狭窄采用超声心电图可清晰的显示心脏结构参数及瓣膜结构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老年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伴狭窄提供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1期)
任东林,宋鑫,倪明,王健,孙万驹[3](2019)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采用延长链接固定治疗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中采用延长链接固定治疗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3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PLIF术后发生AS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延长链接固定PLIF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测量手术前后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CT上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等影像学参数。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7.9个月;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200~800 mL,平均500 mL。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手术节段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分别由术前26.96°±5.03°、(6.80±0.87)mm改善至末次随访时37.58°±1.50°、(11.04±0.6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所有患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PLIF中采用延长链接固定治疗腰椎椎间融合术后ASD安全、有效,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近期随访临床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赖尚导,季达峰,陈伟元,廖红兴,陈嘉裕[4](2019)在《颈椎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颈椎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具有颈部及上肢神经根性症状的临床病例35例,26~76岁;无症状对照组病例35例,31~74岁。对上述病例行层厚0.7mm,颅底至3、4胸椎CT扫描,将所得DICOM文件导入3DSlicer4.8.1后,以最大密度投影法进行体素渲染,对各颈椎的钩椎关节、椎间孔、曲度(四线法Cobb角)进行观察和测量。将所得结果与临床症状及对照组进行对应性分析,对钩椎关节退行性变与Cobb角变化相伴性进行统计,对症状组的Cobb角与无症状组Cobb角进行成对t检验。结果颈椎退行性变随着年龄上升呈明显趋势,但病变程度与年龄不呈正相关;颈椎钩椎关节退行性变与椎间孔狭窄呈正相关;椎间孔狭窄与临床相关症状的相关率为60%(21例);Cobb角度<35°时生理弯曲消失甚至是反张,在研究的患者中发生率为42.9%(15例);有症状组的椎间孔径和Cobb角角度(30.96±14.37)°明显小于无症状组(46.66±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从性别与年龄上看,颈椎退行性变与生活习惯相关性较大,与年龄相关性次之;钩椎关节退行性变与颈椎椎间孔前后径狭窄呈正相关;具有臂丛神经根症状的病例,在叁维可视化帮助下,其椎间孔狭窄和屈度变化等颈椎退化的影像学检出率约为60%(以椎间孔横径<3mm为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王伯阳,刘瑞,王跃文[5](2019)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关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机制学水平上探究椎间盘退变过程的发生机制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并最终导致严重的下背痛和神经根性疼痛的过程中,多种因子的参与,如炎症因子IL-1和TNF;也有细胞因子TGF-β,更有基因片段IncRNA,这些分子有些可作为调控椎间盘退变病理生理过程中的靶点,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将对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生的相关分子机制作一综述,为将来其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云浩,孙中仪,于召龙,李秋园,朱文峰[6](2019)在《Linc01776在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生物学功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VDD)是中老年人中的高发病率与高致残率的疾病,目前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本实验旨在研究linc01776在IVDD中的差异性表达,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探索调控IVDD的分子学机制,从而为IVDD的治疗提供作用靶点。方法:根据Pffirrmann评分,将退变椎间盘标本分成对照组与IVDD组,通过qRT-PCR验证linc01776在退变椎间盘中的差异表达;构建Linc01776敲除质粒表达载体,并研究Linc01776在IVDD中生物功能学研究;预测Linc01776参与的竞争性内源RNA (CeRNA)调控机制。结果:linc01776在退变椎间盘中表达显着增加。敲除linc01776后,Aggrecan表达增加,MMP3、MMP13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分解降低。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Linc01776/miR-196b-5p/Akt1的CeRNA机制调控通路。结论:Linc01776促进髓核细胞外基质降解,调控IVDD的发生与发展。Linc01776/miR-196b-5p/Akt1信号轴可能为其调控IVDD进程的CeRNA机制调控通路。(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8期)
张明亮[7](2019)在《膝关节镜下治疗法对老年骨关节炎退行性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IL-6、TNF-α水平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膝关节镜下治疗法对老年骨关节炎退行性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IL-6、TNF-α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关节炎退行性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膝关节镜下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IL-6、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6水平为(499.32±47.54)pg/mL,TNF-α水平为(513.24±46.27)ng/mL,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关节炎退行性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膝关节镜下治疗法效果确切,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多加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8期)
王阳光[8](2019)在《老年腰椎退行性变DR与CT的诊断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DR和CT对老年腰椎退行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01月~2018年01月我院接收的腰椎退行性变共68例老年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组,分成观察组(予以CT检查)与对照组(予以DR检查),对两组诊断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小关节内真空、椎小关节半脱位、椎小关160节病、神经根湮没或受压、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腰椎骨质增生等方面的诊断结果均优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老年腰椎退行性变应用CT扫描更加准确清晰,效果明显优于DR。(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5期)
王双卉,陈华,部一,刘家寅,原野[9](2019)在《经椎间孔镜减压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椎间孔镜减压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接受经椎间孔镜减压治疗的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情况,并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71.74%),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患者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提高护理满意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刊》期刊2019年09期)
郑周海,何剑锋,娄方练,宋飞[10](2019)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相关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椎椎间融合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RA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例采用减压并椎间融合术(融合组)治疗,26例采用单纯减压术(非融合组)治疗。记录手术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等指标,采用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联合CRP水平(DAS28-CRP)评估RA活动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测量X线片上腰椎邻近节段头端椎间隙狭窄及椎体滑脱程度以评估ASD情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继发ASD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随访1.5~6.0年,平均3.2年。2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融合组显着高于非融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融合组手术翻修率、影像学ASD及症状性ASD发生率显着高于非融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AS28-CRP评分> 4.7分、术前血清MMP-3含量升高是术后继发AS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A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腰椎减压并椎间融合术治疗后出现ASD和需行翻修手术的风险高于采用单纯减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血清MMP-3含量和DAS28-CRP评分升高可能与腰椎椎间融合术后ASD的发生相关。(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退行性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超声心电图在老年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伴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老年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伴狭窄患者60例临床资料作为实验组,收集同一时期到本院行体检的健康者60名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选者行超声心电图检查,记录两组超声心电图相关参数,分析主动脉瓣病变特征。结果经超声心电图检查,实验组患者多为单纯主动脉瓣受累,且主动脉瓣轻度狭窄者占66.67%(40/60),室间隔基底段增厚、左房增大等是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伴狭窄患者常见心脏结构改变;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升主动脉内径、左房内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室间隔基底厚度、跨瓣平均压差、主动脉瓣上流速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伴狭窄采用超声心电图可清晰的显示心脏结构参数及瓣膜结构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老年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伴狭窄提供重要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退行性变论文参考文献
[1].张春然.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老年骨关节炎退行性变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2].易志庆,李光富,熊智俐.超声心电图在老年主动脉瓣退行性变伴狭窄诊断中的应用观察[J].当代医学.2019
[3].任东林,宋鑫,倪明,王健,孙万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中采用延长链接固定治疗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J].脊柱外科杂志.2019
[4].赖尚导,季达峰,陈伟元,廖红兴,陈嘉裕.颈椎退行性变与临床症状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9
[5].王伯阳,刘瑞,王跃文.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关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
[6].王云浩,孙中仪,于召龙,李秋园,朱文峰.Linc01776在椎间盘退行性变中生物学功能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7].张明亮.膝关节镜下治疗法对老年骨关节炎退行性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IL-6、TNF-α水平影响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8].王阳光.老年腰椎退行性变DR与CT的诊断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9].王双卉,陈华,部一,刘家寅,原野.经椎间孔镜减压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刊.2019
[10].郑周海,何剑锋,娄方练,宋飞.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腰椎椎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相关因素[J].脊柱外科杂志.2019